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繼承英國的全球霸權,也模仿了後者的外交權術運作。在地緣戰略層面,遵循“離岸平衡手”“Continental Balance of Power”原則,拉一個打一個。這個戰略原則應用在東亞,起自19世紀末鼓勵日本打中俄,1930年代改爲支持中蘇打日本,二戰後再拉日本打中蘇,尼克松任期内又變爲拉中打蘇,直到蘇聯崩潰。參見前文《美國的東亞戰略史》 。
冷戰結束後,美國一家獨大,享盡霸主紅利,對亞非拉和蘇東無限吸血(參見前文《美元的金融霸權》 系列),經濟繁榮達到歷史頂峰。此時美國學術界和戰略思想界,睥睨天下、得意忘形,不再把地緣戰略操作放在心上。但正是在這個歷史性的繁榮表象之下,始自里根的工業外包正在加速進行,克林頓又動手拆除小羅斯福留下的Glass-Steagall金融監管法案,為經濟虛擬化鋪好道路。美國衰敗的根基已經種下。
2000年的科技股崩盤,原本應該是個警鐘,但美聯儲簡單地以超低利率解決,純粹只把金融資產泡沫膨脹的壓力,轉嫁到房地產和金融衍生品去。與其同時,小布希連續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對内則大幅舉債、持續刺激經濟,將國力無限透支,終於促成2008年的次貸危機,引發嚴重的内傷,美聯儲被迫放棄過去100多年的正統貨幣理論,飲鴆止渴、學習日本央行發明的量化寬鬆政策。美國幕後決策的政經精英因而警覺到被中國超趕的危險。爲了保護全球霸權所帶來的無數利益輸送管道(參見前文《美國政壇的系統性腐化》 、《從Manafort案談起》 以及《再談美國的腐化》 ),決意全力打擊中國,其目的是至少像1990年掏空日本那樣,徹底打斷中國的興起過程,如果可能的話,最好能造成類似蘇聯的分裂崩潰。
美國在外交權術鬥爭上的戰術手段,也是繼承於英國,以内宣為核心和起點,首先建立全套似乎言之成理的理論以及由假新聞產業鏈負責製造組裝的連串證據,徹底將對手妖魔化,藉以統一内部力量,然後利用國際話語權把那套説辭對外輻射,一方面爭取炮灰盟友,另一方面迷惑對手的精英,從内部進行瓦解和腐化(參見前文《如何破解當前歐美的宣傳攻勢》 以及之前的一系列文章)。一旦準備充分、時機成熟,再强加以軍事、外交或經濟壓力,脅迫對手做出自殺性的政策退讓,最後再以金融手段吸乾尸體的養分。冷戰末期,美國同時成功打垮了蘇聯和日本兩個競爭對手,雖然表面的手法完全不同,實際上是一個套路。這個套路的代價極低,而利潤極高;美國在1812戰爭之後就領會了這個道理,其後雖然對外又發動了上百次大大小小的戰爭,卻沒有一次是主動或單獨挑戰與自己同一級別的强權。
2009年,美國内部的宣傳口徑忽然被統一,集中火力針對中國外貿政策和科技發展進行妖魔化,當時我立刻懷疑一場新的冷戰已經開始醖釀。不久之後,奧巴馬連續出臺了對俄重啓、向亞洲轉向、TPP和TTIP等一系列外交經貿倡議,證實了美國的戰略意圖。到2014年,美國經濟終於有了明顯的起色,量化寬鬆可以終止,而美國國内的聽衆無分左右,也已經接受中國是美國一切問題的來源,於是對中冷戰可以進入第二階段,外交壓力和滲透顛覆開始付諸行動,對内對外的宣傳聲量進一步提高,中國從美國工作崗位和先進技術的竊賊升級成爲危害人權、威脅和平的反人類邪惡軸心,另一方面,新疆和香港都出現暴亂,中方在港毫無準備,尤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我在這個過程中,寫了幾十篇文章試圖拉響警報,中國國内的學術精英卻幾乎全體麻痹:有些人如同當年蘇聯的知識階級,全盤接受了英美假宣傳的價值觀;其他人雖然明白那些説辭是自我吹噓,卻也沒有看出美國對華惡意的深度。2016年,特朗普意外擊敗希拉里當選總統,打斷了建制派精英打擊中國的長期戰略佈局,讓這個惡意提早浮上表面,奧巴馬所執行的慢性絞殺步驟被省略跳過,特朗普政權隨即在經貿上直接施壓,希望立刻脅迫中方做出自殺性的政策退讓。這時中方若是對美國的戰略戰術有正確全面的認知,就會看出最佳策略是一步不退、對等反擊,但是由於龐大的組織機構需要額外的時間來吸收消化新的資訊,中方實際采行的是退一步、頂一步的折衷。
我重提這些舊事,並不是爲了自我誇耀,或是責怪他人,而是要提醒讀者,霸權交替是百年一遇的歷史轉折,當前國際局勢演變速度之快,為二戰後僅見。依照既有的慣性來做決策計劃,幾乎必然會左支右絀、進退失據。研究美國對中國的打擊手段,在七年前是掌握先機,在四年前還算即時有效,在2021年下半卻是抓錯重點。
爲什麽這麽説呢?蘇聯在二戰結束後,依舊假設全面戰爭隨時可以重新爆發,所以國力發展的重點始終放在軍事上,忽略了民生工業的建設;而相對的,鄧小平敢推行改革開放,必須先做出三次大戰打不起來的結論,才能專心投入長期經濟發展。中蘇在冷戰的成敗,正是取決於對大戰略局勢的演進方向是否有正確的認知。
中美博弈因爲美國右翼民粹勢力沒有耐心、提早翻牌,雖然一下升級到美國所能承受最高强度的正面對抗,而且由於中方的半退半頂策略,美方得以把所有想得到的手段都嘗試了一遍,卻沒有達成扼殺中國的目的。反而經過特朗普四年的外交胡搞,德、法兩個歐陸主要强權離心離德,拜登倉惶撤軍阿富汗,更是讓當地潛在的親美派噤聲。雖然美國建制派精英試圖重拾原計劃,但歐盟為美國站隊已屬不可能之事。第三世界對中國防疫的成就和共同富裕的理想,印象深刻,普遍開始懷疑英美的假新聞。就連美國内部的工商勢力,原本接受了宣傳洗腦,支持對中方施壓,經過關稅戰的折騰,現在也堅決反對中美切割。這四年的鬥爭,更讓中國人民眼界大開,充分見識了昂撒民族的心狠手辣、下流無恥。美國對華冷戰的進展,全部倒退囘起點,黔驢技窮的窘態畢露。
就在美國與戰略目標越行越遠的同時,昂撒集團的實力卻面臨著斷崖式下降的危險。英國的MI6和BBC向來熱衷於幫助美國幹造假顛覆等髒活,例如專職抹黑敘利亞當局的白頭盔組織就是MI6直接創立操控的(創設白頭盔的英國軍官兩年前在土耳其忽然神秘墜樓身亡,可能是敵對特工的報復行爲,也可能是MI6滅口;BBC因而特地出面“闢謠”,說此人申請加入MI6未獲通過,頗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BBC製造關於新疆的假新聞不遺餘力,更是眾所熟知。然而脫歐已經演化成爲世所罕見的超大型鬧劇,英國在未來兩年有超過95%的機率將陷入嚴重政治危機,有大約2/3的機率會發生蘇聯式的分崩離析;届時MI6和BBC可能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不再能夠禍害人類社會。
美國社會的内部撕裂程度不亞於英國。在喀布爾大撤退之後,拜登的支持率降至新低,網絡賭場對明年中期選舉共和黨奪下國會至少一院的機率估算為75%,如果發生,聯邦政府自然立刻重回癱瘓狀態,而且特朗普2024年復出競選總統的機率大增,那麽紐約的民主黨籍檢察長以重大刑事案(Felony charges)來起訴特朗普也隨之成爲定局,而後者必然試圖以加倍極端的政見來參選,以求獲得現任總統的豁免權。2024年大選過程中各種抗爭的烏烟瘴氣、硝烟彌漫,我們可以簡單提早三年預見。
但是我認爲美國在財政和貨幣方面的危機,比起政治還要嚴峻得多。原本美聯儲仍然抱持幻想,希望把2014年之前量化寬鬆的4萬多億美元回收入庫,但努力到2019年夏天,勉强回收了1/5,卻已經造成美國金融市場的現金短缺危機,亦即當年9月的回購利率暴漲事件,被迫就地轉向,反過來重啓量化寬鬆(參見前文《從回購利率暴漲談美國經濟周期》 )。不到半年,新冠疫情觸發新一輪的全球經濟危機,美聯儲更是放棄一切矜持,以5倍於2009年的速率大發現金。美國經濟學界素來以學術娼妓(亦即為幕後金主方便而睜著眼睛說瞎話)著稱,隨即也開始普遍發表新理論,認爲無限印錢發債毫無代價,證據是打破Bretton Woods體系50年,美元利率依舊近乎零。而現代歷史上最嚴重的金融危機,都發生在經濟學界普遍放棄質疑、開始文過飾非後的不久。
當前美聯儲的資產負債(Balance sheet)達到8.35萬億美元,比兩年前增加一倍有餘。然而流行疫情的特性使得全球供給鏈處處運行不暢,而且美國在就業率依舊低迷不振的同時,工資卻大幅上漲,由於中國勞動力加入國際貿易體系而消失30年的美元通貨膨脹壓力,終於重現江湖。但是拜登在經濟學界的諂媚支持下,仍然執意要進一步大幅推高赤字來做財政“投資”;不論最終結果是他所要求的4萬多億美元,還是共和黨已經同意的1萬億,都是在近1萬億美元的結構性年度赤字之上叠加的額外花銷,這還沒有考慮到2020年代末期,社會保險金的收支平衡即將逆轉。
因此雖然美元的金融霸權表面上仍然牢不可破,美聯儲卻必須在緊縮銀根則泡沫爆破、繼續印鈔則通膨加劇之間走鋼絲,而且這條鋼絲會越來越細,未來三年内整體墜落懸崖的機率雖然難以事先確定,但絕對在百分比的兩位數範圍。即使美國僥幸過關,在國際上興風作浪的能力和意願也必然會大受影響。
總結來看,美國主導的昂撒集團在未來幾年,不但花樣無法翻新,而且力道會越來越弱。反過來從中國的觀點來看,則是國際影響力將不斷上升,越來越可以無視英美的抹黑宣傳和制裁打擊。
然而這並不代表中國的決策階層可以高枕無憂,不但許多國内的體制改革即將進入深水區(例如稅制和學術管理),而且對外也會面臨新一類的挑戰;這些挑戰並不直接來自英美的策劃鼓動,剛好相反,它們源於美方力量衰頹、戰略收縮而引發的區域勢力真空。因爲中國不能照抄英美那套好話説盡(宣傳忽悠)+壞事做絕(侵略顛覆)的殖民主義手段,那麽只能運用足夠的遠見,及早建立新的國際機制和規則來解決困難。剛好目前就有兩個例子,亦即阿富汗和幾内亞,可以用來探討一些細節。
阿富汗是典型的區域安全性問題;歷史上内外交困、政治失能。作爲鄰國,中國優先關心的是國安層面,投資開發並非重點。然而阿富汗有著嚴峻的人口結構失調,經濟前景很不樂觀,如果不先保證有飯吃,穩定無從談起。所以只能從外交、國安、財政、經濟全方面著手,而其第一步就必須先整合所有相關臨近國家,統一步調,分派責任。
原本上合組織非常適合作爲中亞區域安全的合作平臺,但因爲早年有人錯估了印度的意圖和屬性,將一顆應該避之唯恐不及的老鼠屎主動扔進鍋裏,現在被迫另外召開臨時性集會。這是一個值得深刻檢討的錯誤;未來幾年,能夠尊重中國核心利益的區域安全機構,只會越來越重要,有必要考慮清理上合,並在其他戰略方向預先佈局,成立或加入類似的組織。
正因爲沒有一個可靠的永久性國際組織來事先協調,塔利班剛接手政權的第一件事,亦即組建新政府,就完全失控。俄國大使和巴基斯坦的ISI各顯神通,試圖影響高層人事,結果依舊是開國鬥爭中的軍事元勛壓倒想要建設國家的技術官僚,明顯讓中方失望。中國必須明白,國際地位上升的後果之一,就是自己必須照顧自己的利益。在上面這個案例中,被動地坐待俄國和巴基斯坦博弈塵埃落定,不是一個超級大國應有的態度。理想的進程是有一個强力向心的上合組織,在美國開始準備撤軍之時,就對所有的相關成員定下基本的行動原則,尤其ISI這種橫跨黑白兩道的玩家,必須有人緊盯著才能夠放心。
至於幾内亞,則屬於經濟性,是保障自己投資權益的問題。中國固然不應該學英美去策動政變,但也不能充當待宰的羔羊。雖然軍事干預不是選項,但經濟制裁卻是完全合理的;如果礦山開采權被無償剝奪,那麽除了新政權應該付出代價之外,國際財團想要買贓,也必須面對懲罰。這裏的難處在於英美素來有在第三世界巧取豪奪的傳統,有些政府有正當理由將英美財團的資產國有化。中國若是想要在聯合國層次推動新的國際法,固然可以試圖把產權保護僅限於軍事政變,但這個劃分很難訂得清楚,而且英美必然會到處扭曲作梗。所以這個原則比較適合立爲國内法,也可以加入中歐協定,互相承諾支持,以賦予足夠的嚇阻力,迫使政變首腦對沒收中方財產三思而後行。考慮到一帶一路是中國外交的絕對主軸,這類維權的準備,實在刻不容緩。
【後註一】這篇文章是兩周前,因應某管道的邀稿而寫的。因爲原本的題目是未來十年的中美博弈,所以全篇的主旨在於討論長期性的外交戰略考慮,而不是幾個月之内的短期折衝細節。這點請讀者特別注意:例如有關印度的討論,絕不是在建議立刻絕交;而是當來自昂撒集團的威脅消泯到若干地步的時候,應該考慮對民族性冥頑不靈的國家做出合理的Quarantine處置。另一個可能的誤解,是把我所談的區域安全合作平臺聯想為北約那樣的霸權組織;這裏我談的是協調溝通,而不是强加己方的意見。
【後註二】2021年十一月5日,美國國會通過1.2萬億美元的基建法案;此中細節幾個月前我就已經在留言欄解釋過,但中文媒體依舊普遍拿英美主流報導照本宣科,指鹿爲馬,居然把這件新聞説成Biden的“Win”(例如《一输一赢,逼着拜登对华强硬?》 ),所以在此為讀者簡單復習一下真正的事實:
民主黨内定的撒錢方案,原本是五萬多億,用來滿足從金主到Sanders一系列橫跨政治左右幅度的派系。大選慘勝之後,迫於現實,將共和黨可以接受的部分(亦即有利於後者金主的花費)拆分開來,因爲有大半是傳統的土木基建,一般口語稱爲基建法案(Infrastructure Bill),餘下的主要是福利支出,所以叫做支出法案(Spending Bill)。當然這麽一拆,固然優先照顧能左右逢源的利益集團,卻也特別方便共和黨全員和民主黨右派對福利支出做堅決抵制,更加難以過關。於是爲了安撫Sanders爲首的黨内左派,由Biden和Pelosi出面,宣誓保證會讓兩個法案同進退;這種哄三嵗小孩的話(如果要同進退,那麽何必拆分?),Sanders當然明白,但民選體制的現實就是跟著他的那一幫“社會主義”派大多只把“理想”挂在嘴邊忽悠選票,朝三暮四的騙人花樣硬是有效。於是基建法案早在八月就輕鬆通過參議院,反而被民主黨掌控的衆議院暫時擱置;而支出法案由於民主黨内部兩個右派參議員的阻撓,從最早的4萬億一路向下削減,目前還剩1.75萬億,眼看著要胎死腹中了。所以今天的新聞,根本不是什麽Biden的立法勝利,剛好相反,是在Virginia州長選舉落敗之後的徹底投降,對兩個法案同進退的承諾食言而肥,由Pelosi出面碾壓左派的抗議,在部分共和黨議員的支援下,讓基建法案通過衆議院,送交Biden簽署。至於支出法案的前途,讀者可以自行估量。
【後註三,2022/06/07】去年我在留言欄裏(參見6樓)解釋了電動車興起將對世界有顛覆性的影響,尤其會助推日本的衰落,並且賦予中國經濟全新的增長動力。剛剛看到這篇產業報告(參見《中国汽车业历史性一刻:今年出口量有望超越德国》 ),那個預言已見端倪,而且由於最近歐盟在俄烏衝突中積極采納美國推薦的各種自殺性政策,德國工業也會加速流失,除了汽車產業之外,化工巨頭BASF因爲原材料供應風險大增,其CEO公開表示將向中國轉移產能,是有代表性的例子。
113 条留言
读完此文,我感到无比震惊。现在已经不是讨论霸权会不会交替的问题了,而是同时也要开始为霸权交替后的国际事务安排做准备了。当然之后的过程肯定还不能松懈。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超前的讨论,脑子有点不够用了。
堅持客觀的事實和邏輯,從第一原則出發來做自己的分析和論證,自然就能獨排眾議、掌握先機。不過當年選擇是否讓印度升級為上合的正式成員之時,國家就已經需要先見之明。可惜當時我忙著談其他的話題,這種長期、次要的考慮,只好先擱著。
2021-09-24 19:24 回复
我有点担心中共真的遵循多极化,不称霸,不干涉内政的口号,放任地缘政治真空被各区域霸权抢占。
中方自己不干涉内政,並不代表不能在區域安全組織内規範協調其他沒有這個顧忌的成員。如果對象本身也在這個國際組織之内,幫助其解決國安穩定方面的困難,更加是名正言順。
2021-09-24 19:23 回复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021-09-24 15:36
中國在聯合國大會宣布不再興建境外煤電項目,應會對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電力成本和供電穩定有不利影響,但中國並沒有義務為他國解決電力問題。我認為中方此舉一方面可為自己的綠電產業與電網標準開拓市場(結果可能會使發展中國家更依賴中國),另一方面也避免歐美國家在環保議題上以此藉口抹黑中國。請問這是否可解讀成是中方自己照顧自己利益的一個例子,或著是有別的考量?
