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經濟】【學術管理】金融史觀(三)政策建議

2023-11-21 00:06:00

原文网址:https://blog.udn.com/MengyuanWang/180084901



長期改革的方向

從前述美國的前車之鑒,我們可以總結中國應有的長期治理目標,在於强壯自身,尤其:

1) 發展全系列、全層次、全方位的實體產業鏈,在强力加速升級技術層次的同時,還要盡可能維持既有中低端產能的國際競爭力;

2) 追求合理成長,避免堆積顯性財政債務和隱性社會負債,後者包括貧富差距、環境剝削、文化腐朽、房地產炒作、階級固化、以及經濟虛擬化和金融化。

從上述治理方針,可以立即引申出幾個重要的執行方向:

一) 必須重視財政和經濟政策的可持續性:

美國的赤字消費,有美元霸權兜底,不但可以自由印鈔,還周期性地對外做潮汐式收割,每10年掠奪所得高達十萬億美元的數量級,即便如此,通脹危機只是被推遲,而不是徹底消解。所謂的現代貨幣理論(Modern Monetary Theory),鼓吹無中生有的無限印鈔沒有負面後果,其實是盲人摸象、斷章取義,只看美國經濟在1980-2020年之間的風光榮景,既不在乎遲來但必不會缺席的滯漲終局,也無視中國欠缺建立全球金融殖民帝國的意願和條件。

然而若要限制赤字不可持續地擴大,首先就要先對GDP成長率定下合理可達的目標,切忌好高騖遠。對當前的中國而言,面對金融史觀下即將來臨的歷史轉折點,尤其有謹慎的必要。這裏有以下幾道逆風:

首先是中美脫鈎;這本質上是美國要把中國剔出外包放牧體系。中國將無可避免地損失若干市場份額和技術來源,從而壓低出口型產業成長,並推高研發成本。

其次中國在過去20多年過度追求高GDP成長率,使得政府、企業和家庭的總負債甚至超過美國水平,達到GDP的282%(對比美國的257%;來自JP Morgan研究報告,參見《How Much Debt Does China Have?》 )。擁有美元霸權的美國尚且無可持續,一旦新一輪危機爆發,中國當然有被連鎖引爆的危險,因此提早收拾整理財政賬目、盡可能縮減負債是應有的未雨綢繆之舉。

第三是國際資本定價,也就是利率,在美元超發的背景下,其實一直低於其自然公允水平,對投資和消費都有著廣汎、持續而顯著的刺激效應。現在美國終於面臨債務和通脹的雙重壓力,這個刺激機制不論過程細節如何,必然即將瓦解。因而中國必須準備面對40年未見的國際資金稀缺時代, 低質量成長將不再能夠滿足投資人所要求的報酬率,大水漫灌只會加大浪費。

綜合上述考慮,我們强烈建議國家徹底放棄恢復平均8%GDP年成長率的念想,改爲以平均5%作爲未來10年的長期目標。這代表著在若干全球經濟低迷的年份,中國必須接受4字頭的成長。

二) 必須將人力資源保留給實體產業,而不是虛擬服務和文書處理

美國在過去40多年的產業空洞化過程中,製造業勞動人口由1980年的1928萬人,佔總勞動力的18.1%,降至當前的1299萬人,占比只剩7.74%。這些藍領階級工作崗位,對應著沒有高等教育卻能過中產階級生活的家庭,原本是20世紀中期美國全盛時代的中堅力量。它們的消失,不但對社會造成天翻地覆的改變,尤其加劇貧富不均,而且與國家經濟的金融化、虛擬化互爲因果、相輔相成。

這些工作被外包了的勞動人口,運氣不好的只能陷入貧困,舉債度日;運氣好的,被吸收進入政府和企業的底層,大幅增快了官僚管理體系臃腫化的過程,進一步削弱其實體經濟的國際競爭力。與其配套的大學教育,自然也因之低級化、浮濫化。美國在1980年有170萬本科生畢業,到2023年已經成長為420萬人。這個過程導致精英學校和其他大學的素質落差急速加大,前者文憑的鍍金效應水漲船高,其招生程序也因而被腐化扭曲,越來越利用各種藉口(例如Affirmative Action肯定性行動)不以學生本身程度為標準,以便藉機圖利富人子弟,近年常春藤盟校的連串招生醜聞便源於此。

原本高等教育適度普及化有其價值,但過猶不及,中國無視在立國原則和經濟背景上的差異,讓高等教育浮濫化已遠超美國程度。2001年大學畢業生剛剛突破100萬人,到2019年突破800萬,四年至今居然又增加40%,達到1160萬人,於是立刻導致青年失業率在四年内從9.7%飆升到今年七月的21.3%,然後不再公開以躲避關注和檢討。

這裏真正的問題不只在於總數,也在於品質:那些畢業生增額的絕大多數,並不對應著實體經濟所需要的工程和醫療人才,而是只能填充政府和企業官僚管理體系底層的文書推手。在當前的中國,製造業勞工短缺、人口結構老齡化、家庭少子化、而且人工智能正要把文書寫作處理全面自動化,卻還將最主要的人力資源依照美國經濟虛擬化的邏輯來向低層白領工作大幅傾斜,無疑是極度愚蠢的自我傷害。

我們建議立刻中止大學擴招,並且對高等教育院校科系啓動全面效益評估,尤其著重於學科教學與學生水平是否與產業需求有合理嚴謹的配套,並針對新增的非工程/醫療系所做出精簡考量與計劃。

三) 必須全面提高運作和投資的效率

前面提到全球資金漫灌的時代即將告一段落,因此所有的大規模資金用戶都必然會被迫提高效率。這裏包括了政府、公營事業和民營事業三個方面,其中民營事業最爲簡單,主要由它們自己適應解決,政府能出手並且該出手的,在於對融資的管理。這又分股市和銀行貸款。對内綫交易、公關炒作和虛僞詐騙等等國内資本及特權勢力的金融掠奪,中國股市監管單位的管理嚴格程度甚至還遠低於已經被大資本腐蝕了50年的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亟待全面而徹底的整頓加强。至於浮濫借貸,剛剛有恆大集團的前車之鑒,必須吸取全方面的教訓,充分預期資本家的無恥無信,以避免再次面臨一地鷄毛的亂象。

中國公營事業佔有相當大的國家整體經濟份額,其風氣和效率因此尤爲重要。但國企主管的職級偏高,往往超過監管單位的主官,造成執行上的先天阻礙。建議國家盡可能壓低國企主管的級別,以方便監管,並可針對規模經濟效應(Economies of Scale)不特別顯著的產業進一步拆分(例如油氣業)。針對國企外銷可能過度内捲的弊病,可以視個別產業需要設立對外統籌銷售機構,這些對外銷售機構也可以用來管理戰略性物資的出口,例如石墨和稀土。

要提高政府自我運作的效率,則有幾個努力方向:首先是養成預先考慮負面因素、做好各種書面預案的風氣和慣例,以避免朝令夕改、政出多門。例如2022年8月Pelosi訪台前後,政府姿態口徑嚴重不一致,無謂地損傷了公信力。又如該年底的新冠政策變更,雖然是因應客觀局面突然改變的必要之舉,但顯然仍在事先可預期的範圍内,如果曾經做好詳細的預案,便不至於手足無措,類似退燒藥的儲備和分發可以有序進行。

其次是充分利用電子政務的革新,仔細檢討行政業務流程,追求統一明定,並且建立跨級抽查監督的管道,以減低組團貪腐的危害。對於大規模的投資決定,如果不涉及機密,應盡可能將決策流程和正反面論證做出簡潔明確的書面解釋以公開並留存,方便事後檢討;例如港珠澳大橋的流量估算嚴重失實,值得深究以杜絕類似的浪費。

但當前中國政府管理效率最低的重災區,還在於學術和科研;這是因爲在這兩方面,甚至不能說是監管不嚴,而是根本不存在監管。學術和科研的貪腐形式,與其他政務不同,主要不是侵占或受賄,而是造假誇大來詐取項目、竊佔職位、然後收割股市,因此當前的紀委和監委系統都無法發生太大作用。

中國的學術誠信和論文内涵,原本就遠遠不如美國,例如中美近年發表的AI論文數量比例為3:1,但ChatGPT卻依舊在美國出世,中國落後2-3年;偏偏大時代背景下的全球反殖民革命潮流和美國全力推行的中美脫鈎,都在凸顯高效率内部治理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而學術和科研正是中國產業升級和維持國際競爭力的絕對關鍵,所以本文進一步詳細探討於下。

四) 必須建立尊重誠信的學術文化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治理哲學,一直尊重理性和專業,但專業事實和行業權威其實是兩回事。尤其新世紀的中國學術界益發功利,早已不再普遍有幾代前老科研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早年遺留下來任由行内權威自決的體制,卻非常方便新一代的學閥和學術詐騙集團自由運作、獨占話語權,從而謀取職能和金錢上的私利。

另一方面,尖端研發先天就有很高的不確定性,造成監管上的極度困難。越是想要條例化、正規化,越是容易產生反作用。例如中國科研學術界是全世界要求出版論文最多最繁的,於是很自然的,每篇論文的實質内涵也就遠遠最低,造假誇大的問題也遠遠最為嚴重。因此政府的監管,除了放鬆揠苗助長的頻繁論文要求之外,只應該專注在最關鍵、最無爭議、最能明確定義的事項之上,也就是打假和立項。

中國科研學術界的造假問題,早已超過坍方的程度。每年都有良心人高調實名舉報造假,然後無一例外在發回單位自審之後,被定調為“誤會”,例如成果照片被修圖軟件改得面目全非以支持論文的虛構結論,居然也都算是“無意的誤用”。這些亂象已經發展到造假本身就是專業傳承的地步,例如先有裴鋼憑藉無外人能複製的成果做到中國科學院院士,被饒毅教授實名舉報多次無果,幾年下來反而是前者的後輩合作者憑藉同樣無法由外人複製的後續論文也紛紛評上了院士,多次造假醜聞完全不被考慮。

政府發展高科技的政策和投資,都由行内權威來決定方向。如果這些權威不是自己忙著造假、就是在為同僚遮掩,那麽指望他們推薦最有利國家而不是最有利自身的方案,當然是緣木求魚。因而整頓學術的最基本步驟,便在於嚴格打假。而且造假不同於誇大或空洞,可以簡單客觀認定,所以政府不必擔心如何確認專業事實,只須要建立一個專職打假的機構,平行或附屬於紀委或監委,但專門針對學術造假事件;一旦排除方便官官相護的現有機制,自然能還學術界一個清白。

此外我們也建議將專業權威的頭銜,例如院士,與行政、財務、和人事職權做徹底切割,也就是只作爲榮譽銜。當前的學術管理體系下,權威學閥可以用專業論斷來排斥政府監察,然後用職能權位來打擊學術上的挑戰。學術專業的真理必須通過公開對立的尖銳辯證才能求得;賦予學閥行政地位,在中國尊卑分明的傳統文化和政治體制下,基本保護放任他們自由扭曲真相,以科學之名行反科學之實,絕非國家社會之福。

五) 科研項目必須做嚴謹客觀的評估

另一個政府應該加强監管的重點方向,在於立項,尤其是基礎科研的立項。這裏有一個語義學上的歧義,常被學術詐騙集團利用,值得先行澄清:所謂的“基礎科研”,其實有兩個常被混肴的意思,首先是純粹的泛式(Paradigm)突破,無需也基本不會有任何實用可能;另一個本質上是有明確實用目的的應用科學,但因還不成熟所以成功與否不能確定的技術嘗試。然而在政府資助這件事上,這兩者卻剛好南轅北轍:前者既然是要突破既有泛式,那麽當然連大方向都不能事先確定,立項更無從談起,正確的策略是把最節約的資源撒在最廣汎的嘗試之上。對於後者,立項的先決議題自然應該在於其是否為達成特定實用目的的最佳可能方向。

詐騙集團利用語義學上的模糊,一方面要求重點投資、突出立項,另一方面卻又拿著“基礎科研”的招牌,堅決拒絕針對實用目的的性價比評估。結果十四五的國家基礎科研重點項目,居然普遍經不起正經的推敲。例如排在頭位的是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其被吹噓的潛在用途,在於前者能破解當前互聯網和加密貨幣所用的密碼,而後者能替代那些密碼;但實際上早就另外存在完美的替代技術,亦即後量子密碼(Post Quantum Cryptography),能夠完全抵抗任何量子計算的算法,不但價格低廉、使用方便、性能可靠,而且已經成熟,只需短暫試用。結果美國官方根本不理會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只花了一年就讓後量子密碼完成試用,正式在全國推行。反觀中國,屈服於中科大的游說力量,將所有的籌碼放在不靠譜的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之上,原本領先美國的後量子密碼技術反而被棄之不顧。這正是科技管理徹底腐化的典型惡果,是當前嚴厲的國際形勢下所不應容許的。

另一個十四五重點項目是核聚變發電,比之量子計算更加不靠譜,連所需材料和粗略設計也根本不存在,行内人自己都反復公開承認30年内絕無可能實用,實際上則可以嚴謹論證永遠都無應用可能(參見前文《從假大空談新時代的學術管理》) 。然而同樣是在等離子所的游說之下,獨占了國家管理單位對新能源基礎科研的關注和資源,導致一個已經在試用階段的關鍵技術(指液流儲能電池)只拿到不足核聚變百分之一的資金,坐視電網儲能繼續做為全球推廣新能源的最嚴重短板,對國家經濟持續造成每年千億元以上的隱性傷害。

這些拿著基礎科研招牌來詐騙的團隊,不但腐蝕學術文化,造成人力財力時間上的浪費,更糟糕的是擠占資源,排擠對國家有真正重要價值的替代技術。有些居然還設立了附屬公關組織,例如中科大的“風雲之聲”,專門負責壟斷傳媒管道,壓制過濾批評聲浪,以方便在申請項目的同時,上市自己的公司,然後大肆搜刮。中科大自我炒作最力的潘建偉,就是先利用量子通信在股市收割一波韭菜,事後公司唯一的客戶發現毫無用處,營收歸零,於是才必須換上量子計算的新招牌來進行下一輪的收割。換句話説,不做客觀評估就幫助他立項的科研管理單位,其實是股市詐騙的共犯。

我們建議國家收緊基礎科研的立項和獎勵,要求每個項目必須先明確最終的實用目的,詳細列舉其他的替代性技術選項,最終解釋本技術的相對優越性,並著重論證時程進度上的承諾。這些解釋和論證應該公開進行並給予反對者充分評論的機會。立項並通過官媒吹捧過的重點投資如果爛尾了,就應該事後復審,若發現評審失職便必須追責;例如當年的漢芯是明顯而純粹的詐騙,但事後卻沒有任何人爲之負責,以致認可並推動假芯片的爛人院士,得以繼續把持國家半導體產業發展政策、扭曲其方向,造成可見的遲滯效應,至今其惡果仍在餘波蕩漾之中。此外因爲科研詐騙的大筆進賬在於股市,監管單位應該考慮嚴格限制學術界的創業股權所有人,如中科大和潘建偉,以及受他們雇傭的公關人員,不能在媒體上公開炒作,國家和公衆對項目的預期應以前述的立項評估文書爲準。

【後註一,2023/12/01】去年六月的《社會主義國家應該如何管理資本》以及最近的這三篇《金融史觀》是集博客多年論證之大成的政策建言總結,而其中最核心的論點,正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性和應循原則。

一個月前,政治局最高層舉辦了一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由總書記親自指導全新的政策方向。剛剛有人將公共論壇上出現的解讀轉發給我;一家之言,未可盡信,但其重點與過去幾個月的諸般改革舉動相符,值得大家參考。

1 本次會議叫做里程碑式的會議,對過去的評價不高、負面;金融不是核心是血脈。

2 本次會議最主要的改革就是黨管金融體制,組成中央金融委員會;管政策、管人事、管股權;各省成立金融委員會;以後不再保留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一些重要的職位不再需要留學經歷。

3 黨管金融的核心理論在於,本質上是黨的信用理論,信用債是黨的信用,最後是政治局兜底,要防止透支黨的信用。

4 黨管金融的政治性問題,不能出現“華爾街政治”,所以,廳局級以上領導幹部配偶等不允許從事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及從業等。

5 一行兩會權威不夠,黨管幹部,管住國有金融機構,關注金融腐敗。

6 現在不是降薪的問題,而是追薪,發出去的錢,還要追回來。

7 金融監理總局是超級監理機構,強化機構監理、行為監理、功能監理、穿透式監理、持續監理;兜底式監管,金監總局全覆蓋,不再是誰發牌照誰監管了。

8 金融監局下面設計稽查局,和司機機關配合;會參照證監會的稽查隊伍設定。

9 中央支持了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理可以分離的理論。

10 這次會議以後,明顯感覺到處置小型銀行不良資產等工作加快。

11 不能對標美國金融模式,要有中國特色金融發展道路,金融就是服務業,為實體經濟服務,為高科技服務,不鼓勵把金融業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優先地位,地方經濟也同樣;不鼓勵金融創新,很多地方都抹掉了金融科技的概念;中國不需要太多的金融中心城市,就是上海和香港;(記得之前您拒絕參加海南金融創新的會議,不過個人覺得上海和香港已根深蒂固,推到重來是不是會更好?尤其是海南對 標香港和新加坡個人所得稅15%封頂是否能更容易吸引資本和人才?答:金融變數太多,切忌高度競爭,否則不斷打破下限、全新花樣一時還看不出來。香港上海錢來得容易,用的只是基本的藏錢和詐欺,反而方便監督管理。

12 金融業發展不能高於實體經濟。

13 銀行業融資和服務仍然是我國金融資源分配和發展的主要方式。

14 中央地方金融格局大變化,解決地方之間爭取資源、監理能力不夠等問題;地方金融機構將嚴格審批,業務要嚴格限制在本地,不准風險外溢,監管更嚴格。

15 國營金融機構主導,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嚴格中小金融機構准入標準和監管要求;明確國有金融機構是主力軍。

16 加速處置小金融機構風險;政府發債,注資,清理不合格股東,清理不良資產,注入優質資產等;中小銀行改革化險給了路線圖。

17 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穩健化解存量,嚴格限制新增;透過展期、借新換舊、置換等方式;中央這次下決心了,要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鼓勵地方政府賣資產;不只是支付債務,還要支付隱形債務,工程款、薪資等。

18 把地方融資平台分類管理,高債務的省份只能接新還舊,不能新增;防範道德風險。

19 央行透過緊急貸款對地方政府難以償還的提供緊急性的流動性支持,但最長期限不得超過兩年,僅用於“緊急事項”。

20 對城投債有要求,地方政府,尤其是縣一級,發不債了,需要出具說明。

21 繼續金融反貪。

22 網路平台金融業務沒有明確;沒有再提金融科技,現在提的是「科技金融」和「數位金融」;科技金融一詞內涵豐富,包括引導及促進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等金融機構及創業投資等各類資本;AI技術發展、監理政策完善、業務轉型、資本市場促進,我國金融科技應該有新發展。

【後註二,2023/12/24】前天上《龍行天下》節目(參見《23.12.22【觀點│龍行天下】中國、美國與ECFA》)科普了正文的部分論述,其中包括美國資本市場的浪費。剛好Hyperloop One壽終正寢(參見《Once buzzy startup Hyperloop One to shutter after its sci-fi transit project failed to get much momentum》),灰飛烟滅的5億美元主要來自Dubai,始作俑者Elon Musk反而賺了,完美地示範了掌控全球金融投資體系的美方如何從極端愚蠢的“長生仙丹”式科技方案一樣可以獲取暴利。

相對之下,中國本土的詐騙集團就只能騙自己國人的錢了。以下是IEEE反思量子計算的一篇文章(參見《Quantum Computing’s Hard, Cold Reality Check / Hype is everywhere, skeptics sa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re still far away》);這裏可怕的地方在於這類專業討論的譯文,在中國是被嚴密封鎖的。運用政治力量,完全封鎖技術討論的人,真的可能是中國的“科技脊梁”嗎?

