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悼念杨振宁先生

2025-10-18 23:08:00

原文网址:https://blog.udn.com/MengyuanWang/183874519



剛剛看到楊先生過世的消息(參見《沉痛悼念!杨振宁先生因病逝世,享年103岁》),内心感觸良多。楊先生不但是為量子物理畫龍點睛的全球頂尖學者,而且人品高潔、堅持求真,是當年我入物理這行的學術偶像,就連寫作的簡潔風格也是在試圖模仿他。然而2016年他以94高齡,成爲整個中國物理界唯一挺身而出,道出大對撞機真相的實話者,他的離去自然也代表著該行業内部學術良心的徹底消亡,我們這些繼承了他愛國和求真遺志的人,責任也就更重了。

【後註一,2025/10/18】在《觀察者網》悼念楊先生的另一篇文章(參見《厚宇德:杨振宁谈科学家与政治以及科学与哲学》)下面,看到以下這個留言:“社会主义不仅救中国,更救了儒家文化及其社会政治体系价值观,资本主义确实有科技和经济功利作用值得借鉴,但在深层次上,功利竞争精神与儒家文化价值观格格不入,而社会主义恰恰可以吻合,其价值观与哲学思辨精神更为契合儒家思想文化,因此,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并获得成功并非偶然,如果是选择资本主义,可能表面上获得一时繁荣,但遇到较大问题挑战,很可能像宋朝清朝那般孱弱,或像前苏联那样解体。建国后,大跃进与文革的尝试确实是种错误并失败了,主要是没有及时修正、合理肯定、调整引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而没有修正的机会甚至要斗私批修,又主要是当时要全力应付资本主义的咄咄逼人的复杂攻势挑战,确实暂时无法对资本主义作出比较客观而合理的调节评价或学习,加之当时的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发展方式方法又极不成熟,贸然修正,必然会引起内部更大分歧、矛盾、混乱。因此,当时时机成熟后,方法论上学习西学有所补充发展能力,本体论上结合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并探索发展,事实上证明更适合中国发展道路与文化思想”,於心甚慰,因爲他的論點,從儒家/社會主義的先天契合,到資本主義市場機制兼具功利性缺陷/消費型經濟上的效率,再到對大躍進/文革所含非理性的批判,以及資本帝國主義霸權對後進國家的滲透打擊,無一不是博客在過去11年為華語聽衆所宣示厘清的道理,曾對華語界既有社會共識帶來一次又一次的衝擊震撼,而現在已經開始被廣汎接受了。

我雖然一輩子不曾發過社會學科的論文,更不可能企及楊先生的學術地位,但博客多年來對年輕一代潛移默化,將來若有後進人才繼續以我的論述為主幹,加枝添葉完善理論架構,最終很有可能完全補正兩個世紀以來,無數社會主義先賢試探前路過程中所誤踏的歧路和陷阱,那麽自己的這一生,或許可以如同楊先生一樣,因曾為人類留下文化遺產而不枉了。人生畢竟只是演化過程中的偶然,沒有什麽先天的意義或價值,我們只能自我定義出對自己短短一生幾十年的期許和追求;我選擇為公益而求真,本身是一個感性的決定,但實踐上卻必須堅持絕對理性,這是人生感性/理性對立矛盾的又一體現,也正如博客多年來反復提起,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知識份子應有的行爲準繩和道德標的,大家共勉之。

2 条留言

乌鹊南飞
2025-10-19 03:55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FnRzeEoZ今天看到这个视频,概述了美国前财长John M Paulson在著作《与中国打交道》中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总结:中体西用。指导洋务运动的这四个字居然完美契合改革开放——保持执政体制不变,同时尽可能地学习西方经济体制。值得注意的是评论区是清一色的嘲讽,这个博主发这个视频也是用来暗讽中共(看他历史动态就知道)为什么?因为中国学校的历史课教的就是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中体西用,改革不彻底,简单地给中体西用判死刑,忽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中体西用2.0,针对2.0和1.0版本的区别,也就是社会主义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契合及改良,教科书并未提及,国内学界对此研究阐释也非常不透彻(中国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尽是近亲繁殖的粪堆,虽然每年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上百万篇八股,也没有一篇能产生实际影响力,反倒是有些教授用小丑式的表演把马克思和儒家硬扯在一起,招惹全网嘲笑,完全是起反作用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84y117dC(潜伏在西方的中国人【完整版】)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Z421y7Nj(郭继承和孔子遇见马克思,当孔子读《共产党宣言》))。难怪中国精英面对问题的时候下意识的反应就是西化还不够,同时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金融、科技、学术等领域对西方毫无免疫力,因为中国政治领导层划定的红线就是所有不直接危及政治权力的方面对西方应学尽学,宏观经济领域因为涉及到民生就业等要害,直接影响政治稳定,所以中共领导层能够保持一定的己见,但是金融、科技、学术等领域,与政治稳定并不直接挂钩,结果就是一股脑的把西方的腐朽全盘接受。

還記得幾年前我對儒家和社會主義的評論嗎?我並沒有說儒家就是社會主義,也沒有說兩者之間是“中體西用”,我説的是“儒家和墨家都是理性人本主義,而理性人本主義應用在現代工業社會,自然必須成爲社會主義”。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築基於小農經濟,原本就不是為先進工業經濟而優化的,所以其與社會主義的契合不可能是完美而全面的;事實上我們事後發現兩者竟有如此高的契合度,的確有著相當一部分運氣成分。

