返回索引页
最新回复 RSS 搜索

2025-11-25T12:00:37

【工業】科技發展與美式自由無關 | LoveClem
2025-11-22 13:52:00
其实 自然科学/工业技术 领域是最不需要 “民主” 和”言论自由“的领域(因为大自然的法则以“独裁”地方式运行,不以群众意志为转移),一定程度的言论管制甚至可以净化这方面舆论环境(有助于形成事实求是的风气)尤其应该针对两类人:”傻子“(缺乏专业知识,跟着所谓”专家“瞎起哄,扩大反智言论) ”骗子“(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学位背书,为了利益和自己的”信仰“罔顾客观事实,鼓吹反智言论),这些人基本免疫 事实与逻辑,无法规劝,应该剥夺他们在专业领域发言的机会。中国的体制显然有能力做到这点,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如果遇上像毛这样的反智领导人,那么效果只会适得其反。所以这样的运动只能由博士这样的 诚实且有一定学识的人来主导。(封杀如:可控核聚变,恒星际殖民,超光速航行,各种科幻意淫【还宣称自己是科学】,各种民科幻想......绝对有助于达成更理性的共识,我本人已经对这些所谓“科学”的幻想所造成舆论污染有些受不了了,只能感叹于群众果然免疫专业领域的“事实与逻辑”,所以还是需要进行舆论引导)

你把這篇十年前的博文和三個月前我在《龍行天下》所説的“物理定律和經濟規則不因人的意願而轉移”結合起來了;很好,這是正解。社會輿論充斥著虛僞(有意撒謊)和愚昧(無知自欺)是博客曾多次撰文討論的普世現象,是人性在工業社會環境下的自然表現。

然而我必須提醒你,最近我還反復强調了另外一個重點觀察,亦即愚昧的最大推動力來自“求爽”,可是普羅大衆非理性的“爽”卻是公益的重要組織成分,因而本身就是治國優化的目標;這個“公益只有在純粹理性的治理下才能最大化,但公益本身就内含大量非理性因素”是社會學科的首要内建矛盾之一,但它同屬世界運行的背景規則,不因理性智者的意願而轉移;正因我們是理性智者,必須接受現實,於是只能在限制之下盡人事做出最大努力。

上面這個矛盾體現在政治上,就是越經常與群衆緊密接觸、處理其需求細節的,越必須遷就後者的非理性欲望、迎合低級愚蠢思維。美式票選“民主”和“自由”媒體正是在哄騙民衆上走到極端的結果,也因此必然會有由下往上的强烈愚化趨勢。嘩衆取寵、迎合主流在中國官僚選拔體制的重要性也只是相對略低,例如薄熙來不也差一點就進了頂尖高層?

總之,强力禁絕反智言論是行不通的:光是確保掌握權力的和能夠遵循科學思維原則的是同一批人,就不可能做到;中國的權力高層出了單獨一個理性求真的習近平,就使國力足以橫掃全球,由此可見這是例外中的例外,絕不能做爲政策取向的前提假設。
2025-11-24 04:25 回复
【基础科研】猿类的起源 | Happykelee
2025-11-22 00:23:00
最新一篇关于甜味剂RCT研究

=== 上一条因为格式原因,没有换行,我不知道怎么删除,请先生帮忙删除一下 ===

最近注意到发表在《Nature Metabolism》最新的有一篇关于甜味剂RCT研究《Effect of sweeteners and sweetness enhancers on weight management and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the SWEET study》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5-025-01381-z,其研究内容是甜味剂对减肥(不出意外效果和持久性都更好)、肠道菌群和心血管代谢的影响。我觉得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就是验证那篇14年发表在Nature上的著名文章(声称甜味剂会破坏肠道菌群,即本文留言栏多次被提及的),以及近年来甜味剂可能增加心血管代谢负担的指责。和本文讨论相关,故特此留言。

从这个研究结果来看,甜味剂看样子对这两方面不仅无害,可能还有点点益处。具体结果是:甜味剂能够增加SCFA产菌、Prevotella/发酵菌和产甲烷菌丰度(对肠道菌群不了解,ChatGPT告知前两者对健康有积极影响,产甲烷菌可能会带来便秘风险);在心血管代谢方面,结果显示短期内(6个月)各类胆固醇指标都有显著下降,长期(12个月)看和糖组无显著差异。

另外,我注意到这篇文章是,偶然间刷到一个叫《变形大师》的公众号近期在介绍本研究(https://mp.weixin.qq.com/s/UAmSKc6Iui_0sF_iYeYDTw)。简单检索该号历史,发现该账号的拥有者8年前全职投入到健康减肥和健身的推广普及中。其中很重要的观点也是甜味剂代糖,和先生观点不谋而合,就是不知道他的理念和减肥生意在大陆如何。

十年前那些關於甜味劑的負面論文,都是品質很差的研究,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利用“looks-elsewhere effect”(這是高能物理界的命名,其他行業有自己的專業名詞,但問題是普世一致的,亦即研究人員挑選題目,如果做不成統計意義,自然會變更實驗設計和參數、反復嘗試,直到P-值達標爲止,整個過程可以歷時數年、隱性地搜索額外參數空間達十幾個數量級,但這樣子的所謂達標P-值必須硬著頭皮沿用基於隨機假設的計算公式,這個隨機假設在你第一次重新嘗試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失效)來冒充新成果,是當前學術界唯論文至上主義的惡果。至於從哪裏看出品質很差,你可以參考《一個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留言欄第33和34樓的討論。

補充一點:這些為發表論文而反復以酷刑折磨P-值公式直到它招供出達標結果的研究人員,其實自己心知肚明,是在用時間精力來換取虛假表象,本質依舊是撒謊詐騙,只不過走了正當程序,所以被視爲合規罷了。在這樣的背景下,既然本質上同樣是創造假成果,那麽直接造假只不過省略了無意義的程序來節省多年的時間,這半步墮落就更有誘惑力、更容易踏出了。
【經濟】【學術管理】金融史觀(三)政策建議 | LoveClem
2025-11-21 17:38:00
机器人足球应该能取得一定的肉眼可见的进步,很难想象在缺少空间智能和灵活应变能力(如果这些真的有了那就真的是强人工智能了)的情况下,机器人运动员能达到哪怕中国男足的水平。(足球讲究”在高强度对抗中也能发挥出不错的技战术水平“很多时候即使在训练时能接近完美完成的动作在赛场上也会有失误,即使是触球部位的略微差别有时候都能决定球是否能进)更遑论战胜世界顶级强队。不过按现在的发展态势,应该5年之内这个问题就会有答案,拭目以待。比足球更难的可能是各种有组织有目的暴力活动(比如战争/抓捕/保护/营救/巡逻),如果连这些机器人都能完美地完全代替人类,那么机器人这个种族离彻底取代人类(单从技术上来讲)就已经不远了,不过这应该远远地超过了本世代AI的极限(甚至在有生之年都很难见到)。

你玩過PC上的足球游戲嗎?模擬足球的戰術邏輯其實不難,目前的門檻在基本動作上,例如AI剛剛學會走T台(參考小鵬),頂多再執行一些空翻之類的固定套路,臨時起意在奔跑、轉向、誘敵這些動作中轉換根本還做不到。我的預測是未來五年先做到實時多關節協同,解決串連複雜平衡動作的有無問題,然後會受制於電動關節的强度、速度、精度、耐力等等硬件極限,可見的未來都無法與真正的人類職業選手同場競技。

我自己曾經發明過高頻交易,其本質正是用自動計算機邏輯來與人腦交易員競爭,所以這個議題剛好碰上我的核心專業經驗。這裏的重點是你不能想著做平替:大略估算模糊訊息然後迅速做出差不多合理的直覺反應是人腦的强項,也是AGI的終極目標,在那之前,算法和程序不可能在多樣適應性和創造力上競爭勝出,但電腦有電腦自己的優勢:例如高頻交易靠的是呆板而簡單的套路來做到比人類快百萬倍以上;至於非高頻的“量化交易”,那則是依托海量的精確資料來拾遺。

現代軍事早已高度機械化、信息化,因此AI自動化的優勢就更明顯了。不過“不要想著平替”的原則依舊適用:戰鬥機器人、機器狗都是日漫看得太多的空想結果,越野戰鬥永遠都是以輪子或履帶效率最高,畢竟人和狗都是在沒有熱兵器的環境下演化出的產物,在現代戰爭環境下脆弱、低效得無以復加。然而人工也有人工的優勢區域,例如敵我識別,AI在可見的未來都無法高效盤查可疑份子。
2025-11-22 04:07 回复
悼念杨振宁先生 | Fatgirl
2025-11-21 13:02:00
從王先生對高能物理的評價,我就猜測王先生肯定對西方哲學沒有花過半點心思,其實近代高能物理的bullshit在哲學界的什麼形而上學本體論認識論之類的已經玩了好幾百年,甚至搞不好有上千年的傳統,其實這可能是一個死亡的學科殭屍化的必經過程,高能物理至少還是些頂尖的天才,對數學或多或少有貢獻,而哲學家……其實當年高斯就對這些哲學家有過批評說他們只是些數學上的低能人

雖然我不曾精研西方哲學細節來獨立論證,但它們純粹是唬人的空話這個結論一直耳熟能詳,而歷代科學都有演化為玄學的趨勢我也不陌生,畢竟理工科爲什麽拿Ph.D.哲學博士這個文藝復興時期留下的老典故大家都有過疑問。
2025-11-21 15:37 回复
【經濟】【學術管理】金融史觀(三)政策建議 | LoveClem
2025-11-20 17:27:00
关于 82楼人形机器人的讨论:一个很好的检验人形机器人运动能力的场合 机器人足球世界杯(RobotCup),但我看了这几年的比赛觉得没有太大的进步。而机器人在虚拟竞技场中踢足球的表现比现实中好,所以模拟训练也不是万能的(至少对于需要一定运动技巧和临场反应的运动来说适配不是很好)。当然人形机器人和相关的AI在工业上应该还有一定的用处值得投资,但是离通用人形机器人和AGI还差得很远,业内宣称2050年击败人类也基本上是个噱头。(个人觉得攻克”世界第一大运动“是AGI和通用人形机器人技术成熟最大的标志)

你在機器人足球賽中看到的不足,正是上次我所回復的控制軟件缺失,尤其是第一項:多關節協同(另一項是空間認知)。不過我已經分析過了,多關節協同所需的控制邏輯剛好類似下棋,屬於本世代AI的兩個强項之一(無不確定性、可無限自我學習訓練;另一個是語文),所以如同博客在2021年討論中國電動車一樣,在未來幾年會有很快、很明顯的進步,請稍安勿躁。

人形機器人真正的問題,除了指望AI的空間認知能幾年内就如同語言能力一樣湧現出來,機率實在不大之外,更多在於其商業價值。實業生產根本不需要“人形”,所以人形機器人的應用純粹局限在個人消費性經濟,而個人用戶對多樣性、維修性、靈活性的要求都與工業生產大相徑庭,導致技術門檻遠遠高於當前路綫所能企及,因而很難達到如同手機那樣的爆炸式增長普及。換句話説,本世代人形機器人技術可能只具備滿足小部分消費者嘗新獵奇的水平,其商業前景類似Segway。
2025-11-21 04:26 回复
【學術管理】中國的學術管理問題來自基本的邏輯謬誤 | 後註七
2025-11-21 00:00:00
後註七
蟑螂效應(見到一隻代表還有千百隻未見)的又一次顯現:《大骗子成首席科学家,专利合作者包括校领导》。這個標題恰恰在當代中國有極高的普世適用性。


2025-11-21 00:00 回复
【美國】海湖莊園抄家事件幕後的美國政治鬥爭 | 後註二十五
2025-11-21 00:00:00
後註二十五
本周NTSB公佈了發生在2024年3月26日的Dali號貨船撞擊巴爾的摩港口橋墩一案的事故報告(參見《Loose Wire on Containership Dali Leads to Blackouts and Contact with Baltimore’s Francis Scott Key Bridge》)。因爲專業性較高,華語世界可能找不到深入而公允的評論總結;我既然已經花時間瞭解,就在此分享一下心得。



現代大型交通事故通常遵循“瑞士起司”模式,亦即必須所有防範措施的漏洞剛好都對齊,才會發生,這裏也不例外。Dali出的第一個問題是換電板幾千個插頭中有一個因爲沒有完全插入而在多年震動環境下鬆動了,導致主引擎自我關停;這類疏忽在工業化生產中不可能完全避免,使用維修過程中也難以檢查,因而事後無法追責。這種突然停機事件照理隨機發生,有99.99%以上機率會發生在外海或其他非緊急環境下,但此次卻剛好碰到貨輪以中速沿狹窄航道出港的過程中,運氣非常糟糕(當然,我們可以考慮“看見一隻蟑螂,代表有一窩沒看見的”效應,亦即糟糕的運氣可能反映了行業整體的腐化和疏失,導致事故頻繁,只不過大部分沒有嚴重後果而未受關注)。



但接下來船員拼命嘗試卻無力重啓動力,就有明確的人禍因素。首先,主引擎下綫之後,高壓和低壓電路先後失效,接著備用發電機自動啓動,試圖恢復供電;但備用發電機的供油泵卻匪夷所思地沒有隨之啓動,於是發電機很快熄火。這裏的原因是美國有低硫排放的法規,船隻在進出港口的時候,不能使用日常的便宜高硫燃油。照理這個切換到清潔油料的需求,代表著船上必須安裝另一套供油設施,但Dali顯然爲了省錢,只加裝了低硫燃油箱,直接復用了現成的備用泵和管綫(原本用來做維修、清洗工作,所以叫做Flushing Pump衝洗泵),而這個維修用的備用泵是沒有停電後自動重啓功能的。雖然這很明顯是船運公司的違規操作,也已經有證據顯示該公司的其他船隻有同樣毛病,但這是“司法獨立”、“無罪推定”的美國,只要僱得起有背景的律師事務所、資本就可以無限扯皮(剛好兩周前,波音737Max的官司蓋棺論定,Trump政權的司法部也接受了波音收買檢察官和法官所製造的“無刑事責任”判決結果,參見《Judge dismisses Boeing criminal case over 737 MAX crashes》以及《波音衰敗之源》的【後註六】和【後註七】),所以NTSB也只能揭露表面事實、而不敢直接下斷言結論。



