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陸軍】談裝甲連的編制和戰術

2018-08-12 05:36:00

原文网址:https://blog.udn.com/MengyuanWang/114094719



我在去年曾簡單提到共軍的軍改,把原本俄制一連10車的裝甲部隊,改為NATO的一連14車編制。當時我只說編制的擴大,使得戰力至少會隨車輛數目而作綫性增强。實際上,14車連的戰力比10車連高出近一倍,所以幾乎是平方的關係。今天我來簡單介紹一下有關的歷史和戰術細節。

現代的裝甲編制和戰術始於二戰期間的德軍。而一戰和二戰之間很長一段時期,德國受凡爾賽和約(Treaty of Versailles)的限制,對新武器的發展和裝備,必須偷偷摸摸地進行。例如國軍也裝備了的150毫米sFH 18型重炮,雖然是1930年代才開發的新武器,卻在名字上用了18這個數字,代表著1918年;其目的是可以向英法宣稱它是一戰末期就研製成功的,所以不違反和約。在1936年Guderian提出正式的坦克生產計劃,準備建立最終以Panzer III和Panzer IV混編的裝甲兵部隊。然而德軍對裝甲編制和戰術的預研和探討,其實遠早於此。當時還不敢在德國境内明目張膽地搞,而是在“友好”的蘇聯軍事基地裏進行的。所以閃電戰的概念,德蘇都有計劃,只不過細節上有些不同。

德蘇兩國在閃電戰的理論和執行細節上的不同理解,體現在裝甲連的編制上。一般人常以爲德軍的Panzer IV原計劃為Infantry Tank,協助步兵攻堅,其實它的確是Guderian心目中的攻堅坦克,但仍然是集中在裝甲連裏統籌運用,而不像英法一樣以排或車為單位長期分散配屬給步兵。Panzer III則是當時的所謂Cruiser Tank,負責在突破敵方防綫之後,迅速突入、擴大戰果。因此這兩種坦克的編制並不相同:Panzer III一個連有四個排,每排5輛坦克,再加上連長車和副連長車,全連總共22輛;Panzer IV也是四個排,但是每排只有4輛坦克,全連總共18輛。後來的Panther基本繼承了Panzer III原定的角色,所以也是每排5輛;Tiger則是每排4輛。

德軍坦克排至少編制了4輛車的原因,在於每個排的戰術運用,通常是分成兩個小組,在進攻和防守時,都可以交替掩護;如果一個排只有3輛車,就不可能如此作戰和訓練。二戰美軍的步兵班戰術不約而同,也是以兩挺Automatic Rifle為核心,由兩個小組互相掩護;這比起德軍的整個班都圍繞著單獨一挺通用機槍來作戰,彈性和效率都要高很多(這有點像Classical Era的Legion和Phalanx:前者的彈性和效率高,因此最後勝出),所以戰後,所有的西方步兵班都采用了類似的編制。基於同樣的考慮,NATO的標準坦克排也采取了4車編制,以便遂行複雜的戰術。

當然,二戰期間美軍參戰較晚,得以參考德軍的經驗,所以Sherman(也算是Cruiser Tank)的排也是5輛車。如果讀者看過電影《Fury》,它講的就是一個Sherman排的作戰故事。由於Sherman重速度而輕防護,在遭遇到Panther或Tiger的時候,無法擊穿對方的正面裝甲,就只好全速衝刺,以求能打擊敵坦克的側後方。實際的經驗是大約一個Sherman排可以對應一輛Panther或Tiger,不過這是題外話了。

蘇軍的坦克排則只有3輛車,戰術上就是簡單地跟隨排長車衝鋒。三個排再加上連長車,一個坦克連是10輛車。那麽很明顯地,德軍和美軍坦克排的戰術,蘇軍只有在連級或甚至營級才能實現(但是一個排吃、住、睡、訓都在一起,戰術的協同默契自然比大單位更熟練)。其結果就是即使T34的火力和防護都明顯優於Panzer III,1941年的一個德軍裝甲師仍然可以輕易擊敗一個蘇聯的坦克軍。