現代社會主義是針對資本主義的修正,而資本主義雖然在歷史實踐中引領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但卻是殖民主義的伴生體制,不論事前事後、還是對内對外,都是由少數獲利者無情掠奪、殺戮、壓迫多數弱勢群體的藉口,本身就是高度不道德、不穩定、不可持續的偏頗設計,類似古希臘羅馬的階級封建,只不過在現代科學推動生產力高速進步的背景下,得以用真公關和假學術暫時遮掩其缺陷,從而延續了幾百年罷了。

現代社會主義作爲人類社會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的配套思想體系,當然是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實踐經驗的Work in progress。博客在過去11年,在多個場合分別總結出目前已知、成功的4項前提:(1)必須部分兼容市場經濟,以適配消費性活動中的非理性因素以及所需的生產激勵條件;(2)必須堅持以公益最大化為目標,這要求無私道德理想普及到大部分文化精英之中;(3)因爲資本有過度纍積集中的必然趨勢,必須有足夠强力的組織與其抗衡,這只有國家機器才能做到,然而龐大而强力的官僚體系必然也有腐化的動力,所以必須有自我監察糾正的制度、文化和傳統;(4)正因爲必須有無止境的動態修正和改革,每一步都需要堅持絕對的理性和求真,才能最好的維護長期公益。

儒家作爲兩千多年前的理性人本主義,主軸還是依托當時的封建體系,這與後來的階級頗有類似,原本應該是與共產主義格格不入的,但儒家所推崇的解決方案卻是以公益爲上,要求知識份子徹底承擔國家興亡和社會責任,這就剛好滿足上述的第二個條件。西方歷史上,英國和美國先後成爲霸主,也是分別在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展現出知識精英對國家社會的理想和責任感,才得以做出許多改革、幫助國家崛起,只不過他們靠的不是傳統文化,而是高强度殖民剝削帶來足夠的利益、支持了國内中產階級的興起,而這些新興的中產階級在吃飽喝足之後、開始追求心靈圓滿,帶來公共服務的潮流。

中國實踐社會主義,還有另一個文化優勢,卻讓他國極難模仿:也就是我反復提過的2000多年中央集權體制的經驗和共識。這包括了中央與地方分權、官僚與強豪的關係、科舉取士的傳統等方面;嚴格來説,不算是儒家的傳承,更應該説是法家的影響,只不過後世搞“内行法家、外用儒術”太過習慣而混淆了。英國和美國都是在已經或即將稱霸才匆匆忙忙、連滾帶爬地試圖建立官僚體系,所以不出意外地很快腐朽了。Putin曾多次贊揚中方的執政效率,他所羡慕(我覺得列寧和斯大林若泉下有知,同樣會羡慕)的也正是上述這個滿足了社會主義第三條件的文化傳承。

至於第一條和第四條,歷史上最早觀察到它們重要性的社會主義實踐者,都是鄧小平;然而當時的理解是很粗淺、具有很大不確定性的,以致國營和私營之間的紅綫一直到2022年才由《社會主義國家應該如何管理資本》一文明確定義,而求真目標、科學方法和辯證規則等等專業性較高的議題,直到現在還是博客教育全民的重點方向。100多年前,鼓吹西化的人拿著“德先生”和“賽先生”當口號,殊不知民主的真諦在於“民享”而不是“民治”,一人一票很簡單可以搞成權貴實質獨裁、從而剝削民衆的工具;同樣的,科學的本質是一系列為求真而優化的方法和原則,相關的科目、人員或技術等表徵都很容易被有心人扭曲成爲僞科學或甚至反科學。中方在這一點上的理論建設,缺失最爲嚴重;我只能開一個頭,推廣並深耕這些道理,還需要新一代愛國智者的不懈努力。
2025-10-21 03:32 回复
貓靈子
2025-10-19 16:44
  同意王兄的見解,真正的儒家正宗學問,本來就是一種理性的人本主義(至於法家則是理性的國本主義),至少從孔子到孟子與荀子的主脈絡都不變,是儒家走到董仲舒(加入陰陽家的論點)和宋代的理學家(加入儒佛兩家的旁枝)後才發生丕變,真正的儒者以天下為己任,思維奔放大器,其實每個人只要有正能量,能夠讓正道被傳送到社會的一部分,不管他從是哪一個行業?都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不是庸碌無為之人!

  其實中共作為社會主義(馬列主義的一支)的實踐者,一開始都是透過不斷的試錯,以圖解決從清末民初到其執政初期,中華大地上最為致命的國防和財政問題,因為心急和壓力,的確做出許多非理性的判斷,大致到鄧小平主張:社會主義也可以有市場(經濟),資本主義一樣可以有計畫(經濟),才大致脫離這個危險的歷史區塊(至少思想有搞通),隨著經濟與國防建設的進步和發展,現在的中國人可說是越來越有自信,能讓中華文明越來越好.

不論以往公知的自卑、還是現在的自信,都是一種感性態度,不能放任其干擾公益最大化的理性分析。換句話説,只有堅守求真目標和邏輯辯證規則的嚴格論證,才是政策取捨的唯一標準。那些無法解釋如何處理氚污染、卻又非要堅持投資核聚變的人,就是典型的一廂情願、害人害己。
2025-10-21 03:11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