請復習《再談Biden任期内的中美博弈等議題》一文,其中我已預言這會是今年歐美在氣候議題上説事的主要靶標;中方考慮了半年,決定一勞永逸。是客觀衡量國家利益後的理性結論。事實上,中國政府能聼從理性建議,在外交議題上預先做出防範,我們應該感到驚喜才對。
2021-10-10 06:28 回复
阿富汗撤軍,孟晚舟女士鬆綁。老美看來是要換牌局了。牌桌會設在哪兒呢?誰設呢?
參見我對前一個留言(在正文《再談Biden任期内的中美博弈等議題》之下)的回復。總結來説,是連北約都有點動搖,Biden很難繼續維持强硬姿態。這正是我在正文中所提的,昂撒集團花樣無法翻新,力道越來越弱。Biden應該會選擇性解除最無利可圖的對華打擊手段,但國内民意不容許全面和解,所以那是不可能的。
2021-09-26 02:07 回复
desertfox
2021-09-25 21:25
我始終覺得中共的不干涉他國內政在利益相關時也就是口號而已。阿塔在一個月之內席捲全國,包括攻克被塔吉克族舊北方聯盟盤踞20多年的潘杰希爾谷,這讓我懷疑中共可能在阿塔這次的攻略上出謀策劃。這當然為的是阿富汗豐富的地下礦藏,銅,鋰和稀土在電子時代那就是重要的戰略物質,另外阿富汗的鐵礦擁有世界級的蘊藏量且是富礦。這等於是嘴邊的肥肉那有不吃的道理?所以我認為中共與阿塔的全面合作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中美対抗,中方是新興較諸美國的守成,中方遇到的困難肯定多多。還好美國國內撕裂嚴重,領導班子每況愈下,所以中方只要維持戰略定力當能立於不敗之地,阿富汗這邊慢慢來反正跑不掉的。 另外我的一個觀察不知正確與否想要請教王先生:我覺得一場疫情下來除了突顯中國制度上的優越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中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製造國最大的新興市場在全球經濟上的重要地位,好像是少了他就不行。新冠之下各國的經濟輕重傷不等,只有中國維持正常還空出手來救死扶傷。所以我覺得中國高層經過這一年多來的困難期似乎自信心增強了不少,顯得底氣充足。不知王先生以為然否?
有關阿富汗,第一手的報導顯示阿塔只和ISI有較親密的接觸,俄國大使也曾嘗試影響其政策,但中方完全是Arm length diplomacy。
至於新冠疫情下,中國强勢經濟對各國心理的影響,的確是如你所描述的方向,不過(1)對歐美來説,反而引起戒心,至少在嘴皮子上會試圖重建若干工業環節;有趣的是,這其實正是中方在遭受Trump經貿戰打擊之後,所采行的“雙循環”戰略的同一思路。(2)因爲很多中方對内對外的改革,是在一年多前就啓動或至少開始醖釀的,我認爲高層在獲得這些新的自信和底氣之前,就已經做出正確的戰略選擇,所以實際心理影響主要是針對百姓。
2021-09-25 23:15 回复
passer_by
2021-09-29 16:59
德国和日本的大选结果陆续出炉,对中德关系、中日关系的影响王博有什么看法吗?
澄清一下,Mercedes在2030年轉爲100%EV的計劃,專指歐盟而言,對其他地區還在觀望之中。
先説德國。德國政壇當前群蟲無主,即使幾個月後塵埃落定,新執政集團必然也偏向弱勢。但是Merkel向來就是無爲而治的典型,所以基本不會有什麽實質上的大改變,頂多就是嘴皮上玩賤。中方體諒他們也是美宣的受害者,包涵一下也就罷了,中德經貿關係應該不會有嚴重的波動,畢竟不讓德國在中美博弈中全盤倒向美方是當前的重要外交政策方向之一。多年來我反復强調,中國外交戰略的重點在歐盟,而爭取歐盟的重點在法國;最近的新發展不是完全印證這個預測?
至於日本,其屬性是昂撒集團最重要的外緣附庸。我在《再談Biden任期内的中美博弈等議題》一文中,已經列舉出中方應該采取的正確認知和姿態,這些預測是長期性、宏觀性的,所以當然不須要每半年更動一次,請自行復習。以下只補充前文沒有詳談的細節,來和新的大選結果發展做簡單的綜合對照討論。
我在這篇《美國制華歷程分析及對中國外交政策調整的建議》正文裏,解釋了昂撒集團的核心(亦即美英兩國)在未來兩三年都面臨斷崖式崩潰的危險(尤其是英國),所以中方只要以治待亂,以靜待嘩(參見《孫子兵法軍爭篇》)就行了。其實日本也類似,只不過需時較長、程度較緩,而且有其獨特的背景,以往我一直沒有機會提及,在此詳細解釋一下。
日本經濟是外貿主導的,而其外貿的主力產業,原本在於消費性電子產品支持半導體、以及汽車支持精密機械和重工兩個大方向。然而前者在過去30年被美國有意打擊瓦解,已經大量流失到韓、台和大陸,現在日本的國力根基只剩後者。然而汽車工業正面臨創建以來最大的換代轉向,從内燃機向電池動力過渡。我以前曾多次談起這事,雖然只論證這是中國奪取造車市場額分的百年一遇良機,不過只要稍微再往前推論一步,考慮汽車是很老的產業,全球總需求量不可能有像電子產品那樣的急劇波動,那麽很簡單可以推論既有的產業龍頭不但必須讓出市場額分,而且會面臨營收和利潤的急速緊縮。當前國際上汽車外銷的龍頭是誰呢?德日再加上美韓。
電動汽車的興起速度,如同當年的光伏一樣,也因爲中國的全力投入而遠超產業早先的預期。在中、德、日、美、韓五個主要玩家之中,只有前兩者屬於第一梯隊,他們EV佔所有汽車的生產額分,在2022年前半就會超過20%。不過雖然現在兩者並駕齊驅,卻只有中方掌握上游動力電池的關鍵技術和產能,所以德國不可能長期維持並列第一的局勢,參見《我對引入美國投行的一些看法》一文中的討論。
第二梯隊是美韓,目前的估計是到2025年他們生產的EV可以從内燃機搶占20%的額分。這兩國不是不想加速,而是受制於韓國電池生產商點錯鋰電池科技樹的影響,一連串EV自燃事件導致生產銷售基本停頓,必須從頭研發、擴產安全性較高的磷酸鐵鋰技術路綫(所以BYD的商業前景十分光明,不過請不要在博客討論炒股的議題);這其實是科技學術管理重要性的又一個例證:選擇三元鋰電池尚且有這麽嚴重的惡劣後果,把大量資源浪費到完全無用的假未來科技上,真正是自殺性的行爲,參見下文日本的例子。
日本點錯的科技樹(亦即氫氣燃料電池)遠遠更加離譜,從一開始就可以簡單預見今日的窘境,我也的確白紙黑字地寫下來(參見前文《永遠的未來技術》)。然而你如果去看本田和尤其是豐田企業主管最近的談話(例如Akio Toyoda去年在日本國會作證時的論點,參見https://www.autobodynews.com/index.php/industry-news/item/24053-toyota-ceo-going-all-ev-could-cost-japan-millions-of-jobs.html),那真是典型的商業恐龍,他們居然預期到2030年才能做到20%的EV額分,届時中國、歐盟和美國市場的EV必然已經達到或接近80%的占有率(例如Mercedes已經明確計劃在2030年之前,停產所有的内燃機),日本的汽車外銷也因此必然會大幅萎縮。Toyoda(他不但是豐田的老闆,也是日本汽車產業協會的主席)自己的估算是上下游生產綫會面臨550萬的減員,這還不包含對整體經濟的間接影響。届時日本的國力若還能維持現在意大利的水平,就算是不錯的了。
新當選的首相岸田文雄是安倍派的人,所以外交政策不會有什麽大變動,頂多是權力不穩,必須多搞些民粹花樣而已。其實中國已經在絞殺日本,只不過手段是非常間接的外貿競爭,需要5-10年才會有明顯的成果。中國政府不必耗費一指之力,就可以靜待日本的全面崩潰。希望以上的討論,回答了你的問題。
2021-09-30 07:55 回复
個人覺得電動車有可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導致市場擴張的比原來規模更大最終普及到第三世界去 看完樓下討論個人覺得電動車有可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導致市場擴張的比原來規模更大最終普及到第三世界去(可能我完全判斷錯誤有錯請指證),傳統汽車無法降低成本的原因是因為有大量機械結構,含有內燃機引擎、變速箱齒輪引擎等等 但是電動汽車主要由電池、電控系統、電機系統組成簡稱「三電系統」,其中最關鍵的零組件就是電池和電控系統 電池方面一輛汽車需要用到電池幾百公斤,而且汽車電池需要再循環壽命、製造成本,能量密度、快速充放電、溫度適應範圍都有突破才是好電池,但是電池成本過去幾十年來沒隔幾年就會降低個20%的左右不知是否是長期規律?(不知道是否可能鈷和鋰的儲量有極限,找不到新材料替代成本無法長期以指數級的降低),而電池只要降低成本降低一個臨界點就會大幅度取代傳統汽車 電控系統組要是半導體晶片,可以隨著摩爾定律和產業成熟逐漸降低,可能會重演智慧型手機在第三世界國家普及的歷史 再來就是電機系統這個最簡單了不過就是馬達這種已經成熟的上百年科技而已,會製造洗衣機等加地的傳統家電廠都有實力,只不過電動車用的是稀土元素製造的硼鐵釹強力磁鐵製造的馬達當做定子 那麼是否可能因為20年後電動汽車成本比傳統車最終降低了5倍以上導致市場擴大普及第三世界導致日本韓國等第二梯隊國家也分到一杯羹?