【後註三,2023/12/24】《龍行天下》節目中還提及了《bloomberg》針對中國政府將半導體產業研發的管理重任交給華爲的一篇文章,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此找到原文:《China Secretly Transforms Huawei into Most Powerful Chip War Weapon》。因爲有付費墻,我把最重要的那張圖轉載於下,供大家參考:

【後註四,2023/12/28】今天在閲讀中國工業發展歷史相關議題的時候,注意到1980年代改開初期,先行的深圳蛇口工業園區門口曾有一個“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對此後40年的中國工業技術文化有深遠影響。這個效率就是要搶時間的觀念,在當時無疑是切合時代需求的,但它其實並不具有普世性和永恆性,因爲它有一個重要的隱性前提,亦即正確的技術方向事先已由別人反復驗證,所以前路確定,無須選擇,只要兩條腿努力就行。現在中國的科技產業層次基本達到世界先進,未來發展方向已經無可借鏡,如果繼續無腦地聽信資本公關炒作,反而會加速衝下懸崖;換句話說,動手動腿之前,必須先用上眼睛和腦子,否則被詐騙集團搜刮,是沒有外國中央銀行和投資人來代爲買單的。

【後註五,2024/03/05】李强總理在全國人大做政府工作報告時,定下“5%左右”為2024年的GDP成長目標(參見《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只有700字》);雖然不是博客所建議的4.8%那般明確地以長遠深刻發展為重,但亦相差不遠,“左右”兩字尤其值得玩味。

【後註六,2024/05/12】本周留言欄48樓討論到中國智庫和社科學術界的水準,我們隨手就有當日的一個案例可供示範,但這個問題當然不局限於個別人員,而是整個行業的普遍現象。要支持上述這個更强力的論斷,同樣在近日就可以找到明確的證據,這裏我指的是美國援助烏克蘭的610億美元法案通過衆議院一事:回顧今年3月,又一名共和黨衆議員忽然提前離職(參見《The ‘Great Resignation’ continues as yet another GOP rep exits》);如同留言欄已經討論的,這絕非正常人事變動,因爲衆議員任期很短、只有兩年,歷史上須要及早離職的議員不多,而且一般只會提前宣佈,依舊留任幾個月至選舉後。本届衆議院的政黨席次差別很小,離職議員更加應該尊重黨的大局需要,然而過去幾個月卻一連有幾個共和黨議員急著離職,而且都是立即生效,以致共和黨在衆議院的權力架構岌岌可危。這裏相關的美國國會議事法規標準是“過半數”,而當前的所謂半數是217席,在3月22日之後,議長Mike Johnson手裏剛好只剩217個人頭,一個冗餘都沒有;換句話説,再有一名議員被策反,他就將徹底失去多數黨地位。所以我一看到那條新聞就立刻預測(在3月23日的學術座談會中討論),因Mike Johnson的堅決反對阻撓而卡在衆議院多時的援烏法案將會有變數,不到一個月後果然如此。這裏讀者應該特別注意的,不在於事先只有我一個人看出端倪,畢竟博客示範如何以嚴謹的邏輯辯證分析對世事做出人力可及極限的正確預測,已經有過千百次,到了例行公事的地步;而在於四月援烏法案正式通過之後,華語智庫和網紅學者連作爲事後諸葛亮的馬後炮都放不好,普遍忽略Johnson做出180°政策轉向這條表層新聞幕後,當事人在軍工利益集團公開碾壓性威逼之下的無力和無奈,以及本届衆議院共和黨民粹派已在大選前七個半月被釜底抽薪、徹底閹割的事實(爲了避免事情鬧大,成爲大選議題,建制派見好就收,沒有真正推翻多數黨地位,發力拿捏得相當精準)。

歷史上中央決策高層除李克强任期後段做過輕微短暫的咨詢,對智庫界相對蔑視,幾乎當成籠裏養著的倉鼠,亦即不作實際生產任務的期許,基本只有觀賞性價值。所以中國智庫行業亟需奮發圖强,努力提升研究水平,而不是只寫陳腔濫調、甚至做敵方宣傳的復讀機,然後靠著拉關係走後門來玩弄自我營銷,與媒體利益集團沆瀣一氣、欺世盜名。

84 条留言

zaonhe
2023-11-21 09:41
placeholder

学阀的绝对权力还在于其对人事方面的话语权。由于目前高校、医院和科研机构的最主要绩效依据是人员的科研项目及项目金额(即项目越多,金额越大者被视为越称职),故而学阀通过对业内方向的话语权掌握,影响科研立项,可以由此控制更多人的生计,消弭反对声音。

这里面有两个明显的问题,首先高校本职当为教书育人,医院本职当为治病救人,与教学和临床无关的科研、尤其是理论科研应当仅为锦上添花。其次科研项目并不能以其规模与经费大小判断高下,因为一个项目得到多少经费,应当只与其性质有关而非好坏。使用大量公帑、动用大量人力的项目,理应仅限于有明确、可论证的实际效益的应用型研究中。而基础理论的研究,本应用低成本的方法进行多方探索,故而大规模大经费的项目反而是化简为繁的不入流做法。



這件事有許多難處和矛盾,例如處處要求論文固然鼓勵造假,不要求論文卻又無法分辨人員素質。其基本問題在於科研先天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難以制定統一標準。博客反復考慮了許多年,這篇正文裏的建議是最終的持平中庸結論。
2023-11-22 00:56 回复
zhaofei
2023-11-21 11:24
王先生对于学术和科研的管理问题大声疾呼了这么多年,可谓鞠躬尽瘁。我们老观众看在眼里。希望从这篇文章开始,能看到中国政府有所作为!

博客這裏的是完全版,太過直言不諱,不可能通過官方管道的層層審查,所以直接傳達的建議會欠缺不少重點,最終還是要靠大家一起努力,間接傳播真相。
2023-11-22 06:52 修改
MAXWELL
2023-11-21 11:25
捉个小虫,饶毅教授不是院士,他之前参选院士落选后,就宣布永不参与院士竞选。我今年上半年看到饶毅教授在他的公众号发文《院士选举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贿赂上交》,指出,每一轮院士增选的时候,就会有候选人通过金钱贿赂的方式让那些拥有投票权的院士给自己投票。

已修正,謝謝。
2023-11-22 00:01 回复
hair
2023-11-21 18:04
王先生好印象中应该是第一次看到王先生用“我们”一词,联想到王先生最近回复留言的频率明显降低,请问王先生最近是有什么新的工作吗?
薛丁格的貓
2023-11-21 23:02
<放任割韭菜金融監管單位也難辭其咎>

一、利用"量子"之名在股市割韭菜一事,除了源頭的學術整頓與管理,下游的金融監管應該也要負一部分責任。對於任何面向一般社會大眾集資的廠商,事前都應該設下一定的規範(例如:連續五年營收成長且有營利),並應經過專業金融會計人員做DD;若沒有營收或只有一兩家示範性質的客戶,頂多只能由專業投資人(例如創投業者)來投資。藉由首尾兩端的監管,將詐騙機會降到最低。

二、中國領導層已意識到金融鬥爭的重要性,但王老師也多次提到,中國部分金融主管官員,藉由"扭曲執行細節"、"製造專業屏障"等方式,一再直接或間接阻撓、扭曲層峰的政策。近日台灣也有一個類似的小破事:藉由扭曲統計誤差的意義,不欲藍白合作者成功攪黃此事。對於中階甚至中高階人員有意無意在執行細節上阻撓層峰意志時,在管理上可有甚麼好辦法能克服、處理?

一)在科技炒作這件事上,我不想對股市監管單位過度苛求,畢竟科研管理單位已經批准立項的東西,你怎麽能要求金融專業人員去評審否決?所以正文中只建議緊縮立項的評審過程;金融方的責任,在於必須禁止立項論證以外的吹噓被用來炒作股票。

二)揭穿真相是唯一的解決辦法,但如何上達天聼是最大的難處。大家幫忙傳播事實吧。
2023-11-22 01:07 回复
AbzX5
2023-11-22 10:57
对于学术领域腐败的治理, 要克服专业壁垒, 能否部分参考税务, 会计审计等专业领域的监管方式? 是否能建立新的学术评估/审计职业, 由专门人员来负责合规事务? 公司财务造假, 偷税漏税当然是经济犯罪, 但多数人包括一般的警察都缺乏专业知识, 不可能直接去检查企业状况. 企业一般先自行聘用财务等专业人员建立日常会计制度, 然后上市公司会有外部第三方的审计报告. 会计, 审计人员有如实记录的职责, 否则要面临刑事责任. 这样一来, 专业经济犯罪调查就可以借助会计, 审计人员的力量来监管追查. 套用到学术研究项目, 凡是耗费大量资金的科研项目, 应该内部聘有类似会计, 需要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的初级兼职/全职人员(统计?), 而大学科研院所整体, 好比上市公司, 外部也应该有类似会计事务所这样的机构做评估审计. 博客中提到的各种监管, 可按简繁分别落实至这两类人. 最后, 国家层面建立刑事调查机构, 类似公安经侦, 负责追查刑事违法, 尤其是要求职业人员如实记录不得作假. 这样做当然不能避免空, 但对于非常明显的假和大, 应该能起遏制作用. 不过目前国家连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追查都尚未做好. 这样的长期制度设计恐怕短期难以落实.

幾年前,我在留言欄討論相關議題的時候,曾經提起應該設立科研管理專業的碩士班,吸收數學系出身的來管物理、物理出身的管化學、化學出身的管生醫等等。這個想法還是合理的,不過這篇正文的目標聽衆是最高層,所以許多細節只能略過了。

然而你拿會計來做類比,不太合適:會計的規則是很死板的,從業人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相對的,科研管理是對未知路綫的最優化,先天就是極高端的綜合性、深層性考慮。換句話説,會計的核心原則是標準化,而科技管理卻極難標準化,這也是爲什麽正文只作出最基本的政策建議的原因。
2023-11-22 23:52 回复
華刀出鞘
2023-11-22 13:18
文章中关于人才选拔有个细节论证可以补充一下: 人的高低、胖瘦和美丑是三个互相独立事件,诸如唱歌能力、运动能力和模仿能力也是独立事件的,这些特征是生理的,通过后天的努力能有一些改善,但仍旧比不过先天禀赋好的人。而智商也是一样的是生理特征。 对于门萨测试智商100以下的人,一辈子可能都无法掌握初中的知识,对于115以下的人,一辈子都不能掌握高中内容,我在生活中见过上过初六的人,也见过上过高八的人,他们没有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而大学教育也不是一个染缸,不是进去蘸一下就有那个能力了。而对于掌握本科知识所需要的记忆、逻辑、体力和耐心,最起码需要智商125以上的人才能较为合格的掌握。智商在135左右只要细心研究可以识别出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迷局。智商140以上的人大概可以通过在人群中的套利而实现不劳而获的寄生,智商150的人大概能拨动这世间的琴弦,智商160以上应该能塑造千年的历史吧,诸如写圣经古兰经资本论以及儒墨这些人。 所以我们加大批量的教育毫无意义,将他们放入大学也毫无意义,他们的脑回路根本无法掌握那些知识,这跟身高相貌一样,是无能为力的。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
2023-11-22 16:02
普及基础义务教育还是有意义回楼下基础义务教育还是有意义在于发现人口基数庞大的贫困社会中的少数潜在人材,例如智商180的人出现在底层社会的概率会比上层较大,因底层总人数较多,但是如果爱 因斯坦出生在非洲农村或越南底层工人家庭那么他可能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农夫或是一个越南工厂作业员,但是出生在德国或瑞士中产家庭才可能对社会科研做出贡献因此,人类的智商 不能世袭,但是财富或权力确是以家庭为单位世袭的连受高等教育的资源也是如此,自然天才也只能打工,因此普及公立基础义务教育的意义在此,问题在于高教名额要有限制大学 可能占年轻人口百分之15就足够了,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以及富人排挤穷人效应,七成年轻人都大学毕业会把高智商底层都排挤掉,且社会发展生产力的需求是大量理工科人材需求不是文科和商科管理
小玫瑰
2023-11-22 19:21
王先生的每一篇文章我都仔细反复拜读并认真思考,看到这三篇呕心沥血、字斟句酌的文章,让我想起金庸先生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实在是忍不住要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动和感激之情,被王先生这种为全人类的正义无私奉献精神和渊博的学识所折服,真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士大夫精神,同时也鼓舞着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为推进中华民族和平崛起以及终结美帝欺压世人的霸权做些实际的事。小女不才,这里有一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想要请教一下王博,就是中国的房地产顽疾,先生的文章中也说明了这是之前大放水等错误政策的恶果,也建议要提早缩减债务,但是今年10月才刚刚又发行了一万亿国债,其实就是帮地方背债,现在地方长期以来靠高价土地拍卖获得财政收入,一旦不再“嗑药”,加上疫情期间各种支出的窟窿,真的是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现在如果地方找不到新的巨大良性财政收入来源,地方化债问题实在难以解决,这些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国民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也是国外盯着我们的软肋之一。我感觉现在如果他们地方政府找不到政策出路,老是想重新刺激房地产,房价再涨下去只会继续增加隐性社会负债,不涨又卖不动地,不知道王先生有什么建议?

最近那個一萬億的開銷,固然可以解讀為延續以往的放水浪費,卻也可能是清理地方債務的正面措施。這是因爲絕大部分的地方債是隱性的,由名義上獨立的法律實體所背負,解決的第一步就是做出統計,而要讓地方政府敢於承認,必須拿出錢來支持。

問題的根本在於中央和地方的財政資源分配不合理,地方的稅收不足以支持開支,不得不另闢蹊徑、靠房地產搞錢。所以改革起來,傷筋動骨、工程浩大。這篇正文的用意,不在於對這個宏大的改革劃出藍圖,純粹只是從國際金融經貿環境的角度,指出時不我予、不能再拖了。
2023-11-22 23:43 回复
系色
2023-12-01 09:11
潘功胜先生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表讲话(https://www.financeun.com/newsDetail/56224.shtml)

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已经认识到中国的GDP不会再以8-10%的速度高速成长了。

其它的货币政策与金融业的“高水平开放”,怎么看还是之前的老路,又在砸自己的脚。

王先生曾经说过“我一個外人只能指出正確方向何在,實際的人事秘辛無從得知,也難以立刻作評,必須等到新任官員有了政策取向才可判斷。”

现在潘先生已经有一定的动作了,但似乎不是好事。

我的意見,潘行長應該是沒看到的。好在他的上面似乎有人在乎,所以我們看就要看黨中央的核心政策改動。

剛剛有人私下解讀了最新的中央金融會議報告;既然你在問這方面的事,就把它放在正文後注欄讓大家參考好了。
2023-12-01 23:29 回复
狐禪
2023-12-02 15:32
金融業是服務業,可以收服務費,不可炒作「債權商品」以吸金謀利。這是以歐美的泡沫覆轍為鑑,也是經世濟民的洞見。成效如何,值得經濟學家及史家密切觀察。
pedagogicM
2023-12-04 22:58
关于金融改革政策的一点担忧

倘若能够按照该建议及后注解读所描述的方针政策去改革,对大陆未来的金融及科科研弊病一定会有明显的疗效,然而从过去10年反腐的落实来看,有两方面担忧。

1.利益集团都处于行业中上层,因此他们完全有能力扛着红旗反红旗,他们常见的手段是以此为借口,取消下层人员的福利并降低薪资,制造基层对政策的不满,同时借此转移矛盾,使得本来能够利好整体行业的改革措施在落实中受阻。

2.改革需要中层落实,但加强监管也意味着削弱中层的权力,例如金融企业及科研单位负责人及领导班子,这些人本来在单位中就是负责人员晋升等生杀大权,丧失理想信念的中层对落实改革会产生极大阻力,因为腐败在人员选拔过程中尤为凸显,提拔任用的下属大概率也是一丘之貉。如何跨过腐败的中层直接选拔能堪大用的后辈是难点。



我以前早就説過,體制外所做的論證止於議題輕重的判斷和政策方向的選擇,執行上如何剋服既得利益者的阻力,本來就是那幾萬高官存在的意義和任務,無需外人置喙。

現任最高層可不是省油的燈。你説的固然都是真實的問題,但他對這類鬥爭經驗極爲豐富、意志極爲堅決,一旦理解癥結所在,不徹底解決絕不放鬆(前天才創下親自視察人民銀行的新例);這也是我們支持並看好他的原因,不是嗎?
2023-12-05 03:06 修改
大陆读者
2023-12-06 09:52
补充

关于上一层回复的小补充。根据彭博社消息,视察人民银行是10月24日下午,同时还视察了国家外汇管理局。“一位知情人士对彭博社说,习近平此次访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更好地了解中国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后注1提到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10月30日至31日,官方八股文报道可以参考这个链接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3-10/31/c_1129951150.htm,其中唯一提到人民币国际化是倒数第5段,但看措辞,应该不是最高层提出的。搜索可以找到在这篇里http://www.news.cn/2023-04/15/c_1129526021.htm,他自己还提到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可以看做最高层对这一方面态度的转变?但下面的还没有转变过来?

是的,我覺得博客多年來在金融方面的建言已經傳達到最高層,未來的政策方向已經徹底修正。這裏並不是說我的文章一言定調,而是其中的論證為原本體制内就存在的、願意接受正確認知的幕僚和學者,提供了完整嚴謹的邏輯架構以及詳盡切實的證據,幫助他們做出更明確有力的論述,從而在決策爭議上占據上風;原始文章上的署名可能被忽視,所以新的建言依舊必須先得到這些人的支持。

學術和科技管理的問題卻很難解決,這是因爲部分學術人在金融議題上還願意當我的意見盟友,一旦提到縮編大學和嚴厲打假,卻全都立刻跳出來極力反對並過濾,連我志願獨自領銜得罪人都不可得;這其實是精英階級形成利益集團之後的典型後果,如同魏晉時代曹操曾努力削弱世族、明朝皇帝則千方百計要壓抑士人階級,基本只能知其不可爲而爲之,因爲不作爲的後果明顯是國家整體的腐化和衰亂。
2023-12-07 04:52 回复
薛丁格的貓
2023-12-11 11:27
重讀此文時,看到<從SWIFT制裁俄國,看中國的對應之道>221F的留言,有感內文提到:提高政府自我運作的效率,則有幾個努力方向:首先是養成預先考慮負面因素、做好各種書面預案的風氣和慣例…

一、大家會如此擔心台海有事,撇除原可避免的人命損失不談,軍事戰線上(核力量除外)第二島鏈內應無太大問題,但最大問題還是在於經濟戰線上,中方別說進攻,連防守的準備都近乎零,實在糟糕。在各地惹事的主動權,始終還是在美國手上,擔心害怕、被動接招都不是辦法,只能盡快傳播真相讓金融官員速速動起來。 另最近看到一則視頻,一名叫陳欣的學者呼籲,在美國有心以印度取代中國的當下,中國應阻止印度工業化,雖然晚於博客,但總算漸漸有人開始呼應。

二、文中提到Pelosi的例子,聯想到商務部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結果訂於1月12日宣布,因為時間點特殊,很難不讓人有所聯想,但若又是一次雷聲大雨點小,反會被某些人譏笑、徒傷威信,與其事後唾面自乾,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做;又或著既然自知沒有預測能力、也沒有行動的決心,乾脆把時間往後拉,以待1月13日結果確定後(甚至新政府就職後)再觀察。這一次的處理方式與結果,也許可以做為檢視政府部門間協作是否有改善的指標之一。

朝令夕改、政出多門,其實是改革者的通病,歷史上負面案例比比皆是,像是王莽就很極端。我並不是拿習來和那些失敗者相比,而是希望他以古爲鏡,將改革帶到一個成功的結局。這裏的解決辦法,在戰亂時期是破格用人,尋找選拔諸葛亮級別的智者來兼顧大局規劃和細節審思,然後彼此割喉競爭到最後一家獨存。和平時期的官僚體系當然不能這麽搞,所以正解只能是正文所提的,凡事做好預案。
2023-12-12 07:36 回复
MAXWELL
2023-12-12 11:23
饶毅教授此前多次公开质疑由绿谷制药投资上海药物所学术所长耿美玉团队研发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 GV-971(甘露特钠胶囊)造假,饶毅教授给出的几点理由中(https://mp.weixin.qq.com/s/Wy9IUpIEdYBwMOZ0ZvW0LQ),有提到耿以前的文章都是跟风,说971是通过A beta肽起作用。而后来出现了所谓肠道菌群影响脑,炎症可能参与阿兹海默病之后,她的文章又改口说971是作用于肠道菌群,影响炎症。为此还跟耿美玉对簿公堂,最终是饶毅教授胜诉。除了饶毅教授质疑之外,知乎上没有帽子的在学术圈的人也能看出来这个药有问题(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4546572),而且耿美玉团队相关研究的论文还在《science》和《pubpeer》上被人实锤了(https://blogs.sciencemag.org/pipeline/archives/2019/11/05/more-unfortunately-on-the-chinese-alzheimers-drug-approval)(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BA4F874D9B9496B305B0C23376B52B#7),但是这个药一开始药监局有条件批准,然后被医保局批准进了医保。饶毅教授看的出来有问题,没帽子的学术人也能看的出来有问题,《science》上也被人实锤了,那国内生医圈其他有帽子的专家教授没有理由看不出来有问题,但是却没有看到这些专家教授站出来跟饶毅教授一块声讨的(如果是我孤陋寡闻,烦请斧正),而且这药还照样进了医保。

這件事情上,我沒有足夠專業能力就事論事,無法直接置評,只能說當前中國學術管理體制的確是完全空白,以致造假詐欺者有恃無恐。
2023-12-12 23:36 回复
AbzX5
2023-12-12 14:38
金融反腐的标志性动作就是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一系列机构的成立,现在学术反腐根本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没有部门能管惩处,说明上面可能觉得时机不成熟或者先做其他事了?希望不用等太久。

正文裏有關學術和科技管理的建議,是我反復思考多年的結晶,不但確定它們都是可行的,而且是絕對必要的,事實上也已經只剩最低程度的要求了。可惜這部分一進體制内依舊被刪得最厲害;當權者如果認爲内參已經足夠作爲開通言路的管道,那就太低估學術利益集團的能量了。
2023-12-12 23:33 回复
邻居家的猫
2023-12-12 22:57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3-12/12/c_1130022917.htm),其中的许多内容和先生文章的建言都有对应,特别是“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和“五是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都是比较明显的证明;另外2024年1月8日至10日将召开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我们可以观察这次会议是否会有学术反腐的相关改革举措推出

我對金融改革是樂觀的,對學術改革卻是悲觀的,原因見前一個回復。
2023-12-12 23:34 回复
薛丁格的貓
2023-12-16 13:20
循環再起?