接下來就是船員在試圖先重啓電力系統、然後引擎動力的過程中,出現的訓練和習慣問題,包括分系統被設定在“手動”、而不是“自動”,以及原本應該至少一月一次的演練變成一年兩次等等,導致反應有些遲鈍,實際上都無關緊要、於事無補,因爲就在發電機重啓卻又缺油熄火的一分多鐘時間,Dali走到狹窄航道的分叉處,右側的水面開闊、水壓較低,於是無動力漂浮中的貨船航向偏轉,直指橋墩而去。當時的航速在7-8節,對Bow Thruster船首側向推進器來説太高、對沒有螺旋槳尾流的船舵則太低,都無力修正航向;換句話説,光是恢復電力供應和航行控制是不夠的,要避免撞擊,必須及時重啓主引擎,而現實根本不容許。



近年我反復描述當代美國為“一切周遭環境架構都在崩塌之中”,Dali號撞橋事件只不過是又一個小小案例。我並不是指事故本身:這裏的所有缺失,包括航運公司有意偷工減料在内,都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國度,但事後的追責、彌補和學習,卻對應著美國已經遺失的自清能力,我們基本可以確定不會有實質上的改進或結果。事實上這個敘述對歐洲、日本和台灣也都完全適用;全世界的主要先進工業國之中,還明顯能夠理性反省、自律改革的,只剩下習近平治下的中國。


2025-11-21 00:00 回复
【战略】【外交】习安会有谱吗? | 乌鹊南飞
2025-11-19 16:37:00
高市早苗在和习近平会面一周后就按捺不住开始大放厥词,然而她对中国的冒犯却并非安倍那样是计划好的权宜之计,更像是下意识的暴冲。据说安倍第一次下野之后广泛结交日本的田园右翼民粹,“礼贤下士”以获得支持,二次上台后安倍自矜身份不理他们了,转交给花瓶高市,因此高市的经验更多是怎么在右翼平民面前表演,而非处理实际政务。中国10年前就能给日本造成重大经济伤害,遑论如今。中方显然早已对高市上台之后的挑衅准备好了预案,现在的迎头痛击,应该就是在模仿您之前提过的俄国strategy of tension,日本根本承受不了跟中国翻脸的后果,中国借着高市狂吠之机不断加码,让高市政权进退两难。

和八年前第一次貿易戰相比,華語界的對外戰略共識已經有了180°的反轉,完全采納了當年博客的建議,所以我也不再有必要Beat the dead horse。當然,這個民意反轉主要並不直接來自對議題本身的思辨,反而是博客更早鋪墊的昂撒殖民帝國統治邏輯,尤其是宣傳洗腦和金融剝削(參考“美元、美宣、美軍”三支柱),才是扭轉華語社會整體認知架構的根本論據。

中國的外交部門在過去三四年也已脫胎換骨,所以官方應如何選擇應對政策,同樣無需博客再置喙。這裏我只想提醒大家,美國在冷戰後的白左洗腦風潮,所愚化的不止是歐洲,日本的接受度其實更高,民間的無腦仇中態度甚至更爲堅定(類似台灣,但博客11年來啓發造就了許多願意揭穿殖民謊言的意見領袖,這在日文世界是不存在的),因而我們思索高市發言,切忌自欺欺人地將其簡單歸納為“右翼民粹”,實際上高市只是誠實地説出真正民意,日本就是一個人口更多、經濟更發達、軍事更强力的大號立陶宛,但距離遠遠更近、歷史罪行衆多,稍作懲戒、然後拒絕接觸的選項並不適用。
2025-11-20 07:55 回复
【學術管理】從假大空談新時代的學術管理 | 乌鹊南飞
2025-10-25 19:48:00
再来纠正一下,福岛核电站污水氚总含量的是克级的,2020年日本的报告https://www.jaif.or.jp/cms_admin/wp-content/uploads/2021/08/210730_Information_about_Fukushima_Daiichi_NPS_Water_Treatment_(Simplified_Chinese).pdf 是当时总量860万亿bq,即2.4克。因为今天又和人辩论核聚变,引用福岛污水数据之前核算了一下,其实之前我就感觉不对,毕竟普通核电站一年就能排零点几克,但是当时嫌麻烦没算。我之所以对这些数据这么敏感就是因为在辩论的时候数据是不能出错的,不然非常影响说服效果,甚至可能起反作用。1bq/L那事其实也已经产生负面影响了,我之前一直没提,这次顺带说一下。知乎上有人可能是只看微博等引用,没有看到最新讨论,结果被人揪出来当靶子批,现在这帮人也学聪明了,不说核聚变能做到,光说王孟源论据说的不对,水平不够。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4950484793233761

我向來預留足夠的數量級,所以定性結論絕不會錯。拿無關緊要的細節來混淆視聽,正是博客反復批判的“無限上綱”,是典型的狡辯術。會輕鬆中計被騙、以及不來博客檢視原始論證的聽衆,都是沒有邏輯思維能力和正確辯證習慣、也就沒有資格參與討論的人。就算這裏的論證精確到每個字母,想要狡辯的人也可以簡單編造“王孟源說...”;你給的鏈接上不就有這樣憑空編造的例證嗎?

至於福島的排放量,2.4克可能是真相,但事後日本人改口了,一樣是“官方數據”;我已經給出鏈接、還加注說疑似撒謊,所以不但不影響結論,也不算是謬誤。

核聚變的Ship has sailed。我已經多次説過,只能等5-10年之後,美元金融泡沫泡沐徹底爆破,所有的虛假宣傳全部落空,才能指望真相有足夠的受衆。八年前我說對Trump挑起的貿易戰必須有立即而足夠强力的反擊,原因是美方以謀殺為意圖、所以必然得寸進尺,當時也是全面的反對聲浪,現在呢?

其實這裏還有更貼切的前例:2017年的悟空衛星論戰,也是上千個行内既得利益者同聲討伐我的實話,同樣也是匿名施行各種狡辯術、製造細節完勝的假印象,但我正是希望他們立帖爲證,等到事實一番兩瞪眼,反而成爲他們詐騙的鐵證;否則若沒有事前的爭論,科技詐騙集團事後就會有“時運不濟”的藉口。
這個部落格 | 乌鹊南飞
2025-11-19 04:00:00
最近民主党又拿出一批爱泼斯坦丑闻来打trump,这在他决定和建制派妥协不公开爱泼斯坦资料时就可以预料到。没想到顺带揭发了Larry Summers长期向爱泼斯坦请教如何泡妞,对象正是金刻羽。您在本文2015年10月25日的评论正好提到:“《观察者》先是写了一篇吹捧金立群女儿的文章,把一个靠关系进哈佛读书、再找到伦敦教职的庸才夸张成中国第一天才,后来又特别刊出金刻羽的经济评论,基本上是美国教科书的节录版,让我看得直摇头。这种拉关系人为造势来捧学术明星,是美国经济学的常态,Larry Summer就是如此成名的(他是Paul Samuelson的侄子;后来克林顿对金融放松管制,他居功甚伟,所以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可以算是他的杰作)”(感谢Taizi Huang的搜索系统,不然很难找到出处) 难怪操作如此相似,原来是知识通过性传播了。

你的這個觀察有點刻薄。不過退一步想想,博客求真的原則之一是:性關係之類的私人行爲,除非與公益有因果關係,否則屬於八卦範疇,不在討論之列。偏偏這件事還真的有那麽一絲公益(經濟學歪論禍亂全球政策取向)相關的因果,我就不刪了。

Taizi Huang的整理和索引,的確居功甚慰,否則十多年博客、1000多萬字的雜談,回顧起來很不方便。
2025-11-19 04:43 回复
悼念杨振宁先生 | Taizi Huang
2025-11-18 11:47:00
清华大学图书馆整理了“杨振宁档案资料库”(https://cnyang.lib.tsinghua.edu.cn/),里面包含杨先生书籍、论文、手稿、图片、视频等各种资料,非清华师生也能注册账号访问。

謝謝知會。
2025-11-18 11:51 回复
【金融】【戰略】金融史觀(二)當前局勢 | jat
2025-11-02 08:24:00
关于合成货币战略的探讨

1问题提出

关于王博主张的合成货币,我没理解错的话,其信用背书国家是“中俄不足,加上沙特有余”。不过若沙特公然加入中俄轴心挖美元根基,则立即意味着萨勒曼政权与美殖民帝国秩序作生死斗争,而这会引起美方全力报复。请问中方应如何在该情况下保住沙特当局?到2035年共军或许有实力开拔至中东帮沙特挡下美国军事入侵,但美方若采取regime change等软性手段,沙特这种前现代的君主体制大概会十分脆弱;而中共甚至连巴基斯坦政局都不愿介入,很难想象其到时会有什么能力和意愿保下自己的核心金融同盟。

2解决方案

我能想到的一个解决方案,是将“非双赤字”这一合成货币成员国加入标准,放宽至“不可加入三角”:财政赤字;贸易赤字;经济总量高于一定阈值。换言之,双赤字国家只要体量够小,便可因其负面影响较小而被允许加入合成货币成员国。这虽有长期隐忧,但有两个好处:(1)宣传上显得人多势众,实质上帮沙特分担美国的打击压力;(2)可以精准地排除印度。

3另外的战术细节讨论

不知合成货币是否可以和黄金构成“混合锚”?比如1单位的合成货币可以兑付小比例的黄金+大比例的一篮子主权货币;可兑付的黄金重量以及主权货币数量固定,实际价值比例则随金价浮动。这样似乎可以:(1)一定程度避免黄金稀少的问题(因为只需兑付小比例黄金);(2)增强合成货币对第三方国家的吸引力(可鼓吹合成货币比美元多一个“硬锚”);(3)增加宣传上的中立性(算是对沙特多一层额外保护)。

当然,若操作不当,混合锚可能导致合成货币兼具金本位与信用货币的缺点。不过即便该情况发生,只要合成货币能在短期内打垮美元,而在长期逐渐暴露各种缺点、进而被新的合成货币取代,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1/2.我沒有說確定“中俄不足”吧?是有些弱,但可以先起個頭,並接受海灣富國為觀察員。我知道這裏有一系列困難,但邏輯上可以簡單通過窮舉法證明是未來幾年替代美元唯一可行出路,中方若想加速進程,就必須投入外交資源去解決困難、談出可接受的妥協方案。至於規章細節,可以由中方派人和Nabiullina去磋商。

3.當然可以包括黃金,連其他貴金屬和大宗貨品都可以適度考慮,尤其是已經建立“戰略儲備”的資源,例如原油和稀土。
2025-11-18 11:46 回复
【能源】如何走出獨立自主、安全可控、創新合作的能源轉型道路 | 系色
2025-11-03 22:03:00
神二十一乘组航天员张洪章的博士课题是:全钒液流电池用离子传导膜的制备结构调控及构效关系。

像这样天才的宇航员科学家尚在研究这个课题,那么钒液流电池应该还有机会。

中國的科研項目從來不缺研發人才,欠缺的是能分辨輕重緩急、判斷成敗機率、從而最優分配資源的管理人員。

液流電池的優先順序,照理應該是無限高於核聚變(因爲後者的實用性小於等於0),但實際上收到的投資少了好幾個數量級,以致原本可以回饋國家經濟的項目,在可見的未來會落後於商業現實越來越遠。
2025-11-18 11:45 回复
【金融】【戰略】金融史觀(二)當前局勢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2025-10-27 15:18:00
 

中美贸易谈判最新的新闻是中国又重新购买美国大豆又延缓对美稀土管制2年,美国则是用宣布取相对华100%关税这个凭空创造的虚假筹码去交换中国实质性的让步,

我只是觉得这样看来中国并没有对美强硬而是对美妥协了,因为并没有抗争到底只直到彻底改变不平等的体系,而反而让美方用虚假筹码(对华100%关税对美国自己的通货膨胀和经济伤害远高于对方今年3月关税战已经让美股和美国经济受到教训特朗普是绝不可实施的)他只是虚张声势,在用虚假筹码去交换中方实执行让步...但是媒体却报导说是中方胜利,感觉是这些媒体阿Q式的精神胜利,比如特朗普交易的艺术他的书就是常常提这种敲诈方法用免费筹码去交换别人实质让利

但是从新闻上看到的中方的暂停稀土管制2年和重新购买美国大豆,确是对美方实实在在的让步,而且美方并没有取消对华半导体制裁光刻机或是对华为的限制,也没有取消其他限制和贸易歧视比如港口费没收海外公司股权等等,中方却要用大豆和稀土这些实实在在能打疼美方的筹码去交换,王博士怎么看?