車體、懸吊、刹車等系統,基本是承襲既有的技術,已經高度優化,不可能再大幅改進或壓縮成本。馬達也是歷史悠久、非常成熟的科技,只有電池和能量管理電路還有降價的空間,所以未來五年達到與内燃機的Cost Parity應該沒有問題,然後再慢慢隨量產效應以及中國廠商的市場額分增加(中國製造向來有為全球壓制通膨的作用)而進一步減價20%左右也很有可能,但絕不會有倍數的差距。尤其現代汽車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晶片等電子元件所占的成本額分從2%一路上升,十年後可能接近20%,這反而會引發零售價格的膨脹。
目前基本沒有任何回收動力電池的產能和技術;如果鋰的價格再上漲一些,或許會有經濟效益;不過這必然會滯後於電動汽車的銷售量成長。
前天我談韓國電池廠商點錯科技樹的事情,其實對細節大幅簡化,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罪於三元電池之上。現實細節當然是遠遠更複雜的:磷酸鐵鋰和三元電池的對比固然是鋰電池安全性的頭號考慮,但其他的因素,例如生產綫的精度和一致性,以及包裝技術路綫等等,都對自燃的機率有影響。造成GM停售電動車的LG Energy Solutions,就是不但All-in三元電池,而且選擇了最危險的Pouch包裝(BYD的Prismatic是最安全的,Tesla的Cylindrical居中),所以才會讓Chevy Bolt成爲自行火柴。當然安全性越高的技術路綫,能量密度越低,這也是爲什麽韓國人決定(讓顧客)冒險犯難的理由。我想内燃機被換代改爲電動的真正動力,是環保而不是性價比,所以一旦電動車的生產成本達到Parity,無需政府的補助之後,後續的技術改進和成本壓縮會主要被用在延申航程,或者拿航程來交換安全性,而不是繼續降低零售價格。長遠來看,汽車對大多數民衆都將永遠是一個帶著一點奢侈性的大筆消費;考慮到交通阻塞的問題,這並不是件壞事。
2021-10-03 03:01 回复
Timing of resolving the Taiwan situation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military capability vis-a-vis probable opponents is not a significant obstacle (which I believe is more or less the case right now), do you think would it be preferable for the PRC tobe seen as proactive or reactive? Or would it simply not matter in the grand scheme of things? I lean towards the former for two reasons, that (1) the international/Western-dominated opinion would portray the PRC as the villain regardless, and that (2) not waiting for the Tsai government to escalate would make it less likely for complications to arise with regard to Japan and the US.On a related tangent, there seems to be a tacit, stance-agnostic recognition on how the PRC is poised to take action within the decade, if not by 2025 (I could very well be mistaken on this with my limited media exposure). I wonder if it would be in the PRC's interest to (1) have it happen in periods where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is otherwise occupied (partially at least), say for instance during Afghanistan; or (2) when there are fewer large scale international incidents.Thanks a lot for your time!
What's there to be gained by being unnecessarily proactive? Britain is falling apart, and the US is not far behind. China can simply stand its ground and refuse to commit suicide (Or, as Western propaganda calls it, "democratic and market reforms"), while waiting for its opponents to finish doing so.
2021-10-02 07:50 回复
这篇文章(https://m.weibo.cn/7633432358/4687368177057997 )认为,中国如果不改善跟德国的沟通方式,德国会持续的被美国影响,越来越反华。中国人不应该跟欧洲人争论民主这种价值观,这会被认为是亵渎,只起到反效果。我觉得有些道理,不过这方面的改进希望渺茫。
這不正是我在《如何破解當前歐美的宣傳攻勢》一文中已經詳細解答的問題嗎?請自行復習。
2021-10-03 23:27 回复
I've chanced upon an old video (2015) by Australians predicting China's fall as usual, and most predictions failed as spectacularly as one would expect. The military sections were comedy gold. ((1414) Why China Will Not Become the Dominant Power in Asia - YouTube)I am however concerned about the point regarding population growth/China's ageing population. The proposition is that economies grow in one of three ways: (1) growth in labour force, (2) growth in capital and (3) growth in efficiency/capital utilisation. The conclusion drawn is then, China's economy is bound to slow significantly in view of a practically irreversible trend of an ageing demographic. It certainly does not fit the reality we are seeing right now, so I'd like to know if this is a mistaken/false premise, that the effects of the demographic factor simply hasn't kicked in yet, or did China's efficiency or capital inflow simply outstrip any effect it did have?
Let's first do a little review of history. Unfortunately, I don't have reliable data on China's workforce going as far back as 1978, so we have to settle for close proxies.
Please visit https://pubs.aeaweb.org/doi/pdfplus/10.1257/jep.26.4.103 and read 《Understanding China's Growth: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Scroll down to PDF Contents 6 of 32 (page 108), and you will find Table 1, the last row of which shows that during the 30 year period of 1978-2007, for every 1% of per capita GDP growth, only 0.0705% comes from increased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
A simple look-up of historical data on the web shows that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 real GDP grew to 1738.70 (1977=100), corresponding to an annual rate of 10.02%, while the population grew to 140.52 (also 1977=100), corresponding to a rate of 1.14%. Thus real GDP per capita grew at the rate of 8.75%, out of which 8.75%*0.0705 = 0.62% came from increase labor participation.
With both the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increase in labor participation taken out, China's GDP growth over those 30 years would have been 8.13% instead of 10.02%, after a deduction of 1.76% (a simplistic arithmetic sum would not be accurate because of the compound effect) annually. Sure, that would make China's rise somewhat less "miraculous", but would it be enough to change the historical narrative qualitatively? Clearly not.
The analysis at https://www.globaldemographics.com/china-labour-force concludes that the average annual change in Chinese labor force will be -0.28% over the period of 2007-2037. Contrast this with the positive 1.76% number from 1978-2007, and you will see that (1) yes, it will be a drag; but (2) it i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Further salvation can be found in the fact that urban (read: industrial and post-industrial) labor force will keep increasing all the way past 2037. Since urban labor is far more productive than its rural counterpart, overall "effective labor" (i.e., labor force adjusted by its intrinsic productivity) will keep rising. The doomsayers should dust off their introductory macro-economics textbooks and put in the study hours they skipped during college.
2021-10-09 04:35 回复
想请教一下王博士,您提到的“美聯儲卻必須在緊縮銀根則泡沫爆破、繼續印鈔則通膨加劇之間走鋼絲”最后的结局有没有可能进行预测?美国这种不断提高债务上限的游戏,最后会是如何收场?
因爲有一個鋒面要過境,可以確定本周這個鎮上會下雨,但哪一分鐘在我的院子裏下多少是不可能事先預測的,即使是超級電腦的計算結果,也往往還不如我自己的估計。
當然,巨觀經濟的混沌屬性並沒有天氣那麽強,或許未來人類能夠發明統計性的Failure Theory,給出某種程度的定量估算,但是美國經濟學界已經徹底腐朽,不可能承擔這個任務。事實上,我只知道材料科學在這個方向有些成果,尤其是航空器研發過程中必須考慮結構强度,估算Failure threshold稍微精確一點,就有很大的效益。
2021-10-10 05:43 回复
Adding onto magkey's question, I'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the practical effects of the debt ceiling. To my understanding, the debt ceiling is basically a formality imposed by the US Senate on the Treasury, i.e. there is not much else anchoring the exact amount. It has also been suspended previously back during Obama, and the Senate approved a stopgap increase that'd tide the country over until December (on 7 Oct I think).Thus it confuses me how it would become a real issue, save as political ammunition GOP Senators are using to pressure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I've even heard some opinions caling for removing the ceiling outright. Is it a matter of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or credit? I'd have to admit the US doesn't strike me as a country that'd care, from all the QE that's going on.
For people interested in the US debt ceiling, it is beneficial to understand its origin. The US started out with a barebone federal government. It was not until the Civil War did it begin to consolidate political powers familiar to the modern society. In fact, federal taxes were levied only on a contingency basis during major wars, and regular taxation became constitutional as late as 1916 with the passing of the 16th Amendment. This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unknown to most.
In 1917, the US entered World War I and once again began to issue war bonds. Because the main job of a parliament/congress had always been considered to be the authorizer of taxation ever since the days of 《Magna Carta》, the US congress was naturally concerned that recent changes in the constitution and external circumstances would combine to lead to government's unchecked taxing power, by first creating huge debt loads as fait accompli. Out of consideration for practical feasibility, they simply set a ceiling and left the details to the treasury secretary.
Over the subsequent centur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has long been totally forgotten, and the debt ceiling first became a formality and later a partisan tool. Unfortunately, as a partisan tool, it is not just counterproductive but also unidirectional, thus making its repeal effectively impossible. In fact, it got progressively worse, when in 1995, the congress instead got rid of the Gephardt Rule, which said that as long as the spending had been properly authorized, borrowing money to fund the spending was automatically legal.
The partisan utility of the debt ceiling is unidirectional because the Democrats never have a problem raising it, while the Republicans selectively obstruct the process whenever the White House is not under their control. Therefore, although the former have all the reasons in the world to repeal the ceiling completely, the latter are adamant in its preservation, and they have the senate filibuster rule on their side. The whole long-running mess is simply a reflection of the overall dysfunctionality of the US political system, and nobody expects it to fixed anytime soon.
2021-10-10 08:44 回复
jay2005195
2021-10-10 18:59
王老師,今天台灣蔡英文雙十演講,不遮不掩直接兩國論擺上檯面,一副攤牌的架勢,她是做什麼思考,以及中共會做出何種反應?難道如你所預料蔡在餘下預期學陳水扁搞大動作嗎?
她是做什麽思考?這還用問?她思考的當然只是自己的利益,而且是短期政治利益;前者是壞,後者是蠢。台灣政壇有權力的政客,無分藍綠,哪一個不是如此?我沒有興趣浪費時間精力來重複廢話,若有再問者,一律拉黑。
至於國際形勢,陳水扁是在美方明確警告之下,硬闖紅綫;現在美國國務院反過來為台灣撐腰,蔡只是看了主子臉色,叫幾聲附和一下,本質上和阿扁剛好相反。臺海局勢早已100%成爲中美之間的二元博弈,台灣根本沒有任何插手的餘地,島内的媒體聲浪再怎麽鋪天蓋地,也只是關起門自娛自樂而已。再說一次,這個博客只試圖幫助讀者開闊國際視野和提升理論思維,台灣内部的爛事細節,不得在此討論。
美國政權高層從Reagan開始,越來越玩弄民粹,在Trump任期達到巔峰。但是不論有多麽反智和低級,至少Pompeo這些人還算是操綫的玩家。從Biden開始,所有主要幕僚反過來成爲被反智民粹操弄的玩偶,這是一個量變之後的質變,也是當前中方對美開展外交工作上,最大的戰術級別阻礙。
簡單來説,Biden的高級幕僚和他們的幕僚都是Ideologue,亦即白左邪教的忠實信徒。這本身已經是個嚴重的問題,但更糟糕的是,即使只看白左知識界,這群30、40、50幾嵗的“新生代精英”,智商也比上一代低很多,完全不能和Hilary原先預定的行政班底相提並論;像是AUKUS那個debacle,簡直就是初中生的思維層次,連Boris Johnson要求對法國事先保密,都看不出是個陷阱。我覺得這不只是民粹教條的直接愚化作用,而是教育界和學術界長期衰敗腐化的結果;參見以往我對美國社科界的幾千個批評。
最近幾個月的中美交涉,基本都是各説各話,除了釋放孟晚舟之外,並沒有什麽實質的進展,而且臺海問題還在不斷惡化之中。中方是從理性出發,説明不接受美方一手捅刀、另一手伸到中國口袋裏撈錢的美式雙贏(亦即單方贏兩次;很諷刺的,這原本是美國外宣用來抹黑中國的説辭;我一直覺得中國外宣可以簡單反擊說:“Same side winning twice” is the American version of win-win, not Chinese. After all, we don't proclaim "China First".);但是美方卻堅持認爲可以公然爲所欲爲、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只要私下撒一句謊(“遵守一中原則”)就足以安撫中方。這個心態就像是習慣面對幼兒的初中生,和成年人發生爭執,卻拿出一個奶嘴叫對方安靜。從Anchorage會議開始,中方代表反復强調中國不是嬰兒,不吃這一套;但是美方無法理解,只是搔著頭奇怪,爲什麽奶嘴已經給了,對方仍然不滿足。
當然,在美國民意已經被仇中宣傳徹底洗腦的背景下,Biden的行動空間是很受局限的。但是若有足夠的智慧,依然可以做出比現在好得多(指為美國自身利益著想)的決策。有關解除關稅、結束貿易戰,是我上月已經討論過的雙贏選擇,而且由於有美國國内工、農、商界勢力的支持,並不會引起民意或國會的嚴重反彈。這裏的阻礙在於戴琪是個有仇兼有鬼兼有病兼有癮的反中鬥士,爲了滿足一己私欲而肆意危害公益。如果我是Biden,第一件事就是撤換貿易代表。然而現實裏的Biden和Trump剛好相反,對幕僚盲目信任、縱容、放權,被連串捅出這麽多明顯的大婁子卻依舊不知反省問責。
在軍事戰略方面,美軍早已反復試圖教育政客,指明無力打贏一場西太平洋的局部戰爭,但是Biden政府的高官一樣是聼而不聞,繼續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以爲只要持續加碼,總能逼中方在臺海問題上退讓。我想我的讀者們都有足夠的智商可以看出這必然適得其反:美方唯一的理性選擇,在於停止升級,凍結局勢,另尋下臺階。但是這群美國高官能否及時長出幾個腦細胞,是很大的疑問,也是當前危機的真正起源和動力。
兩個月前,Lithuania挑起事端的時候,美國國務院即使忽然人人中風癱瘓,什麽都不做,也不會出事,反而是中方必須耗費駐歐的外交資源來處理善後。偏偏他們突發奇想,沒事找事,宣稱要跟進,於是中方先禮後兵,由胡錫進出面,不但指出這有嚴重的後果,而且還點明了衝突升級的下一步,亦即中國戰機進入台灣空域巡航。這就像是被一個小流氓拿刀要挾,只好把槍掏出來,說你再不停止,我要射你大腿了。結果Biden和習近平通電話,依舊只有那句“支持一中”,事後繼續升級;換句話說,痞子一面嘴裏說大家是好兄弟、不要動手,一面拿刀揮刺。本周有中國戰機到台灣ADIZ打擦邊球,等於是鳴槍示警了。
戰機進入ADIZ這件事,讀者應該理解幾個細節:首先,西方媒體的報導,完全來自國軍的一面之詞,尤其飛機的數目,是地面雷達操作員的估算;因爲共軍的電子戰能力對國軍已經拉出代差,這很可能是在電子戰機干擾下的誤讀,實際上的規模可以低一個數量級以上。其次,ADIZ在國際法上毫無意義,純粹是美國發明的國内法,所以西方宣傳特意用“Airspace”“空域”這個含糊的字眼,以矇騙大衆。事實上,台灣的ADIZ有超過1/4涵蓋大陸本土上空,甚至深入到江西省境内,在客觀法理上完全站不住脚。這次中方戰機的航綫,距離台灣海岸綫超過150公里,相當於海峽的整個寬度,與其説是進入台灣空域,還不如說東沙附近來得精確,顯然中方仍處於先禮後兵的早期階段,並沒有重劃紅綫。
但是如我先前解釋的,美方始終把此事當作小孩子游戲場裏的打鬧,以小霸王自居,繼續霸凌耍賴,不但不知反思收斂,而且進一步升級挑釁,通過媒體傳聲筒,間接公開了美軍駐台培訓國軍部隊的真相。一般人以爲這是最近的操作,相當於派兵侵占中國領土;其實此事由來已久,是上世紀遺留下來的現實。當時美國國力完全壓倒中方,既然給了面子,小心遮掩,中國也無法可施,只能假裝沒看見。照理說,美國憑著上代的遺留,悶聲占便宜,中國雖然實力今非昔比,也不會爲此而挑起事端。偏偏國務院那些自認的天才們,居然以爲這是可用的籌碼,適合拿來羞辱對手。更可笑離譜的,是在此同時,白宮卻想方設法,要安排Biden和習近平之間的高峰會議,其心思剛好和七年前的安倍一模一樣(參見前文《習安會有譜嗎?》),是要吃中方豆腐,一面占便宜,一面向國内國外聽衆宣示馴服了中國。讀者應該注意到,這其實反映了短短七年下來,美國實力衰退之嚴重,居然已經淪落為和日本同一級別的角色。
所以當前的中美對峙,可以簡單描述為手裏有傢伙、心中計算實利的成年人,面對一個裝腔作勢、只在意同伴面前形象的小流氓頭子。前者雖然試圖理論、不斷給出警告,但後者以爲他也同樣在裝腔作勢,自己人多,可以威迫對方束手投降。在槍都已經鳴響一次之後,美方竟然又向前進逼了一步。上一次有類似的事件,是日本把釣魚臺國有化,我們都知道後來是怎麽收場的。
2021-10-11 13:11 回复
有两点疑惑:从传媒得到的印象,戴琦的公开言论似乎还算软硬兼施,为什么说她是反中斗士,为了一己私欲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呢?为什么仅仅过了四年,民主党的幕僚班子就从希拉里的班底全面掉落到现在的水平呢?四年前的那些人都已经进入退休后的捞钱阶段了吗?