王老師在12/8<龍行天下>曾提及,2022~2023的收割循環中,台灣算是運氣好的,僅通脹影響較大。除了運氣,台灣所受衝擊相對來說還不算非常大,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可供盟友,甚至中國借鏡的 ?

FED揭示了2024年的貨幣政策方向,目前點陣圖的預測應會有3次降息,是否揭示著又開始新一輪的A+D式收割?短期內,將要被收割的國家該如何自保?

台灣在國際經貿上的定位,其實和韓國、越南相比,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同樣都是被美國金融殖民體系所放牧的中型經濟體。之所以今年經濟態勢明顯優於後兩者,原因有二:一是臺積電,來自美國緊縮半導體技術管控的收益已到,而吃虧卻還在未來;其次就是中方不但不針對科技臺階上最近一環的台灣出手,反而專注打擊韓國,而且還在貿易上繼續全方位大幅讓利。

Powell屈服於資本市場重啓泡沫的要求,在貨幣政策的平衡鋼絲上選擇繼續既有的潮汐式金融榨取,不正是今年幾篇博文裏已經反復談過的和稀泥態度嗎?
2023-12-18 02:45 回复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
2023-12-22 18:41
 

今天刚看了这期龙形天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m9806LpLtE

看到下面网络留言一堆喷子惨不忍睹,不相信科研管理一堆贪腐,如果大部分的人愿意去王博博客多看看过去的文章回覆,有系统的读从2014年以来的文章回覆,例如大对撞机、核融合等也不至于这么无知,大部分的人几乎连基础物理和工程的概念都没有就留言发表高见了,比如核融合美苏从1960年代搞到现在还在吹,大部分重大原创基础科研创新其实都是用小钱在多个项目上广撒网而不是用大钱堆其中一个项目出来的,比如石墨烯的发现人只是用铅笔和胶带多次反覆黏贴拿到显微镜下观察就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样级别的重大发现只用到铅笔和胶带的成本也没搞到几百亿美元,如果不在多个项目上尝试小资金只把资金集中在一个方向,就会扼杀这种基础科研的发现,而只有基础科研已经突破进入工程和实用阶段才能有可靠的经济效益评估才有必要可能提高单一项目的投资额,但这些留言却连基本的经济性评估潜在收益和盈亏和工程可行性都不去计算,只是下意识的反射以为这是在黑中国,其实是在帮助中国科研能够修正自己提高科研效率和效费比,那些以为科技就是花大钱堆出来的论点也不看看20世纪初—到上世纪中叶人类以为21世纪自己会生活在火星上,路上都是核动力汽车,甚至还有少数人天真的以为虫洞可以被发明出来最后只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牺牲掉宝贵的可以改善人类现在生活的科技项目例如液流储能电池...

希望这样的论点能偶然被习进平看到很多问题就能解决了但感觉概率很低

世界上有兩種實話不可能有直接點醒對方的效果,第一種是揭穿詐騙手段,例如中科大;第二種是指出傻逼是傻逼,但正因爲他們是傻逼,所以自然沒有足夠邏輯辯證能力來接受真相。

要確定他們是否傻逼很簡單,看他們討論議題是否專注在邏輯關鍵。例如熔鹽堆的可行性,顯然在於新版本的設計是否解決了1960年代無法剋服的難題,但凡不討論這一點,顧左右而言他,就自證沒有資格發言卻硬要發言。這裏“言他”的選項極多:直接重複呐喊自己的論斷是最低級的,和嬰兒哭鬧在同一級別。其次是拿無邏輯意義的相關聯想來做烟幕,例如我在《龍行天下》中所提的那個博主,談的是成功了有多好,以及中國人有多麽聰明努力,但這些論點當然沒有任何邏輯因果效力。再進一步無知無恥的,還可以把話題轉變為對實話者的人身攻擊;這之所以是典型的狡辯和明顯的謊話,在於沒有先做出完整的邏輯辯證:畢竟如果我真有那麽不堪,那麽博文論證裏的毛病必然很容易挑出來,挑不出來不已經證明他們在撒謊嗎?

再厲害一點的,會走和稀泥路綫,“一家之言”、“別人也懂”、“以偏概全”等等。科學論證不是主觀感性言論,是數學性的邏輯證明,有著絕對的普世正確性;我用科學方法和數學態度來論證社會議題,並不代表邏輯的絕對性就被社科界的無腦傳統所抹殺了。換句話説,我的自信來自邏輯而不是我個人,所以質疑博文自信的,其實是在質疑人類幾千年的數學規律和科學原理。當然要能打上真正“邏輯辯證”“Dialectics”的標簽,必須雙方都遵守上述的科學方法和邏輯規則;能分攤腦力負擔的辯證對手我一般找不到,因而志願先花99%的功夫建立詳盡嚴謹的正面架構,如果邏輯有任何錯誤、事實根據有任何弱點,都可以由反方一句話直接指出,結果面對的還是一大批連1%努力都做不出來的反方,只會試圖用籠統的質疑來混淆視聽,不是自欺(傻逼)就是欺人(詐騙)。至於引用一句古人的話就假當論證者,更是明顯的詐騙徵象。

我再强調一次:若能遵從科學求真的規則,指出博客論證的謬誤,我向來求知若渴。可惜中國公共論壇上,99.99%的言論都是前面所列舉的諸般空口白話,公知如此,無腦紅亦如此。為了國家大義,一切公共事務的討論應該從求真出發,所以這些拒絕並抵抗實話的人不但浪費版面,而且是污染公衆心靈、方便國賊渾水摸魚的罪魁禍首,這也正是爲什麽精英利益集團必然想要扭曲媒體規則、直接間接培養這些無腦傻逼,以作爲外圍文字打手、製造社會愚昧;例如美國大資本培養公知、中國科技詐騙集團培養無腦紅;這兩者其實同是一類工具人,只不過幕後的操控者不同罷了。《觀察者網》淪爲無腦紅的盤踞地之後,我的態度自然也只能是如同對待公知媒體一樣,敬而遠之。

博客十年來的努力,從來就不只是要教導正確的結論,更是在於示範邏輯思辨的原理以及公共討論的規則,因而我一直說留言欄是博客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的手段只有實話,力量或許不足以直接撼動利益集團,但因我的文章而能從事正確科學邏輯思辨的知識份子,是有能力也有責任批判這些利益集團的傻逼工具人的。
2023-12-24 05:14 回复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
2023-12-23 00:46
 

能否问王老师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国家欠的债务都是内债且家庭负债过高,例如背负沉重的房贷债务和就学贷款的国家,且政府已经意识到过去的错误政策例如房市和广设私立大学等是错误的,不应该让人民欠下大量债务,如果政府采取发债贬值本国货币的手段来稀释过去已经欠下的旧债务和减轻人民偿债压力且都稀释内债因为外债不能贬值,或转移置换一部份低收入家庭的负债到中央政府身上在通膨稀释债务,这样的方式是健康的吗?

会不会导致本国资本大幅度外流和降低人民的货币购买力的信心而发生危机?但好处却是减轻刚好是低收入群体又欠债的家庭少还债,且工资调整幅度虽然少于通货膨胀率但却有可能增加未来可支配所得,坏处是直接损失债权人和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债权导致信心危机,这样利弊何者比较大?可能底层民众储蓄者的现金会有一部份购买力损失,但是社会底层无产者基本上不太可能有太多现金储蓄损失幅度反而小于中产阶级,但顶层土豪大资本阶级通过土地投资等财富还有所增加,但对高负债经济体底层家庭还债的压力却被减轻了

以下举例:假设有一堆老百姓在高房价时买了一栋房子欠下大额债务例如30年期贷款,每月拿40-50%收入去还债必须还30年,如果通货膨胀2倍,但工资只上涨1.8倍,虽然损失了10%实际工资购买力,但只需拿原来一半的收入比例(40%的一半就是20%)当作债务还债支出的现金流,却增加了未来30年的可支配实质所得和消费水平,因为他欠下的房贷会被通货膨胀率稀释2倍也就是实际购买力计算少还两倍的钱,虽然这只是金融零合游戏用积累未来更大社会矛盾且提高资本收入比的方法缓解当下的贫富差距,但至少在30年内减轻了负担提高了欠债家庭的可支配所得和实质消费力,有没有这种可能性还是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弊大于利?有太多没考虑到的东西,比如这么做虽然对负债比超高的国家比如日本管用,但对中国却可能不管用,因为虽然已经欠下的旧债可以贬值但资本家和债权人只会上当一次不会上当两次,下一次当政府要发行新债务的时候殖利率就会提高因增加的债权人风险,而增加长期政府举债的成本,再加上资本外流、本国货币购买力信心和国际金融投机攻击汇率、美元霸权等系统的综合性因素整体弊也可能大于利

行不通;痛苦指數不是開玩笑的。

在現代自由市場背景下,越是巨富欠債越多;用通脹來稀釋負債,更加鼓勵他們鉆利率差漏洞,形成超巨額的資產轉移管道,財富從中產階級向巨富(尤其是金融財團)快速集中,不可能由政府手段來彌補。這裏的典型案例是日本:薪水階級慘不堪言,股市卻欣欣向榮,美國金主樂不可支。
2023-12-24 05:41 回复
拍拍熊大師
2023-12-27 03:23
我从 2015的共军小道消息开始关注王博士,读了全部博文,看了几乎所有王博参与的视频节目;且我是中科2001级近代物理系(校内称4系)的学生。看到王博在龙行天下中提到中科大,我觉得我得来说一句,您说的对。我跟我从事科研的同学、在科大执教的同学讨论过,我看到的现状就是这样。

我同学里,有和量子院士一起工作过的。我在2022年,就引王博对于量子卫星的观点,与同学辩论,量子卫星是否是过分浪费国家资源,在他们举了一些量子卫星副产品的技术方案(星地对准之类的)之后,有个在科大做教授的同学竟然说这个可能有超越科学的政治价值。

于是我发觉到,我的这个同学,其实是自认不懂政治的,或者说不懂搞科研以外的大部分事情。他是个坚定的爱国者,党员,如果他认识到这个是在浪费资源,甚至是浪费整个国家的崛起机会时,他早就从内部发起自省或者针对性的检举了。而他认识不到,且大多数在科大搞科研的人,都是他这样的。我认为这是教育或者国内思想政治工作的严重缺失,请问王博士认为是不是这样?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這是典型的行業集團利益,導致所有成員集體自我麻醉,處處尋找藉口來為自私正名,畢竟潘建偉、袁嵐峰這類對損人利己沒有心理負擔的是少數,一般人很難在自知是國賊的前提下過日子。外人看著他們的Contortionist Reasoning極爲可笑,但他們經年纍月,師傅、師兄、師弟、師妹、學生全都信了這一套,於是就潛移默化中接受為“公理”(亦即無需證明的“真理”,不同於定理是邏輯引導出來的)。有邏輯抵抗能力的,先天是極少數,早就因爲良心難受而離開行業了。

這種現象其實與他們從事的專業無關,反映的是人性中愚昧的一面,在心理學中叫做“Groupthink induced self delusion”,是“Coping”的一種特例。連高能物理這種與數學息息相關的理論性學科都一樣陷下去,做量子計算的那些實驗科人員自然更難免疫。不過這些人依舊是工具人,只比網絡上的傻逼更靠近内環;我批評的重點集中在有意通過造勢來謀取額外名利的那些管理階層(如潘建偉和中科大領導),畢竟封鎖學術批評(例如博文以及其中列舉的多篇英文科普)這種事必須是有心詐騙才做的出來的。
2023-12-28 02:08 修改
薛丁格的貓
2024-01-03 16:07
最新新聞,國資委發布支持可控核聚變,並由國營企業牽頭…..,朝商業運行方向邁進~~這結果很是讓人擔憂與生氣啊~

學術腐敗的個別問題已與系統(含社會)問題相互形成一個向下螺旋 :

大家看到搞量子計算(量子通訊)的中科大幫,騙國家錢吃香喝辣沒有負面後果,於是有樣學樣,互相掩護,形成一旁大的利益詐騙集團。

行業內”偶有”良心舉報者,幾乎發揮不了效果。此外,在一個必需品(食衣住行育)成本極高(內地應該是住)的地方,多數人擔心自己的前途與生活,別說出聲揭弊,不同流合汙就是聖人了;同時,越少人願意挺身而出,又進一步加劇壞人的劣行,得逞的壞人,再利用金錢權勢收買輿論,進一步忽悠老百姓,藉基層之名倒逼高層停止改革……

猶記王老師曾在留言欄及YT說,2008年金融海嘯後,中國被崇美經濟學家忽悠的大發債(實際量是需要量的至少4倍),導致國家債務問題及大炒房時代,侵蝕了社會長遠發展的根基。這現象是越發讓人有感及憂心了。

P.S.: 一直在想這留言是該放在<從假大空談新時代的學術管理>還是<金融史觀(三)政策建議>,因為個人覺得許多跡象顯示,目前中國面臨的是一種全方位、系統性的問題,所以還是決定留言於此。唉~

的確是每下愈況,到了内外交相賊的地步。

上個月熔鹽堆上商船,固然從技術層面看離譜得可笑,但至少造船廠原本就不懂核反應堆,還可以說工程單位可能也是被欺騙的受害者。這次的核工程企業卻恰恰正是最有專業能力判斷核聚變沒有實用可能的單位,他們也跟著起鬨,必然是騙子院士分他們一杯羹以便封口的結果。國家在最最關鍵的科技學術上日益糜爛,不斷打破下限,真是讓人無比痛心。

我最近復習五代史,讀到唐末流行修仙(參考《長安三萬里》),對術士的迷信也是每下愈況。當黃巢從廣州北上,威脅國家核心腹地的時候,唯一有足夠兵力能暫時阻擋其進軍、為勤王部隊爭取時間的,是駐兵揚州的高駢;但他卻迷戀修仙,不問國事,以致大權旁落到身邊的術士詐騙集團手中,其中地位最高的叫做呂用之。歷史上常被批評的宦官、伶人、外戚,其實只要本性好,還可能匡輔國政、甚至建功立業;例如與張居正合作無間的大宦官馮保,李存勖時代的伶人敬新磨,以及外戚衛青等等。但詐騙先天就損人利己,所以騙子100%是害國害民的蛀蟲。呂用之當然不會挺身而出、扶持朝廷,於是黃巢攻入兩京,唐朝國祚的崩解終結無可挽回。

後來呂用之騙財騙色太無節制,逼使戴了綠帽子的將領反叛,只好逃跑轉投楊行密;後者最終利用綠帽叛將對另一批術士(王仙姑)的言聽計從、昏招頻出,輕鬆打下揚州,隨即以呂用之在細節上撒謊為藉口,將其腰斬。楊行密是唐末五代軍閥中的傑出人物,尤其以寬仁著稱;他會把引導自己占據大城的新手下卸磨殺驢,顯然是對騙子有零容忍政策,我認爲這是絕對正確的態度。至於那些魏晉以來清談附會的愚昧士族(參考“五石散”害死的諸多君王,其中不乏明主),全都是將原本深刻的道家哲理轉化為謊言迷信、使得精英文化日益去實向虛的元凶,與今世網絡上的無腦紅和中醫教是同類,心懷國是者不該容忍。
2024-01-06 06:19 回复
AbzX5
2024-01-07 13:06
雍正虽然考上了清华大学, 后来还搞了个法学博士, 但他毕竟是工农兵大学生, 学术实力有限, 对付不了学阀. 雍正的毕业论文搞不好都不知道怎么写出来的. 如果雍正要查那些学术腐败分子, 那些学阀一定连夜研究雍正的博士论文, 硕士论文乃至本科毕业论文, 细细研读, 总能搞出一些把柄, 然后就参考蔡英文和最近被逼辞职的哈佛校长, 弄出很大的麻烦. 正如对撞机的解决杨振宁的呼吁起了很大作用, 对付这些学术腐败分子, 只能另找个既懂政治, 又有足够学术权威, 又受雍正信任的人推行. 这样的人恐怕不好找. 也许这个问题能留到乾隆来解决?

今上改革得罪太多人,詆毀鋪天蓋地、五花八門,哪在乎多這一項?

處理科技方士的真正難點在於議題專業性高,業内卻全部同流合污(楊先生是極罕見的例外),而且幾十年的放縱下來,利益集團更進一步普遍分贓,連工程單位和高等學府都收買殆盡,於是内參、學術和媒體管道通通堵塞(他們若非詐騙,而是真正的科研人員,會怕辯論嗎?什麽樣的科學家會動員體制内外一切機制全面封鎖專業討論,連《IEEE》上的專業報告都無法翻譯發表?其實光從這一點,即便外行人也能立刻判斷他們有很大的問題),我這樣的異類在此事上被隔絕天聼,淪落到和利益集團最低級的工具人無腦紅拌嘴,但事關國運,又不能輕言放棄,自己也甚感無奈,才會反復鼓勵讀者幫忙參與公共論壇上的爭辯。

還有,順便提一下,歷史上的雍正並不是極度迷信,雖然喜歡算命占卜,但對於地方報上來的祥瑞一般心知肚明、私下嗤之以鼻,也沒有寵信方士。即便只是如此,依舊造成他對科學理論和理性哲學不夠重視,才會被自尊自大的傳統思維(18世紀版的中醫教、低級紅?)影響,以爲可以在學術思想上閉關鎖國,決定扭轉康熙對啓蒙時代理性哲理和科技探索的積極引進政策。不幸他和牛頓是同一時代,因而剛好錯過了其後的近代科學成果大爆發。
2024-01-10 02:32 回复
干煸鱿鱼须
2024-01-08 02:17
回复上一层

离雍正退位可能还有14年。潜在的‘乾隆’里,张晓强是个三本毕业的农科生,还在美国留学过两年。张红文倒是务实的军工系统出身,但偏偏被派到安徽主管科技,现在天天为核聚变量子技术站台。何况下一任领导人执政前期必然处于习的权力惯性下,又怎会有能力对庞大的利益集团动手,推翻上一任的既定政策?