那麽爲什麽蘇軍始終不更改這個編制,甚至俄軍一直沿用到現在呢?其基本原因有二:首先西方的坦克排必須能夠遂行小組作戰,這對每個車長、尤其是領導那兩個小組的排長和排士官長的戰術修養和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不但他們必須有足夠的基礎教育程度,在訓練上也很花時間。蘇聯和俄國的基層軍士官教育程度差,整體戰略是打消耗戰、以量取勝,所以3車編制適合他們的國情。

第二個原因是,若要遂行複雜的戰術,就必須有流暢的C3I(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s and Intelligence,國軍稱爲“指管通情”)。蘇俄的電子技術一直都落後西方;二戰期間,每輛Panzer III都有自己的無綫電,而T34卻連排長車都沒有(只有連長以上才有),那麽當然大家只能跟隨排長車,而排長一般跟隨連長車。二戰的美軍步兵,同樣裝備了最高密度的無綫電(名義上是每連兩具,實際上常常超額配置,基本下放到每個前綫排),所以可以在基層執行複雜的戰術運用。

一個類似的對比,也發生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的Fighter Flight(戰機小隊)是4機編隊,而日軍的小隊則只有3架飛機。因此美軍的小隊可以執行複雜的戰術(例如Thach Weave),而日軍卻只能跟隨長機。這裏的原因是前面所提的第二項:日本的真空管技術很落後,零式戰機的無綫電非常不可靠,所以在訓練和作戰上,飛行員一般都直接忽略它,結果是戰機一起飛,地面就無從管制,各級飛官也很難對突發事件做出有大局觀的分工協作。中途島戰役,日軍航母被很快擊沉三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於此:美軍低飛的魚雷機先到,所有負責防空的零式戰機一窩蜂都降到海平面,轟炸機隨後從3000+米高度進入,零式戰機就來不及爬升攔截了。

Thach Weave的示意圖:4機編隊分成兩個小組,然後執行麻花形的飛行路綫;日軍的3機零式小隊一般只能追尾其中一個小組,這個小組全速前進,另一小組稍微落後,在飛行路綫交叉的時候,剛好對日機有絕佳的射角。

共軍在過去20年,裝備了高度信息化的多型新式裝備,在物質上早已有了采納西方式編制的本錢。但是一直到習近平的這次軍改,才終於剋服了組織體系的慣性,真正向精兵制度邁進。坦克連從10輛車改為14輛編制,正是這個基本性變化的體現,其所代表的意義,遠超過40%的增員。

11 条留言

alphalijing
2018-08-12 07:39
这里尝试对‘這有點像Classical Era的Legion和Phalanx:前者的彈性和效率高,因此最後勝出’一句做出补充:

...(罗马军团)采用三队列法。由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首先推进,当距离敌人20码时,将重标枪掷出。同时,军团开始疏散。往往在标枪掷出之后完成疏散,第一横队的士兵开始冲锋,前两列士兵与敌人用短剑进行格斗。后面6-7列士兵投掷标枪。数分钟后,由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替换,第一横列后撤休息。由少年兵组成的轻步兵负责掩护军团的两翼与背后,同时还要找回可使用的标枪,补充给撤回的第一横列。一场战役通常进行数轮替换...[1]

alphalijing
2018-08-12 07:40
...后期罗马军团的战斗方式比较弹性化,但大多数情况下仍然使用三列阵。然而并不是以前按照装备等级和作战经验划分,而是第一列四个大队、第二第三列分别三个大队,以便战场上保持轮换,始终能让士兵以饱满的体力进行战斗,前排士兵在战斗几分钟后将后撤,并由后方的士兵接手战斗,随后依次轮换。相比之下,希腊方阵或者马其顿方阵中后排士兵只有在前排士兵倒下才会接手进行搏斗... [1]

在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时期,马其顿部队属常备军,训练上较为充足且变换阵型快速,其方阵正面攻势锐利可说是无敌,当敌人面对马其顿方阵时,它可能要同时对付4~5支萨里沙长矛,而且这种多重长矛无论是在数量或是密集程度上,都能让面对它的普通敌人如同面对庞大的荆棘一般被震慑住。

但为了保持阵型完整,再加上萨里沙长矛特别的长,以致于战斗时无法迅速改变方向,使侧面相当脆弱,加上装备厚重机动力较差,且不适合在破碎地形上展开。若马其顿方阵被敌人突破或阵型被破坏,方阵兵只能靠没什么作用的小短剑护身。马其顿方阵亦无法有效抵挡投射武器攻击。通常方阵需要依些辅助兵种来保护侧翼,如骑兵等。[2]

[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D%97%E9%A9%AC%E5%86%9B%E5%9B%A2

[2]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9%AC%E5%85%B6%E9%A1%BF%E6%96%B9%E9%98%B5

世界对白
2018-08-12 08:12
王先生总算是回归了,开心!