美國人的公開談話毫無意義,無所謂聼其言,直接觀其行就是了。如果她不是有私心成見,而能專心爲國(指美國),中美貿易談判早該有些進展;參考過去這一年的通貨膨脹和供給短缺。
Biden的原意可能只是要避免Hilary的團隊,用些新人是附帶的選擇。但是從AUKUS那個案例可以看出,選擇雖然是附帶的,並不代表它們不會有嚴重後果。至於新生代的水平低,並不是全國人口世代之間真的有智商普遍下降的現象,而是學術界進行了高效的逆淘汰,願意想實事、說實話的人根本沒法發論文,早就被迫轉行,連諾貝爾獎得主Stiglitz都被徹底邊緣化,過去30年才畢業入行的人,哪可能活得下去?你如果還有疑問,設想如果Biden找的不是國際關係和經濟貿易的專家,而是高能物理這行,那麽也同樣是連諾貝爾獎得主Glashow都被徹底邊緣化,60嵗以下全部都是做超弦的,你怎麽選?
2021-10-12 01:35 回复
desertfox
2021-10-13 08:59
除了在法理上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外(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承認這一點),實際上這個大島對中國而言也有很大的國防和經濟上的價值。前者因為台灣是第一島鏈的樞紐,突出於中國東南面向太平洋,有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兩百八十多座,是防禦上很好的屏障。另外它的東岸離岸沒多遠水深就垂直下降一兩千米是戰略核潛艇的最好的藏匿處和出發基地。相較於南海,這個位置極大的縮短了對美二次核打擊的距離。 至於後者那就是台積電和相關的晶片測試封裝這些企業了。說台積電是護國神山是因為中美都不希望也不敢破壞他的產能,因為這關係到全球的高端產業,不管誰先動手,打爛了它誰也擔不起責任。 而台積電也沒有那麼笨,到美國到日本到德國去設廠只是應付。但是他製程上的秘密或者說他那些經驗豐富的員工大部分還是會保留在台灣的,因為這是他生存發展的根本。ASML光刻機也需要台積電的工程師來改進他們的產品,所以也到台灣設立研發中心,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台積電扎根台灣是確實的。 根據上述,從形勢上來講台灣對於中共而言那是勢在必得,而無論是用文的或用武的方式來統一,在條件上也最優,因為兩岸同文同種,距離又那麼近。所以我現在的想法是如果不得以必須武力攻台時如果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不傷及台積電及相關產業,那就不必拖,時機恰當的時候就幹一了百了。因為只要台積電還能出貨,美國及西方國家能奈我何?
有關台灣地緣戰略位置的重要性,我們六年前就討論過了。至於臺積電,的確有其價值,但是(1)它雖然領先三星和Intel,並沒有拉開到一整個代差的地步,而且半導體的所謂一代也就只是18-24個月罷了;(2)當前全球半導體有嚴重的供不應求現象,不過半導體這個行業素來大起大落,如果明後年出現金融、貨幣或經濟危機,供需態勢很可能立刻反轉;(3)中方自己剛剛開始推行一系列深刻、困難的政治和經濟改革,短期内會比較虛弱,要到2025年左右,電動車外銷大幅搶占日本的出口市場額分之後,才有足夠動力引發下一波强勁的經濟發展和國力上升。所以總結來看,我不認爲一個短暫的半導體銷售高峰應該被拿來作爲重大戰略決定的主要依據。
2021-10-13 11:44 回复
引述王博士前一個問答內容「中方自己剛剛開始推行一系列深刻、困難的政治和經濟改革,短期内會比較虛弱,要到2025年左右,電動車外銷大幅搶占日本的出口市場額分之後,才有足夠動力引發下一波强勁的經濟發展和國力上升」。再看到蔡英文雙十兩國論演說表態會堅定使用中華民國這個軀殼推動實質台獨但不碰法理台獨,大陸方面只是由國台辦出來駁斥而沒有什麼大動作,請問王博士這是否表示在沒發生擦槍走火事件的情況下大陸五筒時間表已經確定要到2025年以後了?
習近平從來都沒有計劃要在2020年代中期之前主動出手,這是我從博客一開始就解釋清楚的,參見前文《金燦榮教授的最新分析》等等。
此外,蔡英文説的話,在國際上分量等同家庭寵物的排氣;臺海議題純屬中美之間的折衝。
2021-10-14 03:55 回复
承上,目前看來在美國和中國大陸談判一直討不到便宜的情況下美國卯起來打台灣牌,而蔡政府不能/不願違背美國的意志,一定會配合,這樣在2025年之前大陸方面豈不是會一直很被動?另外最近幾年美國大量對台軍售,到2025年有很大一部分已經裝備服役了,雖然戰爭的勝負不會改變,但大陸方面的損失也會因此變大不是嗎?
當理性方被迫面對無可理喻的蠢蛋,被動是沒法避免的;但若是真動起手來,遠遠更吃虧的會是後者,這不正是他們可以被定性為蠢蛋的原因嗎?
我預期中方會暫時試圖淡化、低調處理,畢竟下一步升級(真正派戰機進入台灣上空)的危險性很高,所以有必要保留給真正離譜的美方作爲。
國軍的那些新裝備,雖然理論上提升戰力,但不足以彌補代差(要做到這一點,至少要有深入基層部隊、全信息化的C4I系統,和高效、足量的反隱身技術;這些東西連美軍自己都還沒有批量裝備),而且國軍的補給、重建能力不足的問題並沒有獲得緩解,反而因爲增添少量新裝備而惡化,再加上中方有四年時間來做針對性的準備,所以實際净效果是零。
2021-10-14 03:51 回复
世卫组织了26人的科学家新冠病毒溯源团队,这个团队是否能比较客观调查?
雖然美國的國家隊鎩羽而歸,幕後的Deep State其實心有未甘,過去幾個月英美主流媒體依舊無分左右,鼓吹對武漢實驗室繼續做徹查,所以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你選錯正文,警告一次;建議你復習《讀者須知》。
2021-10-16 01:32 回复
王先生如何看待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仅为4.9%?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的状况
4.9%是和2019年相比後換算的年增長率,很合理啊。畢竟疫情還沒有結束,全球供給鏈問題不斷,原材料價格飛漲,能源供應不足,而且中國還全力啓動了減碳和均富兩個極大的改革。
中國這一波的改革,其深度和幅度為40年來僅見,目前還處於起始階段,所以未來兩三年GDP成長率在5%上下並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如果有全球性經濟危機,當然會更低);連下一波高速成長的時段和動力(電動汽車)我都預測了,還能有疑問的讀者顯然是沒有用心。
2021-10-19 03:00 回复
王博士如何看待马来西亚歌手黄明志与台湾歌手陈芳语合唱的反华新歌《玻璃心》(歌词讽刺新疆,共同富裕,武汉蝙蝠,吃狗肉等等)在所有华人地区大受欢迎,成为YouTube台湾和香港的第1名、新加坡排行榜第2名、马来西亚排行榜第3名,同时也闯进澳大利亚热门排行榜第4名、加拿大排行榜第9名;世界热门排行榜第14名?中国该如何应对反华势力在流行文化层面对中国的攻击?
經濟制裁:所有碰上邊的(製作公司、發行公司、室友的阿姨的同學的表弟),全部扣押財產、禁止入境;不老實招供的,直接逮捕,以詐騙罪起訴。美國不是已經示範了幾十年了嗎?
不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因爲中方至今連對美國政府都還在好言相勸。看看Putin吧,俄國的國力那麽弱,都敢做到針鋒相對;現實世界裏就是有壞到骨子裏的人,而且往往是最“成功”的;對這些人的任何一絲客氣,都是對自己和其他好人的殘忍。
2021-10-22 01:12 回复
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默克尔在德国执政了16年,其实自08年以来德国的经济基本没有成长,当年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没有成长,英国首相法国总理换了好几茬也没啥用,基本也都是摇摇欲坠。用对日本的话来说就是失去的10年,而08年后基本都是中美增长的10年,中美增长了他们的增长。国内从官方到民间对默克尔一片赞美和吹捧,德国民怨沸腾,这次选举可以说是:德国民众抛弃了默克尔,但国内都是一片担忧没了默克尔接下来怎么走。习那次视频会议也说了好些肉麻的话,大红帽子高高带,默克尔是娇中带羞,也算是几十年政治生涯为数不多的暖(窝)心时刻了,哈哈。不由得感慨,人间的悲喜从不相通。总体来说,我评价默克尔的政治生涯不算成功了,一些任性和幼稚的时刻都被现实教训了,比如接见达赖,比如亲近奥巴马,比如引进难民等,但是国内的氛围塑造了一种成功。而中欧投资协定这种实际的让利和安抚欧盟的策略应该有所偏重,比如让下一任的德国经济能有些成长,以利于欧盟核心国对我们的绑定。
Merkel的經濟管理其實還不算太差的,尤其是和其他歐洲主要國家相比,她至少算是謹慎(連諸葛亮都被如此稱許,這絕對不算壞事),願意聼工業家的意見,所以當白左思潮威脅到貿易實利,她有時能夠選擇後者,例如對華政策。真正的問題在於一般人沒有注意的地方:首先,她沒有足夠的專業眼界和魄力(參見廢核;這很可能是幕僚素質的問題,不過這也是西式民主的通病);其次是她沒有關心新增財富的合理分配,尤其是幾千家Mittelstand的家族企業,在她任内許多忽然成爲暴發戶,而老員工卻什麽都沒拿到。
至於給華語界印象很差的柏林機場貪腐事件,其實怪不到總理頭上;這是因爲我以前也提過,德國的中央和地方分權特別徹底,地方政府完全有辦法單獨搞出特大的婁子。事實上,它代表的是德國社會文化和國民紀律的普遍腐朽,比它更離譜的還有一個Stuttgart 21工程:一個簡單的火車站從1980年代開始計劃,1994年公佈(你如果以爲那個“21”指的是2021,就太高估他們了),2009年開工,到現在才建了一半,預算已經膨脹到100多億美元,學術界都把它寫成案例來研究(參見https://www.emerald.com/insight/content/doi/10.1108/JPIF-11-2019-0144/full/html),讀者可以參考。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當十幾年的總理,不試圖撥亂反正固然是遺憾,但維繫整體秩序不墜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
Merkel真正的貢獻,在於把歐盟帶大到當前可以積極準備進一步整合的地步;這個過程可不是風平浪靜,有好幾次停滯甚至崩解的可能,參見《歐盟内部的無色革命》。如果歐盟如願成爲聯邦,Merkel絕對有資格列為第一級的Forefathers(Foreparents?國父/國母?)。
2021-10-22 23:19 回复
今天登接受采访,又公开承诺防御台湾(用的是有责任防御台湾,而且防御也没有明确定义为大范围出兵,还是有一定的模糊空间),中国外交部的回应依然是千篇一律软绵绵。今天金灿荣教授公开说,出来放话年底的民主峰邀请台湾可能会损害中美关系,拉高两岸对峙态势(说明中国有打算用更直接军事行动回应台湾的挑衅)。 可以简单总结下中国政府的行为模式 1、没有明确法理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中国政府不会直接出手回应挑衅(民主峰会把台湾当作国家一级来对待) 2、最低限度回应美国在南海周边的军事挑战 介于美国对台承诺,又不断的挑衅,玩切香肠和胆小鬼博弈,我觉得中国有必要把用实际行动来亮明底线,把球做给美国,第一岛链中国有绝对的军事优势,发声与拥有的军事地位严重不匹配,这样反而会造成美国的误判
本周美國國防部長飛到東歐去鼓動烏克蘭和Georgia反俄,公開做出(美式的)“承諾”支持他們加入北約,看看Putin是怎麽回答的:這是“Genuine Threat”,絕不容許;而且他對兩者已經都動過手,沒人能懷疑他的決心。
這裏的本質是美國人空口白話,騙小國去送死,而當地的政客也順水推舟,騙百姓去送死,能撈多少就先撈多少;指望這些人適可而止是緣木求魚。唯一現成有動機、又有能力遏制衝突升級的第三方是歐盟;但我也反復説過,Merkel的退休帶來一個歐盟戰略決策的空檔期(所以前一個讀者留言對Merkel做出完全負面的評論,是不用心讀博客的結果),是美國越加囂張的因素之一。不過Putin也不是喜歡打仗,他只是迫於形勢:越是不想打仗,越是必須及早强硬,讓美國考慮喪失卒子的外交損失,還有較大可能引發反對軍工集團的内部意見;否則多拖一兩年(明年底有期中選舉!),美方挑釁持續升級,反而是讓軍事衝突成爲必然,而且必須大打。
中國在美國越來越狗急跳墻的前提下,出於國内改革的需要,以及對東亞欠缺能夠遏制衝突的第三勢力的考慮,難免有人心存僥幸,想要矇混過關。要看出這會適得其反並不難,但要下定決心、打破官僚體系不作爲的習慣,依舊是絕大多數官員做不到的。我在2017/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一開始,就反復論證不能退讓一步,當時大陸主流學者、幕僚100%對這個邏輯結論嗤之以鼻。現在中方知道反悔了,但一遇到真正的戰爭危險,非理性恐懼仍舊壓倒理性計算;這是過去幾十年教育失敗(亦即文理分科,導致社科專搞類比聯想,不重視理性思維訓練,尤其是邏輯因果論證)的後果。
2021-10-23 04:15 回复
Wandering Mac
2021-10-23 05:29