‘后人的智慧’不能相信,错误的科研政策如果不能在习时代被改正,以后更加难改,就如同计划生育在江胡手底下延续了十几年。

下一届一批有科学修养的官员会登上最高权力舞台(陈吉宁袁家军张国清尹力等),同时其他紧迫的内政问题逐渐处理完,也许会是谏言达到最高层的最好时机。现在只有耐心地进行科普,积累一定的舆论声浪。



我同意習近平是唯一有魄力做出這個層次規模改革的主政者,下一任不太可能同等强勢。

此外,科研學術風氣還在急速糜爛之中,利益集團不斷加深擴大,若再等十年,恐怕回天乏術。現在的問題在於言論封鎖已經極爲嚴密,我的既有建言管道全部堵塞,今上的聰明智慧再高,若一句真話都從未聽過,也不可能自己看穿真相。你看不出我心急如焚嗎?更別提如此盤根錯節的全面腐敗,即便全民認清真相也很難扭轉頹勢,參考國足。
2024-01-10 08:05 回复
百分之百
2024-01-10 15: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卢麒元先生自2019年起,一直在微博开堂授课。除了讲投资市场,也讲了资本论、凯恩斯的通论,近代历史真相,阳明心学,一直在强调要有历史和哲学的高度。大约有5000人微博听他讲课,讲完放在B站上免费传播的也很多。王先生能否也讲讲科学哲学这样有思想高度的东西?将思想武器授予大陆求知的人,估计也会有几千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仍写在20大报告中,这个提法总觉得有问题。能很难辩清楚,不用这个提法的毛时代的科学进展似乎更好。



我的興趣很廣,每天閲讀、思考、訓練所需時間太多,沒空持續輸出。

重視科學沒有錯,盲信科技方士才是問題;正如道家作爲哲理值得研究,只不過被騙子和傻逼們以訛傳訛搞歪了。
2024-01-11 01:15 回复
MAXWELL
2024-01-14 13:05
为了方便一些新读者理解,我试著把博主的观点梳理一下,我发现一直都有人混淆了博主的观点,这里的议题,从来就不是是否容许这些团队做研究,而是是否容许个别团队假造无中生有的“实用价值”来侵占原本应该和其他一千个团队平分的资源,然后进一步利用官媒炒作自己的公司,在股市搜刮民脂民膏。博主并没有反对量子计算和通信以及可控核聚变作为一般基础科研学科,博主的观点是只对有明确应用前景(亦即经过完整、彻底、客观论证,没有基本理论或技术问题)的学科做专注、大笔、重点的投入。凡是必须等待理论或技术上基本突破的科目,不论是衰老垂死、或者还在妊娠期间的研究方向,就应该反过来以低预期、低资金但持续广汎而且不要求定期发论文的支持,反对的是这些项目的核心问题在实验室的理想环境和论文吹水都没有给出可行性方案的情况下,却要申请大把资金上马大工程,申请资金的时候说有实用价值,被质疑实用价值的时候就说自己是基础科研。 现在这个问题的主要矛盾在于没有一个独立的有专业学术背景但没有相关利益纠葛的评估机构对立项进行评审,比如有机构声称可控核聚变三十年内商业化并想以此申请大把经费上马大工程项目,那么工程上的核心技术难关(比如等离子体约束稳定性问题,氚长期稳定自持和氚滞留泄漏的放射性问题,第一壁材料的问题,经济效益问题等等)应该三十年内有把握基本解决,否则三十年商业化无从谈起。然后让这个机构去评估这些难题是不是真的像其所声称的那样有把握三十年内解决。但事实就是并不存在这样的机构,甚至专门调查学术不端的机构除了国自然基金委员会有一个办公室专门调查涉及基金中的学术不端之外,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都没有专门的调查处理部门,一般举报都返回到本单位调查处理。21年年初饶毅举报李红良,裴钢,曹雪涛,耿美玉学术不端的时候,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支持饶毅,但是你如果留心就会注意到国内生医圈支持饶毅的几乎都是科研民工,还真没看到国内生医圈哪个有帽子的专家教授站出来声援饶毅的,而科技部的调查结果是曹,李,耿没有造假,但发现“图片误用”,有人(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0515404)对比了其他国家的科研机构事后调查报告(比如美国舍恩,日本小保方晴子)的严谨程度,然后再对比科技部的这篇除了“图片误用”这个结论,还有就是用寥寥数语,就要给上百篇涉及造假的论文“盖棺定论”,连一份正式报告都没有的通告,自然饱受诟病。
strawrange
2024-01-14 22:19
最近体育圈正在大举反腐,问题跟学术圈很像,少数利益集团垄断了项目的话语权(财权+人权),无论是选拔、训练还是比赛都要经利益集团的手,爱搞类似“大科学项目”的“大体育项目”,大众关注的运动还稍微装装样子,不关注的运动就更是明目张胆。早些年大家还以为是因为不够市场化,结果市场化之后反而更加方便垄断利益集团敛财。现在体育圈都有共识要去行政化、去垄断、加强监管,但仍然成效甚微,有换汤不换药的嫌疑。学术圈动作隐蔽,也与大众生活较远,大众监督更是不可能。希望其他圈子的反腐不是点状的,而是真的能走出一条机制改革的路,比如去垄断、去行政、权力分散等,再带动学术圈的改革。

全職全責的中央集權政府,不但是“中國特色”“Chinese Characteristics”的主要成分,甚至可以說是中華文化2000年歷史傳承的核心,是中西社會的根本差異所在。既然享受了其所帶來的治理高效,就也必須設法解決政治權力所受監督較弱的問題。博客不是一直支持紀委、監委,並且在討論學術詐騙時,也建議建立類似的監督機構嗎?
2024-01-16 04:45 回复
MAXWELL
2024-01-15 11:22
为了方便一些新读者理解,我试著把博主的观点梳理一下,我发现一直都有人混淆了博主的观点:这里的议题,从来就不是是否容许这些团队做研究,而是是否容许个别团队假造无中生有的“实用价值”来侵占原本应该和其他一千个团队平分的资源,然后进一步利用官媒炒作自己的公司,在股市搜刮民脂民膏。博主并没有反对量子计算和通信作为一般基础科研学科,博主的观点是只对有明确应用前景(亦即经过完整、彻底、客观论证,没有基本理论或技术问题)的学科做专注、大笔、重点的投入。凡是必须等待理论或技术上基本突破的科目,不论是衰老垂死、或者还在妊娠期间的研究方向,就应该反过来以低预期、低资金但持续广汎而且不要求定期发论文的支持,反对的是这些项目的核心问题在实验室的理想环境和论文吹水都没有给出可行性方案的情况下,却要申请大把资金上马大工程,申请资金的时候说有实用价值,被质疑实用价值的时候就说自己是基础科研。 现在这个问题的主要矛盾在于没有一个独立的有专业学术背景但没有相关利益纠葛的学术管理机构对立项进行评审,比如有机构声称可控核聚变三十年内商业化并想以此申请大把经费上马大工程项目,那麽工程上的核心技术难关(比如等离子体约束稳定性问题,氚长期稳定自持和氚滞留泄漏的放射性问题,第一壁材料的问题等等)应该三十年内有把握基本解决,否则三十年商业化无从谈起。然后让这个机构去评估这些难题是不是真的像其所声称的那样有把握三十年内解决,然后再对比其他路线的优劣,再进行立项。但事实就是并不存在这样的机构,甚至专门调查学术不端的机构除了国自然基金委员会有一个办公室专门调查涉及基金中的学术不端之外,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都没有专门的调查处理部门,一般举报都返回到本单位调查处理。21年年初饶毅举报李红良,裴钢,曹雪涛,耿美玉学术不端的时候,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支持饶毅,而科技部的调查结果(https://www.most.gov.cn/tztg/202101/t20210121_172330.html)是曹,李,耿没有造假,但发现“图片误用”,有人(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0515404)对比了其他国家的科研机构事后调查报告(比如美国舍恩,日本小保方晴子)的严谨程度,然后再对比科技部的这篇除了“图片误用”这个结论,还有就是用寥寥数语,就要给上百篇涉及造假的论文“盖棺定论”,连一份正式报告都没有的通告,自然饱受诟病。
MAXWELL
2024-01-16 00:28
为了方便一些新读者理解,我试著把博主的观点梳理一下,我发现一直都有人混淆了博主的观点:这里的议题,从来就不是是否容许这些团队做研究,而是是否容许个别团队假造无中生有的“实用价值”来侵占原本应该和其他一千个团队平分的资源,然后进一步利用官媒炒作自己的公司,在股市搜刮民脂民膏。博主并没有反对量子计算和通信作为一般基础科研学科,博主的观点是只对有明确应用前景(亦即经过完整、彻底、客观论证,没有基本理论或技术问题)的学科做专注、大笔、重点的投入。凡是必须等待理论或技术上基本突破的科目,不论是衰老垂死、或者还在妊娠期间的研究方向,就应该反过来以低预期、低资金但持续广汎而且不要求定期发论文的支持,反对的是这些项目的核心问题在实验室的理想环境和论文吹水都没有给出可行性方案的情况下,却要申请大把资金上马大工程,申请资金的时候说有实用价值,被质疑实用价值的时候就说自己是基础科研。

现在这个问题的主要矛盾在于没有一个独立的有专业学术背景但没有相关利益纠葛的学术管理机构对立项进行评审,比如有机构声称可控核聚变三十年内商业化并想以此申请大把经费上马大工程项目,那麽工程上的核心技术难关(比如等离子体约束稳定性问题,氚长期稳定自持和氚滞留泄漏的放射性问题,第一壁材料的问题等等)应该三十年内有把握基本解决,否则三十年商业化无从谈起。然后让这个机构去评估这些难题是不是真的像其所声称的那样有把握三十年内解决,评审的专家不但不能只是本行,而且必须是对应主要质疑的行外人士,例如核污染专业来评审Tritium问题,材料学专家来审查内壁结构,核裂变项目主管来做经济比较,核工程总师来估算时程。然后再对比其他路线的优劣,再进行立项。但事实就是并不存在这样的机构,甚至专门调查学术不端的机构除了国自然基金委员会有一个办公室专门调查涉及基金中的学术不端之外,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都没有专门的调查处理部门,一般举报都返回到本单位调查处理。21年年初饶毅举报李红良,裴钢,曹雪涛,耿美玉学术不端的时候,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支持饶毅,而科技部的调查结果(https://www.most.gov.cn/tztg/202101/t20210121_172330.html)是曹,李,耿没有造假,但发现“图片误用”,有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0515404)对比了其他国家的科研机构事后调查报告(比如贝尔实验室舍恩,日本小保方晴子)的严谨程度,然后再对比科技部的这篇除了“图片误用”这个结论,还有就是用寥寥数语,就要给近百篇涉嫌造假的论文“盖棺定论”,连一份正式报告都没有的通告,自然饱受诟病。

是的,我早就强調過,必須嚴禁的是“假”和“大”,“空”反而是科研的必然附帶現象,只要不霸占資源、不搞公關“科普”、不封鎖真相,就必須容忍,否則反而落入學閥的圈套。

監督學術界,別説靠行内人,就連作爲最終受害者的公衆也必然會失職。他們不但欠缺科學求真的意願和能力,甚至連記憶力都只有金魚的水平:我在博客所作的幾百上千個非軍事分析,有遠超90%的勝率,在科技評論上是100%,而潘建偉十年前所吹噓的量子通信早已破產,換上量子計算的招牌之後,所承諾的用途也一再跳票變更(雖然次數還比不上超弦幾百個互相矛盾的版本)。任何客觀的可信度記錄對比都是100:0,但無腦紅就是堅持要拉著國家民族世界一起受騙上當。
2024-01-16 06:08 回复
MAXWELL
2024-01-16 11:28
关于楼上提到的体坛腐败,之前最高检内刊《方圆》杂志2017年第1期上刊登了两篇关于体坛反腐的文章,一篇是《花样游泳掌门人俞丽的话语权》,另一篇是《揭秘中国体坛腐败潜规则》(https://www.guancha.cn/sports/2017_12_03_437541.shtml?s=fwckhfbt)。其中《揭秘中国体坛腐败潜规则》里提到:在中国体育界,很多金牌项目的背后,都有一个俞丽式的人物。一方面,他们引领著队员在国内外赛事上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各自的圈子内拥有很高的权威和“话语权”,因为缺乏监督,他们掌握著运动员的“生杀”大权,甚至操纵比赛,将各种腐败行为 掩盖在金牌的光环之下。还提到了体坛乱象:其一是“让你上,拿金牌;不让你上,你无名”。中国竞技体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一些王牌的优势项目上,出现了“让你上,拿金牌;不让你上,你无名” 的诱惑 ;在水平一般的项目上,因为垄断、不透明的 选拔机制,也存在“不花钱就难入选”的“潜规则”, 像俞丽利用职权左右队员进国家队已不是个案。业内人士透露,在竞技体育中虽然实力是第一位的,但在不少绝对优势的项目上,派谁去都能拿 奖牌的情况下,国家队运动员的选拔就成为一个利益攸关的问题,由此更容易引发一些私下的权钱交 易。即便是中国足球这样一个“丢人”项目,也是 腐败到了“极致”,每一届国家队队员的大名单都充满了是非争议,连中纪委网站都曾刊文批评中国足 球的管理乱象。其二是“操纵比赛,金牌’内定’”, 在一些项目好成绩“光环”的掩盖下, 少数体育官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权力,成为重要比赛结果的操纵者。比如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俞丽先后收了辽宁游泳中心主任20万元的贿赂,结果导致花样游泳出现重大打分纠纷;还有十运会因与跳水队某领导交恶,田亮被打压,一位体育界高层要求“无论田亮跳得有 多好,最多只能给 8.5分”。比赛中,在田亮一次完 美入水后,除了一位裁判按标准给出 9.5的高分以外,其他裁判果然只给出 8.5 分,这位给高分的裁判最终失去了“最佳裁判”评选的资格,因得罪领 导不久后便辞职。后来,圈内一赫赫有名的跳水国际级裁判林某 对媒体透露 :“跳水裁判近乎傀儡状态,上面想让 谁得金牌,就会授意裁判多打分,压其他对手的分数。只要上面暗示了,想整人很容易,比赛都是有很多替补裁判的,你不听话,不用你就行了,很多人在那儿等著。”而要论操纵比赛的腐败程度,无疑是中超足球 联赛最为严重——“贿赂高官,买通裁判,甚至买 通对手打假球、打黑球,是一些足球俱乐部的惯用 手段”。谢亚龙、南勇、杨一民三位中国足协前主(副) 主席,就是因操纵足球比赛收受贿赂而被捕入狱 ; 著名“金哨”裁判陆俊,在刑拘后交代“自 2011 年全运会足球比赛就开始和足协官员勾结吹假球”。其三是“赛事审批、经营混乱”。

幾個月前我在留言欄討論過,對真善美的追求,先天超越金錢價值(所以也就超越市場經濟,畢竟市場的意義在於定價與交易),與功利主義(亦即對應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文化心態)格格不入;所以越是與利益(不是花費;但投入越多,通常油水也越多)牽扯,距離真善美就越遠。科研對應著求真,而體育則對應著廣義的求美;這是它們在原則上的共通點,也是適合加速經濟發展的體制和手段反而只會把兩者都搞砸的基本原因。歐美的職業聯盟之所以成功興旺,真正的基礎在於10-20嵗之間的青訓,而不是20嵗之後的職業生涯。換句話說,頂層的高薪沒有直接作用,而只是間接鼓勵了青少年的投入以及對其他國家造成虹吸,這個間接效應適合歐美的特定歷史傳承(包括殖民歷史、移民傳統)和社會文化(幾百年掠奪所得財富遺留造成尚武精神和非功利思維的相對普及,例如美國電影明星無分男女,肌肉量都遠高於中國),卻不適合照搬到中國。

另一個科研和體育的共通點,在於其專業性;尤其與中國的集權政治體制結合之後,專業權威得以用行政權力來打壓專業性的挑戰,然後轉過頭來用專業論斷來排除行政監察;這種鉆夾縫的伎倆是現代貪腐詐騙的普遍現象,例如超弦也是對數學家講物理、對物理界講數學。

你所列舉的貪腐細節,進一步驗證了體育貪腐和科研詐騙的相似性;而這些手段細節上的類似,正來自上述兩個基本性質上的共通。博客素來是只尋求最低所需(亦即與因果相關)的表面細節,然後直接分析深層脈絡,但是讀者若是要在重要議題上補充相關細節,我也歡迎。不過我想提醒大家,收集浮面細節並不是越多越好,這是因爲它們絕大部分是隨機、沒有邏輯因果意義的,不止浪費時間,反而干擾分析(所以拿我對中國或某議題的細節沒有實地長期體驗來質疑權威性的,不但是改變話題的狡辯術,而且論述的前提就已經顛倒是非);昨天有人提問如何對證據細節給出合適的權重,正反映了這一點(也就是精準的分析和正確的結論,取決於證據的取捨而不是收集,而高效的取捨取決於智慧而不是熟悉度;畢竟邏輯分析是人類智慧的最高體現,而不是“惟手熟爾”的簡單技能,參考博客關於AI的許多分析評論)。你的舉證在因果鏈上,所以有討論的價值。
2024-01-18 01:18 修改
MAXWELL
2024-01-16 11:30
文章还提到了归根结底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的体育管理体制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在现有体制下,体育总局下面的各项目中心 不仅是行政机构,还有事业单位,还兼有社团,一些中心还经营著企业,可以说是一个”四不像”体制,这种集行政、事业、社团、企业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拥有强大的行政权力,从制定行业的法规条文到选拔运动员、教练,从审批体育赛事到举办体育活动,从判定赛事纠纷到体育奖金的发放,迅猛发展的竞技体育给各项目中心带来了潜在的可观效益。“四不像”体制下的各项目中心,凭借行政机构和社团的多种身份,不断强化自身在行政权力和经济利益两方面的控制 ,这正是滋生体坛腐败的温床。

我看17年《东方体育日报》撰文指出:局外人苟仲文打破改革僵局,外界认为,中央重用苟仲文,就是希望借助其敢想敢干的风格,同时又与体育界没有利益瓜葛的优势,推动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中方對體育界的亂象束手無策,主要還是因爲考慮得不夠深、不夠全面,沒有理解到問題來自集權體制與專業管理之間的基本矛盾(我在前一個留言討論),以爲類似普通地方行政貪腐,換些人、改機構就能解決;這是典型的見樹不見林,類似737MAX以軟件解決硬件和體制問題。

其實處理體育貪腐已經比科研詐騙容易了好幾個級別。這是因爲體育項目先天是人為決定,進了奧運的項目就是有實際意義;此外整體做得好不好、有沒有國際競爭力,一目瞭然。相對的,科研項目的實際價值卻取決於大自然是否容許做得出來,以及實體經濟是否有需要,所以詐騙集團必然中外合流、產學一致,利用時間差將毫無前景的方向吹噓為未來主流,要看穿不止要用眼、還要用腦,而且是相關專業的頂尖好腦子,數量原本就稀缺,很容易被詐騙集團威懾或收買。
2024-01-17 02:34 回复
pedagogicM
2024-01-16 23:05


万分抱歉看错了一个字,今天的金融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令人欣慰,结合今年进一步加深对金融,能源等垄断国企的反腐,至少在国有企业这方面的管理与发展思路走上了正轨。



綱領中的“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爲根本宗旨”與我前年所建議的相同;“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顯然是市場派金融主管塞進去的。
2024-01-17 01:44 回复
2024-01-21 23:18
(对不起刚才发错地方了)

新任的人民银行副行长

最近两位新任的人民银行副行长,也是四年后行长的候选人。

朱鹤新会计柜员没有多少货币学理论,之前在中信主要任务是帮红二代金融食利集团捞钱。

陆磊是MMT的坚定推崇者https://www.sohu.com/a/515818358_481887

感觉都不像是立场正有魄力的角色,希望在这几年中破格提拔其他有力人选。

在聼其言而觀其行這件事上,外交和金融剛好相反:前者本來就是辭令爲主,後者卻是真金白銀,辭令通常只作爲遮掩資金流動的烟幕。這有點類似飛機和汽車的差別:飛機的外殼本身就是客觀技術關鍵之一,汽車卻可以爲了主觀審美而大幅變動外型設計。所以上次外交官員在美幾句發言不當,就可以嚴厲批評,金融官員的既往言論卻只能先充當參考。
2024-01-23 02:08 回复
薛丁格的貓
2024-01-22 10:32
關於27F留言欄討論

看了一下您的聯結,個人以為,單就文章內容而論,陸磊離MMT的”堅定”推崇者還挺遠吧?(我覺得甚至還比不上翟東升)。

該篇文章,整體而言算是四平八穩,同時講述了寬鬆貨幣政策的正負兩面(且負面多於正面),關於負面的描述,雖然只是事實的陳述,談不上甚麼前瞻性,但也確實指出問題;令我略感不安的是關於正面效應的幾段抬頭,陸先生似乎沒意識到寬鬆貨幣政策對美國的正面效應是來自於美元霸權,低通脹更與MMT毫無關係,而是包含中國在內的東亞諸(豬?)國的割肉餵鷹,對日本而言,更是明顯的飲鴆止渴。但對於一個主管貨幣政策的中高階官員,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能夠看到增發貨幣的負面影響(包含貧富差距擴大),能力視野勉強可接受了,再加上目前金融政策的頂層設計有<黨中央委員會金融工作委員會>把關,向好的機率還是比較大的。

我覺得最高層明確定調(亦即1月16日在中央黨校的開幕致辭)之後,負責執行的官員不論原本傾向爲何,都必須謹慎收斂。不過金融貨幣是當前國際鬥爭的核心,當然值得持續觀察。
2024-01-23 05:45 回复
criteria
2024-01-26 13:16
最近中国各地的2023年GDP总量和2024年预期目标已经出炉,权重较大的省份对2024年的预期大都在5%甚至5.5%以上,一些权重较小且地方债问题更大的省份甚至将目标定到8%,对全国人大能否理性下调GDP成长预期到4.8%有十分负面的影响,这是对总理财政管理能力的考验。各省同步调高2024年成长预期,很大可能是预期将1万亿中央债投入到假大空的‘金融创新’中,而不是认真解决自己省内的地方债务以及隐形债务。这类问题也许需要更加严厉的地方财政监督和收拢地方财政权力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唉,GDP成長率目標訂得過高,除了扭曲財經金融政策之外,當然也有鼓勵統計造假的作用。