另外,他最近右上八方论坛节目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下,主题——检视中美贸易的现状和前景

steven1949
2018-08-13 22:02
王先生回归啦,不知您父亲的身体恢复的如何,您也要多保重身体。

4-7楼的fff同学,还是不要贴些胡扯的文章为好,而且我搜了下,还是成文与2005年的...

desertfox
2018-08-14 00:52
我是漁翁, 因為多時不見王先生更新部落格, 擔心之餘曾向八方會談的史東先生探詢王先生的近況, 得知無恙後也就放下心來. 日前且在該節目上看到王先生談論中美貿易戰的發展, 其中對中方短期長期的應對多有針貶. 所以是不是請王先生整理一下然後在這裡發表, 我想長時睽違, 王先生對中美貿易戰後續發展的看法, 眾網友們都是引頸以盼的. fff 請不要PO那種搞笑的文章, 謝謝!

OOPs
2018-08-15 07:29
fff, 王博士這麽忙你還拿這種幾百年前的舊聞來麻煩他,中囯從來就沒有跟美國開戰的意圖,你是不是只是想刷存在感?

fff
2018-08-15 11:27
To 11 樓

諸位莫要誤會.

我是真的不知道真假對錯, 而且我問過一些人他們也不知真假對錯,

只好請王博士解惑.

而且我覺得此事不能小看.

因為該作者出版過五本實體書, 明鏡出版社出版.

又寫出十五本電子書放在網站供人下載, 遺害非淺, 遺毒不小.

請Google " 蘆迪 環球經緯 "

兩篇文章即出自他的電子書環球經緯

steven1949
2018-08-15 12:05
to fff

你应该读读逻辑学/博弈论/辩证法这类的书籍,好好提高一下自我的辨识能力判断能力,而不是整天拿着荒村文人为了博眼球编的小说野史之类的烂文,到处求证是不是真的。

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更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

CRYTRADER
2018-08-15 14:21
請王先生直接刪除FFF貼文,明顯是來搗亂的。

明鏡新聞出版集團,簡稱明鏡集團(Mirror Media Group),包括明鏡新聞網、明鏡出版社、明鏡電視。

明鏡如大紀元、阿波羅...等等反中傳媒,背後都有美國CIA的身影,甚至是其附屬組織。

fff
2018-08-15 17:25
To 13樓, 14樓

我不是來搗亂的.

我已經說過, 這種東西已流傳不少時間, 現在還在流傳, 遺害非淺,

卻不見有人出來說明錯誤, 豈不說明這種東西的確能騙人,

豈不說明這種東西需要有人出來說明錯誤?

如果王博士說明該人之文錯在何處, 不更有益更多人認識錯誤?

不然你也可以說明錯誤,

而不是說這是博眼球编的小说野史之类的烂文,

因為我還有不少人就真的不知道錯在何處.

而且就算真的如你所說明鏡新聞出版集團如何如何,

那就表示他們編的東西至少能騙過一些人, 至少需要人指出錯誤,

而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出錯誤.

如果所有人都能看出錯誤, 他們編的東西會這麼差嗎? 他們會編出這麼差的東西嗎?

如果真是如此, 只怕明鏡新聞出版集團早就沒有存在價值了

南山臥蟲
2018-11-14 16:03
替王兄補充個新鮮資料,尤其是有關“4车排”的。

https://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8_11_14_479600.shtml

76集团军“拂晓雄关”旅祁连山演练合成营协同作战 99A04A亮相

文章作者對4車排戰術的理解,還是稍顯單純。
2018-11-23 23:51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