從現在媒體界,各種似是而非言之鑿鑿的世界觀與立場各種相互叫罵,互潑髒水的狀況來看,我確實地體會到了就如王先生所說,目前世界情勢的變化速度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從美國建制精英近來的動作,從推出各種法案牽制中國,每日例行公事一般審視並斥責中國的“罪行”,自然令許多subscribe了美國世界觀的人們大受鼓勵,紛紛跟進並走到前線奉獻自我。美國的建制精英在論述方面(或者說扭曲論述方面)的能力極高,各種類比與聯想讓人身臨其境並感同身受,卻極少有人考慮其論述背後荒謬的邏輯漏洞與先入為主的虛假前提。中國直到今日仍有許多人毫不猶豫地接受並自我強化與完善美國的論述。玩笑地說這真是用愛發電,美國空手套白狼以至於半夜作夢都會笑醒的那種。 就如王先生之前所說,許多人都指出了美國的一大問題在於基於想像制定實際政策,即ideologue所為。讓人感到憂心的是不同於一般小國的口嗨,美國的實力在這種本末倒置的思維之下會在真實世界中對所有人產生災難性的結果。我想對於這類ideologue,用理性甚至是實力相威脅大概率是無解的,參考學術界智庫界有多少人自稱sinologist,又有多少人在中國生活過超過6個月,就是大致的情況了。對於這類“我幻想中的情況永遠是對的;如果與現實不符,那就是現實錯了,我們要改變現實”思維的人,輔以強大的媒體文宣,以及軍事經濟實力,我非常憂心類似中國/俄國這類國家未來的國際環境。在我看來,整個國際輿論裡,更多的人是在被美國哄騙著來幫她的各種離譜論述添磚加瓦,就像王先生所說的歐洲那群“受害者”,而這些人按照putin最近幾年的說法以及實際發生的事來看,是沒得談的(unnegotiable)。 在今天這樣的環境裡,要訓練並保持邏輯的推導能力確實太困難。我本身雖然出身於理科,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卻極認可文科那套肆意類比無端聯想的思維方式,並曾長期引以為傲,譽之“思想自由”。現在回想起來只是源於那種思維方式無需啟動大腦,只需要大量閱讀並把各種事件按直覺和心情做連結即可口若懸河。隨著見識和精力累積,我逐漸意識到這是一種對個人而言太過於toxic的思維方式。感謝王先生的精力與時間來經營這個blog,也望同各位讀者們共勉。
剛好今天和小孩通電話,你這篇留言讓我感觸特別深。我對自己給兒子的家教是很自豪的;他大一社會主義課的老教授是比Sanders更左的老學究,上個月他看到我兒子出席他的座談會,第一句話就是“Of course XXX here would say we are not going far enough." 原因是小孩知道民選制的反智效應,而這些美國的“極左派”基本還都是選舉制的信徒,所以他們只批評市場經濟,卻對政治改革毫無反思。
一年多前,他女友的母親(哈佛畢業的白左)開口談新疆的“Genocide”和中國的“邪惡”,把他氣得當場爆發;事後我反復叮嚀,叫他不要公開談這些事,否則不但立刻社死,而且可能職業生涯還沒開始就先終結。然而年輕則氣盛,現在他又和室友為同樣的話題大吵一頓,被對方罵“中國納粹”(這裏的Irony在於那個室友是Trump的粉絲;兒子是爲了躲開白左才選擇這人)。我除了在電話裏重新開導一遍之外,也沒有什麽好辦法(很可悲的是,他說中國來的留學生比美國人更信仰白左那一套);畢竟我自己當年也是拿到博士,才足夠懂事,知道批評超弦是Career Suicide(其實光是不參與已經足夠摧毀自己的物理前途了),後來在金融界工作20年,始終對政治體制問題不予置評。衆人皆醉我獨醒,是人生最悲哀的事之一,我自己隱忍小半輩子,現在連累小孩面對同樣的孤獨、嘲笑和敵視,心裏很難過,可是又沒有其他對得起良心的選項。
美國或許能撐過下一場貨幣危機,但英國的集體瘋狂和自我毀滅應該是很接近臨界點了;我個人很期望大英帝國的崩解早日發生,因爲英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雖然不足為懼,但在宣傳洗腦上卻是和美國體量相當的頂級玩家,它的崩潰立刻將他們的話語體系Call into question,不但緩解中國面對的外交壓力,而且對身處西方國家而不認同其愚蠢瘋狂的人,也能減低彌漫社會的自動敵意。
2021-10-24 04:04 回复
假如UK 真能在 2025 年之前闹到苏格兰英格兰分裂, 而中国则趁势抓住机会在 2025年之后出手解决台海统一问题, 那这种对比, 是否会极大降低统一后中方面临的来自西方的外交与舆论压力? UK 分裂这件事, 有没有什么观察的风向标, 主流媒体上没听到什么声音.
能出手而且該出手的,是蘇格蘭國家黨。現在英國經濟和内政還在自由落體下墜過程,如果我是Sturgeon,也會繼續觀望。
2021-10-25 11:31 回复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021-10-24 13:00
先生說過白左那一套信仰本來被美國精英用來忽悠世界其它地方的人,只不過久而久之自己也信了。因此許多中國留學生的國內老師,其皈依時間可能也不比美國學者晚多少,由他們推薦出去取經的(文科)留學生會是什麼信仰,也就很清楚了。就我所知,Chinazi一詞也是由白左力挺的亂港分子開始炒熱,才傳播開的。 話語權的爭奪應該是霸權交替的最大難關,畢竟中國不會也不想用(西方証明有效的)侵略戰爭方式毀滅別人的話語權。前陣子才知道Wikipedia禁用來自CGTN、Global Times 、Grayzone、RT和Sputnik的消息,氣得我立刻停止對它的定期捐獻,很後悔發現得那麼晚。另外我也在YouTube 上看到一段視頻(Wikipedia vs Thailand: Another Vector for US Interference),播主說他在泰國示威活動的Wikipedia條目中,紀錄示威團體接受美國資助的事實,並引用NED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官方網頁為證,結果遭到刪文封號。看來連在一般人較信任百科類的網站上紀錄對美國不利的事實也做不到了。
十年前,我試圖修正1962年中印戰爭的Wikipedia Page,就被印度幫徹底打敗過;從那之後,我不信任任何有政治性的Entry。
中方的互聯網防火墻,主要不是把國民關在内,而是要把英美宣傳管道排除在外;是很有遠見的措施。
2021-10-25 11:35 回复
可以说,现在世界上所有重要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中国和美国谁能赢。 在这个问题上现在基本已经明牌了,所有的玩家该选择已经选择完了,该站队也站队完了,已经没有什么模糊空间了。 我之前也在留言里说过,自从去年之后,中美的攻守之势已经从美国进攻转为战略相持,在战略相持阶段,美国已经不再指望它的宣传攻势能起到颠覆中国的作用(尽管该干的还是会干),现在它的宣传的主要作用其实是稳固阵线,也就是给美国及其势力范围内的自己人看的。 由于自疫情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损失惨重,同时中国相比之下却情况较好,对美国来说,上面那个问题的答案现在遭到了重大挑战,所以它现在宣传的重点是:禁止同一阵营的人质疑美国赢的可能性。但是美国的情况又实在太差,遮掩不住,所以它现在的策略是彻底抹黑中国,要抹黑到把中国等于魔鬼的程度; 跟之前不一样的是,第一它的真正目的不是颠覆中国(美国并不指望),第二它彻底地不在乎有没有事实依据,其实就是指鹿为马,谁不跟着指鹿为马谁就是魔鬼的同路人,就要被处死(社死的意思)。即使没有新疆棉花,美国也会编造出类似的东西。现在对美国说新疆的现实是怎样的,或者讨论美国宣传的具体内容,就像对着鹿严肃地研究它的生理结构和物种分类一样。 哪怕是没有思考能力的蠢人,也会本能地觉得,只要一口咬定这个生物是马,就可以免除颠覆世界观(质疑美国、接受中国)的痛苦,聪明人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对中国来说,现在只需要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事,保持自己不出大问题并且继续增长。美国被逼到这一步,本身就说明它的处境已经很不妙,现在完全是在用多年以来积攒下来的力量和权威在硬压着,但是这种策略无助于解决它的问题,只会使问题继续恶化,积累到一定程度早晚会产生质变。
你的論述中,有一句大毛病,就是“該選擇已經選擇完了”。其實歐洲和大部分第三世界都還在觀望,我一直說他們是中國外交的重點,這會持續到中方國力明確超越美國爲止。至於實際時間要多久,視下一場金融危機的嚴重程度而定。
2021-10-25 11:43 回复
Submarine
2021-10-25 04:44
说到能够质疑美国的ideologue和舆论宣传的西方人,之前我一直找不见。直到后来华春莹在外交部记者会上放了Daniel Dumbrill的视频节选来反击英美对于新疆议题的恶意污蔑,这也引发我专门去视频制作者的Youtube频道看了他的一些视频。事实发现,Daniel并不是美国人,而是南美人(居住在深圳),他的各种论述的逻辑非常清晰;而且他对于西方的议题设置和舆论引导也非常熟悉,所以往往能够痛击要点。 但是这样的人终归是少数,和他进行视频互动的人也往往是西方社会里的Outliers,至少也是“白左”里面的理性少数派(经常出国所以能够觉察到西方媒体的问题的人)。不过我还是能够欣喜地发现,有华裔觉察到美国对于中国的恶意宣传会导致美国社会对华裔包括亚裔的负面情绪。
其實歐洲和拉美都有不少看穿英美宣傳伎倆的評論家,問題在於他們對歐美和第三世界的公共意見很難有影響。一般人要有醒悟的可能,必須是當頭棒喝;英國崩解就是這樣的一棒。
2021-10-25 11:45 回复
布林肯今天在推特发文说,Taiwan should have meaningful participation in UN system.这是不是意味着美国在考虑提前触达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底线?在中方还未在台湾问题上做好准备时提前摊牌,会不会是美国的一个选择?
中方是還在為過去的隱忍政策還債;如果早些對等反擊,現在就不會有縛手縛脚的苦頭。我這麽說是因爲現今距離冬奧不到四個月,中方很可能是爲了不引發抵制而不得不暫時忍氣吞聲。至於美方是看出這一點,還是純粹基於得寸進尺的習慣,我們不可能100%確定,但從他們過去這一年的表現來看,後者的機率遠遠更大。換句話説,他們會不斷進一步佔中方便宜,然後在冬奧結束後,才大吃一驚。這種原本可以避免的無限升級,因爲早年的軟弱退讓而導致美方錯估情勢,正是我事先警告過的危險:越是畏首畏尾、不及早做出合理的嚇阻,最終的代價就越高。Blinken的這次談話,只是我預言實現的最新一步,但絕不是最後一步。
2021-10-28 03:39 回复
我今天在 Last Week Tonight With John Oliver 脱口秀节目上也看到相当长的篇幅向美国观众介绍了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 这有点不寻常, 看来美国的文宣系统和决策层, 真打算现在就打台湾牌了?
參見前一個答復。
2021-10-27 12:53 回复
In the hypothetical case that China is forced to take premature action with Taiwan, how vulnerable would she be against actual economic measures by the Anglo-American faction? Disregarding the fact that it would be virtually suicidal on the part of the latter,
從目前的狀態到真正開戰,還有相當的距離,在兩個極端之間有大數目的警告手段級別,例如我討論過的飛臨領空,就可以每天進逼10公里,到了臺北上空還可以在架數和高度上玩變化。我的意思是原本不可能須要搞到這個地步,但中方過去的猶豫、Biden團隊的愚蠢、和冬奧時間點的不方便加起來,使得升級最高點的預期值大幅上升,不過被迫開打的機率依舊不大,畢竟英美都有嚴重的内部問題,就算中方真的下定決心要打,多等一兩年也才是理性的最優解;連蘇格蘭國家黨都有這個定力,中共應該會有分寸。
2021-10-28 06:52 回复
今天蔡英文公开承认有美军在台湾驻扎,这个已经很接近中共此前放话的底线了。中共肯定是有克制力的,但是我担心的是美国强行挑战中共的底线(比如真的在联合国提议台湾重返联合国),逼迫中共在时机成熟前摊牌,甚至公开放弃一中原则,去逼迫中共在放弃自己的底线和时机尚未成熟前收复台湾之间做选择。
Biden的團隊實在太蠢,而我已解釋過多次,蠢蛋的行爲是無法依理性預測的,所以我們不能排除中方被迫武統的可能。不過真正打起來,美方無力保護台灣,一樣是丟盡霸主的臉,這絕對不算是美國的勝利。
今天稍早我提到冬奧在當前戰略決定上的影響,並不暗示它有什麽重要性。事實上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冬奧在這個中美博弈的關頭上掣肘的原因,不在於它本身的價值,剛好相反,正因爲它不痛不癢,因而抵制奧運向來是白左影響歐洲地緣戰略決策的後門,有著明確的歷史前例,歐盟内部的理性派無法阻擋。然而一旦有了這個裂痕,美國操控的白左親美派就可以順水推舟,進一步做出對中歐關係有實際嚴重破壞力的決策,這才是中方應該暫時忍讓的務實考慮。當然,在美國敵意盡露的前提下,申辦這類活動是授敵以柄,但2015年做決定的時候,14億華人似乎只有我一個確認中美衝突無可調解。
總結來看,我仍然認爲最可能的脚本,是美方在未來三個多月得寸進尺,中方則一方面放話警告(當然對美方完全無效),另一方面設法拖延。一旦冬奧辦成,中國自然有出手的餘地,美方應該會在震驚之下,主動謀求和解。不過這裏牽扯到不止一個蠢蛋(除了Biden政府,還有蔡),所以擦槍走火(例如國軍全力攻擊共軍機隊)並非全無可能,這也就是前面討論的被動武統。
2021-10-29 03:12 回复
记得您在一个月之前还期望英美在内外交困之下能对中有所缓和,没想到他们如此愚蠢,居然还在步步紧逼,我真的不太理解现在打台湾牌对美国有什么利益(即使以Biden团队想象中的利益来说),仅仅是为了在国际上羞辱中国?