公共治理向來與權力階級的私利有基本矛盾,所以越是誠實公開越能排除利益集團的干擾和吸血、真正推進公益,這也是爲什麽博客堅持的求真原則特別適用於論證所有公共事務的基本原因。相信“水至清則無魚”和“政治常態”等等歪論、認爲我對事實、邏輯和真相有“潔癖”的人,其實是在為國家社會的吸血蟲打掩護,推動政府的腐化。可惜官僚體系提拔出來的,通常近墨者黑,能出污泥而不染的必然是極少數,但中國歷史上的盛世,往往靠的就是少數幾個有政治潔癖的賢臣,例如明朝仁宣之治就主要來自皇帝對戶部尚書夏原吉的信任重用,蜀漢能以一州之地力抗中原强權數十年,也是因爲一連串的主政者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呂義全都是簡樸廉潔之輩,一旦劉禪親政就崩潰了。

雍正解決訊息通達問題,依賴直接與衆多地方親信以密信聯係,在極端複雜的現代社會已不可能複製,國家的統計單位必須上傳精確、誠實、可靠的數據,這是我們倡議解決學術/科技管理的假大空問題時,應該一並推動的改革。
2024-01-27 08:37 回复
薛丁格的貓
2024-01-27 12:08
信心~宣傳~一、中方是否擔心期初就把目標訂得較低,有傷"信心"?縱然"信心"只是虛的、抽象的,但時至今日,金融資本對經濟的影響已不容小覷,於是官僚們又出現"妥協"或"誤判"?(個人是覺得再吹泡沫不只得不償失,而是沒有得只有失)。二、另關於信心的部分,與宣傳能力有很大關係,中方宣傳能力的薄弱,正好給了內部反改革勢力與外部顛覆勢力很好的切入口,更往往使政策的施行出現父子騎驢的窘境。中方想要事半功倍,宣傳能力的提升實在刻不容緩,博客也呼籲多年,甚至包含建構自己的統計資料庫,但我僅在一年多前張維迎教授的節目中,聽聞某學者提出類似的呼籲,之後就再也沒有相關訊息,似乎多數專家學者仍未意識到這問題的重要。三、從本次台灣領導人的選舉結果,也許可以對宣傳戰帶來一點啟發,儘管柯文哲最後敗選,但過程中,他在遭遇藍綠傳統媒體的”極度打壓”下,最終還能取得2成5以上的得票,表現其實不俗。除了高通膨+瘋炒房+低薪給台灣基層(年輕人為甚)極大的痛苦外,大量自媒體工作者的貢獻絕對不容小覷。關於中國的”金融政策”與”科技管理”,前者是官方論述能力不夠,後者更是官方噤聲,但只要博客中的自媒體朋友肯多多發聲,效果其實相當大,特別是經濟、金融領域,博客的論述既已於高層目標一致,相關論述就沒有被封鎖的危險。四、最後,針對其他留言中曾提到"痛苦指數"一事,分享一個有點心酸又有點有趣的例子:因長期鋪天蓋地的洗腦 ,大體而言,台灣年輕人是絕無統一意願的(南部當年更有台語諺語:肚子扁扁、也要挺阿扁),而綠媒不會放過任何酸中黑中的機會,於是這一年來,常會看到台媒有關嘲笑中國房價下跌的新聞,沒想到,底下留言卻多是:「那很好啊」、「不然要像台灣?空屋率上升房價也上升?」、「終於找到想統一的理由了」。綜合MG、小米、OPPO、華為(曾經)在台灣的熱賣可以想見,中國自身堅定不移地強化自身,是對內完整、對外昂首的唯一解方。
薛丁格的貓
2024-01-28 10:10
上篇留言誤將張維為教授打成張維迎,本篇已更正,非常抱歉~

信心~宣傳~

一、中方是否擔心期初就把目標訂得較低,有傷"信心"?縱然"信心"只是虛的、抽象的,但時至今日,金融資本對經濟的影響已不容小覷,於是官僚們又出現"妥協"或"誤判"?(但個人是覺得再吹泡沫不只得不償失,而是沒有得只有失)。

二、另關於信心的部分,與宣傳能力有很大關係,中方宣傳能力的薄弱,正好給了內部反改革勢力與外部顛覆勢力很好的切入口,更往往使政策的施行出現父子騎驢的窘境。中方想要事半功倍,宣傳能力的提升實在刻不容緩,博客也呼籲多年,甚至包含建構自己的統計資料庫,但我僅在一年多前張維為教授的節目中,聽聞某學者提出類似的呼籲,之後就再也沒有相關訊息,似乎多數專家學者仍未意識到這問題的重要。

三、從本次台灣領導人的選舉結果,也許可以對宣傳戰帶來一點啟發,儘管柯文哲最後敗選,但過程中,他在遭遇藍綠傳統媒體的”極度打壓”下,最終還能取得2成5以上的得票,表現其實不俗。除了高通膨+瘋炒房+低薪給台灣基層(年輕人為甚)極大的痛苦外,大量自媒體工作者的貢獻絕對不容小覷。關於中國的”金融政策”與”科技管理”,前者是官方論述能力不夠,後者更是官方噤聲,但只要博客中的自媒體朋友肯多多發聲,效果其實相當大,特別是經濟、金融領域,博客的論述既已於高層目標一致,相關論述就沒有被封鎖的危險。

四、最後,針對其他留言中曾提到"痛苦指數"一事,分享一個有點心酸又有點有趣的例子:因長期鋪天蓋地的洗腦 ,大體而言,台灣年輕人是絕無統一意願的(南部當年更有台語諺語:肚子扁扁、也要挺阿扁),而綠媒不會放過任何酸中黑中的機會,於是這一年來,常會看到台媒有關嘲笑中國房價下跌的新聞,沒想到,底下留言卻多是:「那很好啊」、「不然要像台灣?空屋率上升房價也上升?」、「終於找到想統一的理由了」。綜合MG、小米、OPPO、華為(曾經)在台灣的熱賣可以想見,中國自身堅定不移地強化自身,是對內完整、對外昂首的唯一解方。

1.統計造假,才是摧毀信心和公信力的元凶。

2.中國經濟以實業為基,還是不要想著矇騙大衆為善;畢竟沒有美國的全球殖民搜刮所得來安撫悠悠之口。

3.柯文哲是典型的“清廉救世主”(參見前文《民主體制下的救世主情結》),是兩大主要政黨都肆意貪腐多年之後必然會有的現象。他個人清廉與否我不置評,但他的政黨自從一年前地方選舉中意外崛起之後,在其他兩黨内鬥中失利的傳統土豪貪腐勢力大批加盟,很快將舊有團隊清洗一空,這一點我有幕後信息可以確認。

4.金融立國的美國,以濫發貨幣為財富之源,在強行去全球化、以致國際經貿秩序混亂的過程中,失業率自然比通脹率容易壓制;參考Biden的三萬億美元緊急財政支出。實業立國的中國,則剛好相反;當工業產品過多而無法全部外銷時,自然產生通縮和失業。台灣作爲美系殖民帝國的附庸,兩者都吃虧是理所當然。
2024-01-29 02:17 回复
梦游
2024-02-16 12:05
关于王先生今天提到在日本90年代(网络查询到的具体时间为1996年11月)实施的“the Japanese Big Bang”金融开放政策背景下,前往东京工作参与“掠夺资金”的往事,可否不吝分享一二呢?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2024-03-14 09:20
 

今天看到一則訊息蔡正元在電視節目上批評王孟源不懂金融,支持中國金融業開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fhsXy_hAGs

幾年就看過蔡正元跟台灣建商勾結在一起剝削台灣老百姓忽悠大眾,這種人也有資格做統派還常上台灣政論節目,之前看到他發言支持以色列而不是巴勒斯坦只是後來民意風向轉了才改變說法,政治上的投機主義者,如果王博士不懂金融怎麼做到華爾街銀行經理,和美國金融霸權連結和開放越深中國老百姓被吸血越多連溫鐵軍也認為金融應該要脫鉤,貿易上往來就好.

這裡的資料能證明我不是在亂說,全是建商的政治獻金

https://www.readr.tw/project/political-contribution/explore?name=%E8%94%A1%E6%AD%A3%E5%85%83&ordinal=8

一個做資本走狗的民科,不值得理會。

至於實際議題的辯證,博客早有完整的邏輯推論過程和認知架構,也就沒有必要再回應已被反復徹底駁斥批判過的歪論。當然,網絡上多的是連基本中文閲讀能力都沒有的噴子,例如幾個月前我在留言欄批評熔鹽堆上集裝箱船的時候,因爲正文裏已經做過相關論證,就直接寫結論,結果被噴說“妄下論斷”。前天再寫【後注】時,就特別為外行讀者方便而囉嗦一些,重複了一次歷史細節,居然還是有人把德國研究高溫氣冷堆21年、清華接棒35年對照熔鹽堆2年一步到位總結為“王孟源的邏輯是西方搞不定,中國就不行”,這正是博客一再提過的笨蛋峰思維,是最沒有資格對公共治理事務做評論的群體;畢竟參與公共討論應該以求真為先,遵守邏輯辯證規則,不搞狡辯術,這些人卻連基本閲讀理解和邏輯認知能力都沒有,只能說網民的愚蠢沒有下限。他們非要損害公益、任性亂噴,理性知識份子除了忽視之外,沒有更好的應對。



如同博客多年來反復强調的,辯證人的頭銜與辯證的優劣沒有直接邏輯因果關係,正題的是非對錯應該取決於正文裏的論證,因而我對蔡正元的履歷原本一點興趣也沒有,更不想拿來做文章。然而偶然看到有愚蠢的網民不遵守基本邏輯辯證規則,以蔡正元曾經當過大銀行的“副總裁“為根據,宣稱他因而是壓倒博客的“金融權威”;這原本也應該一笑置之,但“副總裁”剛好是一個極其容易引發誤解的假頭銜,那個網民不但表現了愚蠢的平方(亦即迷信權威,而那個所謂的權威卻是假的),而且反映了一個常見的假大空認知誤區。我在此科普一下金融機構的内部人事組織,以方便讀者日後避免被誤導。

首先,“總裁”在大陸是“President”的翻譯(台灣翻為“總經理”),的確可以有副手,“Vice President”在金融界很常見,問題也正出在它太過常見了。這是因爲頭銜不值錢,與其給加薪,老闆寧可放任頭銜膨脹,滿足雇員的虛榮;而President是19世紀之前就沿用下來的老頭銜,在歐美這樣延續百年以上的企業文化中,自然出現副總滿街走的現象,像Intel就有1000多個VP,其上還有Senior VP和Executive VP,而只有EVP才是真正的高管。

金融業比一般企業還要功利,所以頭銜膨脹也更快更徹底,VP早已淪爲PhD和MBA(限名校,MBA尤其如此)剛進門的基層階級,相當於“科員”。像80年代的花旗銀行這種大而不强的金融機構,VP有上萬個。然而七八年前《觀察者網》在報導美國某銀行高管拜訪北京的時候,居然為陪同的一名中國籍VP大吹大擂,說他剛畢業就被慧眼識英雄,拔擢為“副總”。實際上他的職位完全不驚人,能動員媒體幫他吹噓才暗示著强大的官二代身份。

那麽投行的人事官階是什麽樣的結構呢?每家都可能不太一樣,這裏我列舉最典型的:在VP之下,還有“Associate”和更低的“Analyst”,但在核心的交易廳裏,本科畢業的正式交易員一般在任職兩年後表現合格就升VP,資深之後成爲沒有下屬的Director(後勤和零售部門的Director主任則是有下屬的,但在交易廳只當作資深科員,好處是可以長久工作,“副總裁”如果五年還升不上去,就可能必須另謀出路了,參考蔡正元在花旗的任期),如果高升、有了管理權責就叫Executive Director,再往上的小部門(“Desk”)頭頭則是Managing Director;所以VP比MD低了三級,是後者的下屬的下屬的資淺助手。在Managing Director之上,基本不再進階,只用官職來區分,例如我在UBS的直屬老闆是股票交易部門總管(Head of Equity Trading),在Credit Suisse是自營交易部門總管(Head of Proprietary Trading),但和我一樣都是Managing Director;他們的直屬老闆就是總裁了。原則上總裁和他的直屬下屬才能算入高管,而會去思考戰略性議題的只有總裁的智囊團;我在UBS剛好是老闆的智囊,而他又是總裁的親信智囊,所以例外地在普通Managing Director級別就負責籌謀策劃關乎整個金融行業的議題。

我百度了蔡正元的履歷,並沒有看到“副總裁”的經歷,事實上他不但沒有拿到經濟學博士(在這一點上他至少比另一個也姓蔡的台灣政客要誠實;不過單憑台灣的MBA和美國的經濟學碩士,要直接進投行當VP有點勉强,30多年前或許靠點運氣有可能吧,也可能他先當了一陣子的Associate),僅有的金融相關資歷也只有“花旗銀行金融業務主管”和”寶華銀行常務董事”,前者不可能達到戰略性級別(因爲花旗銀行的高管都是歷史上有名有姓的,而且有平均30年以上的工作資歷;蔡正元在1994年就回臺從政,短短幾年金融資歷,做到VP已經頂天了),後者明顯是政治任命。不過那個為他加冠的網民不像是完全空穴來風,蔡可能在過往節目中提到他曾任副總,如果他真的提起可以簡單預見必然對絕大多數聽衆引發實質誤解的VP頭銜,卻又不去特別澄清其真實含義,那麽依舊是有意識的主動性誤導行爲。

總之,蔡正元這個“金融權威”,任何在歐美金融機構任職過的人,都可以一眼看出是假的。至於他是否有意欺騙冒充,要視他是否曾經自己拿“副總裁”頭銜出來顯擺而定。
2024-03-28 10:13 修改
MAXWELL
2024-03-21 18:05
我看到中国社科院之前发表的《2018年中国经济蓝皮书》(《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9231427)里总报告《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的第二十三页提到: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我国也加大了研发投入,但是由于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科研产出与投入不匹配。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推 进。 一是,项目经费投入方面的改革。 从目前我们所了解的情况来看,我国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即国家级的项目往往被部分学术权威、 “明星” 科学家或 者 “圈内人” 所把持,而真正潜心科研又没有关系的年轻科研人员往往得不到较多的经费支持, 而项目立项后往往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和科学的评估机制,难以保障科研项目的产出效率,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而出不了高水平的成果。 因此, 我们建议可以将主持科学研究的方式从过去的以 “前端立项投入” 为主改为以 “采购已有科研成果” 为主, 激励科研人员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 进一步专心搞科研。 二是,改革科技评价体系和科技奖励体制。 科技评价体系 是科研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 由于科学研究活动是由具有博弈行为的人参与的 特殊复杂系统, 对其进行具体管理与评价, 不应当以 “数量化”、 “一刀切” 、 “投票法” 或 “行政化” 等简单做法来决定。 具体而言, 对基础研究成果应该依据其学术价值或对科技发展所起的实质性推动作用,由公认的学术组织和学术团体来评价;而对应用性研究成果应该考察其实际应用效果和推广情况, 通 过市场机制等来进行评判。 一项奖励的权威性不应该取决于组织评审部门的行 政级别或职能大小, 奖励也不宜过多过滥。 三是,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应逐步 实施去行政化改革, 回归学术本位。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行政化趋 向和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现行的干部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 高校行政化存 在的弊端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对优秀人才的培养, 制约了我国高校的发展, 同时容易导致学术腐败。 推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改革,逐步去除官本位,回归学术本位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另一个重要动力。

因为我也不在学术圈,所以无法判断《蓝皮书》的提议是否都合理,但是至少体制内是有人注意到科研管理的沉疴。我只能试着归纳一下:其实博主的观点归根到底就是提高研发效率,提高效费比,减少浪费。“假未来科技“是果,因就是出在科研管理上,包含上面提到的缺乏严格的监管机构和科学的评估机制,还有我之前引述过的清华大学物理系朱邦芬在《中国学术诚信问题的两个史无前例》里提到的缺乏专门的调查处理学术不端的机构。我之前注意到博主的观点有一个容易被混淆的地方,就是把基础科研和大工程项目混为一谈,基础科研先天就无法强求实用价值,所以在各个方向都进行适度的投入是没有问题的,博主也并没有反对“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第一壁材料”“氚自持”“熔盐堆”作为基础科研项目,博主一直呼吁的是上马大工程之前对项目的可行性和最终的应用价值进行完整的评估,详细列举其他的替代性技术选项,最终解释本技术的相对优越性,并着重论证时程进度上的承诺。这些解释和论证应该公开进行并给予反对者充分评论的机会。立项并通过官媒吹捧过的重点投资如果烂尾了,就应该事后复审,若发现评审失职便必须追责。

是的,你的觀察到位,那篇科研管理的改革建言十分中肯,只要再補充博客所建議的分辨基礎科研和大工程項目,就是很好的改革藍圖。然而從2018年出版至今,6年來波瀾不興,反映的正是既得利益者的盤根錯節以及學術文化的持續腐敗。

中國當前所面臨的危機,實際上正是我反復提過的霸權交替過程,也就是美國金融殖民帝國的垂死一擊,而其核心如同俄國過去三年所承受的,是金融經濟層面的全方位打擊,分為扼殺市場、技術和資金三方面。博客所討論的中方應對方案,雖然在戰術上要求積極主動,但在戰略層面其實非常保守自持,主旨是健全自身、持續發展,只不過爲了健全自身,營銷和研發固然應該交給企業去搞,政府卻必須提供好的發展環境條件,亦即必須開拓市場、疏導科研、和管理融資,正對應著博客近年的三大議題:國際政略縱橫、科研學術管理、和金融政策方向。很不幸的,在這三者中,除了第一項可以拿個A-或B+之外,後兩者都是零分。
2024-03-22 02:25 回复
MAXWELL
2024-03-21 18:18
那份报告下载需要花钱,我把它存到云盘里,方便其他读者参阅。https://mega.nz/file/zN1nCYCJ#oCsjhBByWCjGp_noK12sg-fGYM-Tp_CgHsHVq2VQ7Ac

午飯雞蛋三明治
2024-03-23 09:58
孟源大哥請看過來孟源大哥,您好, 是這樣的,我想說一點我個人的觀察和想法。 我覺得中共雖然在高科技和城市化方面,有長足的進步,但是對於中國大陸的社會基本面的控制來說,其實處於他自建國以來最虛弱的時期。這和他幾十年的改革開放有關,使得體製外存在一個巨大的不需要依賴中共就能生存致富的空間,這就讓中共在大陸社會中逐漸被邊緣化了。 現在中共還能直接領導和實際控制的地區其實非常少,他們主要是各地的央企、國企、縣級以上的機關大院,這些中共直屬的實體呈點狀不均勻的分佈在全國的交通線附近並且越靠近大城市就越集中。而除了這些實體分佈的地區之外,存在巨大的權力真空地帶,這些地帶其實是中共統治無法直接覆蓋的地區,於是中共採取了委任統治的策略,他們會培養一批親共的體製外勢力,通常情況下,這些勢力都帶有一定的黑社會性質,也可以叫做中共的黑手套,但是他們和中共的關係其實很微妙,其實他們並不絕對忠誠於中共,更多的只是不得已的苟且。試想,如果解放軍的30萬主力和美軍在太平洋拼光了,這些現在依附於中共的體製外黑惡勢力會不會有不臣之心,或者會不會暗中投靠其他更有前途的大勢力呢? 所以國民黨重返大陸,並不是癡人說夢,我覺得國民黨要開動腦筋,發揮想象力,尤其是要大膽的多派人去大陸了解情況,加大滲透大陸的力度,事在人為,大陸不是鐵板一塊,要學會在敵後發展,爭取大陸體製外勢力的支持和投靠,慢慢改變大陸社會的基本盤,不是沒有可能,但是要盡快著手去執行,而不是坐以待斃,什麼都等著美國人來幫忙,美國人又不是萬能的。很多事情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達成的,依賴性不能太強了。爭取大陸體製外勢力的支持和倒戈,甚至是扶植一些親國民黨的體製外勢力,就是一件現在就可以去做的事情。 我希望您如果能看到我的留言,請轉達給願意做實事的國民黨未來想有一番作為的政客,大陸的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AbzX5
2024-03-30 02:38
先生好, 您在龙行天下解释, 交易所内的衍生品都是有保证金的, 风险为人所熟知, 但是场外则不是,请问场外衍生品是否有保证金制度,结算制度,如果没有这些保障,那怎么能保证你的一旦灾难性的风险发生,交易对手真的有能力守约赔付而不至于潜在的风险杠杆高到自己破产,甚至把整个金融系统搞破产都不够赔?境内企业做买方,买了外资的OTC衍生品,比如cds,真要他赔了他会不会干脆破产耍赖不赔?我以交premium的形式给它,那它实质上是否能成为方便我资本外逃的工具?反过来如果境内机构做卖方,那他们是否可以耍花招弄些不良的买家,顺势把雷埋入境内?