這是在不撕破臉前提下的最佳妥協,短期代價不大,卻有著對比其他國家面臨的關稅、從而突顯美國敲詐全球(尤其是對比歐、日、韓、英等“盟友)的長期戰略意義。我不是一再講過,美國全面崩潰在即,不必再執著打中期利害得失的算盤嗎?
2025-11-18 10:39 回复
【金融】【戰略】金融史觀(二)當前局勢 | 乌鹊南飞
2025-10-24 21:44:00
最近湖北省突然高调推进所谓国有“三资”改革: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同时“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搜了一下发现是湖北省长李殿勋的手笔,此人23年在湖南就推行过这“三个尽可能”的改革,到湖北来仍是这一套。现在地方财政很困难,但是真需要这么丧心病狂地金融化吗?这篇宣传通稿《以包容的制度生态,护航国有“三资”改革》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3399186.html又是经典的调调:国有资产只有在市场中才能检验效用稀缺度,要包容改革者,疑罪从无,不秋后算账,既想侵吞资产还想逃脱问责,简直是岂有此理。更有人把李殿勋到湖南湖北之前长期任职重庆的经历和黄奇帆联想起来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64803042756007488《突然刷屏的“三资”改革:一场从湖南复制到湖北的化债实验》,认为他是学习了黄奇帆在重庆的各种金融操作,在湖南湖北进行更激进的实践。黄奇帆因为被朝野公认为经济干才,所以很多金融化政策都会碰瓷他,想请您评论一下他在重庆的金融操作。文章中还提到,不仅是湖南湖北在这么干,其他省市也都在搞,有把零散写字楼打包信托的,有把高速收费权,景区门票收益打包证券化的,有直接拿政府掌握的企业数据抵押贷款的,大连甚至把岛屿直接区块链代币化出售,这种砸锅卖铁式的金融化风潮实在让人感到恐惧,蛀虫之多让人绝望。

黃奇帆的政策和經歷,我沒有什麽研究,無法評論。知之爲知之、不知為不知,是基本的科學態度之一。

但金融化絕對是方便官商勾結、侵吞資產、劫貧濟富的蠢事,博客這裏已經論證過幾百次了。
2025-11-18 10:27 回复
悼念杨振宁先生 | AbzX5
2025-10-23 12:07:00
我的国学知识一般, 对儒家的认知大概可以代表普通中国人对儒家的认识. 孔孟之道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三个理想, 一是价值目标上要以人民为本, 民贵君轻, 二是手段上追求国家治理的选贤任能, 科举选拔人才, 反过来士人也要积极参与并以天下为己任, 三是科学理性上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当然非常原始), 即怪力乱神君子不语, 佛灭论等等, 对宗教极为冷淡. 但是这三个理想搞到最后都变质了, 第一点变成君君臣臣, 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 为封建帝王唱赞歌, 第二点由于天人合一(杨振宁语)导致自然科学缺失, 既然天人都合一了, 那就不用单独再去研究自然科学, 把精力全花费在研究人上了, 纲常伦理研究到最后科举变成了八股取士, 第三点则由于缺乏实验实证, 真伪不辩, 导致占卜算命, 五德循环, 天人感应, 中医教等等胡说八道泛滥成灾, 整个儒家最后腐化了. 这个儒家的腐化过程(文化腐化)应该和当代高能物理学科的腐化(科学腐化), 美国资本的腐化(经济腐化)并列在一起,合编一本 "三个腐化史", 然后和资治通鉴什么的历史兴亡的书摆在一起, 世世代代传给后人.所以我觉得先生的一大功劳是让一般读者把注意力从有形的国家兴亡, 施政得失之类的传统视角, 拓展到了更抽象的文化, 科研, 经济制度的腐化. 前者的朝代兴替教训, 得益于中国史学的发达, 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但是后者往往是无形的, 抽象的, 新兴的, 还没有人做过什么系统的阐述, 理解起来也困难. 好在先生的博客内容如今在华语社会有识之士中广为传播, 这是天大的好事.

幾個月前,有朋友私下問我研究哲學的參考書籍和思維習慣,我回答説我一輩子從來沒有讀過任何哲學書(就連文章,也只限當年爲了寫“什麽是科學”而做的一點研究),更加從未花一分鐘去“思考哲學”。博客這裏的“哲學”討論,完全是在遵循科學思維,逐步走了“事實表象->脈絡本質->認知架構”的過程中,偶然獲得的體會。對我來説,哲學是科學辯證的歸納總結,是徹底理解完整真相之後、自然突顯出來的規律;專門去“研究哲學”,顯然是思而不學則殆的傻事。

當然,哲學原則方便未來的延申和應用,但只有根據科學原理和方法所總結出來的哲學原則,才不會造成大躍進、文革、市場原教旨主義、金融化等等災難性的策略錯誤。鄧小平學習了實踐前兩者的教訓,卻沒有足夠嚴謹的邏輯深思,以致中國在後兩者上又走過了頭。

儒家當年會被帝王選中,正是因爲它對既有封建體制的維護和依賴,對比墨家走更加赤裸直接的人本主義路綫,先天就很容易扭曲馴服。但這個扭曲馴服的原理和過程都明載於史冊,我們還原孔孟的本意毫無困難,思考辯證的時候做出正確分割也是應有之意。
2025-11-18 10:24 回复
【宣佈】Whoops,不小心刪了一些值得保留的討論 | LoveClem
2025-10-29 07:49:00
“科幻在超越現實的新奇前提假設下,才能用以往未有的角度來觀察人類社會的作用機制”,现实世界基于物理规则(社会这个复杂系统也必然要遵守物理法则),既然很多科幻作品那样连最底层的物理法则都不尊重了,那么社会的作用机制也就大不相同了,这样的探讨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所以“科幻”这个标签就如3楼所说的是纯粹的“精神污染”,那些所谓的“科幻大师”应该把他们的作品换上 玄幻/奇幻/魔幻 这一类的标签-----诚恳地承认自己的作品是纯粹地以供娱乐和逃避现实的幻想,而其中的科学性非常之低。(也就是说“科幻”这类“刮羊头卖狗肉”的反智作品就不应该存在)

這裏有一個來自含糊語義的誤解:Science Fiction雖然被翻譯成“科幻”,但英文的“fiction”其實只是“虛構劇情”的意思,“幻想”對應的是“Fantasy”,那才是天馬行空的亂編。所以Science Fiction原本有兩類:一類是真正的科學虛構小説,討論的是可能出現的未來現實,另一類才是純幻想;只不過消費者喜歡的是後者,所以即便英文作品大多也都不嚴謹,但當年我評論的時候,為留餘地,考慮了最佳可能案例。

當然,中國的科幻是極端功利的體現,100%都是幻想Fantasy爽文,所以沒有最佳案例。
2025-11-18 10:17 回复
【战略】【外交】习安会有谱吗? | 乌鹊南飞
2025-10-23 06:31:00
实际上日本修宪和解禁集体自卫权是美国先提出并且一直要求的,1995年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助理的约瑟夫奈起草了《东亚战略报告》,开始关注经济腾飞的东亚的所谓“安全”问题。这明显是看到了东亚整体的经济潜力,开始着手搞乱东亚局势。约瑟夫奈甚至明着说亚洲的特点是多样性,历史积怨深重,缺乏凝聚力(利用历史积怨,美国可以轻易挑动中日韩台,乃至俄罗斯互相反目)。1997年布鲁金斯学会出版了论文集《迈向真正的联盟》(Toward a True Alliance)设想美国削减琉球驻军,为保证战力,日本要修宪解禁集体自卫。2000年美国国防部副部长阿米蒂奇和约瑟夫奈共同起草了《阿米蒂奇-奈报告》呼吁日本制定紧急状态法,即“有事法制”(安倍所谓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就从此而来,日语的有事指战争、灾难等紧急状态)同时提出了十项可以实践集体自卫,但是可以规避违宪的事项让日本先做。2003年有事法制颁布,可以预想如果没有911,美国按照拉姆斯菲尔德的剧本利用台海战争打压中共,日本将在03年实践“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中国人印象中,中日关系的再次恶化就是从03年小泉政府上台开始)当然,现实中因为911,美国战略重心转移,本该紧随其后的解禁集体自卫拖了10年才在14年完成。说实话,至今日本仍有三分之一议员反对修宪解禁集体自卫,我都觉得不可思议,日本还真有这么多热爱和平的人?毕竟主子亲自递过来的饼,还没有附带条件,焉有不吃之理?美国这一招撺掇日本解禁集体自卫可以说相当狡诈,一方面有宗主国的强制力,一方面又迎合日本想成为世界大国的想法,有效地逆转了自90年代初以来日本泡沫经济爆破后亲华亲韩的倾向(日本确实需要中韩来恢复经济)。这样来说,奥巴马宣布支持日本解禁集体自卫其实不是被安倍骗了,毕竟这就是美国自己的要求。相反是日本,被美国拿加强美日同盟,支持日本成为政治大国这根胡萝卜吊着,自动地和中韩走远,放弃了经济未来。

Nye的觀察,其實就是“東亞也很適合離岸平衡手”的意思;這是昂撒殖民帝國的傳統技能,Nye不説,也會有別人想到。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開始全面打壓中國,最終預留的退路就是上個月博客討論的門羅主義,Trump只不過是接受現實罷了。日韓軍事化與門羅主義特別適配,所以必須加緊進行。

這裏真正愚蠢的,是日本人,因爲他們的戰略邏輯,顯然是把出頭挑釁當成擺脫和平憲法的機會,但這裏的邏輯前提必須是能拖美國下水,而8000公里外的美洲大陸和200年來始終把盟友“護在身前”的美國歷史,卻都明確指向日本才是必然被利用後抛棄的祭祀羔羊。
2025-11-18 09:51 回复
【學術管理】從假大空談新時代的學術管理 | LoveClem
2025-10-29 09:13:00


可控核聚变的实现难点是什么? - 见南山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84261/answer/438312632

其实等离子物理接还是有些人在退休后能说实话的,但是前提是没有利益纠葛。而这种实话很可能被更多的噪音所淹没。

不錯的行内專業批評,我尤其高興看到第一次有人把氚的聚變反應參與率列出來,很樂觀地高達2%!亦即98%的氚會隨等離子體崩潰(每隔幾分鐘一次,參考公關吹噓文所宣示的“世界紀錄”)而散佈到整個反應爐,然後氫滲透自然會加劇熱力學第二定律所加徵的回收困難,要維持年外泄總量小於毫克級別,回收率大概要十幾個9,對應著必須消耗比熱功率(更別提電功率)高更多(N>>10)數量級的能量。
2025-11-18 08:54 回复
【經濟】【學術管理】金融史觀(三)政策建議 | criteria
2025-11-14 00:36:00
潘功胜在上个月的年会叫停阿里和京东的稳定币发行,央行行长可算起到了一些正面作用,终于不再是美联储北京分行,先生在海外发声依旧能传递到高层,令人欣慰。接下来就该着手处理教育问题了,学术造假最的问题在于科研文章的利益链条。这里需要引入大陆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拨给高校的年度财政经费如果没有花完就会收回且下一年会进行下调(下调到不够花为止)。因此学校为了把钱花完,最能损公肥私且不担心后果的做法就是找国内的出版社出版购买书号用来出版学术专著以及教材,在AI这么普及的当下,大量学术专著都是用AI生成的,且可以通过查重率检查,因为中国大陆对AI生成核查只限于学生的论文,而对于教师出版的学术专著则毫无顾忌,而且后面还有编辑帮忙修改,这种现象上至清华下至民办大学比比皆是,貌似上峰也无法下定决心整治,此乃“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毕竟总要给“文化人”找点儿事情做,似乎上峰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请世界对白不要转发至国内)

雖然我們無法確認央行叫停穩定幣是否受我的批評所影響,但時間點的確很巧,而且我也又是唯一一個把本質脈絡討論清楚的人,所以至少有澄清輿論的效果。

中國的教育和科研管理,問題極大極深,濫發文章書籍真不算危害最大的亂象,假大空才是。
2025-11-18 08:34 回复
【战略】对美军在韩国部署THAAD之我见 | 乌鹊南飞
2025-11-06 12:07:00
韩国最近借口朝鲜在发展核潜艇,居然也开口问美国要核潜艇!然后日本也趁机鼓噪韩国有日本也得有。朝鲜是真能惹麻烦,中方倒是奉行不干涉内政,对朝鲜这些年拼命给大哥添堵的操作基本不管控,搞到现在朝鲜是洲际导弹有了,核导弹潜艇有了,高超有了,这些跟区域国家完全不沾边的战略武器朝鲜全有了。博客之前谈到过美国撤退前核扩散日本的可能性,现在您觉得核化日韩的可能性有几成呢?对于半岛的最佳处理我觉得是在美国撤出亚太之后以无核化为前提推动朝韩统一,您觉得呢?