支援“民主政權”是白左教的教義之一,可以用來團結歐盟。此外就主要是宣傳上的内銷了,畢竟競選是英美體制下行政的頭號考慮。
2021-10-29 02:00 回复
也就是说, 如果复盘过往, 检讨中方决策得失, 那么中方合理的做法应当是早年的时候就意识到美方的转变和真实意图, 在战术上及时做出对等反击, 阻吓美方将台湾牌过早升级, 以便在战略上拖到 2025 年之后的有利时机再彻底解决, 不知是否理解正确. 另外, 假如台海真爆发, 如果美国对台湾不履行承诺, 哪怕是模糊的承诺, 会严重影响动摇其盟友的信心, 尤其是亚洲盟友. 为了避免这种局面, 到时候美国会不会反过来非要逞强, 以向其盟友体系证明自己靠的住?
第一個問題:是的。然而即使在現今被過往的短視懦弱掣肘的情況下,還是有可以不等冬奧、立刻反擊的辦法,這包括任何只針對美國實利的手段,尤其是我已經反復强調無數次的打擊美元。至於實際執行的著手點,俄國中央銀行都早已示範,所以人民銀行的猶豫,我想不出任何理性的解釋,難道貨幣霸權是繼貿易戰和主權爭議之後,又一次畏首畏尾、當斷不斷的案例?
至於第二個問題,不戰而退固然丟臉,作戰失敗遠遠更加糟糕;這不正是爲什麽我說美方愚蠢的基本原因嗎?
2021-10-29 03:07 回复
明年要开二十大,我听说二十大需要对台湾问题给人民做出一定程度的交代。同时,领导人的第三任,估计会有一波舆论攻击。一定程度的承诺解决台湾问题,是否有利于国家稳定?
“二十大需要做出交代”等等這類的論述,顯然是最高層自己内心的考量,不是會在組織裏分發文件廣汎討論的事,那麽除非習近平自己也是個鍵盤俠,消息來源顯然是在造謠。像這樣很基本的謠言過濾技術,我希望讀者能夠先有所具備,再來發問。
2021-10-29 01:54 回复
個人的看法是:中共領導層至少有足夠的戰略定力,不會在近期出手.美國的目標非常清楚,要利用台灣牌做片面有利於他的政治挑釁,至少希望中國繼續購買美債以及壓低出口商品的價格,協助壓低美國目前逐步上升的通膨,而拜登政權目前確實已相當的危險,國內通膨上升,儼然有走向滯脹的風險,美聯儲也變成美債最大的買家,實際上是透過印鈔票來吸毒,又無法將通膨如以往般絕大多數轉嫁到全球,這種狀況會讓民不瞭生成為現實,內政上的處理失當恐怕才是拜登政權動搖的主因,阿富汗戰爭無秩序的落跑,只是給不滿者藉機發難的一個藉口.如果這種局面繼續維持下去,恐怕王兄曾提過的下一次美國的金融危機,隨時會降臨,拜登政府必然有極高機率成為苦主. 如果中共的領導階層對此有正確的認知(透過其幕僚群提供的情報),那辦好自身的事,如繼續推動一帶一路,同時在減碳工作與推動國內的共同富裕,以厚植自身的國力,待美國自亂陣腳後昏招頻出,一消一長之下,和平交接世界霸權豈非成本低獲利大,非常的合算! 當然,蠢人(拜登或蔡總統)在壓力下昏招百出,慌不擇路,弄到中南海非被動武統也是有可能的,希望瞌睡喬與菜桶不要昏昧到像蔣介石在大陸垮台前,硬推金圓卷改革那樣離譜,進而以人民為芻狗,就諸天神佛護佑了.
你説的大致不錯,但國債真不在Biden政府當前的考慮之中:中方所持的比率低於10%的級別,過去幾年的購買量在1%的級別,這些外匯存底主要是用來作爲預防美方金融戰的盾牌,除此之外你買多少美國人在沒有金融體系崩塌的威脅下毫不在乎。
中方當然不想主動過早武統,但問題在於事態已經升級到對等反擊會有擦槍走火的危險,那麽你冒還是不冒呢?不冒的話,美方必然又再升級,届時問題一樣沒有解決,反而更糟糕。這正是我反復預警過、可以事先避免的窘態。現在唯一合適的方案,在於打擊美元,但若是在這裏也猶豫不決,等到美國出現經濟危機,美方會主動把貨幣政策放在雙邊關係的核心,那麽他們固然有更大的理性動力來退讓,非理性的升級誘惑也同時增加。別忘了,如果美國人的理性思維能力能靠得住的話,我們根本就不會有當前的困難。
2021-10-29 05:11 回复
王先生以为,对非半导体行业的在陆台企实施经济制裁可否遏止台湾当局的挑衅?
怎麽遏止美方和臺方的挑釁?要讓他們高興到全都當場笑死嗎?
2021-10-29 01:42 回复
passer_by
2021-10-29 08:56
这一波和未来几个月对方的升级挑衅有可能取得实质成果吗?还是只是吃豆腐?中方能不能用取消习拜会和后续的中美合作作为威胁?看起来拜登因为明年选举更需要中方的配合。
不只是吃豆腐;主要的危險在於為美方的僕從小國提供遮陽傘,讓它們能放心地加入支持臺獨的行列,例如提升外交關係等等。
美國的選舉民意對中國有絕對敵視,雙邊關係緩和帶來的實利必須提早地、悄悄地做。Biden團隊拖到現在還沒有在關稅戰上降溫,已經快要完全錯過時機;結果他們反而在外交上多方挑釁,只怕來不及搞什麽合作了。
習拜視頻會談做爲G20的附帶程序,中方勉强同意,其實應該取消,但中方似乎對冬奧極度在意,所以有可能捏著鼻子赴會。
2021-10-30 03:38 回复
拜登的内政外交完全失败,无论是基建计划、气候变化法案都被党内掣肘(党内利益交换都谈不妥、共和党更没有妥协空间),国内受招工困难,货币超发、供应链短缺引起的通膨更是无解,唯一能妥协降低关税缓解通膨的机会都把握不住,外交得罪法国、伊朗核协议也受以色列掣肘无望,可以说是内外交困,唯一能着力的就是搞价值外交,在人权方面做文章(起到对国内、盟友宣传洗脑的效果),甚至把台湾当做价值外交一环,完全没有实际利益,纯粹损人不利己,种种迹象表明拜登政府已经是非理性政府,中方不应该在退让,让美国继续误判。
最近有一系列内幕消息,顯示Biden對外政策上的自殺性愚昧錯誤,全都由Blinken帶領中生代幕僚主導推動,連戴琪和他相比,都算是溫和派:據説戴還只不過是想延續Trump的策略,拿關稅做爲討價還價的工具,而Blinken卻毫無妥協的餘地,剛好相反,他是一個Closet Neocon,民主黨版的Rumsfeld+Wolfowitz,認定中俄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一味堅持要全面升級衝突,包括越俎代庖、在貿易策略上也要求加徵更多的新關稅。
如果這個報導真實可靠,那麽基本不必指望這個政權能學乖了。這是因爲Blinken是Biden的長期心腹,外交和國安的總管,不論捅出多麽離譜的婁子,依Biden的個性都不可能在短短兩三年内下定決心來換人;例如AUKUS,他就只以一句“Clumsy”結案。換句話説,從中方的觀點來看,不但退讓會鼓勵對方得寸進尺,連對等談判都是浪費時間、給對方繼續升級的餘裕。後悔早先沒有及時對等反擊固然爲時已晚、無濟於事,不在對方軟肋(亦即美元)上另開戰綫,卻真讓人費解。這裏不但應該立刻加緊用歐元和人民幣替換美元,更必須和俄國中央銀行預先協調、定下預案,在下一輪經濟危機中把握時機,合力落井下石,但我沒有看到任何人民銀行做這類準備的跡象。
2021-10-31 03:54 回复
criteria
2021-11-01 00:22
今天在意大利王毅外长和布林肯会面。从央视这边发的新闻来看,中方这边可能还对能坐下来谈能弹出结果抱有幻想,从中方发言来看是希望台海事态不要再升级,虽然这个麻烦是美方惹出来的,但是中方目前还是希望息事宁人。(可能是因为冬奥会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好像领导层并未找到像先生之前说对美元联合俄国进行打击的回应手段。而且从会谈结束之后的视频来看,美方可能又敲诈出了一些好处,令人不悦。
我不同意。這次會談顯然如同自Anchorage之後的所有前例一樣,都是各説各話,這是美方心懷鬼胎、而中方想先拖過冬奧的自然結果,所以除了沒有在貨幣上出手可以質疑之外,中方的策略沒有大問題。
事實上,認真和美國談判本身就是自殺性的傻逼行爲,因爲他們的籌碼原本便是無中生有,遵守協議的字面規定毫無問題,反正另外找茬簡單得很。這不只是Trump的行爲模式,也不只是中方才面臨的困難,例如Biden在競選過程中大肆批評Trump退出伊朗無核協定,一旦上臺,不但對伊朗强加和Trump一模一樣的苛刻條件,而且當伊朗要求美方保證不再撕毀新條約,Blinken先回答說他沒有權力限制下任總統,伊朗方問:你們至少保證在Biden任期内不再另加制裁吧?結果就連這麽基本的前提,都被Blinken否決,那還有什麽可談的?現在伊朗根本完全放棄對美談判,偶爾出席會議純粹是給歐盟面子。如果中方連伊朗的智慧都沒有,還在做妥協和解的白日夢,以爲自己的善意(包括不打擊美元)會有任何回報,那麽被占盡便宜、甚至肢解消化,都是活該。
2021-11-01 05:34 回复
国内学界的百万漕工 我在知乎上有关注一个人大做国关的博士,通过他对学界时不时的吐槽,我多少了解一些国内国关界的现状。简单说,“中美合作”在中国国关学界是不少学者刷论文混饭吃的饭碗,要是哪天真发生美国帮台湾打立国战争这种不可能事件,那这些学者统统都得下岗。对博客熟悉的读者来说,可以用美国物理学界的“超弦”来理解中国国关学界的“中美合作”病现状。不过往好处想,好歹新人脑袋是清楚的,但还要等他们上位有话语权才能发挥影响力。 下边是我从他的动态里摘抄出的几条,看完以后就很容易理解中国某些外交操作了。 “看国内国关文章,最神经病的就是建议对策部分“中美应该相向而行”“中美应该加强XX合作”。您能说上话的最大的美国官是啥级别?您一个也许连美帝一个镇长都不认识的用中文在国内喊话要欧美主动合作,搞笑呢?人要愿意和中国合作,还用得着你说?不过天朝国关圈合作癌晚期,能说个竞合都是形势所迫,也是没办法……“ 发布于 09-01 “中国的中小国家外交有个毛病,太信奉“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看到六十多甚至七八十的在位十几二十年军头跟看到亲人一样,满脑子“政治稳定”“对华友好”“政治风险低”。问题就在,这群人会死的,这群人可能被推翻的,一完蛋就是前功尽弃,跟他走的太近没准就招人恨。就我认识的很多国关学者,也特别看重这种“政治稳定”。“逢选必乱”未必如此,老军头却是总会死在沙滩上的一批人。虽说中国现在对保证军头没了以后的经济利益还是挺熟练的,但有些成本本来就是没必要的。” 发布于 09-07 “虽然我做全球治理相关的东西,但我对这个东西是完全不怎么信的:连新冠这种又严重又紧急的事所谓全球治理都几乎毫无建树,竟然指望能解决别的不那么严重不那么紧急成本也不低的问题……但这是真的国关学界百万漕工,而且很容易因一场会一纸文件而全球高潮,所以,全球治理会继续在纸上继续进行的。”“还有另一大热门区域化,自上而下的区域化是地球别的地方的事,跟东北亚没啥关系。别总想着抄欧美人的壳套东亚。其实大家大多分得清“应然”和“实然”,不过假装分不清而已” 发布于 08-08 “自从我开始做气候能源这块以后,最不爱听的就是“中美合作”。中美的气候能源共识类似于“我们共同认为宇宙和平很重要”,但分歧类似于用战列舰还是航母维护这样的“原则性问题“,最好的合作方式就是对方原地爆炸,断无具体合作前景。” “这几天国关共同体会开下来,感觉就是“太喜欢合作”病还是过度严重:今天的中美就是敌人,最多局部暂时协调一下,仅此而已” “三问:拜登要全面废除煤炭,中国接不接?拜登要打压水电谈“非水可再生能源“概念,中国用不用?拜登要追踪碳足迹搞你的产业转移,中国认不认?三个回答都是“不“,那合作个头啊!”“(中美合作病)患者下台,患者的徒子徒孙还在。虽然已经有一批人意识到中美就是敌人了,但还远远不够,只能说懂王睡王还没打疼中国学者” 发布于 07-06 PS:这条本来应该放在学术整治的文章下边,但39楼和这条内容相关性较大,就回复在这里。
我對議題不熟的話,就不予置評,這裏也是如此;不過中國國關學術/智庫界顯然問題不小(否則怎麽會輪到我這樣一個什麽機密内幕都摸不到的外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頭一個看出簡單明確的相關事實和邏輯結論?),有反思總比沒有好。
2021-11-01 22:03 回复
请问一下,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Elvira在打击美元地位上主要手段有哪些呢?我自己在网上搜索,主要看到的是几年前俄罗斯抛售外币稳定汇率油价,还有去年开始把美元从wealth funding中排除,这些办法是中国可以复制的么?或者说俄罗斯中央银行的手段远不止这些?