不需要医生处方的药也叫OTC,但OTC衍生品购买不是不用医生处方,而是副作用毒到一般医生都不敢开才对。虽然先生不喜重复啰嗦,但是考虑到听众的水平和金融议题的专业性复杂性,还请在金融议题上适当破例了。

OTC衍生品的安全保障?完全不存在的;買保險(CDS,Credit Default Swap)的話,保險公司一起倒。如何避免系統性崩潰?別做夢了,只能事後讓國家來兜,如同現在恆大的爛攤子。是否方便資本外逃?和太陽是否發光的答案一樣。CDS賠不出來是否破產了事?那當然,2008年就有好幾個嚴重案例,最有名的是AIG和GE Capital。是否幫助美方對他國埋雷?OTC衍生品作爲金融殖民帝國的多用途工具,那只不過其中的小小一項附帶功能罷了,參見高盛為希臘的做賬服務。

過去三年來,我曾幾次提到Gary Gensler作爲Biden治下的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是40年未見的良心監管人,推動了一系列體制和法規改革,並全面加强對金融行業監督。最近這一年,他主推的兩項重點改革分別是(1)禁止Bitcoin的衍生品;(2)强迫最常用的OTC衍生品改入交易所。很明顯的,他的思路邏輯和博客基本相符,然而在今日的美國,正確的政策卻注定不可能有成果。2024年1月,SEC忽然扭轉立場,不做任何解釋,無條件批准Bitcoin ETF上市,顯然是上級在幕後强力政治施壓的結果;我個人覺得應該是Biden直接下令,並沒有Yellen的深度參與。至於OTC入交易所的法案,在國會爭吵數月之後,已經不再有人提起,很可能正在無疾而終的被遺忘過程之中。“I ha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 rain...” Time to retire?

美國的衍生品圖利昂撒和猶太財閥,出了事卻由全球所有美元用戶共同買單;如果只算賬目利潤,還可以説對美國自己划算。中國的衍生品只有一小部分利潤留給國内金殖,買單的卻是100%己方國民,這筆帳怎麽算都不通,除非那一小撮金殖剛好就是決策圈,優化的是他們自己的私利。
2024-04-03 05:47 回复
乌鹊南飞
2024-04-03 10:15
gensler作为一个老高盛人居然能如此地为国服务。。。
AbzX5
2024-04-03 12:23
后记: 问了国内金融行业的人, 注意到以下几点1. 监管机构: "投行"一词在国内一般指券商, 所以投行业务应该是证监会主管. 这次机构改革成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 合并了银监会, 保监会, 负责监管除了证券业以外的所有金融业务. 也就是说, 证监会并不在新成立的机构内. 所以金融监督管理局实际上并没有资格宣布开放所有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 涉及外资投行的开放, 怎么也应该是由证监会来宣布, 所以非常蹊跷.

2. 监管现状: 国内的OTC衍生最多只有业务指引, 牌照, 合格参与者限制等管理措施, 但是具体合成出哪一种衍生品去卖, 监管没有这么细. 而且一旦真给了存续期限制, 价格范围限制之类非常细的指引, 就等于直接告诉市场某个价位监管机构认为是止损位, 就没人买了, 所以不可能发指引. OTC衍生在国内也没有每日的保证金结算, 只有到线发函. 结论就是, 几乎没有监管.

3. 内外差异: 国外的企业的CEO为了当季的财报好看, 需要在数字上动手脚. 而刚买好金融衍生品可以帮忙调这些数据指标. 这样一来, 投行赚了钱, CEO有了业绩, 粉饰财报后股价上涨, 董事会也高兴, 大家都得发了财. 国内企业暂时还没有这么大的市值管理需求, 所以销售并不多.

1.這一點值得深入觀察研究。不過即使沒有Investment Banking,光是Commercial Banking也會用到一些衍生品,尤其是方便轉移資產的那些。此外,我在《龍行天下》節目中也提過,問題的核心不在於引進外國金融機構,而在於其反映了對高等金融的迷信。

2.全世界的OTC衍生品都是無法實際監管的。

3.但是引進“國外先進經驗”之後,就很難説了;畢竟連對Harvard捐款來為小孩入學開路,以及創立大學以傳播市場萬能歪論,都有財閥取經過了。
2024-04-06 04:44 回复
乌鹊南飞
2024-04-03 22:02
gensler作为一个老高盛人,而且和币圈过从甚密,居然能如此地为国服务,上台之后一反外界预期,大举打击加密货币,真是不可思议。

最早的共產黨人,多出自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羅斯福也選擇背叛自己的階級,才能締造美國世紀。底層階級雖然是社會主義和理性政策的真正受益者,但因爲教育程度和生活壓力等因素,很難自覺自發地理解金融資本危害世界的真相,就是專門針對他們做教化也極端困難,歷史上主要依靠政治動員。博客作爲體制外的聲音,當然沒有政治動員的能量,所以只能反復强調,與侵占公益的政商精英利益集團做鬥爭,主要責任在於有良心的知識精英。
2024-04-08 03:45 修改
酱爆洋白菜
2024-04-04 09:18
王博士对蔡正元的回应王博士对蔡正元的评价非常到位。但作为大陆人的我想说,其实蔡正元这种评论员在大陆的关注很低,目前频繁在大陆互联网上反驳您的经济金融观点,恰恰是受年轻人喜爱的爱国大V们。其中的顶流 李建秋,只是一个二本毕业,从没出过国,从事室内装修行业的小工头。https://weibo.com/1687813073/NFA2C98HL?pagetype=profilefeedhttps://weibo.com/1687813073/O7xSKakUH?pagetype=profilefeed这种人谈不上跟金融科技有什么利益相关,纯粹是根据自己的认知说些粉丝喜欢听的话。他的粉丝其实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大陆年轻人,连您的一篇文章都没有看过,就用只来过一回大陆,没在物理届混出名堂,说话态度不好之类的理由否定您。虽然知道王先生不喜欢跟非专业人士纠缠,但目前急需大陆继续舆论声量帮助开启民智,如果您能正面回应他,在大陆得到的关注会比上100次龙行天下得到的关注还要多,这种大V不像科研利益集团那样有极具迷惑性的头衔和下场删帖的能力,完全可以通过正面回应击败。只要声浪起来了,就自然会有更多支持您的人愿意加入讨论,真理会越变越明,对传播先生的观点有极大帮助。
Niets
2024-04-05 08:14
@酱爆洋白菜

还是不用麻烦王先生去wrestle with pigs。这些所谓的“大V”多如牛毛,而且根本不在乎事实或是逻辑。他们在乎的只有流量(广告)。

这种事还是我们读者去代劳吧。

前面那個讀者沒有足夠的博客閲讀歷史(參見《讀者須知》第9條規則;其實第6條也適用),留言已經被刪。不過你說的對,名嘴層次的吵鬧,還是請讀者代勞;有關蔡正元資歷的真相,必須是歐美金融從業人員才會知曉,所以值得我破例親自解釋。
2024-04-06 05:06 回复
MAXWELL
2024-04-06 00:27
我之前也长期浏览过李建秋的文章,本着博客求真的原则,拿名气取人一直都是博客摒弃的,李建秋也并没有都顺着他的读者的意思发言,比如之前李建秋认为现阶段国内的生产力不足以支撑取消996,他认为996可以但是得给够加班费然后给读者产生了冲突;还有22年他认为疫情防控,动态清零难以持续,然后也是评论区吵了起来,我记得当时有人指责他是右倾,投降主义。不过刘李建秋平常发文的风格其实也是根据一些国外的报道,国外的事件,国外政府/政客的所作所为进行评析,我不知道他是否有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这些国家常驻过,但是我也注意到当李建秋谈论国外的时候,很少很少有人拿他是否有在这些国家常驻过来抨击他的观点,他评论区的人大部分都不会觉得他这样有什么问题。比如他之前写文章

《加拿大算是毁了》(https://zhuanlan.zhihu.com/p/32008783?from_voters_page=true)也是根据媒体报道里的特鲁多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来。

這些名嘴其實就是主流媒體的剪貼機和復讀機,其思維層位遠遜於任何認真讀過博客的讀者,完全沒有讓我親自回復的價值,所以才有《讀者須知》第6條。警告一次。
2024-04-06 05:02 回复
MAXWELL
2024-04-11 18:37
我个人觉得有必要把一些脉络再次梳理一下,我注意到很多人连罗素的茶壶原则,谁主张谁举证都做不到,比如博主其实是反对核聚变的大工程项目,而不是反对核聚变的核心技术难关(包括但不限于中子问题,氚自持,第一壁材料等)作为基础科研项目,而博主质疑的是核聚变的核心技术难关别说三十年,五十年都极有可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等离子所宣传的核聚变三十年商业化究竟从何谈起?本着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这时候如果有人反对应该先讨论博主质疑的技术难点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是哪里不对。如果的确存在,应该给出相关研究的成果来论证博主质疑的核心技术难关其实已经有把握像宣称的那样在三十年内解决,以此来反对。至于“万一未来如何如何”这种观点,得先剖析一下,基础科研项目先天就无法强求实用价值,所以在各个方向都进行适度的投入这没有问题,博主认为的是为了避免出现之前引用的中国社科院发表的《2018年中国经济蓝皮书》里提到的情况:“项目立项后往往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和科学的评估机制,难以保障科研项目的产出效率,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而出不了高水平的成果”,应该至少先在实验室的理想环境下先把这些核心技术难点给万一出来,我们再讨论大工程上的万一。打个比方就是博主并没有反对科研团队研究水稻增产,博主反对的是在实验室的理想环境下水稻的最高亩产量距离亩产万斤八字还没一撇的情况下,就在全国范围内放卫星,按照某些人当年人类还登不上月球的观点,那你能说亩产万斤未来没有可能吗?那是不是意味者当年大跃进“浮夸风”其实没有问题,毕竟万一未来有可能嘛。
jat
2024-04-18 19:55
关于中国学术腐败的一点观察与思考:

半年前一篇名为《Corrupting the Golden Path to Top Universities: Rent-Seeking in Identifying Talented Youth》的论文讨论了中国理科奥赛中的舞弊问题。论文第3页指出:“Another notable example is the 37th Chinese Physics Olympiad in 2020, where 35 students out of 41 from the host province won gold medals, whereas overall only 120 out of all 365 participants from 31 provinces claimed gold medals”。按这个比例,在中国的顶尖学府中,可能有10%-20%的理科竞赛生在未成年时就已经是学术造假利益集团的一份子了。

最近第3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被质疑获奖作品普遍由参赛学生背后的学阀父母捉刀(https://www.acabridge.cn/news/202404/t20240418_2599523.shtml);类似的,几年前在知乎上也有对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相关讨论(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630271),其中有评论质疑参赛的中学团队甚至能调用连研究生都无资格独立申请使用的实验资源。

总的来看,中国的学术腐败似乎早已不再局限于高级知识分子的严肃学术研究,而是已扩散入广义知识界的五脏六腑。

这些学阀童子军将来要是转行去做quant,那还算对社会危害相对较小的。更有可能、更恶劣的场景是,造假分子及其伥鬼凭借资源背景与体制便利在学术领域劣币驱逐良币,像癌细胞一样不断繁殖扩散,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科研主体;诚实的学术科研人员反而四处碰壁,多数或到企业做应用研究,或转行跑路,或移民他国。

這個話題,多年前博客論證過了(搜尋Westinghouse Science Talent Search,後來由Intel和Siemens接手),這裏簡單復述一下結論:這些科學“競賽”,微觀上純粹挑選假大空,巨觀上則是爲了圖利關係戶子弟,規避正常升學選拔管道,中外皆然,對“培養科學種子”一點貢獻都沒有。

正確的政策是廢除禁止除奧數之外的一切此類高中級別競賽。奧數之所以可以作爲例外,是因爲數學只需純邏輯,在高中甚至國中程度就是挑選理工人才的最佳手段(除非主辦方泄題作弊,但這是任何考試或競賽都有的潛在問題),而其他的物理、化學、生物都高度依賴實驗知識,也就是行業纍積,高中生根本不可能搞出真正的名堂,於是完全沒有客觀的打分標準,不但幕後往往由老師或家長代筆,評分高低也只看“作者”敢不敢亂吹和評審願不願意買單,換句話説,先天本質就是全面的詐騙。
2024-04-18 23:34 回复
downhill.
2024-04-19 14:56
高中奥林匹克

高中奥赛有五大类,除了前述的四类还有一门信息学竞赛(Olympiad in Informatics)。我自己是信息学竞赛出身。参与信息学竞赛除了要学一些基本的编程外,都是纯粹的算法题(Algorithm),背后的本质也是纯逻辑,不涉及任何工程上的或产业的知识。所以我觉得信息学竞赛也可以算是选拔理工天赋的合适手段,不知道王先生怎么看?



原則上,必須專注在適合學生年齡和程度的思考能力,對專業知識不過度依賴,而且有明確的客觀好壞評分。你所描述的,若是符合這個要求,那麽就值得舉辦;不過如果要進一步拿來當入學標準之一,還得要如同高考一樣嚴防作弊,否則就等同預留漏洞。



再補充一點,我昨天上《龍行天下》節目,準備的話題太多太廣,結果光回顧博客(雖然因爲睡眠不足,表達的不好,但我原本希望做出的核心論述是“不入流的網民不應該妄圖參與公共治理的討論,以免成爲利益集團的馬前卒,尤其不該干擾真正有能力、有志向做建言的群體”,而“入流”的標準在於具備基本的閲讀理解能力,並願意遵從邏輯辯證規則)就講了太久,所以有很多議題沒時間討論,其中之一就是寫程序和邏輯以及智能的關係;既然你問到Algorithm競賽,就順便提一提。這裏所需的Prerequisite認知架構是Howard Gardner的“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多元智能理論”,有興趣繼續聽我探討這個話題的讀者,請先到《Wikipedia》熟悉一下,不過可以忽略他後來增訂的第八類,因爲我認爲“Naturalist”反映的是主觀好惡,而不是客觀强弱,不應算入智能。

Gardner原本把智能分為七大類,每個人的智能程度在不同類別會有不同的水準。我們一般所説的“智商”,主要指其中的“Math/Logic”“數學/邏輯”那一項,“情商”則對應著“Interpersonal”“人際關係”,而另外那項“Intrapersonal”“自我反思”就正是中國人所説的“修養”。智能固然來自先天,卻也必須後天繼續培養;例如我原本自認音樂天賦很差,後來給自己做了測試,發現居然算是中等略偏上,其中先天的基本能力得滿分,高等的認知卻一塌糊塗,顯然是受中小學時期音樂課時段都被數學和英文老師“借”走了的影響。此外,博客本身就是網絡上能後天增進智商的最佳資源之一。

這七大類之中,我想在這裏深究的,是“Linguistic”“語文”,因爲從我個人經驗,語文能力很明顯還分不同的類別,彼此之間强弱可以有很大的差別,卻又似乎共享一些計算資源。這裏最重要的案例正在於“語言”與“文書”的差別:適合當新聞播報員的人必須有伶牙俐齒,也就是口語的靈活和速度,但這與文字上的功力顯然有相互的獨立性。以我自己爲例,在前者很弱,在後者卻至少算是中上。歷史上的大文學家不見得就是口若懸河的説客,反之亦然。

然而文書能力還包含著寫程序這個異類。我稱其為“異類”,是因爲它不但是把文書對文法精確度的要求推到極端頂點的結果,而且還綜合了邏輯運算,而這裏的邏輯運算和博客常説、常用的“邏輯”又不一樣,完全是機械式的向前向下推演,而不是探討社科議題所需的向後Inference推理和向上歸納。我自己如果一連花好幾天寫程序,整個腦子會進入一個不同的狀態,口語能力受擠占而進一步降低,人際交流的意願也會下降,不過這可能是來自溝通困難所引發的間接影響。

去年我曾經談過,當代AI是假智能,完全沒有真正的邏輯能力。其實更精確地說,“邏輯”本身就有好幾個類別,自帶語義上的歧義。AI所欠缺的是前面所提,向後推理和向上歸納的能力,也是我認爲人類智能的最高體現。過往科幻作品中,誤以爲AI必然是“純粹邏輯”,感性才是人性的特徵,這個誤解源自邏輯的多面性,也就是計算機程序的確先天建立在“邏輯”之上,不過這個所謂的邏輯只限於向前向下的機械推演,並不是真正的(至少是非常不完整的)智能。當然,程序本身的邏輯固然簡單低等,編程的人卻必須做好統籌計劃,所以也就須要用上較高等的智能,而且程序越大越複雜,越是如此,這也是爲什麽ChatGPT只能寫很小的程序的基本原因。
2024-04-20 07:09 修改
downhill.
2024-04-20 09:00
智能

谢谢王先生的详细解释。才知道智能可以有这么多的划分。

王先生后一段所提的程序的机械推演,我感觉像是算法竞赛里的“Implementation”分类,也就是把一套复杂的动作分解成一步步程序去实现,也是圈内常说的“模拟题”。不过算法竞赛里除了有考察“Implementation”的分项,也有不少需要运用数学式的证明能力的题目,可能涉及的数学范畴包括数论、图论、组合数学、概率论等。这类题目写下的程序可能很短,但写程序前要先确定这样的程序能够解决题目的问题,则需要单独的证明能力,也就是先对所描述的问题证明出某种结论,再根据这样的结论写程序,程序只是后面实现的手段,证明出某种结论才是重点。

我也觉得现在的AI还不是真的智能。我个人试用过GPT-4和Copilot来写算法题。我的经验是,凡是较单纯的“implementation”或者已有现成的模板套路的题目,AI有较好的正确率。但是面对需要一定证明能力的题目,AI写出来的往往错误百出。不过在现实的软件开发中,确实绝大多数情况都只需要“implementation”而已,大型软件需要的统筹计划也都是工程式的思维,需要用到数学证明的地方很少,就算真遇到有需要,还往往已经有前人写好了library(函数库),需要的时候调用一下即可。AI对程序开发者的帮助,是把软件中重复的或已有固定行业标准的模块自动生成,核心的程序逻辑由程序员自己写,这能很大提高开发者的编程效率,也是我认为目前AI对软件开发能提供的最大帮助。



根據《讀者須知》第九條,你在《UDN》的資歷不夠,原本留言應該被直接刪除。不過昨天我一開始沒注意,既然已經花了不少時間做出詳細解釋,就破例留下。下不爲例,請利用未來幾個月的時間深度沉潛,把博客既有内容徹底吸收,再加入公共討論。特別注意《讀者須知》中的留言規則;例如你還違反了第五條的規定,擾亂了博客應有的分類,你的留言内涵也與既有討論多所重複,這正是第九條存在意義的體現。

我並不想對邏輯的多種歧義做歸納性的總結,這是因爲我並沒有去學習過學術界的既有文獻(精確地說,是沒有耐心多看,因爲早年嘗試之下發現全都是理所當然、不言自明的廢話,後面當然應該會有一些自己想不到的高深部分,但實用上又不需要,去深究的效費比太低;此外這也是爲什麽我給不出邏輯方面的書單的原因),我的認知架構完全建立在自己的經驗體會之上,所以不但必然要違反學界的Convention,也可能會有些疏漏。不過專門針對特定議題就事論事,應該還是足夠的。

我的前一個回復,其實還示範了對文字的精確定義(沒有想清隱含歧義是邏輯論證出錯的常見罪魁禍首,這是爲什麽學Logic的人往往也學Semantics;而每一句話都要先檢驗可能的歧義,每一個名詞都要先翻譯成操作性定義,則是我講話結結巴巴的主因之一)和同時考慮多個Meta層次的思考技巧(亦即程序本身是基本層次,編程是高一個Meta層次),這對深入理解邏輯脈絡、避免誤入歧途是很重要的工具,老讀者可以嘗試去體會。
2024-04-21 05:24 修改
Niets
2024-04-25 10:37
今天中央金融委员会再次提起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http://cpc.people.com.cn/n1/2024/0425/c64387-40223502.html)。相比上一次的“八个坚持”,这次似乎更具体,特别强调稳(“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监管(“坚决扭转重发展、弱监管和风险击鼓传花、捂盖子的积弊”),和金融创新的局限性(“金融创新是要搞的,但不能乱创新,不能搞偏离实体经济需要、规避监管的‘创新’)。虽然没法太乐观,但希望这是对两个月前金融开放的拨乱反正之举。

不知先生怎么看?