回顧我在上個月的《龍行天下》提到,Trump大幅加速並加劇了美國衰敗的進程,以致一些中期的應對措施可以跳過,直接優先考慮提前針對長期戰略任務。

其實歐、日、韓、英對關稅訛詐予取予求,做出一系列離譜承諾,也是抱著拖到3年後,自然無需兌現的預期心態。這些附庸國很可能會大失所望(因爲美國經濟的崩解會使得任何政權都更積極對海外壓榨),但中方面對的東亞地緣政治態勢卻必然會有進一步的改變:不論下任美國總統是想回歸舊秩序、還是變本加厲鼓動日韓軍事化,一旦美國陷入金融危機,再加上臺海問題被根本解決,日韓都是被狗搖的尾巴,順手處理即可;而這裏的長期解決方案,我在幾年前就提過,武力打服南韓的優先順序高於菲律賓,對日本出手的門檻自然是更低的。
2025-11-18 08:29 回复
【科技】量子通信和計算是中國學術管理的頭號誤區 | 乌鹊南飞
2025-10-23 03:21:00
10月17日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被查,此人的“透明计算”项目获得2014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次年潘建伟的量子通信获自然科学一等奖),但实际上只是一个远程虚拟机系统,类似网吧的无盘系统,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东西居然能获得国家的最高科技奖项,简直滑天下之大稽,堪比汉芯诈骗,只不过没有碰瓷外国企业立即引来纠纷罢了。而这种是个人都能看出不对劲,根本不涉及专业暴政的的玩意要时隔十年才能被查,科技管理真是糜烂至极。

當年號稱“將創造8萬億年產值”,事後十年沒人追究,這不就是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核聚變那幫人敢睜眼説瞎話的底氣所在嗎?
2025-10-23 03:45 回复
悼念杨振宁先生 | 乌鹊南飞
2025-10-19 03:55:00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FnRzeEoZ今天看到这个视频,概述了美国前财长John M Paulson在著作《与中国打交道》中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总结:中体西用。指导洋务运动的这四个字居然完美契合改革开放——保持执政体制不变,同时尽可能地学习西方经济体制。值得注意的是评论区是清一色的嘲讽,这个博主发这个视频也是用来暗讽中共(看他历史动态就知道)为什么?因为中国学校的历史课教的就是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中体西用,改革不彻底,简单地给中体西用判死刑,忽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中体西用2.0,针对2.0和1.0版本的区别,也就是社会主义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契合及改良,教科书并未提及,国内学界对此研究阐释也非常不透彻(中国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尽是近亲繁殖的粪堆,虽然每年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上百万篇八股,也没有一篇能产生实际影响力,反倒是有些教授用小丑式的表演把马克思和儒家硬扯在一起,招惹全网嘲笑,完全是起反作用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84y117dC(潜伏在西方的中国人【完整版】)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Z421y7Nj(郭继承和孔子遇见马克思,当孔子读《共产党宣言》))。难怪中国精英面对问题的时候下意识的反应就是西化还不够,同时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金融、科技、学术等领域对西方毫无免疫力,因为中国政治领导层划定的红线就是所有不直接危及政治权力的方面对西方应学尽学,宏观经济领域因为涉及到民生就业等要害,直接影响政治稳定,所以中共领导层能够保持一定的己见,但是金融、科技、学术等领域,与政治稳定并不直接挂钩,结果就是一股脑的把西方的腐朽全盘接受。

還記得幾年前我對儒家和社會主義的評論嗎?我並沒有說儒家就是社會主義,也沒有說兩者之間是“中體西用”,我説的是“儒家和墨家都是理性人本主義,而理性人本主義應用在現代工業社會,自然必須成爲社會主義”。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築基於小農經濟,原本就不是為先進工業經濟而優化的,所以其與社會主義的契合不可能是完美而全面的;事實上我們事後發現兩者竟有如此高的契合度,的確有著相當一部分運氣成分。

現代社會主義是針對資本主義的修正,而資本主義雖然在歷史實踐中引領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但卻是殖民主義的伴生體制,不論事前事後、還是對内對外,都是由少數獲利者無情掠奪、殺戮、壓迫多數弱勢群體的藉口,本身就是高度不道德、不穩定、不可持續的偏頗設計,類似古希臘羅馬的階級封建,只不過在現代科學推動生產力高速進步的背景下,得以用真公關和假學術暫時遮掩其缺陷,從而延續了幾百年罷了。

現代社會主義作爲人類社會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的配套思想體系,當然是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實踐經驗的Work in progress。博客在過去11年,在多個場合分別總結出目前已知、成功的4項前提:(1)必須部分兼容市場經濟,以適配消費性活動中的非理性因素以及所需的生產激勵條件;(2)必須堅持以公益最大化為目標,這要求無私道德理想普及到大部分文化精英之中;(3)因爲資本有過度纍積集中的必然趨勢,必須有足夠强力的組織與其抗衡,這只有國家機器才能做到,然而龐大而强力的官僚體系必然也有腐化的動力,所以必須有自我監察糾正的制度、文化和傳統;(4)正因爲必須有無止境的動態修正和改革,每一步都需要堅持絕對的理性和求真,才能最好的維護長期公益。

儒家作爲兩千多年前的理性人本主義,主軸還是依托當時的封建體系,這與後來的階級頗有類似,原本應該是與共產主義格格不入的,但儒家所推崇的解決方案卻是以公益爲上,要求知識份子徹底承擔國家興亡和社會責任,這就剛好滿足上述的第二個條件。西方歷史上,英國和美國先後成爲霸主,也是分別在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展現出知識精英對國家社會的理想和責任感,才得以做出許多改革、幫助國家崛起,只不過他們靠的不是傳統文化,而是高强度殖民剝削帶來足夠的利益、支持了國内中產階級的興起,而這些新興的中產階級在吃飽喝足之後、開始追求心靈圓滿,帶來公共服務的潮流。

中國實踐社會主義,還有另一個文化優勢,卻讓他國極難模仿:也就是我反復提過的2000多年中央集權體制的經驗和共識。這包括了中央與地方分權、官僚與強豪的關係、科舉取士的傳統等方面;嚴格來説,不算是儒家的傳承,更應該説是法家的影響,只不過後世搞“内行法家、外用儒術”太過習慣而混淆了。英國和美國都是在已經或即將稱霸才匆匆忙忙、連滾帶爬地試圖建立官僚體系,所以不出意外地很快腐朽了。Putin曾多次贊揚中方的執政效率,他所羡慕(我覺得列寧和斯大林若泉下有知,同樣會羡慕)的也正是上述這個滿足了社會主義第三條件的文化傳承。

至於第一條和第四條,歷史上最早觀察到它們重要性的社會主義實踐者,都是鄧小平;然而當時的理解是很粗淺、具有很大不確定性的,以致國營和私營之間的紅綫一直到2022年才由《社會主義國家應該如何管理資本》一文明確定義,而求真目標、科學方法和辯證規則等等專業性較高的議題,直到現在還是博客教育全民的重點方向。100多年前,鼓吹西化的人拿著“德先生”和“賽先生”當口號,殊不知民主的真諦在於“民享”而不是“民治”,一人一票很簡單可以搞成權貴實質獨裁、從而剝削民衆的工具;同樣的,科學的本質是一系列為求真而優化的方法和原則,相關的科目、人員或技術等表徵都很容易被有心人扭曲成爲僞科學或甚至反科學。中方在這一點上的理論建設,缺失最爲嚴重;我只能開一個頭,推廣並深耕這些道理,還需要新一代愛國智者的不懈努力。
2025-10-21 03:32 回复
悼念杨振宁先生 | 貓靈子
2025-10-19 16:44:00
  同意王兄的見解,真正的儒家正宗學問,本來就是一種理性的人本主義(至於法家則是理性的國本主義),至少從孔子到孟子與荀子的主脈絡都不變,是儒家走到董仲舒(加入陰陽家的論點)和宋代的理學家(加入儒佛兩家的旁枝)後才發生丕變,真正的儒者以天下為己任,思維奔放大器,其實每個人只要有正能量,能夠讓正道被傳送到社會的一部分,不管他從是哪一個行業?都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不是庸碌無為之人!

  其實中共作為社會主義(馬列主義的一支)的實踐者,一開始都是透過不斷的試錯,以圖解決從清末民初到其執政初期,中華大地上最為致命的國防和財政問題,因為心急和壓力,的確做出許多非理性的判斷,大致到鄧小平主張:社會主義也可以有市場(經濟),資本主義一樣可以有計畫(經濟),才大致脫離這個危險的歷史區塊(至少思想有搞通),隨著經濟與國防建設的進步和發展,現在的中國人可說是越來越有自信,能讓中華文明越來越好.

不論以往公知的自卑、還是現在的自信,都是一種感性態度,不能放任其干擾公益最大化的理性分析。換句話説,只有堅守求真目標和邏輯辯證規則的嚴格論證,才是政策取捨的唯一標準。那些無法解釋如何處理氚污染、卻又非要堅持投資核聚變的人,就是典型的一廂情願、害人害己。
2025-10-21 03:11 回复
【基础科研】对杨振寧被PRL退稿一事的分析 | 乌鹊南飞
2025-10-20 03:29:00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FsFzSEwH这位物理教授在悼念杨先生的视频里也提及了杨先生被prl拒稿的原因,论文写得过于简洁干练,不符合现在论文的扯淡风格,引用文章也极少。值得注意的是,他也关注Sabine,看来您的多次引用Sabine在国内也产生了影响。此外据我观察,量子退相干在国内物理系也逐渐作为正解教授,甚至有学生看到您关于量子退相干的文章说这有啥学校本来就是这么教的。不过量子退相干的科普仍然极少,哥本哈根诠释的谬论还在污染大众。

博客這裏的驚天動地狂論在3-5年之後成爲理所當然、人盡皆知的“常識”,已經有成千上萬個案例,今年甚至有人在我對幾起空難的評論被轉載到別處後留言,想要教導我波音是如何腐化的。

對當代的群衆,盡速達到教化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過程中被無數文抄公剽竊,反而有助於信息傳播。只希望博客留下足夠的記錄,讓後世史學家知道這些在21世紀初、扭轉了華語界文化頹勢和認知錯誤的真知正解源自何處。
2025-10-21 01:03 回复
【金融】【戰略】金融史觀(二)當前局勢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2025-10-19 20:05:00
 

請問王博士你覺得中方會趁這一次貿易戰利用稀土戰美方無牌可打中方還有其他牌可打的可能性大,順便要求川普開放ASML的EUV極紫外光刻機進口或是取消所有半導體管制嗎?反正美方一點辦法也沒有(川普應該也不敢打台灣牌)

正好是中方貿易戰下死手的時機可以加碼多拿回一些利益(比如一口氣解決困擾很久的EUV光刻機和半導體晶片的長期管制和制裁否則就加碼到美國經濟承受不了為止),您認為川普會妥協嗎? 不妥協可能他的內政外交都有危機

Trump鬥爭的優先順序是:國内民主黨 > 中國 > 俄國。除非解除那些禁令有益於國内鬥爭,否則不會對中國公開退縮。
2025-10-21 01:01 回复
【金融】【戰略】金融史觀(二)當前局勢 | Niets
2025-10-20 21:11:00
上周五王先生提起由私人发行人民币稳定币的担忧,看来监管部门也有类似的顾虑。根据金融时报报道,蚂蚁和京东在港发行稳定币的计划被叫停了:(https://www.ft.com/content/8bc1fcfa-8c69-4de0-b6cb-ab6f7117558b)

希望如此吧。這裏方便官商勾結的效應實在太明顯了,可是居然在我之前,沒人公開説明。
2025-10-21 00:58 回复
悼念杨振宁先生 | 後註一
2025-10-19 00:00:00
後註一
在《觀察者網》悼念楊先生的另一篇文章(參見《厚宇德:杨振宁谈科学家与政治以及科学与哲学》)下面,看到以下這個留言:“社会主义不仅救中国,更救了儒家文化及其社会政治体系价值观,资本主义确实有科技和经济功利作用值得借鉴,但在深层次上,功利竞争精神与儒家文化价值观格格不入,而社会主义恰恰可以吻合,其价值观与哲学思辨精神更为契合儒家思想文化,因此,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并获得成功并非偶然,如果是选择资本主义,可能表面上获得一时繁荣,但遇到较大问题挑战,很可能像宋朝清朝那般孱弱,或像前苏联那样解体。建国后,大跃进与文革的尝试确实是种错误并失败了,主要是没有及时修正、合理肯定、调整引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而没有修正的机会甚至要斗私批修,又主要是当时要全力应付资本主义的咄咄逼人的复杂攻势挑战,确实暂时无法对资本主义作出比较客观而合理的调节评价或学习,加之当时的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发展方式方法又极不成熟,贸然修正,必然会引起内部更大分歧、矛盾、混乱。因此,当时时机成熟后,方法论上学习西学有所补充发展能力,本体论上结合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并探索发展,事实上证明更适合中国发展道路与文化思想”,於心甚慰,因爲他的論點,從儒家/社會主義的先天契合,到資本主義市場機制兼具功利性缺陷/消費型經濟上的效率,再到對大躍進/文革所含非理性的批判,以及資本帝國主義霸權對後進國家的滲透打擊,無一不是博客在過去11年為華語聽衆所宣示厘清的道理,曾對華語界既有社會共識帶來一次又一次的衝擊震撼,而現在已經開始被廣汎接受了。



我雖然一輩子不曾發過社會學科的論文,更不可能企及楊先生的學術地位,但博客多年來對年輕一代潛移默化,將來若有後進人才繼續以我的論述為主幹,加枝添葉完善理論架構,最終很有可能完全補正兩個世紀以來,無數社會主義先賢試探前路過程中所誤踏的歧路和陷阱,那麽自己的這一生,或許可以如同楊先生一樣,因曾為人類留下文化遺產而不枉了。人生畢竟只是演化過程中的偶然,沒有什麽先天的意義或價值,我們只能自我定義出對自己短短一生幾十年的期許和追求;我選擇為公益而求真,本身是一個感性的決定,但實踐上卻必須堅持絕對理性,這是人生感性/理性對立矛盾的又一體現,也正如博客多年來反復提起,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知識份子應有的行爲準繩和道德標的,大家共勉之。


2025-10-19 00:00 回复
【金融】【戰略】金融史觀(二)當前局勢 | pedagogicM
2025-10-13 23:39:00
这两天中国在稀土出口的限制上进行升级,同时对高通进行反垄断调查。美国方面也进一步升级制裁,是不是可以说明贸易战正在全面升级,这次的中方采取的策略和您六年前在八方论坛上提到应该使用的上策很类似,您认为后续会如何发展呢?