Sovereign Wealth Fund完全去美元化一點問題都沒有,因爲這基本就是一個國有的儲蓄基金,原本就應該隨意追求高回報、低風險的金融資產。不過這和中國沒有什麽相關,因爲中方的美元資產主要在於外匯儲備,和Wealth Fund是兩回事。
俄國的外匯儲備目前大約是歐元和黃金各25%、美元20%、其他佔30%;這裏的美元比率依舊是遠低於中國的。不過討論去美元化的正確角度,不是要求人民銀行立刻大幅調整外匯儲備的貨幣比例(因爲外匯儲備是抵禦1997年式金融搜刮的盾牌,參見前文《美元的金融霸權》),剛好相反,俄國央行能在外匯上做到這一步,是多年來全面與美元脫鈎後的成果,例如其金融系統,包括融資,已經基本不用美元。我對中方的建議,在於先從貿易、外援、和尤其是金融等方向模仿俄國的經驗,盡全力替代、排除美元,然後能夠安心把美元在外匯占比壓到20%以下,才算是有小成。
如同兩年前我警告必須儲備天然氣來彌補新能源的不穩定性,結果被當作馬耳東風一樣,留給中方的時間其實不多了,這是因爲美國有大約50%的機率會在未來兩年内陷入滯漲性經濟金融危機,届時再手忙脚亂地搞貨幣脫鈎,賬面上的損失固然驚人,大戰略上錯失的自我保護和反擊作用則更爲嚴重。
2021-11-04 05:34 回复
我这里有点不同想法 俄罗斯自身是能源大国 可以自给自足 所以和美元脱钩问题不大; 但是中国需要进口大量粮食 大豆要从美国进口 进口大量能源 铁矿石 钴矿 等等 是不是不能脱钩太深?
唉,已經反復從幾十個角度來討論過,幾萬字沒有廢話、絕對精確的詳解,爲什麽還會有人扭曲我的論點?這裏的關鍵問題很明顯地是,已知美國存心要你的命,那麽脫鈎的方向和程度應該全部留給美國視其利益和方便來挑選,或者中方也參與這個決定的過程?還有疑慮的讀者,顯然是把“不絕對”脫鈎和“絕對不”脫鈎搞混了;我建議你們在評論公共事務之前,先買一本數學證明題的入門書(例如這本https://www.amazon.com/IMO-Workbook-2011-Mathematical-Elementary/dp/B094NVFH75/),投入幾年時間來鑽研練習,建立一點基本的邏輯能力。
2021-11-05 06:54 回复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021-11-05 07:30
先生文中提到美國明年中期選舉後的政治混亂與對Trump的司法追殺,請問在Virginia州長選舉結果出爐後,這些政治鬥爭是否會提前搬上台面?如何看待Trump勢力重返舞台對Biden政府國際戰略的影響?
其實Virginia州長選舉,對Trump的政治前途是一大變數;這是因爲共和黨人勝選靠的是Biden的民意低迷,Trump反而是競選過程中被有意避免的話題。現在共和黨有可能會總結教訓,認爲中期選舉的決勝關鍵在於疏遠Trump,於是雖然後者對黨内初選仍有影響力,主流派會有更深更廣的共識,要盡可能忽略Trump,那麽他的政治生涯就將End with a whimper。
我在《新年的回顧和展望》和其他文章中提過,原本民主黨建制派在去年大選前的如意算盤是要橫掃國會,然後可以簡單推動一連串的白左法案,那麽爲了幹掉Sanders,推舉沒有決斷力的Biden和毫無能力和人緣的Harris就無關緊要。沒想到結果是慘勝,而且參議院出了兩個叛徒,連最基本的撒錢法案都無法通過。這一來,執政品質和黨爭技巧的重要性就被凸顯出來。現任政權裏不稱職的幕僚和閣員各自爲政、到處惹禍的後果,讓Biden優柔寡斷、無所作爲的個性被無限放大,自然導致四面楚歌、内外交迫。他會比Trump更惹人嫌,我想是白左做夢也無法預期的窘境。
從中方的觀點來看,美國内鬥導致行政癱瘓的長期影響當然是正面的,在中短期達成外交停火協議的動力同理增强,但反過來全面升級衝突的機率也從極小變成不可忽略。我建議在去美元化方向另闢戰綫,其實已經考慮了這一點,因爲這方面的早期措施都是中國單邊的内政,既沒有外交爭議性、也不像在軍事上針鋒相對那樣會有擦槍走火的可能。當然博客自一開始就反復解釋過,美元是美國霸權的基礎兼軟肋,在2014年美方的敵意絕對固化之後,去美元化就成爲中美博弈的決勝關鍵。此外當前美國經濟對量化寬鬆的依賴極深,明後年陷入金融經濟危機,將是在貨幣上出手的一大契機。這些都是論證過無數次的已知事實,不再贅述。
2021-11-05 08:58 回复
王老師你好,近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Sullivan接受CNN採訪,訪談中說道:美國目標不是根本性改變中國,甚至稱美國對華目標是創造一個環境,在可預見的未來,兩個大國可以在國際體系中運作。Sullivan一改過去鷹派作風,說出這樣的話讓人意外,請問王老師,難不成拜登對華策略要開始改變了?
我最近才剛提醒大家,美國人的公開談話毫無意義,無所謂聼其言,直接觀其行就是了。
過去這一周,美國外交國安政策是有值得注意的新動靜,但不是Sullivan的談話,而是CIA Director William Burns跑到Moscow去談烏克蘭。這事照理當然應該是國務院出面主導,卻由情報主管頂替,顯然事非尋常。這裏有三個可能;
1)Biden警覺Blinken的蠢笨,主動派Burns代行職權,那麽前者鞠躬下臺指日可待;但是依Biden的個性和智慧來判斷,這個可能性實在不大。
2)Blinken自己知道不受Putin歡迎,所以請Burns代爲傳話;但是考慮Blinken的智商和胸襟,這個可能性也很小。
3)九月初Taliban剛掌權,Modi就曾經邀請Burns和俄國國安會長官(Secretary of the Security Council)Nikolai Patrushev同時到New Delhi,表面上是分別會談,實際上必然有三邊聚會。有可能當時Burns就毛遂自薦要到Moscow進行後續討論,因爲兩個月後國際情勢有所轉變,東烏又成爲美俄衝突焦點,所以Burns剛好可以代表美方來談這件事。
不論如何,Putin自己也希望能藉機讓美國明白他保衛東烏的決心。換句話説,不打便罷,一打起來,俄軍不會停止在當前的停戰綫上,就算不直接滅國,也要至少占領烏克蘭所有的俄語區,包括主要港口Odessa和整個海岸綫。這個警告是有效的:美國國務院緊急派了中級官僚到Kiev,顯然是去下達指令給Zelenskiy,叫他有所收斂;而他也的確立刻乖乖聽話,開始大談和平共處。
我想提醒讀者,Putin在烏克蘭方向所面對的戰略局勢,其實和中方在臺海問題上一模一樣,也是時間有利自己:不但Nord Stream II即將啓用,而且到2024年和烏克蘭的油氣過境條約也會過期失效,届時可以簡單徹底關停供應,然後坐待烏方來跪求和解。然而Putin有足夠的智慧,明白正因爲戰略上求緩求穩,戰術上一步都不能退讓,結果雖然國力只有中國的小半,卻能得到美方的尊重和敬畏,從而確保國家利益和世界和平。
2021-11-09 11:53 回复
criteria
2021-11-10 00:51
先生真知灼见,今天几位美国参议院窜访,进一步挑衅大陆,升级局势。最近经济学人讨论了中国非国有银行,详见(China attempts to clean up its sleaziest regional banks),存在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勾结,导致贷前审查形同虚设,而坏账率过高一直是中国银行的顽疾。曾经听在银行工作过的人描述即使是国有银行,在2000年初不良贷款率甚至高于20%,即使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也存如赖小民这样的问题。金融内部腐蚀之深,难以估量。
美國官員的基本修養,就是對著記者只説空話。這裏最起碼的要求,是内部決策即使要公開宣佈,也必須由專人專稿在特定場合發表。所以像是Sullivan這樣現場即興回答問題所提的,絕對不是確實的官方決策,頂多只是和幕僚聊天時曾談過的哲學論點,是對既有現實(亦即美宣早已沒有顛覆中國的影響力;這是幾年前博客讀者群就瞭解的事,參見前文《美國宣傳戰的新困境》)的認知,他自己都覺得是學術性的廢話,才能順口而出(如果有人因爲老年癡呆,而説了好像不是廢話的發言,事後官方還得趕快出面辯解“澄清”呢!),我不知中方政論單就浮面字義來斷章取義、穿鑿附會能得到什麽洞見。尤其Sullivan談話的主軸其實是中美文明體系的對抗,那麽閑談“不能指望中方改變”不正反過來暗示“只好直面對抗打擊”的心態嗎?能把這種發言做正面解讀的人,須要反省自己的邏輯能力。
至於中國的金融管理,雖然我作爲一個外人,很難管窺其内幕,但從2015年股災開始,就可以判斷其問題很深很廣(參見當時的留言欄討論)。這其實和學術管理的難處類似,都是行内人憑藉專業權威來忽悠決策者,而且因爲不像後者那樣有大批公開的論文可以檢視,以私害公的行爲更加隱蔽得多,如我這樣的良心人所能做的建議也就只限於大方向的原則性敘事。
2021-11-10 06:15 回复
美国断供中国电动车企业芯片的应对措施 王先生认为2025年时中国会凭借电动汽车掀起新一阵经济高速增长,考虑到到时候特朗普有可能卷土重来,如果届时美国再次对中国电动车企业如比亚迪断供芯片该如何破解?据我在网上看到的消息,5年内建成去美化半导体生产线相当困难
我認爲“不晚於”2025年電動汽車產業就會顯著推動中國經濟成長。
汽車芯片其實不難自己搞,因爲它們用不上最先進的製程。例如當前Tesla和中國電動汽車廠商之所以沒有傳統汽車品牌的供給鏈問題,就在於後者還在用十幾、二十年前設計的芯片,製程太老,半導體公司早就不再增加產能;而新品牌全部從頭開始,用的製程是目前的“主流”,供應反而相對充足。由於中芯已經擁有14nm的生產綫,對車用芯片來説綽綽有餘;即使在最不利的未來情景下,連14和28nm都被掐了脖子,65nm也可以將就使用。因此中方只要及早扶持設計端企業就行了;這需要的是一些遠見,並沒有根本性的困難。
2021-11-11 04:57 回复
Biden's 'infrastructure week' The Biden admin. and the Dems are understandably desperate to paint it a win, but the real achievement here might be shifting the infighting to within the GOP. Senators are already playing the commie card on Twitter and whatnot. Would this possibly turn the tides enough for the mid-terms? Apart from US politics and rhetoric though, wouldn't the b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US even in view of the reductions? The hard infrastructure spending seemed to remain fairly sizeable even after the cuts. Or is it yet another case of 'too little, too late'?
21世紀美國的兩大政黨,雖然都仍舊以選舉勝選為目標,其實在組織和運作上高度不對稱,有著本質上的差異:民主黨才是傳統印象中民選制下由各種基層利益集團組成的鬆散政黨,共和黨則由於過去半個世紀歸順屈從右翼富豪集團的徹底掌控和改組,獲得了若干革命性政黨的内部紀律和一致性。例如宣傳媒體,民主黨系的名目繁多、各自爲政,在政治任務上主要作爲對外鬥爭的喉舌;共和黨的主流卻就只一家《Fox News》,而且其攻擊撻伐往往是爲了對内肅清異見、維繫思想“純潔”。所以共和黨的“内鬥”和民主黨的是兩回事;像是這次13個衆議員投票支持基建法案,原本就只是圖利轄區内土豪,並沒有違反共和黨的基本教義,更不像民主黨的Joe Manchin那樣嚴重損害黨的核心利益,所以被罵純粹是内部紀律的需要,如果有實際懲罰,也只反過來更加强化向心力,不會影響中期大選的大局。
當然Trump是一個異類,他的絕對自私和自信往往違反了黨的利益,但是我認爲這是一個“exception that proves the rule”:2016年他在黨内初選中勝出之後,《Fox News》被迫進行了徹底的内部清洗和轉向,很明確地示範了共和黨系的紀律是如此的强大和重要,他們寧可被Trump綁架,也不願冒真正内鬥的危險。
1萬億咋看下不少,實際上完全不足以扭轉美國國勢衰退的脚步,反而在未來兩三年的關鍵問題(亦即金融財政)成爲額外的包袱。我認爲不只是Too little, too late,長期來算都不一定是正面的。
2021-11-13 02:32 回复
很可能不仅仅是电动车行业会 2025 年前大发展, 我大胆猜测整个mobility industry都可能会受益于电池和AI的普及化, 廉价化而革新, 中低速的无人载具运用于安保巡逻, 邮件快递, 室内清洁, 园林护理等等, 参照大疆无人机. 预计会有一批创新企业涌现带动下一波发展. 不过这里主要谈国际战略, 偏题太远就不细聊了.