方向正確,但走得不夠遠。畢竟學術思想界還剛開始有點覺醒,目前也只能這樣了。反正2021/2022的一連兩個大型戰略契機,已經一去不復返,接下來只能緩緩圖之、繼續健全自身,等待美國的下一次危機。希望届時不要再有割肉喂鷹的愚行;至於主動出擊(建立新國際儲備貨幣,或至少明定人民幣持續堅挺的貨幣政策),我就不敢奢望了。
2024-04-26 04:13 回复
AbzX5
2024-04-25 23:10
看准一个机会和有能力调用资源投入这个机会不一样. 好比人的一生会遇到几次大机会, 但是前几次机会普通人往往毫无准备, 很难抓住. 糟糕的是, 中方官僚系统过去累积了大量被美方洗脑的人员, 根本没有准备好迎接这次机会. 希望中方能吸取这次教训, 逐步清理不合格官僚, 为下一次机会提前做好准备.

资本主义按照复利指数增长百年, 整个地球的财富都会不够用. 当然现实并不全是增长, 但膨胀速度仍旧惊人. 如今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实际上就已经到了昂撒传统的散装政治体制根本驾驭不了的地步,好比能量从燃烧木头变成燃烧汽油甚至变成核电站了,但是内壁和外壳材料还是一百年前的,撑不住就会自己烧起来了. 这也是如今美国反而反全球化的根本原因。英国在二战前夕生产效率科技水平就已经被德国美国超越, 现在昂撒第二帝国等于重演了昂撒第一帝国末期的现象. 在利润的逼迫下, 实体经济流失殆尽, 只剩下金融和部分高科技. 但资本主义越是膨胀, 管理它的体制越是老旧, 下一次爆发危机的间隔就会越来越短. 应该还有机会, 但要提前准备好.

从长远看, 中方只有励精图治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有更强的组织能力, 头脑清醒的官员, 才能驾驭并且控制住资本主义之火, 才能掌握比昂撒更高一个数量级的资本主义能量, 并将他的输出转化为造福全社会的生产力.

這些道理,説起來容易,但實踐上光是普及理性思維、消弭反智愚行,就困難重重,連中醫教這麽明顯的負面因素,解決的前景都極不樂觀,就別提學術腐敗、資本詐騙那些利益集團盤根錯節的所在;至於整個行業先天就是金融資本的傳聲筒(説的就是你,商學院),那更加不必妄想能有所改革了。換句話説,既然金融系必然繼續用美國教科書,博客這裏講的事實真相傳播起來豈不是步步艱難,連最緊急的金融方面都難有真正的反思,又談何建立新型的科學社會主義路綫?
2024-04-26 04:10 回复
Apus
2024-04-26 03:07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趁着耶伦访华发表文章 http://rdcy.ruc.edu.cn/zw/jszy/ww/grzl/9f4854e28c9644fd861887bb2a91c57e.htm 他认为应调整长期以来对美负面为主的舆论环境,让民众尤其中产仍相信中国对美斗争意在推进两国合作。(1)对美负面报道虽必要但如今过于夸张。“世界多数人包括中国中产阶层相当一部分人都相信,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所以对美负面报道影响中国官方媒体公信力,让中产误认为官方转移国内矛盾。并抑制民间投资、中外合作。(2)虽然过去对美负面揭批扭转了部分对美迷信,但减弱中高收入者对中国发展信心,他们是增加民间投资、呼吁社会改革、追求私有财产保护、向往国际迁徙便利、要求政府减少干预的主力人群之一。(3)他建议“官媒适当增加对美国科技创新、社会慈善、大学教育、股市繁荣等明显优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优势的新闻报道量”、智库发布中美实力报告、官员偶尔由衷称赞“美国社会慈善机制的先进、许多美国人热情与善良、智能科技创新的震撼”。

王文的背景匪夷所思,明确的是兰州大学历史系本硕后在《环球时报》当记者,博士没提但有博士生导师头衔,只说曾就读香港浸会大学、南京霍普金斯,后来不知道怎么混到了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智库。既能受美国国务院邀请,是唯一参加“国际高级访问者计划”东亚与太平洋组的中国人,也能受邀参加“习近平主持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言。作者经历和其文章本来仅是思想学术界混乱现象的沧海一栗,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杂志社首页推荐发布,尤其讽刺的是放在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思想”的栏目下。耶伦两次访华和布林肯都不约而同的宣传他们吃当地中餐,而没有中方官员陪同推测这种宣发不是中方安排,王文这个时间点写这种文章不知道是在配合哪边宣传。

我對王文不熟,不能做針對性的評論。從你引用的話來看,是典型的跪美族言論,這在中國社科智庫界非常普遍,也沒什麽好奇怪的。不過中國學術圈向來極端注重文憑;他這樣的資歷卻能在那麽輕的年紀就上位,可能是有自家的貴人相助。有熟悉他出身背景的人,可以留言補充;其他人到此爲止。
2024-04-26 23:57 修改
韭菜盒子
2024-04-26 18:45
布林肯此次来华,王老师怎么评价?

當前Biden政權的對外關係有兩大燙手山芋:俄烏戰爭和以色列;前者的敗象被歐美民衆質疑,須要將鍋蓋到中國頭上;後者則最好能説動中國去幫忙趟渾水,至少不要落井下石、藉機進一步拉攏中東。

本月初,東盟的新民調顯示其對中國的好感度首次超越對美的好感比例,但讀者若是仔細去看原始數據,就會發現所謂東盟民意的轉向,其實集中在兩個國家:馬來西亞和印尼,亦即回教人口,所以這裏的幕後動力,並不是中方的外宣成就,而是俄國領頭的全球反殖民鬥爭,擴散到巴勒斯坦,導致回教徒同仇敵愾,連帶著中方只因不偏袒以色列就躺贏。其實不在軍事和外交上出頭也沒什麽不好;安心作好獨立於昂猶金融帝國之外的經貿力量,中國不但優化自身利益,也依舊對反殖民陣營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援,但人民銀行對美元的保護和犧牲就匪夷所思了。



不過幾天時間,就有後續真相:中國不但沒有去趟渾水(指公開幫助以色列斡旋卸責),也不止步於拉攏中東國家,乾脆進場整合反以陣營,Blinken完全失敗,參見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4/4/30/china-says-palestinian-rivals-hamas-and-fatah-met-for-talks-in-beijing
2024-04-30 22:55 修改
AbzX5
2024-04-27 03:10
大选年高校爆发这些游行, 可能会撕裂民主党基本盘, 川普回来的概率, 岂不是又增加了些?

精英階級的學生,人數其實很少,再加上Trump原本就有壓倒性優勢,所以影響微乎其微。

兩年前博客評論過學運:絕大多數連大方向都是錯的,只會越搞越糟;其餘方向沒大錯的極少數則必然不會有成果。這裏只是又一個案例。
2024-04-27 04:47 回复
Submarine
2024-04-27 21:59
这一次的学运必然会失败,但这场失败是否可以让部分年轻白左意识到美帝国主义的本质?这一次布林肯又“旧事重提”,抬出新疆问题,但是效果比较几年前差了很多。



Blinken談新疆,是把俄烏戰爭失利甩鍋給中國的連帶行爲,目標聽衆同樣是歐洲,終極任務是破壞中歐經貿關係。這其實又一次驗證了博客多年來對歐政策建議的正確性,因爲那些反對加碼讓利努力爭取歐洲的網民所鼓吹的,正是美方多年來處心積慮想要達成的目標,至今仍然毫不懈怠。不過如同道德經所説,“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的話用博客的語言來翻譯,就是“再怎麽自然明顯的正理也無法説服笨蛋峰居民;事實上嚴謹精確的邏輯辯證,正需要這些笨蛋峰居民的狡辯歪理譏嘲,才能襯托出自身的正確性”。

當代的美國學運的規模和烈度,至今還比60年代差一個數量級以上;當年的嬉皮風潮尚且到了80年代就完全反轉為Greed is good,這次更加不足以引發根本性的變革。
2024-04-28 03:23 修改
韭菜盒子
2024-05-05 13:33
一窥中国社科水平

美国前驻俄大使Michael Mcfaul到访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Through Engagement, Americans Must Keep Learning about China and the Chinese Must Keep Learning about America (substack.com),回国后写到中国战略学界对美国内政和外交政策了解之少令其震惊。

看公开新闻报道,与Michael交谈的无一例外都是中国顶级智库的学者,出现这种情况还是相当令人震惊。考虑到美国研究是中国社科学术资源投入的头等(甚至唯一)优先,背后反应的中国学术腐败甚至更令人触目惊心。

注:

又看到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即中国外交决策的首席智库)冯玉军在The Economist的采访(Russia is sure to lose in Ukraine, reckons a Chinese expert on Russia (economist.com)),只感觉五味杂陈,一言难尽。

我在上個月的《龍行天下》節目中提到,十年前開始寫博客時的主要目標,其實是面對台灣輿論環境來駁斥臺獨。因此才雙管齊下,一方面論證共軍的絕對火力優勢,另一方面則從根本來挖斷臺獨的法理依據。當時的統獨之爭、兩方對駡,表面上針鋒相對,本質上卻同樣出於族群認同,只不過統方認同整個國家,而獨方認同一省罷了。既然族群認同基本是一種主觀感情的選擇,吵得再久再厲害,也不可能説服對方,徒然升級對立,進一步撕裂族群。

怎麽樣才能以純粹邏輯論證出臺獨謬誤呢?首先,族群大小的選擇浮面上固然似乎主觀隨意,小可以是一家、一村,大可以是一國、一省,但地球只有一個,如果上升到全人類的公益,就有了客觀的絕對性(當然,我個人的世界觀形成過程,其思慮順序是反過來的,亦即先從人類公益最大化出發,然後才斷定臺獨是邪惡的;換句話說,科學論證決定立場,而不是由立場來決定如何論證)。其次,族群認同的主觀隨意是否有正當性,需要一個隱性前提,也就是沒有外力扭曲,這其實對臺獨是完全不成立的;畢竟分而治之是500年來歐美殖民體系的最主要思想毒害原理,在英法霸權下有Continental Balance of Power以及任用少數民族為殖民地代理人那一套標準程序,在美國霸權下就是民主、自由、獨立那套説辭,由三支柱中的美宣來推廣並維護。實際上這些説辭純粹只是忽悠被害民族自我撕裂内鬥、以維持霸主地位、方便掠奪搜刮的謊言,因此也是當前世界人類公益的最大阻礙。

總而言之,兩條論證臺獨謬誤的道路殊途同歸,都必須從揭發美國殖民罪行和宣傳謊言著手,所以博客從一開始就有這麽一條主綫。到了2016年馬英九放棄教改、台灣沉淪無可挽救之後,我只好改爲面向大陸,這才發現中國官方和學術界對美宣的迷信絲毫不次於台灣,從此軍事文章可以停,但對美宣和全球政略的討論卻必須不斷深入推廣,八年下來早已升級到歷史性、全球性、全面性的層次,然而十年前最基本的《美國的東亞戰略史》一文,如今對大半中國智庫和學人來説,依然是天書級別的認知,這既是時代的悲劇也是對國運的威脅。不幸的是,一般人到了35嵗之後,不論事實證據如何明確,也無法去除成見、糾正三觀,我們只能靜待一代腦殘逐漸老去凋零。同理,我公開批評中醫教這種似乎無關政略的反智風潮,其用意也並不是指望説服中醫教徒,而在於大陸還沒有像台灣那樣全面喪失理性,可以及早教育下一代,推廣邏輯思維和科學態度,以幫助他們避免或甚至突破錯誤觀念固化的桎梏;畢竟在崛起階段,國家社會的改革還有10-20年的餘裕,全盛之後的下坡路上,利益集團的阻力只會越來越大,對是非認知的扭曲也會越來越强烈,理性思維的普及也就益發重要和急迫。



剛談到中國智庫和學術界水準太差,就立刻有人自願示範;讀者可以把下列文章和博文《从1999年南斯拉夫战争到巨浪二型弹道飞弹》做對比:

https://www.guancha.cn/SunLiZhou/2024_05_08_734038.shtml

這篇作爲反方的智庫文章,沒有自己的證據、沒有獨立的邏輯,其論述可以濃縮為一句話:“我沒看到正方證據,所以不存在”。我的博文公開刊載九年,被抄襲轉述不知凡幾,自稱是學者的人至少應該在發表否定論斷之前,先搜索一下既有文獻所列舉的實證吧?此外,那些作者居然還順便運用狡辯術偷天換日、轉換話題:這裏的核心議題在於美方是否因爲懷疑F117殘片的存在而動手,不在於中方是否真的搜集了殘片。
2024-05-09 01:23 修改
AbzX5
2024-05-09 13:43
还有这个文宣示范 https://youtu.be/R7m-EgG_EaQ?si=mkI9exC2bcljSL_M

非常滑稽,按照这种说法,捡残骸的谣言是美方编出来的为了暗示大使馆活该被炸。出这种没脑子的文宣,岂不是默认如果真捡了残骸,大使馆就能随便被炸?上游的理论学术研究拉垮,那么中游的宣传就会跟着拉垮,下游的统战那就更不用指望了。不要嘲笑苏联,苏联当年起码有剑桥五杰。宣传低下的问题,根子在学术水平低下以及学术腐败上,所以学术腐败害的不止是理工的科研攻关,也会害文宣等等。

去年我在深圳和一位官員談起《觀網》全心全力袒護中科大/袁嵐峰詐騙集團的時候,他建議說也可能只是想要討好愛國聽衆。但是這次他們卻明顯站在跪美學界那一邊來批判群衆,所以可以明確看出《觀網》的真正優先動機在於私下的利益人情交換;這其實又一次印證了博文《大衆媒體的内建矛盾》中所論證的道理,也是利益集團腐蝕公共認知和社會文化的又一個案例,而且是多個利益集團的合作:亦即學閥集團掌握學術話語權,大衆媒體則控制了傳播管道。在他們將手頭的權力兌換成地位、人情和私利的過程中,真相總是最方便、最廉價的犧牲品。

上個月的《龍行天下》節目中我曾提到,在公共治理議題上説實話有四個前提:1)有足夠的智慧來瞭解真相;2)願意為公益無償分享真相;3)能夠承受白癡網民的噪音攻擊(參考博文《談損人不利己》);4)無視利益集團的反擊和人情壓力(參考《談損人利己》)。可惜智仁勇兼備的人必然是絕對少數,互聯網越發達,越是鼓勵不智、不仁、不勇的發言,事實真相也就在公共信息中占比越小,然而我們如果想要扭轉或至少延遲朝代腐化的進程,對公共事務的脈絡做出精確的認知是推動有效改革的必要前提,因此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博客讀者共勉之。



順便提一下,與既得利益和愚蠢人性的鬥爭越是艱難,對人類社會心存大愛的知識精英越是不能放棄,畢竟傳播真相偶爾也有成功的案例,例如博客剛開始明確批判波音、GE、Jack Welch、MBA和商學院的時候,也是驚世駭俗,但短短幾年下來,現代美式管理哲學的真實副作用已經被華語世界廣汎理解知曉,甚至商界主管都接受這個正確認知(參見同樣刊在《觀網》的這篇文章:https://www.guancha.cn/jinxin2/2024_05_03_733548.shtml)。就算遇到真正重大的挫折(例如年初的金融政策倒退),也可以在家多聼幾遍《國際歌》,再回憶為公益奮鬥犧牲的許多中外先賢,自然能重新振奮起來直面挑戰,不至於流為憤世嫉俗卻無所作爲的酸儒。
2024-05-10 06:40 回复
melosny
2024-05-09 15:28
这只是中国64后改变历史教育和宣传重点之后的一个症状,也就是以中国爱好和平民族的无辜形象为基础的叙事。之前中国教育和宣传都是围绕着“阶级斗争”,64后邓公感慨:得让年轻人知道我们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经历了什么,从此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被提升了日程。这导致了一个后果就是着重强调中国历史受害者的无辜形象,很多史实在研究或宣传上都被省略或忽视,比如明朝对越南的焚书强制汉化,清朝对准噶尔的屠杀等等(现在这些已经成为reddit等西方论坛上网民嘲讽中国极度虚伪帝国主义bully的典型例子)。王博曾经奇怪为什么中国在中印边境舆论战上不拿出强力证据反击印度宣传,根源在于中国国内根本不想提62对印和79对越战争,因为毕竟是出国境作战,与宣传上中国的小白兔形象不符,所以总是遮遮掩掩,任由印度扭曲历史。这其实也是现在官媒娱乐化,幼稚化现象的来源,在当初疫情爆发时尤其突出。因为叙事宣传上很难理性的分析是非对错,那么任何事件重点都放在宣传中国多么无辜上也就不足为奇了。对昂撒形象的卡通坏人化,也得以让自由派拿着着各种中国宣传上的漏洞反而去撇清昂撒的邪恶行为。
韭菜盒子
2024-05-22 11:36
人民银行决定印钞3000亿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王老师怎么看?
酱爆洋白菜
2024-05-30 08:49
华为的贡献以及在中国的未来

王先生上面对于华为贡献与大陆舆论认证相反,事实上华为目前在中国绝大多数90后年轻人印象中祸国殃民的印象已经成为不可撼动的事实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2224291。大部分年轻人觉得华为被制裁是咎由自取,只有脑子不好使的中年人才会支持华为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6937628/answer/3013776658。在任何平台上对任正非及其家人的人身攻击都会被称赞。

剪水鹱之前从来没有讨论过华为,最近也频繁批评华为,觉得它被制裁后不干人事,应该被打倒,相反小米更能代表中国先进制造业。

目前中国政府也明显在宣传上淡化华为。相反雷军频繁上央视新闻,已经成为国家主推的科技行业代表。可否请问先生觉得小米和华为科研模式孰优孰劣?如果华为在舆论攻势下被打倒,小米目前的模式能不能带领中国的科技产业继续升级?