2018前後,博客提出以對等强度反擊,當時可以立即出擊的方向只限於貨幣、稀土和服貿,其他的如半導體、農產品、貿易關稅等等,中方暫時處於弱勢,我只建議私下積極尋求替代。結果受“中美夫妻論”和貪腐官員耽誤,這些替代措施到2021-2022年才進入正軌,貨幣和服貿則至今仍沒有苗頭。不過中方的執行力實在驚人,短短3、4年就已完成備戰;我這麽說,是因爲6月的日内瓦貿易戰停火協議90天期限一到,中方就以超過對等因應的力度來反擊,主動與Trump政權撕破臉做決戰。最近美國的許多經濟數據開始從長期平均值向衰退方向有些許滑落,美方的底氣應該是比不上中方的。
【工業】開發太陽系的經濟效益 | LoveClem
2025-10-16 17:28:00
关于27楼,“银河系星际空间的平均原子密度”,我查到的数据大概是平均每立方米10^6个(在太阳系所处的区域内密度可能比平均更低一些),这样的话,就应该是不到100万次轰击(甚至只有几万次到几十万次),而并非20亿次轰击。

虽然这个不影响最后的结论,但是计算还是应该更严谨一些。

10^6是老數據,例如《Astronomy Today》;我采用了Wikipedia的“In the interstellar medium, matter is primarily in molecular form and reaches number densities of 10^12 molecules per m^3”。不過銀河系内星際空間的原子密度變動幅度極大,尤其是超新星附近被離子化會互相排斥,可以低到10^5。反正有足夠的數量級墊底,不影響定性結論。
2025-10-17 05:30 回复
【金融】【戰略】金融史觀(二)當前局勢 | AbzX5
2025-10-13 09:36:00
明白了, 在21世纪通讯以及远洋贸易发展的今天, 影响力范围不再只是单纯依照物理距离, 由文化宣传, 经济贸易等塑造的"心理距离"也会综合起作用, 所以拉美在今天也是可以发展的. 这有点像太极图案, 由于种种因素, 拉美是亚非拉阵营在西方的突出部, 而日韩台等则是西方阵营在亚非拉的突出部, 两者如同镜像. 合理发展和拉美南美的关系不算冒进

你總結得很好。

當然搞經貿和文化交流是心理上的軟件建設,而軍事行動則是物理上的硬件消滅:美國人要發兵或威嚇發兵墨西哥灣/加勒比海沿岸國家,中國除了譴責之外別無他法,那麽投資自然必須極端謹慎;反之美國正是自我判定無力在西太與中方一戰,以己度人,才會如此緊急地逼迫臺積電和三星將產能轉移至美國本土。
2025-10-13 22:47 回复
【金融】【戰略】金融史觀(二)當前局勢 | AbzX5
2025-10-06 10:16:00
谢谢, 这样算来确实是相当体面的撤退. 如果再往上一个层次思考, 是不是大概可以这么看, 如果中美双方长期对峙, 对抗能力的极限大概西至苏伊士运河, 东至第二岛链关岛, 所以中方就算将来持剑经商, 最多也只能威慑到这个范围内的地区, 超过这个范围基本属于冒进, 容易变成古巴导弹危机. 这个范围实际已经包括海湾国家, 东非国家, 南亚国家(除了印度), 中亚国家, 东南亚, 甚至日韩和澳大利亚, 所以好好经营还是能够实现经济与贸易循环的? 反之, 范围外的例如巴拿马港口, 到南美的一些投资, 可能要做好体面撤退的预案? (50%版一带一路)

上個月我曾在《龍行天下》節目中簡單提到Trump在九月5日將“國防部”改名為“戰爭部”,是與戰略收縮、重回門羅主義配套的作爲;但受時間限制,未能仔細探討細節。既然現在你提出相關問題,我就順便解釋一下詳情:門羅主義並不只是劃分勢力範圍,也代表著强權可以在自己勢力範圍内爲所欲爲,亦即堂而皇之地肆意打壓掠奪,所以可以光明正大地稱爲“戰爭部”;相對的,美國在二戰後成爲世界霸主,為徹底鏟除舊殖民勢力的潛在威脅,必須打著民族自決的僞善旗號,才因時制宜地改名“國防部”(1949),並成立CIA(1947)和國務院旗下的USAID(1961),最終演化出我們熟悉的包含WEF、MSM(Main Stream Media,主流媒體)和各類NGO的昂撒宣傳顛覆體系。我們早已看到Trump放棄僞善路綫、裁撤USAID、硬杠MSM和NGO,那麽回歸門羅主義是唯一剩餘選項,近來對委内瑞拉的諸般壓迫正是這個戰略轉移的體現。至於從西太收縮,這會妨礙對日韓台的經濟榨取,所以不能明著來,但他們實際上已經都從90%確定的棄子提升至100%,歐盟也是一樣的。

從中方的觀點,敵退我進是自然的選擇,但因爲歐、日、韓、台被洗腦太深,對中國仍然有來自意識形態的非理性排斥,所以重點應該放在Global South第三世界,包括亞非拉。這裏拉丁美洲也在内,是因爲21世紀的遠程通信和交通遠遠比19世紀更便利,所以美國不可能再利用兩洋的屏障直接吃下整個南北美洲:至少南美南半部的巴西、阿根廷和智利離美國較遠、國力較强、又與中國經濟互補,是天然的貿易夥伴。其實就連緊鄰美國的墨西哥和加拿大都可以持續以經濟利益來離間:最近中方停止購買美國大豆,引發美方農民的破產危機,其實最大的效果在於殺鷄儆猴,讓加拿大的油菜籽農民極爲緊張,中方從而順勢提出加方撤銷電動車關稅的提議,得到加拿大選民的普遍支持;雖然美國必然會施加政治壓力來作梗,不一定能成功,但中方至少做到了自己能做而且該做的。
【工業】開發太陽系的經濟效益 | LoveClem
2025-10-07 19:41:00
1 NASA的哈罗德.怀特等人通过弦论将曲速引擎所需要的奇异物质从木星质量减到了汽车质量(通过弦论的某种方法修改广相的系数,让时空变得更容易弯曲),但是同样方法可以让一辆汽车产生一个星球的引力,并且他还诈骗到了几万美元用于后续实验(从此之后,我才知道论吹牛,某些理论家是专业的)

2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KQUY9Ema/spm_id_from=333.1387.upload.video_card.click 克拉克科技(大量的违反物理法则)以及他那所谓的克拉克三定律(完全是幸存者偏差所导致),听说亚瑟.克拉克还是学物理的(真给物理人丢人)

3.其它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基普索恩公然给可穿越虫洞站台(星际穿越),吹捧广相的闭合性类时曲线(时光机)问题,某些不切实际的太空巨构结构(推动恒星之类的)

只能说许多学物理的人(可能除了王博士这种人)里面确实很多人都有捏造荒诞理论的倾向,Sabine虽然比他们强得多,但是正因为其很多言论还算真实客观,偶尔发表类似于“超光速航行可行”这类言论的时候,迷惑性会更强。

你所舉的這些例子,的確全都是胡扯,尤其“克拉克三定律”最爲離譜,恰恰與事實相反,而且確實導致美國在50、60年代以全球70%的科研投資,卻眼看著先進產業被後進國家逐步蠶食。

要做到博客這裏對科研評估基本100%的精確,有三個條件:1)信仰人本主義,尤其是社會公益大於小集團私利;2)堅持明辨真假、求真至上的人生原則;3)深刻理解並嚴格遵循科學方法和邏輯辯證規則。這三者Sabine在幾百次節目中討論過嗎?她只是基於坦誠的天性來聊天,本能上可以觀察到他人的虛僞、邪惡和愚蠢,但對自身的盲點並沒有系統性地自我檢討和過濾,所以難免偶爾會有你看到的那類荒唐論述。
【經濟】【學術管理】金融史觀(三)政策建議 | strawrange
2025-10-11 11:41:00
王博士,您怎么看这一波人形机器人的热潮?是不成熟的未来科技泡沫?还是值得探索的创新方向?

我感觉这两者之间界限没有那么明确?这个世代的AI和自动驾驶都还没达到成熟商用的级别,最近各家公司都在推人形机器人,也炒作了一波股票,这个技术很不成熟,能大规模商用估计也要10年以上了,这种方向算是未来科技泡沫么?

我覺得人形機器人的商用炒作,受當前美元超發引發的Everything Bubble樣樣泡沫影響,的確稍顯過早而且過多,但人形機器人作爲“未來科技”,並不如同核聚變或量子計算那樣已經嚴格論證確定其無用,所以適當規模的商業研發是合理的。

機器人的硬件,在從液壓轉變為電動之後,前景可期,現在的問題主要在於軟件跟不上。軟件升級的希望在於AI,其必須解決的控制軟件難點有二:1)多關節的控制、協同和反饋;2)空間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判斷。第一點可以簡單通過模擬體系來無限自我學習,以AI下圍棋的前例來看,只是時間問題,甚至五年内就可能成功。第二點就很困難,需要理論上的突破,類似的前例是對文字和圖形的湧現式理解,但想把湧現式理解複製到空間概念上的嘗試已有很多,例如五級自駕,可惜至今尚無頭緒,我們不能確定是否能成功。不過既然只差這一步,而且還有其他的重要應用,自然可以適度投資攻關。
2025-10-13 09:10 回复
【基礎科研】再談Google的量子霸權 | 乌鹊南飞
2025-10-07 19:46:00
202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搞量子计算的,其中就包括后注一提到的John Martinis,颁奖词专门提到今年的物理学奖给量子密码学,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传感器提供了机遇。可以想象今后关于量子计算的炒作将更加肆无忌惮。

我反復提過,高能物理理論在1974年之後的進步為零,因而提不上得諾貝爾獎;很不幸的,近年其他物理領域的進展也越來越慢,得獎的成就門檻也只能越來越低。今年的獎項給的又是40年前的論文;詳細來説是超導Josephson junction的多粒子量子隧穿(自己吹噓是人類首次觀察到“巨觀”量子效應,其實原子的存在和一切化學反應也都是量子效應,我們不是舉目可見嗎?),在理論上並無新意,對後續量子計算的貢獻也只限小部分基於Josephson junction的設計。不過Martinis早已從研究者改行為金融詐騙;這個諾獎確實對這些詐騙集團有幫助。
2025-10-13 05:27 回复
【工業】開發太陽系的經濟效益 | LoveClem
2025-10-04 05:26:00
Sabine Hossenfelder I Think Faster Than Light Travel is Possible. Here's Why.

通过引入宇宙学的各向同性参考系(或者叫随动参考系),并假定超光速航行或超光速信息传递只在沿着该参考系固有时增加的方向是可行的(即某些参考系确实比令外一些更加“高贵”) 来规避超光速信息传递所带来的时间旅行佯谬。而质量膨胀问题处理方面,她提到了量子引力论,我猜她是想用阿库别瑞度规(即曲速引擎)或者虫洞有关的度规(这两者都需要“负能量”这种奇异物质,需要更进一步的理论来分辨可能性)来进行规避。

但是我还是觉得她的言论太过离谱。

是的,Sabine遠遠做不到絕對客觀理性,但已經比所有其他物理行内人好得太多了。
【學術管理】從假大空談新時代的學術管理 | 北美码农W
2025-10-02 01:58:00
请问下王老师 :

中共的军工研发系统极其高效 ,并且似乎 内部 的学术成果评价系统和 人才提拔系统 , 完全不同于 中国学术界 ,并且有相当程度的隔离 (似乎是因为海湾战争被震撼之后的严肃整改 ??), 中共的这一套军工研发系统这一套 方法论和 管理办法 转移到学术界 , 是否有希望扭转中国的学术腐败情况 ??

軍工是純應用的工程,評審標準很明確,部隊的紀律也是絕對的,這兩個因素在科研學術界都不存在。

探索未知領域先天需要更大的自由,效率方面因而必然有犧牲,試圖複製軍工上的高效不但是緣木求魚,而且是因噎廢食。中國科研的問題根本,不在於低效,而在於不誠實;改進方向不應該是讓業内權威、學閥和官僚進一步集權,而在於嚴打假大空。
【歷史】【軍事】現代諸葛弩 | 乌鹊南飞
2025-10-01 16:49:00
得益于国内3d打印机的普及,现在有很多自己设计复合弓的,这就是一个例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cnHz9Ema 说到3d打印机,这两年国内厂商也开始井喷式的进步,价格大幅降低,性能大幅进步,现在只需要1000人民币就能买个到手可用的打印机(拓竹a1mini)。您也可以买个拓竹的打印机试试,它比别家稍贵,但是第一次做到基本无需调参,到手即打,让3d打印彻底破圈。不仅是3d打印机,现在激光雕刻机,家用cnc机床的价格也大为降低,两三千就能买一个三轴cnc机床,桌面级五轴也不过就几万元。我觉得现在您完全可以尝试自制了,弓片可以网购,尺寸可以定制,毕竟也不是多高端的材料。

謝謝知會,3D打印也改進了工業生產環節,是21世紀的又一個標志性新科技。

不過我不會去做實體的弓弩,畢竟多年前就買過一些成品,結果發現我住的鎮嚴格禁槍、禁弓,在美國算是絕對的異類。

到了我現在的年紀,有些童年的夢,更適合慢慢地遺忘。
2025-10-01 23:15 回复
【金融】【戰略】金融史觀(二)當前局勢 | AbzX5
2025-09-22 03:00:00
现有的公开信息大概意思是说, 允许美方资本购买TikTok的股份并在美国业务中占大头, 但是中方算法不会卖, 美方必须购买字节的算法授权. 我想这里的安排是名义上让美国资本占大头并获得经济利益, 但是在实际运营中通过关键技术让中方保住控制权和收益. 特朗普要的是面子和政治声望, 美国资本是希望在everything bubble的情况下, 有好的投资标的, 而中方当然是要保住实质的控制权, 所以才有这么一个安排. 我唯一让我有点担心的是, 算法技术专利的壁垒可能没有想象的这么高, 在美国这样的讼棍之国, 非常担心中方的利益保不住.

“算法”的重要性的確被大幅誇大了:網絡服務在初期吸收新客戶期間,算法之類還可以貢獻一些吸引力,等到生意做大了,就基本是靠用戶慣性、網絡效應、内容纍積和其他壁壘來維持,參考Yahoo!、Google、Facebook的發展史。

這裏TikTok的價值其實有兩個層面:1)作爲不受美國深層政府宣傳洗腦體系管制的真正自由媒體;2)作爲高獲利率的搖錢樹。從美方的觀點,兩者都要解決,但前者才是絕對的、無可妥協的。而因爲這是美國内政,中方無論如何不可能維持既有現狀,必須交出管理權,所以現實中達成的協議其實已經不錯了:一方面保留了部分利潤分成,另一方面也將損失局限在美國,像是歐盟就無法順勢搭便車簡單侵占TikTok的產權和管理。至於“算法是核心資產”,可以視爲博弈雙方順水推舟,既然人云亦云的名嘴們都這麽說,剛好可以作爲安撫自家民衆的藉口。

Larry Ellison顯然是對Bezos和Musk並購媒體從而獲取干政籌碼頗爲眼紅,想要依樣畫葫蘆;未來幾年可能會走向臺前,成爲政治新聞的風雲人物。
2025-10-01 09:10 回复
【藝術】【基礎科研】藝術與科學的衰敗 |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025-09-21 12:44:00
快樂教育的主張之一是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但若尋其本,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是低估自己的能力,則正確方式應該教孩子準確評估自身,而非只治標增加其自信心,造成高估自己。這種夜郎自大的特質,在美國各路精英從neocon、maga、到白左的許多人身上都看得到,也是他們禍國殃民的原因之一,在商業界也產生出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如此荒謬愚蠢的成功學。

先生一直倡導要從事實出發思考,其中自然也包括對自身事實的客觀認知。中國社會沒有被快樂教育迷惑,但對培養下一代自信的正確方式,似乎也沒有很嚴謹探討與規劃。先生將網路謊言泛濫歸因於爽就好的消費主義,我想網民的虛幻自信也是促成消費主義落地生根的重要因素。能認清事實的人(比如說知道核聚變不可行),仍對謊言與詐騙採取寬容態度,這難道不是認同”fake it till you make it”的心態在作祟嗎?

整個美國商學院的教程,都是面對消費性經濟、以個別玩家短期利潤最大化為目標而設計的。因爲先進工業社會中消費者的快樂先天就大半來自主觀非理性因素,那麽鑽研並利用非理性、甚至反理性心理,自然是商業成功學的核心;我反復説過,愚蠢是虛僞的天然夥伴,反之亦然,所以這些商業手段自然也以虛僞和欺騙為主。再加上公司也是官僚體系的一種,也必須面對普世性的績效評審難題,“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當然會是商場常態。

然而我也反復解釋過,政府理應追求的是全民公益最大化,這只有在先徹底求真、然後以絕對冷血的理性來做計算才可能達成。這個統治者必須以絕對理性來追求全民感性快樂最大化的表面矛盾,其實正是歷史上無數思想家(含儒家、法家、墨家等等)深思考慮過,也是博客所有有關治國類文章試圖解決的核心問題;對於如何在虛假商務和誠實治國之間畫出紅綫,我認爲已經基本成功完成理論建設,只在於政府願不願意實踐罷了。請自行復讀舊有博文,可能會有新的感悟。
2025-10-01 06:47 回复
【基礎科研】高能物理界的新動態 | LoveClem
2025-09-18 15:27:00
王博士在后注五中所说的“科技教”是不是就是某些鼓吹 核聚变/对撞机/碳回收/太空殖民(人类遍布银河系)/永生/恒星际航行/戴森球甚至超光速航行并且把给科幻小说吹嘘内容站台的所谓“专业人士”和他们的狂热支持者呢。(类似于这个视频首长真能活到150岁吗?靠科技永生还要多久能实现?从传播学看《人类未来进化史》(Visions of Technological Transcendence, by James A. Herrick)所说的“科技未来主义”)

它们常见的口号大概有“古代人也不懂XXX会实现” “现代人不懂未来的科技” “科技一直在发展,所以XXX必将实现”,即使给它们从物理上解释了某些事情的不可行性它们也不会改过,可以说是非常的反智的傻子或者骗子(打着科学的名义做着宗教的事情)。而像博士这样诚实而富有学识的人,在我见识过这样类人生物之后,显得更加难得。

從現實觀點,這些人的錯誤叫做“幸存者偏差”,也就是我曾經在《龍行天下》節目中解釋過的“混淆事前機率和事後機率”:只挑成功案例來看,誤以爲其事前成功機率也是100%。可是實際上即使在信息汎濫的當代、只看科技實用化無數階段中的最後一步、亦即商業推廣,其成功率也不到1/10,參考廣爲人知的風投業自我描述:“10個投資只要一個賺錢就算成功”。實際上,古代完全沒有科技實用化所需的方方面面條件,所以成功率連0.01%都沒有,只不過失敗的99.99%案例都不記載於史冊,而這些蠢蛋又有把虛構爽文(這裏除科幻小説之外,還有穿越類和歷史架空小説)當真的習慣,所以才會出現一個普遍的共有誤區。

提升一個Metalevel來看,科技發展必須達到事前的報酬率期望值爲正才值得投資,這在基礎類、也就是沒有明顯應用的科研上,頂多只能小投入、廣撒網,正是博客多年前就反復倡議過的基礎科研管理原則。至於有明確應用的項目,例如核聚變和量子計算,自然可以也必須客觀、嚴格地計算其得失,而不是聽任資本詐騙集團的公關炒作、推動無知網民的求爽鼓噪。這裏因而隱含著一個悖論:越是明辨是非真假、嚴謹審查效益得失、及早排除無用的詐騙項目,越是提升整體投資報酬率、因之可以省下資源來嘗試更多的邊緣性項目(例如液流電池);越是盲目支持所有打著科研招牌的騙局,越是浪費國家社會的資源,真正值得投入的項目反而會因此而斷糧,只不過商業歷史是資本所寫的,這些原本可以推動人類社會前進、卻被詐騙集團和愚蠢網民聯手扼殺在襁褓之中的項目,連自媒體都上不了,事後什麽記載都沒有,不但無從追究責任,更不可能有反思改進;這正是“幸存者偏差”認知錯誤的嚴重危害。
2025-10-01 06:10 回复
【學術管理】中國的學術管理問題來自基本的邏輯謬誤 | MAXWELL
2025-09-18 09:51:00
关于80年代中国高层的一些情况,前任中宣部部长王忍之在《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前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宋平在《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都提到过:邓小平注意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但没有得到认真地、一贯地贯彻执行。从一九七九年“西单墙”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这些年不仅没有得到抵制和批判,相反却愈演愈烈。一九八三年在思想战线上清除精神污染,搞了二十八天就不了了之。一九八六年底和一九八七年初的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只进行了几个月就停止了,一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头面人物再次被包庇下来。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这场动乱和暴乱的组织者、策划者,起了很坏的作用。 而包庇他们的人正是王忍之部长提到的原国家总理,国家总书记赵紫阳。他实际上放弃了四项基本原则,消极对待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方针,严重忽视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们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消除他的错误所造成的影响。 这些年,思想理论战线上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怪事比比皆是。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被视为“思想解放”,被吹捧成“精英”,给予各种荣誉和地位,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各种腐朽思想的同志却被斥责为“左”、“僵化”,文章不能发表,以至受到孤立、嘲弄、诬陷和围攻。在一些报刊上、学术讲坛上和文学作品中,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畅行无阻、泛滥成灾,我们共产党人终生为之奋斗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被诬蔑为“乌托邦”;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被攻击为过时的教条,甚至被诬蔑为宗教迷信;成千上万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被攻击为专制独裁,并企图用西方的政治多元化、多党制来取代;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否定、被批判,“一切向钱看”被奉为行为准则,甚至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具有的铁的纪律被认为是束缚个性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桎梏;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公有制被说成是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鼓吹中国的出路在于全面私有化;在选拔干部上要用被庸俗化了的“生产力标准”代替德才兼备的原则。这些谬论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毒害了不少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

你這是在為博客多年來的論述提供佐證嗎?那我簡單復述一下核心結論:

從治標來看,最起碼應該把腦子爛透的高校教授轉移到智庫養老,至少不再誤人子弟。從根本來說,不論是文革的强迫式集體主義,還是美國式的自私有理/貪婪無罪,都是因爲脫離現實理性,才成爲毀滅國家社會的大災難。畢竟公益是個人私利的集合,排除虛假詐騙敘事、優化真實互利共贏,照理説是左右兩派都必須優先追求的終極目標;即便消費性活動本身含有大量非理性成分,管理消費經濟是升高一個Metalevel的議題,完全可以、也應該是絕對理性的(參考博文《社會主義國家應如何管理資本》)。任何以左右路綫之爭來否定理性和科學真相的企圖,不是在有意遮掩對他人利益的侵占(虛僞),就是被宗教式狂熱衝昏了頭(愚蠢),在認知架構的基本層次上就已經是錯誤。
2025-10-01 03:46 回复
【戰略】【國際】從SWIFT制裁俄國,看中國的對應之道 | criteria
2025-09-30 22:50:00


最近中国大陆即将推行中国K字签证,不知道王先生如何评价。虽然本意是给欧美高端技术人才来中国就业提供方便,但实际情况可以预见到是给印度这样的国家开口子。把这些“牛屎文化”引进国内,对中国社会文化应该是及其负面的,而且如果中央担心人口问题,这么病急乱投医,不如把劳资关系与财富分配做好,实在无法理解。

如果是用來向學術界引入優秀科研人員,則利大於弊;若是像美國那樣,貪圖廉價但低級的白領勞工,那不但是長期的文化社會隱憂,短期内也會導致内捲進一步惡化,純屬腦殘類政策。
2025-10-01 03:25 回复
【學術管理】中國的學術管理問題來自基本的邏輯謬誤 | MAXWELL
2025-09-18 10:07:00
我有一些看法,某些人特别喜欢把国家拟人化,认为政府内部只有一种思想,一种利益,一种诉求。但是从我提到的文献里的情况来看,这并不准确,比如邓小平知道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带来的问题,但是以他的地位仍然无法贯彻自己的观点,而反对他的人明显占比更多,以至于想在思想战线上清除精神污染最终只能不了了之。不仅如此,支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反而闹得越来越大。从1979年春的理论工作务虚会,到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这整整十年中,自由化思潮时起时伏,但总的趋势是愈演愈烈。从提出一个又一个错误的、反动的观点,到意识形态的许多领域里,都形成一套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从以理论学术形态的面目出现,到直接地公开地反对四项基本原则,鼓吹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鼓吹全盘西化;从对现实的否定,到否定人民共和国四十年的历史,到否定我们党近七十年的历史,一直到否定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否定整个中华民族。他们否定历史也是为了否定现实,即否定我们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这表明,那些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文明崇拜得五体投地的搞自由化的人,终于走到了宣扬民族虚无主义、卖国主义。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还从散布言论、发表文章到付诸行动,从搞学潮、搞动乱直至搞反革命暴乱。所以64学潮的背后是得到了官方内部主要力量的默许和纵容。现在25年的武汉大学诬告事件的滥觞就可以追溯到当时。

這裏的問題,用博客的語言來總結,就是新中國建立之後的社科學界,從一開始就走歪了:沒有理解到西方崛起過程所提供的正面教訓,只限於啓蒙時期為擺脫宗教迷信而發展出的求真目標、科學方法和理性態度,其他的文化特點不是大體中性而無關緊要(例如語言文字、社會結構、“民族性”等等),就是戕害人類的邪惡思維(例如殖民主義和金融主義),結果不但沒學到優點(事實上中國社會學科在人才選拔和教育的方方面面,都不利於邏輯思維的培養,尤其欠缺《預測/檢驗/Bayesian對比評估》的自我修正鏈),反而將歐美的文化糟粕奉爲瑰寶,而且兩者相輔相成、互爲因果:越是不懂因果邏輯和隨機相關性的差別,越是全面崇外;而越是崇外,則越不加思索地接受殖民帝國的洗腦宣傳,捨棄深層思維和客觀驗證,成爲又一隻盲目追隨彩衣吹笛人Pied Piper的鼠輩。
2025-10-01 02:44 回复
【學術管理】從假大空談新時代的學術管理 | LoveClem
2025-09-22 19:25:00
可以展示!带你去看造“人造太阳”的超级工厂_哔哩哔哩_bilibili

又开始吹嘘核聚变的所谓“进展”了(还是央视军事这种所谓“权威”媒体),这个国家(甚至世界)的科研可能是快没救了。

一旦連中核集團這種實業級的國企單位也跟上去分贓,核聚變就不再只是學術管理的問題,而成爲整個行政體系内部上下交相賊的新平臺和管道,類似癌症腫瘤的轉移Metastasis,是病症的升級和深化,基本病入膏肓、無可救藥。

我現在只敢寄望於幾年後美元泡沫爆破,英語世界會出現對核聚變詐騙的深入揭露檢討文章,與博客的討論合在一起,能在20+年後下一波騙子捲土重來之時,提供一點免疫效果。
2025-10-01 02:41 回复
【陸軍】談裝甲連的編制和戰術 | 乌鹊南飞
2025-09-27 12:04:00
如果使用100式,四车排实际上只有两辆坦克,重火力减半,对作战是否有影响?