Niets
2024-05-31 10:36
关于先生在39楼的讨论,最近又多了个例证:有一个类似Regeneron science talent search(2016年之后换了冠名权)的高中生科技竞赛叫ISEF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也是由Regeneron冠名)。2024届ISEF Young Scientist Award的冠军是一位印度裔的高中生,但是被人举报图片造假,数不胜数(https://www.karlstack.com/p/exclusive-scandal-at-americas-top),最终选择撤稿(https://www.societyforscience.org/press-release/statement-from-society-for-science/)。回头看看国内创新竞赛中那些离谱的标题,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实在令人忧心。

這是資本市場的功利主義和營銷手段進入升學選拔的必然結果。請參考我多年來反復强調的(尤其是《社會主義國家應該如何管理資本》一文),有幾個行業(教育、醫療等等)先天直接為公益服務,絕對不能引入利潤爲先的資本市場。
2024-06-29 02:18 回复
zhaofei
2024-05-31 16:02
50楼关于华为的观察非常偏颇。 1、舆论普遍认可华为,绝不是什么“祸国殃民”,知乎一个问答代表不了大部分舆论认知。 相反,24年初华为重返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第一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0103892075608562&wfr=spider&for=pc 2、中国政府在宣传上淡化华为,可能原因是华为目前正在主导国内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进程(见王先生在龙行天下的分析), 因此需要低调行事; 小米造车声势浩大,一方面自身营销水平高超,另一方面可能是地方政府(北京)推波助澜,毕竟小米是北京在新能源车行业的独苗。

該發言天外飛來,完全脫離事實,已被刪除。
2024-06-29 02:18 回复
Quasicat
2024-05-31 20:15
关于“酱爆洋白菜”留言中的错误

我检查了剪水鹱近些天在知乎上的发言,其中是有一部分关于小米电动汽车的讨论。剪水鹱于5月22日在评论区(参见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6688949/answer/3506055379)写道:“菊厂是封神了吗?产品有缺陷还不让说。我告诉你,咱天朝的传统,就是真神,不干人事也得被拉下来。”这段评论评的是车,最后一句也没说是华为,与这位网友说的“觉得它被制裁后不干人事,应该被打倒”根本不是一回事——纯属添油加醋、虚构事实。

“酱爆洋白菜”与“干煸鱿鱼须”两个网名对仗。请相关网友尊重事实与逻辑,不要捏造民意、发明历史。



zhaofei
2024-06-04 16:19
《国务院国资委: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616066》:“从严控制增量,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最近的金融监管政策似乎又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希望如此吧。也希望最近房地產的鬆綁,是對失業率危機的暫時妥協,而不是放棄改革。
2024-06-29 03:03 回复
酱爆洋白菜
2024-06-06 22:17
回复53楼

剪水鹱作为一个以工业党,数值党闻名的博主,对于5年的科技封锁和芯片战争中从来闭口不言,并且从不涉及民用产品品牌对比。小米却连发十几贴吹捧,拉踩华为,并且最重要论点竟然是‘颜值’,为此拉黑好几个老粉丝。让他的大局观和客观性都大打折扣。



酱爆洋白菜
2024-06-15 23:11
回复52楼

对不起我确实不应该用普通民众的舆论为切入点讨论科技产业。

前几天看了复旦研究员Gallop Chen关于芯片法案的讨论节目,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2f421X7RD

之后加入了他的讨论群,其中一些对于大陆芯片行业和华为的观点很有意思,和王博士之前的观点稍有冲突:

Chen表示,华为的做法更像是战乱时期的割据军阀,自己处于对抗敌军的前线,但不听中央指挥,跟友军配合得稀烂,对于中国芯片行业的整体发展功过难以评价。

嘉宾普遍表示华为被美国制裁时是中国企业集体扛压,举全国之力去帮你脱困,现在回馈的完全不够。应该开放部分生产权限给其他企业做科研,业务拆分出子公司,芯片基金会持股,对外开放部分小产能。

期间有嘉宾批评华为拿着国家资源,自己搞出了突破,利用自己技术优势,对其他行业进行破坏,形成事实上的技术垄断。Chen表示赞同。

对于之前芯片大基金的乱象,Chen和其他嘉宾认为这是可预见的磨合混乱期,是必要的试错成本,跟新能源汽车一开始的情况一样,不能证明之前的方向是错误,也不能证明华为的加入对于起到关键性作用。



MAXWELL
2024-06-30 10:24
给王兄提个醒,《观察者网》没有发行报纸,虽然跟很多体制内人士多有互动,而且很红,但应该还是算自媒体。并且观网的员工没有记者那样的采编资质。

21世紀都快過去1/4了,當代的正規、主流媒體就是以網絡為核心,畢竟他們自己内部的頭銜也是“編輯”和“記者”。
2024-07-01 03:27 回复
MAXWELL
2024-06-30 10:29
如果王兄知道,可以删掉留言。

criteria
2024-07-02 00:09
王先生有所不知,中国的新闻出版行业可以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所有体制内的新闻出版单位都登记在这里(https://www.nppa.gov.cn/bsfw/cyjghcpcx/)。观察者网内部员工虽以编辑、主编自居,然而他们没有资质,在新闻行业就是没有采编权,只能转载。在大陆,新闻采编、出版发行的权利依旧掌握在国企(传统纸媒)手中。现在就形成一种尴尬的处境,国企有资质,可以被监管,然而不是舆论主流,现在的自媒体平台有流量,但是缺乏监管,因此乱象丛生。潘建伟等人自然会通过监管的漏洞愚弄百姓。而且无论体制内外,所有的新闻及出版机构都以进行全面转企改革,完全以盈利为导向,在没有违反政治红线的前提下,目前以完全沦为为金主服务的宣传工具。

ps:其实从俄乌和巴以在YouTube Facebook x的审查力度来比较,中国大陆的言论自由可谓太过火了。

我們要追尋真相,必須采用操作型定義,否則公關換個詞匯就能矇蔽事實。在操作型定義之下,《觀察者網》正是當代世界典型的“主流”、“正規”媒體:包裝精美、流量龐大、維持著“新聞業尊嚴”(“立牌坊”)的假象,但實際是為金主和主管的人情私利服務,這也正是我在《大衆媒體的内建矛盾》一文中所總結的必然規律之一(定理2)。至於執照上寫什麽,與我們的話題(亦即他們是否又當又立)毫無相關。
2024-07-02 03:33 修改
criteria
2024-07-02 01:51


这里增补一段,希望王先生不要怪罪。联系之前的“毒教材”事件,人民教育出版社(现称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原来是事业单位,在大陆俗称“有编制”,虽然不是公务员,但内部结构依照公务员模式管理,其组织愿景没有盈利的目标。由于不涉及盈利,所以在很多方面天然没有那么严重的功利主义,结合原来《中国的学术管理问题来自基本的逻辑谬误》及用下方pedagogicm找出的中国03版教材与现今教材进行对比,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国有新闻出版单位以盈利为目的,对国祚有极为负面的影响。这点与《社会主义主义应该如何管理资本》契合。我认为在中国这个极为功利的社会文化,涉及保障全民福利的行业就不应将其设置为企业,因为企业的第一目的是盈利,而不是承担社会责任,而应该让其成为非盈利机构。这里事实需要补充一下,人教出版社从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单位是2010年。可以看出当一个单位的目标从提供优质公共产品转变成盈利后,其课本内容质量下降极为严重。



教科書編審改爲盈利能賺多少錢?“提升效率”能省多少錢?作爲全民思想教育的核心成分又值多少錢?稍稍用點腦子就能立刻看出這是典型的丟西瓜、揀芝麻的傻事,偏偏整個龐大的中央官僚體系,包括衆多的部級和國級官員,還硬是推動、批准了。“大内自有高人”的反證到處都是,但蠢到這個地步的也算少見。
2024-07-02 02:05 回复
MAXWELL
2024-07-02 10:56
政府政策有种左右手打架的既视感,我印象里最深的是18到19年那会,首先是开放二孩带来预期不尽人意,18年人民日报海外版谈“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当时减税政策也确实包含了二孩减免个税,但是当时教育部(当年陈宝生执掌教育部的时候,教育部被网民讥讽为“禁学部”,宝二爷被人讥讽为“陈鸨牲”,当年舆论是真有人巴不得把宝二爷请上路灯做挂件)搞了减负政策,把小学公立教育的时间缩减到下午三点半,当时大V宁南山就发文《教育部,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来质疑这种做法,问题之一就是:教育部缩减公立教育时间不等于缩减孩子受教育时间,孩子三点半放学后依旧可以通过家教和补习班的方式学习,这样会使家长陷入到囚徒困境里面,比如你同事报了补习班,你会不会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也要报个,报个不要花钱吗?这与教育部声称的给孩子和家长减负的说辞是否大相径庭?会不会家长孩子在教育军备竞赛上的焦虑和压力?还好这个缩减公立教育时间的政策在宝二爷下台之后扭转了,现在已经恢复到之前了。还有一件事就是之前提到的19年十部委联合发文限制公立医院,为社会办医留足空间,如果你家生了二胎,小孩体质弱,容易感冒发烧要去医院开药打针的话,你限制公立医院会不会加重家长负担?这样一来一方面政府呼吁民众生娃,也确实给了一些政策优惠,另一方面教育和医疗方面搞这出,是不是变相增加家长在育儿上的成本,比如孩子报班跟治病方面?

当年连金灿荣老师都站出来批评教育和医疗方面的问题,说:“在科研改革,教育改革,崇洋媚外,决策错误的后面是一个错误的意识形态,是新自由主义的崇拜。我们有了很多成就,但是也有代价。代价之一就是新自由主义渗透到中国的各个角落,导致很多政策错误。比如说我们刚才讲的”四座大山“,医疗,教育,住房,养老,这个是错误的市场化改革导致的。“参见金灿荣老师公众号的讲座文章《新自由主义主义渗透到中国的各个角落,导致很多政策错误》。

MAXWELL
2024-07-02 19:05
政府政策左右手打架的案例,我印象里最深的是18到19年那会,首先是开放二孩的预期不尽如人意,18年人民日报海外版谈“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当时减税政策也确实包含了二孩减免个税,但是当时教育部(当年陈宝生执掌教育部的时候,教育部被网民讥讽为“禁学部”,宝二爷被人讥讽为“陈鸨牲”,当年舆论是真有人巴不得把宝二爷请上路灯做挂件)搞了减负政策,把小学公立教育的时间缩减到下午三点半,当时大V宁南山就发文《教育部,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来质疑这种做法,问题之一就是:教育部缩减公立教育时间不等于缩减孩子受教育时间,孩子三点半放学后依旧可以通过家教和补习班的方式学习,这样会使家长陷入到囚徒困境里面,比如你同事报了补习班,你跟着报要花钱,不报是否担心自己孩子会落后他人?那么教育部声称的给孩子和家长减负的说辞是否考虑到这点?会不会加剧家长在教育军备竞赛上的焦虑和压力?还好这个缩减公立教育时间的政策在宝二爷下台之后扭转了,现在已经恢复到之前了。还有一件事就是之前提到的19年十部委联合发文限制公立医院,为社会办医留足空间,如果你家生了二胎,小孩体质弱,容易感冒发烧要去医院开药打针的话,你限制公立医院会不会间接加重家长负担?这样一来一方面政府呼吁民众生娃,也确实给了一些政策优惠,另一方面教育和医疗方面搞这出,是不是变相增加家长在育儿上的成本?

当年连金灿荣老师都站出来批评教育和医疗方面的问题,说:“在科研改革,教育改革,崇洋媚外,决策错误的后面是一个错误的意识形态,是新自由主义的崇拜。我们有了很多成就,但是也有代价。代价之一就是新自由主义渗透到中国的各个角落,导致很多政策错误。比如说我们刚才讲的”四座大山“,医疗,教育,住房,养老,这个是错误的市场化改革导致的。“参见金灿荣老师公众号的讲座文章《新自由主义主义渗透到中国的各个角落,导致很多政策错误》。

pedagogicM
2024-07-07 01:40
“亚元”结算体系的新进展

这次普京在上合重提建立结算体系,我认为成功概率要大于金砖。首先,上合是军事组织,可以名正言顺的提供军事保障。其次,创始成员国的核心只有中俄,方便两国操作。最后,俄罗斯最近走访周边就是不去印度,我想以普京的才能,应该已经意识到了印度绝对不能有构建金融体系的资格。



中國的金融主管階層和學術界,依舊是這條人類未來命脈的最大障礙。
2024-07-18 10:34 回复
薛丁格的貓
2024-09-04 09:57
王老師在8月30日YT節目提及 : 目前美國經濟非常好云云~

老師的意思應該是指 : 在2022年面臨50年一遇的超級金融危機之下,美國經濟這麼快就挺過危機,相關主管官員表現算是相當亮眼。也就是說,所謂美國經濟很好一說,應該是衡酌內外在因素後的相對亮眼而已?(這裡面應該也含有對中國金融主管官員的諷刺意味吧?)

我會這麼想主因有二 :

一、在美國生活的朋友都說,物價比2、3年前貴多了,實質生活品質遠不如以前。

二、最近一次非農就業數據修正之大,讓我很難相信此前是純誤差導致,連帶懷疑其他數據真實性,於是我嘗試找其他比較不易造假的數據推論,分別是發電量與集裝箱運價指數,我發現2024年發電量同比確有增加,但似乎是2023年基期較低所致(2023還較2022衰退),且美國GDP主要組成是消費,集裝箱指數卻出現旺季不旺與緩跌的情況。

三億多人的經濟體,内含的維度不止三億,必然有些好、有些壞。這裏我所用的標準,並不是從消費者或勞工的觀點來看,而是巨觀中的最巨觀,簡單來説是整體經濟距離危機或至少嚴重衰退還有多遠,這也代表著對外來震蕩因素(Exogenous shock)的承受能力。當前的美國經濟在這個尺度之下,算是相當健康的,而究其主因,是金融管道和各級財團依舊資金充沛;這一點再上溯其源頭,正是博客過去三年反復提及的von der leyen和易綱。
2024-09-05 06:31 回复
strawrange
2024-09-08 21:11
王博士您好,最近有两条医改相关的新闻引发了热议,不知道您有没有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2024年8月30日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有关情况》http://www.nhc.gov.cn/xwzb/webcontroller.do?titleSeq=11581&gecstype=1,以及《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9/content_6973072.htm

关于医疗我不是专家,但了解了这个医改内容,我有几个隐隐的担忧:

1,医疗与教育、金融等类似,他的核心应该是为所有人提供负担得起而又高品质的基础服务。医疗的公益性很重要,但品质同样重要,免费的反而是最贵的。在网上了解了一些三明医改的成果,确实医保支出下降了、医生整体薪资提高了,但是同样的,因为“限薪”(公立医院医生“计划经济”,凭职级定年薪),很多优秀的医生也跑去了大城市,医疗品质下降了很多。本来可以在县城看的病,不得不去厦门、福州等大城市。三明只是个县城,公立医院公益化了,看大病还可以去其他省市,但如果全国都用这个模式,不是逼着好医生为了高薪酬去私立或者国际医院?这次全国推广三明医改经验,配合积极引入外资,很难不让人担忧。

2,三明医改的原因是因为经济薄弱,医保入不敷出,所以不得不想办法省钱,且目前也只是一个县城试点。但现在没有更多试点和尝试的基础上,贸然要把这个经验推广到全国所有省市,还要5年内必须完成。浙江、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省份财政还算充裕,为什么要贸然尝试?我个人觉得医疗改革关乎民生应该慎之又慎,这个决定让人觉得有点仓促。

最后,我的担心点是这次医改跟教改一样,打着公益化和减负的幌子,实则让公立医院/教育变得低质化,而要享受好的医疗和教育必须要去私立。(到处鼓吹三明医改的北大李玲教授也在到处鼓吹免费公立医疗,让人很难不多想)

這些對產業私營的迷信歪論,並不是經濟系的傻子們隨機幻想出來的,而是國際資本利益集團百多年來不間斷用力誤導的成果,而且自然會獲得所有既得利益者的全力支持推動,而這些人剛好是市場經濟和工業社會中最强力、資源最多的山頭。所以政策一旦起了頭,滑下滑坡並不是不小心會可能發生的意外,而是必然的後果。
2024-09-09 00:01 回复
AbzX5
2024-09-20 05:48
大陆房地产的回调,是在偿还过去炒泡沫的债。一般房产是百万级别的消费,而汽车产业是十万级别,假设汽车产业出口和国内消费各占一半,那么可否粗略的估计,补上房地产这个窟窿要5~10年,才会恢复较好的增长?这未来5到十年是否刚好在美国降息周期内,压力要小些?

如果只看房地產泡沫,的確只比汽車產業新增財富高一個數量級,但房地產本身只是一個浮面現象,它的幕後是地方政府的財政稅收問題:正是因爲近30年一直沒有魄力處理地方財政,才會不斷放任房地產的諸般亂象。現在這個鏈條暴雷,不只是必須對房地產還債,解決地方債務和未來收支的難度又更高一個數量級。
2024-09-20 08:01 回复
AbzX5
2024-09-20 22:12
地方财政可能要靠收房产税解决。但收房产税需要(1)理论上,承认永久产业, 因为租户是不交税的. 房地产的价值反应了周边的资源配套,所以土地私有制不一定会造成社会不公,关键在于政府主导的社区各种资源是否合理平衡。合理平衡的分配也能符合社会主义。需要认知到这点才能意识形态上解禁(2)实践上,压制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房产税堪比雍正搞摊丁入亩,对拥有多套房产的人士抑制作用强烈。不少公职人员也买了多套房产,推行房产税阻力不小。

我對稅制所知不多,不足以討論細節,不過可以確定若要根治,絕對必須重新設計許多根本的政治和社會契約,也就必然傷筋動骨。
2024-09-21 05:24 回复
韭菜盒子
2024-09-21 20:06
不看好房产税推行。中国的特殊国情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即中学、医院等公营单位)群体占中产阶级大多数,偏偏这些人又是政权维持统治的神经末梢,如果强推地产税,反弹的力度是再有权威的政治强人都扛不住的,所谓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更可行的方案是,政府凭借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趁房价低迷期间收储,由央企房地产改为租赁性住房。

官僚體系連全世界流通性最高、定價最明確、信息最公開、結構最單純的市場(也就是貨幣的匯率市場)都管理得一塌糊塗,像房地產這種流通性低、價格不透明、資訊不對稱極爲嚴重的市場,還是算了吧。美國的Zillow掌握了大筆實時資訊,以靈活獨斷的私營企業身份在房地產牛市中嘗試自己下場買賣,都因無法剋服Adverse Selection逆向選擇而慘賠。
2024-09-21 22:59 回复
criteria
2024-09-21 23:38


我倒认为地方政府财政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税基侵蚀,政府不敢对企业收税,因为地区间的GDP指标评比,导致了企业对政府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地方政府不要说收税了,还需要拿钱去补贴企业。同时地方政府又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来展现自己的政绩,那么最好的收税方法自然是先通过卖地先从开发商拿到回款,然后开发商再通过房地产向群众出售,在套链条里政府间接的从群众那里收税。

无论是“摊丁入亩”还是“火耗归公”,中国走出经济困局无非是要向企业、富人征税,而不是盯着这些中产,刀刃向内必然会得罪当权得利者的利益,现在中国的消费萎缩其实就是百姓没钱了,自然收不上税了,如果不做出变革,那以目前的情况,中国的国祚也未必令人期待了,毕竟美国还可以通过他国贪官的钱来补充,中国可没有这个营生。



全世界的政府都缺錢,能刮錢的對象説來説去就只有三個:1)外國人,但這只對擁有貨幣霸權的美國可行;2)未來世代,這是最普遍的選擇,日本是極端的典型,但中美也不能免俗;3)中產階級(富人總能官商勾結,窮人沒有什麽油水),這裏的手段非常多樣,中方主要是通過劣質高價的房地產來搜刮百姓。

中國歷史上,近代的明清兩朝都亡於財政(明朝的案例很明顯,關於清朝則請大家搜索1910年上海股災和其後引發的四川保路運動),當代政府應該有所警覺才對。理想中的刮錢對象是財團和富豪,但若有風聲要動他們,財富就先換成美元外逃了,所以解決起來比明清更困難。當然這只是理想,現實中是雖然層峰早早立下正確的政策原則,下面的官僚和學術界一樣想方設法扭曲、阻撓、破壞,讀者可以對照《波音衰敗之源》【後注十八】對Pat Gelsinger的評論。
2024-10-18 08:31 回复
好奇
2024-11-02 21:53
 

想问逻辑上来说如果未来世代的人还没有出生,政府要怎么从未来世代还没出生的人刮钱?

我当然有常识当然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借债,但是具体是透过怎样的逻辑步骤才能向没还没有出生的人拿到资源?因为还没出生的人根本不存在自然也不会有资源和东西能够收刮,因此严格上来讲政府只能从现在的人手里分配资源,也就是和现在的资本家拿钱,但是现在的资本家愿意把收入分配给政府,是因为政府承诺未来还出债券的利息和本金后扣除通货膨胀率还有盈余,也就是不只票面利率是正数,债券的投报率扣除通货膨胀率也必须是正数,资本家才愿意把现在的钱给政府换取未来的更多的本金+利息,因此理论上未来的年轻人需要被收刮,但却不是逻辑上的必然

因此严格逻辑上来讲政府不可能剥削未来还没出生的人,只是一种承诺未来只能收刮年轻人,当然政府可以通货膨胀印钞来稀释债务让长期的通货膨胀率跑赢债券票面利息率这样就可以少还钱等于白赚的,对通胀的预期心理这又会影响殖利率,因此政府也不是不能合法赖帐,当庞式骗局破灭只能重建体系再玩一轮

至于中产阶级的钱也不是凭空掉下来的,中产如果是有股票或房产的小资族例如股息和房租的来源必然是劳工向资本家缴纳的无偿劳动或称免费劳动,中产阶级或小布尔乔亚得到这些从最底层而来的资源再转交给政府,政府再次抽取其中一部份变成税收再次回流底层无产阶级但这转换效率不是100%,因为税率不可能是100%这就是贫富差距会扩大

而资本利得或资产价格上涨的造成的收入重分配机制更复杂,必然是透过稀释底层的货币购买力(或许名目工资会增价但实质工资可以减少)来让中产阶级或有资产的人得以赚更多实质收入,但再用金融手段分配收入例如加杠杆炒房套利,却不改变其社会生产力

也必然是往更底层的无产阶级收刮资源中产才会有钱向上一层转交资源,因此不是中产创造出来的钱被转给政府,而是政府通过二次分配把中产收刮底层的资源中的一小部分配给政府,但这转换效率不是100%,因为税率不可能是100%这就是贫富差距会扩大,理解这层逻辑对理解社会贫富差距产生的根源很重要,并不是中产阶级被剥削了,中产只是被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的社会福利资源或许没有效率导致无意义的损耗(社福体系的官僚主义或信息不对称)或不公平的分配社福资源再流回一部份到无产阶级手中,政府为了维持住社会贫富差距就不断对中产课税因为大资本容易跨国逃税政府抽不到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