如果是我來取捨,會改成3組/6車一排。但即便是4車一排也不是太離譜,只不過排級的單獨戰力較弱;回顧從蘇聯至幾年前的解放軍半個多世紀采用3車一排,並沒有災難性後果。
2025-10-01 02:40 回复
【基礎科研】高能物理界的新動態 | 後註五
2025-09-18 00:00:00
後註五
雖然我偶爾嫌棄Sabine Hossenfelder兼職網紅之後、評論的嚴謹性和深度有所下降,但仍然必須推崇她作爲行業内極少數良心實話者的努力。她剛在最新視頻(參見《I cant believe this really happened.》)宣佈,自己因爲批評他人論文為“Bullshit”“胡扯”而被德國學術機構解雇了,那麽她吸收《Youtube》訂戶的作爲,反而成爲未雨綢繆的財務緩衝。



普羅大衆不瞭解説實話有多麽大的危險、代表著多麽大的勇氣和犧牲;讀者可以參考Gonzalo Lira的案例,以及雖然Charlie Kirk殺手的動機仍未徹底確定,但最可能是被Kirk衆多胡扯之中的少數幾句實話(亦即對白左的批評)所冒犯。現代社會資訊發達,一切以私害公的勾當都必須層層包裝在謊言之中,並吸引狂熱信徒建立隱性宗教(亦即以愚昧保衛虛僞,參考白左教、自由主義教、科技教等等);像是博客這樣有先見、有計劃、有系統地以戳破政商詐騙話語術為己任,全面、長期、精確指明國家治理上的得失,並在事先就特意捨棄私利以隔絕利益集團的影響和威脅,不但沒有前例,可能會是人類歷史長流中最特異的曇花一現。我固然被范仲淹忽悠得心甘情願為公益犧牲奮鬥,讀者群也應該珍惜實話泉源的難得。


2025-09-18 00:00 回复
【學術管理】從假大空談新時代的學術管理 | 乌鹊南飞
2025-09-15 06:56:00
这是GB/T 5750.13—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放射性检验部分的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grJqvlVLTe1i1QMNmtd3BA?pwd=mwsg 提取码: mwsg。看起来我在先生这里吹毛求疵的标签已经牢不可破了(笑)我怎么敢和先生斗嘴,不过是希望能尽量为先生弥补国内信息的漏洞,尤其是在姜萍事件之后,更加痛感这方面的必要,出一点毛病都会被有心之人上纲上线。

在使用腾讯的元宝版deepseek询问有关氚的问题时发现ai也引用了b站用户转载的博客最新的讨论,应该是因为腾讯在B站有股份,有接入数据,且氚的资讯相对较少所致,各位可以试试看现在还有没有。

观网《风闻》视频号转载了先生批评核聚变的视频片段,是他们主动要求的吗?至少在墙内留下了痕迹,还算他们有点良心。

那個百度網站一樣不讓美國IP下載。

“吹毛求疵”雖然一般當成負面詞匯,這裏我卻是作爲中性詞來用的;畢竟它和“精益求精”描述的是一回事,都是嚴格檢驗細節,負面含義其實來自抓到細節問題之後的無限上綱,而“無限上綱”作爲扭曲真相認知的常見手段,在博客卻是以罪大惡極來處理的,所以自然不須要將負面涵義擴散出去、混淆在其他詞匯之中。

我有點好奇,你的專業是什麽?會這麽喜歡在邏輯上追根究底的,最可能是數學系,不過個人性格也有影響。

我沒有動員《觀網》的熟人,是他們自動自發想幫忙的。其實那集視頻爲了强調博客的公信力和議題的重要性,有許多内容不可能通過審查,導致中國境内一般群衆能看到的部分說服力不太夠,但我事先權衡過,自我設限的話,全世界的聽衆都聽不到完整的實話,所以即便打破了博客11年來的低調原則,也必須賭一賭,把話說完全,希望對中國學術和金融精英的許多詐騙項目能產生些許阻滯效應。
【學術管理】從假大空談新時代的學術管理 | MAXWELL
2025-09-16 09:01:00
我替楼上发一下吧。https://mega.nz/file/iAdhxCpT#Oyl0xkGnEgSHu59xaKqhR5qlEUrPKiFWeonLLVVDbr0

收到《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謝謝。
2025-09-17 00:48 回复
【工業】【能源】高溫氣冷堆 | Fanboy
2025-09-12 03:30:00
最近针对氚的讨论很多,我联想到文中提到作为主回路冷却剂的氦不吸收辐射性,这是否意味着,从地球可稀释的氚上限的角度来看,高温气冷堆比轻水堆/重水堆的可建造潜力还要高很多?

是,因爲高溫氣冷堆不像傳統核電站那樣用水來當冷卻劑兼中子減速劑、而分別用上氦和石墨;氦核子極度穩定,而石墨不但穩定、還和所有裂變產物一起都封存在燃料球裏、用後即丟,所以高溫氣冷堆本身沒有氚污染的危險。

當然從燃料-廢料循環鏈的角度來看,高溫氣冷堆也不是完美的:它所用的燃料組件能量密度低,所以產生的固態廢棄品更多。這些高輻射性的固態廢棄品必須裝桶掩埋,保證完成衰變前的幾千年内沒有地下水滲入,這個時間跨度有點長,所以並不容易、也不便宜。而且繞了一圈,輻射性+地下水自然又可以扯上氚,只不過這裏未過濾的重金屬放射性元素更多、更嚴重。
【學術管理】從假大空談新時代的學術管理 | zhaofei
2025-09-11 09:01:00
本硕学习核能科学与工程7年,毕业后在设计院干核电行业也5年多了。我居然是从王博士这里学到制约在内陆建设核电的核心原因是裂变过程产氚会污染地下水。作为上游系统相关设计工程师,以前只在与核电业主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对氚的监测特别小心谨慎,对具体数字没有掌握,自觉愚钝,真是惭愧。

既然你是這個專業的,那麽還請也仔細驗證一下我的推論細節。博客是求真者的避難所,事實真相是辯證的終極目的、也是最優先標準;若能抓出博客論證的細節缺陷,我一向都是十分感謝的。

至於行業裏不高調解釋這些針對核污染的考慮,其實是早年反核環保運動的後果:核電工業發現沒辦法坐下來理性討論技術和經濟取捨,那些白左拿到任何片面敘述只會無限上綱(當然當時的歐美核電厰也的確有很多問題,包括無心的失誤和有意的偷工減料;其實正因爲核污染後果極爲嚴重,而成熟度不夠的話又必然會有無心的失誤,所以討論核電議題必須特別堅持理性和謹慎,那些拿“未來”核電技術如核聚變來做科幻意淫自嗨的傻子們也就格外可笑兼可惡),所以乾脆什麽都不説,甚至清洗輿論,確保沒有簡單把柄外落;這一點我在討論AI搜索結果的時候,已經提過了。

很多中國年輕一代專家不明白氚污染的嚴重性的話,那麽就難怪以老一代為主導的核聚變詐騙集團這麽輕易地矇混過關。
2025-09-14 12:10 回复
【學術管理】從假大空談新時代的學術管理 | 梦游
2025-09-11 19:56:00
据我观察,这波商用核聚变融资吹风潮始于美国,中国更多的是跟风炒作。在前者那边的营销逻辑我理解是这样的,ai算力用电量需求非常大→美国的电力基建与新能源技术过于拉胯无法满足需要→商用核聚变一举解决了电力供应难题与技术发展弱势。这本质上类似于病入膏肓的病人面对灵丹妙药的宣传做出的非理性侥幸尝试。而中国电力基建独步天下,新能源方面又在补齐短板突破长板,按理讲不太应该吃这套叙事,至少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对于核聚变的兴趣对比其他科技题材似乎不是很大。我想可能更多还是学者在尝试利用美国这波融资炒作浪潮来吹风薅一把经费吧。另外,对比中国的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从实验堆开建到商用示范堆建成用了将近26年,以及钍基熔盐堆到现在也还在实验堆阶段,前几天有清华大学学者说2035年核聚变能商用,这放卫星放的简直过于离谱,以至于想笑。

騙取公費來建無實用價值的大型科研設施固然是浪費,但在金融市場搜刮詐騙、基本全部中飽私囊,還是遠遠更加惡劣的。這次我會如此痛心,正是因爲自己大聲疾呼多少年了,論證屹立不搖,執政者卻放任詐騙集團變本加厲,從基礎科研變成“商用集資”。這還是習近平在位時段,若不儘快糾正,等他退休之後,科研貪腐和金融詐騙必然會以雪崩之勢橫掃中國;我親眼目睹並經歷美國的腐朽過程,真不希望那被複製到大洋彼岸的社會主義國度。

至於對著只有金魚記憶力的普羅大衆,亂放不可能兌現、甚至已經跳票無數次的衛星,這不正是資本公關的日常任務嗎?有興趣的話,回顧一下幾年前Google和IBM關於量子計算的進度承諾,不但有這麽多人和政府事前全盤接受,而且事後忘得一乾二净,真正讓人哭笑不得。
2025-09-14 11:52 回复
【學術管理】從假大空談新時代的學術管理 | 乌鹊南飞
2025-09-11 07:14:00
不过美国为什么早在1976年就设定严格的氚浓度标准我似乎找到了原因,EPA设定每年因饮用水而摄入的β和γ辐射剂量要低于4mrem,根据当时的计算喝一年含氚20000pCi/L的水正好剂量是4mrem,1991年EPA更新了算法,要达到4mrem剂量氚浓度变为60900pCi/L,但是从严起见标准不变 https://www.nrc.gov/reading-rm/doc-collections/fact-sheets/tritium-radiation-fs.html 。而4mrem的剂量是怎么来的呢?美国政府明确承认“The 4 mrem/yr limit was based primarily on consideration of existing levels of radioactive fallout from atmospheric weapons testing” https://www.nrc.gov/docs/ML0413/ML041330302.pdf ,是根据当时核武试验造成的辐射水平制定的,很可能就是由氚浓度倒推,诚如先生所料。感觉EPA就是尽可能的在不困扰联邦政府的前提下把辐射标准定到最低,比如上面那份文件里提到加州部分地方政府和水务机构都抗议认为EPA定的标准过严,使得水处理费大幅上升,要求提高氡含量标准。至于氚是不是标准最严格的核素,很明显不是,毕竟EPA规定的饮用水中镭226和镭228总活度不得超过5pCi/L,总α活度不得超过15pCi/L,对于β辐射和γ辐射EPA规定了179种核素的活度限值https://www.epa.gov/system/files/documents/2021-08/compliance-radionuclidesindw.pdf,氚的20000pCi/L限值仅次于锝-96m和铑-103m的30000pCi/L,是第二宽松的。您虽然加了天然元素的限定,不过镭228作为钍系天然核素,很明显浓度标准比氚低。

Okay,I stand corrected. EPA對Ra-228在飲用水中的濃度上限相當於1.8*10^(-17),的確低於氚。這是出現在正文後注中的錯誤,與其改寫,我選擇另加一個後注來澄清。

你讀NRC文件的時候要小心,他們知道自己出版的任何細節都可能成爲反核運動的攻擊把柄,所以内容都是仔細反復“漂白”過無數次的,基本上所有潛在危險都被輕描淡寫,真正的秘辛也不會公開。
2025-09-14 11:46 回复
【學術管理】從假大空談新時代的學術管理 | 乌鹊南飞
2025-09-11 06:39:00
根据GB/T 5750.1~5750.13—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检测水样总β放射性的方法是要把水酸化,全蒸发掉变成硫酸盐,然后还要灼烧再检测,所以总β放射性根本不包括氚。所以《〈水中氚的检测方法〉编制说明》引述各国标准的时候也只提到中国核电站排水的氚含量标准。这也是加拿大政府引述各国有关氚的饮用水标准时https://www.nrc.gov/docs/ML1029/ML102990104.pdf ,把中国的标准列为无的原因。所以我只能用核电站标准来推测,当然事实上严格来说中国是没有氚的饮用水标准,100bq/L也足够严了。总结来说,氚因为半衰期较短,且分子量小,比活度相当高,达到3.57x10^14bq/g,在放射性元素中名列前茅,只有那些半衰期以天乃至小时计算的元素才超过它,而这些元素因为衰变太快又不可能在自然水体中长期存在。而且因为氚有氢的物理性质,在体内照射没有防护,伤害更多是看活度,而非照射剂量,氚恰恰活度很高(不过医学界对照射剂量的效应也有加权参数,也就是RBE,目前给氚的是介于1到2之间,并不算很高),而且也正因为氚有氢的物理性质,非常容易泄漏,而且无从回收,所以根本不可能像铀那样安全地大规模利用。说它是普通人能接触到的几种最毒的物质不为过。很多人知道氚管并把玩过,但是氚管里面的氚仅有十几微克。氚所谓的低毒是相对其他放射性更剧烈的元素而言辐射剂量小,但毒性依然巨大,而且潜在危害谁也说不清。

很不幸的,這個GB/T 5750.1~5750.13—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的網站不讓國外IP下載,所以我無法獨立復查。我可以暫且接受你引述的要點,亦即中方飲用水國家標準對氚形同虛設,不過既然政策制定者堅持不開放建設内陸核電站,這已經算是比其他國家更重視氚危害的指標。

不論如何,博客的論證主軸是基於美國聯邦標準,所以結論沒有疑義。

謝謝你的吹毛求疵、追根究底;科學的目標是求真,不是吵架獲勝,隨著你花時間完善所有的論證細節,我們可以更加確定核聚變的詐騙本質。
2025-09-14 09:54 回复
【學術管理】從假大空談新時代的學術管理 | 後註二十一
2025-09-14 00:00:00
後註二十一
有讀者在留言欄101樓指出,我的確是【後註十八】中所言的孤陋寡聞:純以EPA制定的安全濃度上限而論,氚並不是最毒的天然元素,例如鐳Ra-228的飲用水濃度上限是1.83*10^(-17)就比氚要更低一些;不過鐳是重金屬,不論是從過濾難易度和人體生化功能等等角度來看,危險性比起氚都望塵莫及。

此外,【後註十九】中討論的中國氚濃度標準也有爭議,參見留言欄99和100樓,不過可以確定上限在1-100bq的範圍内,亦即比美國聯邦標準更嚴格許多倍。


2025-09-14 00:00 回复
【學術管理】從假大空談新時代的學術管理 | 乌鹊南飞
2025-09-07 05:36:00
为啥您说传统核电站氚生产量是微克级的?根据GB 6249-2025 《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中国核电站排出的废水中氚含量限制为轻水堆7.5x10^13bq每年,重水堆为4.5x10^14bq每年,前者为0.2g,后者为1.2克。当然实际运行并未达到上限,但是每年都有零点几克氚排出。日本外交部门在辩解核废水排海时专门整理了一张世界各核设施氚排放量的图片https://www.hk.emb-japan.go.jp/files/100196902.pdf,世界大部分核电站排放量都是年均几十到几百兆bq,即零点几克的水平。当时中方反驳的理由之一就是说氚毒性低,核电站正常排水只含氚,日本核废水即使处理了还是可能啥元素都有。(显示超2000字需分两段)

我沒有說是“微克級”的,我説的是“以微克計算”;換句話説,因爲只是留言欄而不是正文,我偷懶了,沒有做精確到單個數量級的計算,而只求10^(-6)克以上3-4個數量級的粗略估計(詳細來説,還有另一個粗心之處,也就是當時我心裏想的,其實是處在電站内,也就是一級冷卻水中的氚,的確是微克級別的,但是寫出來卻是“每年”,那麽自然應該乘以更換一級冷卻水的次數)。既然現在你問了,我就去仔細查了查,實際沸水堆的平均排放是27.7Cu/yr,相當於每年2860微克,處於我估計範圍的上限附近,壓水堆平均725Cu/yr,約當每年75000微克、或75毫克,的確應該改說是“以毫克計算”,但兩者都完全不影響定性敘述。

這裏有一個概念,我在【後註】和留言欄零零星星討論了,似乎仍是你的認知誤區,我就在此强調一次:排放和泄漏是兩回事,排放是進入大海稀釋,必須盡速、直接、無損,留在陸地上的例如儲存就相當於等著泄漏。我已經反復解釋過,氚除了稀釋之外,沒有已知的處理方法,所以每年幾毫克的氚全都必須隨用過的冷卻水儘快排入大洋;這也就是爲什麽當前全世界所有核電廠都建在海邊或河邊的原因,中國更嚴,只限海邊(大家可以趁機回憶一下我說的:“氚的毒性是80年來核電行業的痛點”、“中核集團不可能敢冒真正建成核聚變的危險”、“連實驗堆都不可能”等等),否則光是考慮熱釋放,把冷卻水放在池塘裏涼一涼就行了。任何不能“排放”入大海“稀釋”的,例如濕地、池塘和周邊地下水,這就屬於“泄漏”的範疇,即便幾納克都很嚴重。日本人想把福島的核廢水從蓄水池排放到太平洋,恰恰是想在廢水不可逆地進入地下水層之前,轉換到“排放-》稀釋”的正常賽道;這個處置方案即便從全人類的觀點來看也有若干合理性(幾十萬人吃有毒的地下水,還是全人類一起承受安全劑量以下的極輕度污染?若有一個世界政府,可能也會選擇後者),多年前我評論福島的時候也説過,這是一個合適的公關把柄,中方應該趁機痛打落水狗,但並不代表實際上有什麽嚴重損害全人類的惡行。

所以你沒有讀懂當年博客的評論,亦即中日雙方打的是公關嘴仗,不是嚴謹的科學辯證。日方當然在氚濃度和廢水總量上撒謊了,否則大可以開放國際驗證;而中方既然抓不到對方撒謊的明確把柄,只好也稍稍扭曲事實,硬説自己關心的是其他放射性元素。其實“其他放射性元素”全都是重金屬,從廢水中固化、吸收、過濾重金屬的技術日本會沒有嗎?這其實是一級冷卻水排放前的必經步驟。

總結一下,當前全球有數量級為10^3座裂變核電站,每年生產20kg公斤左右的氚(這是NRC官方估計,來源以重水堆單位產能最高、壓水堆其次、沸水堆最少;因爲使用濃縮氘後的重水為冷卻劑,重水堆產氚特別多,這是這個技術路綫被放棄的主因之一,後來加拿大也的確發生了重水堆發電站附近地下水中,氚濃度超標的核污染事件,只不過被壓下來沒有廣汎報導),如無事故則全部進入海洋稀釋。以12.32年為半衰期來計算,長期纍積量會達到18倍、亦即0.37噸,而我已經計算過,全球海洋的氚容量上限依照美國聯邦標準740bq/L來算,是2000噸。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從這個比值估算出當前地表水的含氚濃度為740bq/L*0.37/2000~0.13bq/L,剛好1TU,這也同時是近年全球雨水的含氚濃度,是【後註二十】那張圖的尾巴數值,約當中國國家標準的1/8。換句話説,全球裂變核電站還有成長8倍的潛力,然後就會觸犯中國飲用水標準。

昨天寫上面的回復,最終的結論其實隱含深意,想了想,還是為大家明説出來,省得下次又有人質疑。

人類和平使用核子能的歷史已有80多年,整個過程中制約核電(實際上是核裂變,但理論上也包含核聚變;核聚變只存在於理論上的原因在於其所需的技術方方面面都遠超現實所能及,只不過整個行業鐵了心硬要為私利而撒謊,我討論技術細節吃力不討好,所以只能專注在能簡單做出絕對性結論的氚污染議題上)發展規模的終極限制,從來都不是核聚變詐騙集團所説的裂變燃料資源有限,而是地球環境對氚的稀釋能力(大家可以考慮一下我已經詳細討論過的核試爆條約、淘汰重水堆、福島污染處理、核電站必須建在海邊等等限制)。畢竟光是鈾的探明可開采儲量就相當於當前每年消耗量的10^2數量級,而且還在逐年增加中(因爲鈾礦的新發現多於開采),更別提還有地層普及度再高好幾倍的Thorium。然而光是每年每座以毫克計算的裂變核電站氚排放,在完美稀釋的前提下,都只剩不到一個數量級的餘裕就會導致全球雨水超過中國國家標準,這還是人類已經做出經濟犧牲、提前停建了成熟、安全、廉價、高效的重水堆的結果,只因爲它的氚產量比輕水堆高了2.5個數量級(參見https://www.cleanairalliance.org/wp-content/uploads/2016/12/tritium.pdf;其實更大的問題在於它用的一級冷卻水是重水,所以不能像輕水堆那樣日常性地簡單過濾後混入二級冷卻水來排放,導致逐年纍積濃縮,不過這比起聚變堆來還是小巫見大巫)。核聚變所牽扯的氚總量比重水堆還要遠遠更高、極度不成熟、沒有可以順便稀釋氚的機制所以泄漏風險極大、極度昂貴、反應參與率極低導致效率近乎零,因而我一再總結,在衆多無視物理和工程客觀現實、而盲目追求幻想的假未來科技案例中,也算是最離譜的了。
【學術管理】從假大空談新時代的學術管理 | 乌鹊南飞
2025-09-07 05:37:00
此外GB-5749-2022的总β放射性有注释,超过标准需要进行核素判断,根据天津疾控中心公众号的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y07RmN_3gYocpD4R8dO_rw可知日常监测时,最大能量超过0.3MeV的不挥发的β辐射体才计入总β放射性。根据GB6249-2025 《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第6.5条规定,核电站排放口下游1km受纳水体中总β放射性不超过1bq/L,氚含量不超过100bq/L,可推测中国对饮用水氚含量标准是100bq/L。根据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1905/W020210224586455900247.pdf《水中氚的分析方法》编制说明来看,中国的核环境从业人员并不清楚为什么各国对氚含量的标准要低于世卫组织基于放射剂量制定的标准2-3个数量级,仍在重复氚是低毒元素的描述。同时还引用了两个仍在实行的标准GB 14882-1994,GBZ119-2006。由于都是根据放射量制定标准,所以定的标准极高,鲜奶的氚含量标准高达8.8万bq/L,放射性涂料从业人员食入氚含量限值10^9bq每年,涂料造成公众食入氚限值也有6x10^7bq每年。所以这也理所当然被日本当做反唇相讥的材料,导致现在谷歌GB 14882排名第一的是日本驻华大使馆的链接。综合来看国内对氚毒性的认知即使是专业人员也是在人云亦云,100bq/L的标准很可能也只是看欧盟定就跟着定,而且并未明文载入饮用水标准。如果先生要扭转大众对氚低毒的认知,恐怕仅仅从标准入手并不会很有效,毕竟编制标准的专家也认为氚是低毒元素,严标准也不过是跟着国外走。

不是的。“飲用水標準”就是飲用水標準,核電站排放口下游還在稀釋過程中,只要遠離飲用水來源(如水庫、池塘、雨水和地下水),能容許的氚濃度當然可以更高。別忘了,中國至今還沒有開放在内陸河邊建核電站,所有的排放都直接進入海洋。

我已經説過,這種放射性元素的毒性實驗原本就非常難做,氚的毒性機理又獨樹一格,所以衆説紛紜是自然結果,但美國聯邦標準絕對是實驗基礎遠遠最雄厚的,如果有扭曲,也是爲了避免國防部吃官司而訂得過高了,所以我們可以總結:740bq/L是已經偏寬鬆的安全上限。再加上博客的論證有至少12個數量級(其實不止,這是因爲核裂變的氚是一個意外的副產品,來自冷卻水所含、地球氫原子中佔0.0156%的氘,承受反應堆核心的中子轟擊後有部分成爲氚,所以基本都留在一級冷卻水中,很方便在過濾後、混入二級冷卻水排放-稀釋,另外一個來源是裂變碎片中也有少量的氚,部分被拘束在燃料棒之内,其它也都進入一級冷卻水;而核聚變的氚卻是主燃料,必須另外生產、提純、儲存、運輸,然後每次反應堆的等離子崩潰或外泄,都直接穿過機械縫隙,威脅大氣或土壤,而不是局限在冷卻水内,那麽重新搜集隔離又是好幾個、甚至幾十個數量級的難關,還記得熱力學第二定律嗎?)的餘裕,定性結論是絕對無疑的。
【學術管理】從假大空談新時代的學術管理 | 後註十九
2025-09-06 00:00:00
後註十九
有讀者私下反饋,說“中國環保法規中對氚的濃度限制,比美國環保署還要嚴格得多”。我獨立搜索了原始文件,還真是如此:根據官方《國家標準GB-5749-2022》(參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表1最末第39項),氚並沒有被單獨列出,而是隱晦地包含在“總β放射性”<= 1bq/L裏面。換句話説,濃度上限約當2.8*10^(-18)的中國標準比美國嚴格至少740倍,連加州都差了15倍(相對的,砷的濃度標準中美一致,都是10^(-8),參見上述文件的表1第4項)。這麽超級嚴格的限制,其公共衛生方面的學術權威性可以進一步討論,但其政治意義卻因是國家標準而不容懷疑:這是因爲別説核聚變“全面商用”後的百噸級排放,就是實驗堆若敢真用上氚,周邊的地下水也必然會大幅超標,我們因而可以推論,中核集團的上海詐騙項目連建實驗堆都屬純粹空口白話,完全不準備兌現,否則鬧出污染上海地下水導致核輻射超標的新聞,再被公衆和福島一對照,其政治責任和風險,誰都承擔不起。畢竟這些核子專業的詐騙犯撈錢的興趣再高,若有顯然兜不住的後果還是會事先規劃避免的。


2025-09-06 00:00 回复
【學術管理】從假大空談新時代的學術管理 | 後註二十
2025-09-06 00:00:00
後註二十
我在尋找中國環保法規的過程中,無意中也看到下面這張圖,印證了《龍行天下》節目中(參見《為中國科研抓蛀蟲!》)提到的另一個細節,亦即50年代至1963年之前的美蘇大氣核試爆導致北半球雨水中的氚含量飆升,危險高到足以迫使剛剛度過古巴導彈危機的兩個敵對方放下身段,疾速妥協出1963年的限制核試爆條約。這張圖顯示了在洞庭湖(地表水和地下水不同,前者直接反映雨水中的氚含量,後者則對附近的污染源更敏感)測量到的氚濃度歷史曲綫,所用的單位是TU,也就是氚與普通氫比值以10^(-18)為基準,1TU約當0.12bq/L;可以簡單看出氚濃度在1963年急劇上升到570 TU ~ 68 bq/L(這比【後註三】中引用的美蘇所測量的高峰值低了近一個數量級,是洞庭湖地理上遠離西半球和北極圈試爆區的合理結果;此外,我一直懷疑美國環保署把氚濃度安全上限設在740bq/L ~ 6000TU的基本邏輯,正是1963年美國本土的最高污染峰值是5000TU,所以必須訂得更高才能避免國防部被告上法庭,換句話説,美國聯邦標準已經受政治壓力而訂得過高了;同理,日本福島廢水中的官宣氚濃度,恰恰比美方標準低一點,可能也不是巧合,反正日本人不允許外界監察復核,數據完全是自己一個人説了算)後,逐步下降,至1984年起一直低於中方的1 bq/L標準並持續降低。




2025-09-06 00:00 回复
【能源】如何走出獨立自主、安全可控、創新合作的能源轉型道路 | zhaofei
2025-09-01 16:48:00
液流电池进展确实缓慢。行业协会中电联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5年6月,锂电池储能累计投运170GWh,占比97%,液流电池仅1%。

科技實用化的最後一步,是商場競爭:即便技術本身再怎麽優越,歷史上因爲前來後到、或幕後支持者不給力的因素,反而敗給次優方案的案例不勝枚舉,這裏的隱性效率損失最終只能由全人類承擔,所以液流電池(晚了約5年)是很可惜的。

然而正因晚到5年的技術都只能徒呼負負,像是釷基熔鹽堆這種遲到得離譜(約50年)的技術選項,雖然不同於核聚變那樣絕對做不出來,但因成熟度的時間問題連參與商場競爭的資格都沒有,任何跳過多個世代正常研發過程、直接投資“商用”的企圖同樣只能純粹是金融詐騙。然而這麽簡單的研發規律和商場常識,許多網民還是徹底無視,自願作爲詐騙者的馬前卒,再次印證愚蠢是邪惡的天然夥伴。個人不懂事理也還罷了,看到事實邏輯論述卻依舊不顧國家科研文化和投資效率,爲了虛榮私欲而放縱己身愚蠢、在網絡上亂噴,那連夥伴都談不上,本身就是邪惡的表徵。
2025-09-03 07:34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