其實和國際戰略關係很大:不但日本的衰敗指日可待,德國車企也喪失了核心技術,反而必須依賴中韓電池供應商。他們頂多只能在汽車這個下游消費性行業上和Tesla競爭,那麽生產綫就必須模仿後者的高度自動化來減低成本,但是VW的總裁正在因此而面臨工會的强力反彈,他的職位被“put under review”;這對德國經濟不是好兆頭。
2021-11-13 03:57 回复
翟东升教授的内部演讲 10月28日,翟东升教授在海南的演讲,链接如下,与本文相关的谈了几个有意思的观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kY0l33RVc&t=2100s 1.美联储表面中立,实际上利率的指定主要和政府对国家经济需求看齐,美联储利率政策与联储主席本人党派忠诚关系极大,因此即使Powell在上半年表现为配合拜登政策,维持低息,最近仍然传出将会由Brainard接任。2.由于1中的观点,鉴于美国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Brainard接任后与Yellen仍然会维持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但是这个导致的全球性通胀会更加严重。3.美联储的低利率集中在密集融资的长期国债上,而在短期国债在局部性的利率高,这样有利于减小融资成本,维持美元信用,避免出现新债还不上旧债利息的情况。4.拜登目前由于民意支持低下,在发现中期选举基本稳输,不可能连任,有效执政仅剩下1年多时间的情况下,可能会改变和上任以来对中国强硬换取中期选举胜利的策略,转向双边合作,构建新的大国关系,中国政府正在致力于形成纸面上的大国关系协议,为未来3年后民粹共和党上台先上保险。5.美国基层治理高效,然而美国高层高度腐化,加上08金融危机和16年川普上台,已经失去了打压中国最好的时机,因此未来如果是理性的美国政党上台,应当会寻求如英美霸权交接一样的平稳过渡。 对于上述几个观点,都是先生文章中有所提及的。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教先生:1.翟教授的观点1在王博士看来是否合理,按照翟教授观点1的观点,如果美联储应该会在未来几年坚持货币宽松政策,那么单纯的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会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吗?中国作为制造大国,承担日益提升物料成本,同时还给美国稳定物价做冤大头,这种情况中国应该怎么破解呢?2.先生曾经谈及的SPAC的泡沫是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在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会不会由于子弹充足,使得系统性的金融大危机拖后3年到川普上台呢?3.目前美国的提振经济的预算法案,在各方扯皮下大打折扣,提振经济的效果有限,不知道在中期选举后,跛脚的拜登政府有什么手段可以刺激经济呢?4.王博士已经大半年没有上八方论坛了,不知道何时能上,希望听到到您的真知灼见。最后祝王博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先依據你的説法來評論第一段:
1.首先,美聯儲的忠誠不針對政黨或總統,而在於金融行業。美聯儲主席的決策,當然會配合政府開支,但這不是出於政治考慮的協作,而是被動地擦屁股;換句話説,優化的標準依舊是金融業的利益,而不是政黨的偏好。
2.其次,美聯儲對金融業的影響力,有50%左右是裝腔作勢搞出來的“Confidence”信心(Greenspan時期曾經是90%),如果換新人這方面立刻受損。所以如果我是Biden,就會讓Brainard留在副主席層級;但他是白左教的忠實信徒,爲了性別而讓Brainard硬上並非絕無可能。
3.美國濫發國債從來就不是直接違約的問題,因爲總有美聯儲來兜底;它的危險在於間接地推高通膨,然後導致貨幣政策徹底失控;這一點我已經解釋過幾百次了。
4.我很早就説過,一般人到35嵗之後,三觀就絕對硬化了,必須是有科學素養的聰明才智之士,用心壓制自己的反射性直覺,才能接受新的事實證據,扭轉成見,選擇理性最優解。你覺得Biden、Blinken、Sullivan這些人,算得上“有科學素養的聰明才智之士”嗎?
5.民選制的反智效應,隨時間而做指數增强。晚清沒有那個問題都撐了70年還死不悔改,英國打了兩次大戰、被掏空兩個世代才承認霸權衰落,美國獨霸資源豐富的美洲,要在沒有世紀級災難的前提下做出深刻反省,必須有更高一級的智商,這絕非目前就可以確定的事。
至於第二段:
1.我不是已經反復建議,徹底放棄中美夫妻論,主動挑選有利己方的角度來脫鈎?這除了替代美元之外,也應該考慮美國的經濟周期和金融需要,反其道而行。
2.美國的下一個經濟危機,是否會在兩三年内發生,尚且不能確定,所以更加不可能事先確認其主要導火綫來自何處。我的論點是,不同於2000年問題重心在股市,而2008年是房地產,這輪泡沫被美聯儲全力拖延,已經擴散到金融和經濟的每一個角落,SPAC只是股市方面最離譜的現象;災難固然可能引發自SPAC,其它的候選多得很。正因爲如此,我個人覺得能拖到2024年大選而不爆發經濟危機的機率,是小於一半的。
3.Mid-Term選舉之後,總統跛脚兼無能,只能靠行政命令搞白左花樣,要挽救經濟你想得太多了。
4.最近真忙得不可開交,只好優先學習,保證持續長進;連内定的下一篇博文都已經拖了一個月,所以要等有空才能再上《八方論壇》。
2021-11-13 04:01 回复
川普可能无意中还加速了共和党从松散利益联盟到一个纪律性政党的转化. 过去共和党在意识形态上一致, 但是在选举组织方面, 仍然仰仗各州的名门望族在当地的影响力. 川普的出现, 使得共和党选民越过当地豪强, 直接与领导人物互动. 凡是不得到川普支持的地方豪强, 要么叛入民主党阵营(例如在亚利桑那州有极大号召力的麦凯恩遗孀及其家族), 要么落选参议员(例如阿拉巴马州的Jeff Sessions). 川普离开后, 这种集中化的组织趋势是否会延续, 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這個效應只影響黨内初選,在大選往往有反效果,而且這次Virginia州長勝選,靠的正是完全忽略Trump,所以過去這年,共和黨實際上是在走鋼絲,一方面依舊接受Trumpism教義,另一方面卻盡可能不談其人。這當然不是一個穩定態,到2024年大選必然會有所轉變。
2021-11-13 02:46 回复
1、中美气候宣言,习拜视频会议解决关税问题,都是可以合作的良性互动,对美释放善意,符合中方的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的定调,弥补自身宣传的短板(效果不一定好),都是合理的选择(降关税是双赢、气候问题是全人类问题不应该用零和博弈的思维看待)。 2、长远看,当中国产业转型成功不在依赖低端制造业,科技脱钩,必然会形成两个系统,中美脱钩是必然,在一些领域应该早做准备,甚至优势领域主动脱钩摆脱依赖,不应该幻想美国会接受现实与接受中国崛起,而不是两败俱伤(拜登白左主义和川普主义没有本质区别,都是非理性,底层逻辑都是基于种族歧视,而且美国民选会放大这种非理性民粹),要有足够的威慑。 3、未来人口增长红利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非洲,中国的布局 能保证未来经济增上率维持在高水平,加上科技投入效率提高,跨过发展中国家陷阱,超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战略层面保持定力没问题,但战术要对冲战略风险,应该更加主动保持灵活而不是被动还击
你從第二段開始是讀書心得報告,無需評論。但是第一段有個很大的問題:雖然單獨來看,當前的和解步驟本身算是雙贏,但如果我們提升一個Metalevel,從大局背景以Game Theory博弈論(這裏的根本問題似乎又回到文理分科不合理,導致國安外交的智囊幕僚居然普遍欠缺數學訓練,沒有學過博弈論!)來看雙方決策的心態,就不再是正面的敘事。
首先從中方角度來看,戰術上尋求和解、戰略上準備長期對抗,固然也是可行的道路,中方智庫的言論卻不讓人樂觀:所謂美國的長期戰略利益在於接受中國崛起,只等新的理性政權上臺,這樣的説法在大國競爭下的戰略戰術謀劃中不應該有任何地位。畢竟如果人的理性能靠得住的話,就不會有兩次大戰,美式絕對自由主義經濟學也就應該行得通。事實上,我反復論證過民選制的强大反智效應,中方不但有英美這些例子,而且和台灣、印度、香港打交道的切身經驗記憶猶新,實在沒有藉口繼續堅持已經被證僞過無數次的錯誤假設。
從美方的角度來做分析,這些戰術和解的壞處就更加簡單明晰:Blinken和Sullivan所代表的白左外交理論,正是鼓吹美國可以吃乾抹净,單向自由選擇脫鈎和打擊的方向,然後對方仍舊會逆來順受,接受美方不想承受衝突結果時偶爾遞出的橄欖枝。所以任何和解都成爲這個外交理論的正面驗證,加强並支持這批人和這個理論的政治地位,保證後續的打擊强度不斷升級。這裏中俄面臨的正是古典的Prisoners Dilemma囚徒困境:前期和解的好處由中國一家獨享,後續美國升級打擊卻是俄方一同承受,短期看是中美占了俄國的便宜,長期整體來看是三輸;別忘了,囚徒困境又分一次性和反復性兩種,其最優解是剛好相反的,難道中方以爲世界到今年底就會停止運行嗎?如果這還不算是犧牲長期利益來換取短期享受的短視近利、飲鴆止渴,我不知道什麽才夠格。
2021-11-14 03:02 回复
我想像中国完全可以搞一些强硬的主张,之前有个中美海上相遇规则,中国可以这样提:中国主张以国际日期变更线为界,这边相遇美国让中国,那边相遇中国让美国。以公平为名,压迫美国的攻击性行为。另外当美国找中国合作时,中国指出:中美可以合作,但必须加一个前提,美国必须停止一切仇视中国的行为,如果中国认为美国进行了仇视行为,中国有权终止合作。造谣新疆、支持台独以及其他一些类似行为都算仇视行为。
這些選項,雖然理想,但太過不切實際,完全沒有實現的可能,反而浪費外交能量和管道。在這方面,俄國同樣有先進經驗:Putin早就專注在最起碼的雙邊關係之上,尤其是大使館和領事館被過度裁撤的問題;這裏的始作俑者是Obama,在2016年大選後,以Russiangate(亦即號稱俄方干涉美國大選,Trump有把柄在Putin手裏)為藉口,不但驅逐俄國外交官,還把俄方在美房產扣押充公。Trump下臺之後,證據不斷被挖掘出來,發現那些指控都是Hillary團隊為選舉而捏造的,連如何層層外包的過程都已經被徹底確認,但Biden對最起碼的大使館復員都不肯談,畢竟黨爭重於一切。
只要對美國外交政策習性有點實際觀察瞭解的人,都知道和解就是一個幻想;中國在外交國安上表現得如此幼稚,實在令人扼腕。
2021-11-14 04:13 回复
回复先生在前两楼(51、52楼)对中方近期对美友善的评论 抱歉,也许是我没读懂先生在第49楼第一段第4点的回复。因此想展开一谈。 翟东升在事实方面的认知其实和王先生差不多:拜登很可能在中期选举以后开始跛脚,且2024年连任的概率并不高。因此要做好2024之后中美关系又回到自由落体状态的准备。但他的应对策略和王先生有区别:他认为应该在近期抓紧美方有求于中方的时间窗口给中美的“新型大国关系”定下一些良性互动范式。让中美关系不至于在拜登继任者上台后彻底崩盘。(链接影片约93分钟开始) 他作出这一建议的基础判断是认为共和党已经被反共民意绑架,中方无法与之进行任何合作;但民主党方面Biden政府却在整体反中背景下留下很多合作的通道或夹缝,应该加以利用。(他有强调他这一观点和国内智库主流观点“Biden比Trump还坏”相左。从影片55分开始他在半小时内断断续续碎片化地比较了Biden和Trump。)王先生是否认为他这一判断有误? 另外,我想中方特意选在气候议题而不是贸易或疫情议题上给美方递橄榄枝,也有想要把这些政治得分给到Kerry而不是Blinken等人的考虑。
答案都是博客一再解釋過的:所謂的“合作通道/夾縫”,其實是白左外交理論中打擊/停火的單向自由選擇權。美國全民,而不只是共和黨人,一致同意中國是反人類的邪惡軸心,“良性互動”從何談起?至於“範式”更加不適用於美國政治,他們言而無信、出爾反爾,你以爲是Trump一人的問題嗎?Biden即使連任無望,也必須設法減少民主黨在國會席次上的損失,怎麽可能冒全民之大不韙和中方真正和解?而且他越是在對中打擊上猶豫,越會引誘共和黨對手在競選過程凸顯這個話題來做攻擊,那麽下一任總統也必然更加極端。
在美國民意和政治體制的現實條件下,中方頂多能爭取減低關稅,所以和戴琪談判我不反對。然而其餘的諂媚動作,徒然鼓勵美方得寸進尺,毫無任何實際收益的可能性:高峰視頻會議固然談不出真正成果,氣候問題中國自己做自己的事就好了,扯上美國幹什麽?難道你真指望他們可能捨己爲人、資助落後國家嗎?這還沒有考慮2024年黨派輪替,必然又有反復。當然,未來三年中美外交官聚會、吃喝、談笑的頻率可以大幅提高,有些人會想要把它與成功外交劃上等號,但是中聯辦正是以類似的標準執行了17年,後果是什麽?
然而鄉愿心態的最大危險,還是在於未來幾年美國經濟有摔落斷崖的可能,届時中方是應該處於“合作”模式,還是趁機解除美元霸權,一次性解決美國仇中的問題?中美夫妻論者喜歡談英美霸權和平交接,但是美國正是在一戰、二戰和1956年運河危機,一連三次趁人之危,對英國在金融財政上落井下石,才成功逼迫後者和平退讓。要讓美國人心甘情願地坐視中國崛起,只有兩條道路:一是像美國對日本和德國那樣在軍事上徹底打服,二是像美國取代英國那樣從金融財政方面釜底抽薪。我覺得在核子時代,第二條路遠遠更合適,那麽現在全心去搞和解,不正是事先放棄天賜良機,反而提高最終兵戎相見的機率嗎?
2021-11-14 15:25 回复
后续 我想我应该算是本博客的忠实读者了,但虽然王先生的每句话作为单独论点我都见过,但是全部串起来形成的统一政略思想我还是直到刚刚通过这种问答的形式才彻底理解。我想您在写内参时的目标读者在接受论点的过程中恐怕也会遇到和我相同的情况。由于事关重大,尤其是上层楼里的最后一段,希望王先生能不厌其烦通过已有管道上达。 这样国师级的思考是需要横跨军事、金融、战略的高级知识分子进行细致的通盘考虑才能形成的,14亿人也许只有您一人能做到。请您一定坚持以自己的方式正高层视听。
唉,我想以前也提過,智庫文章上送,不像外人想象的那麽直接容易,底層根本無權決定送往哪個部門,一般是反過來由行政單位指定題目,限時提供。我的文章與衆不同,尤其不方便,智庫主管得先代爲翻譯成官話,任何批評性的論述基本就此消失。
我的希望,是體制内年輕的幕僚和學者能主動到博客來,直接吸收我的論點,然後再轉述上傳。畢竟大國博弈的戰略戰術,可能是人類社會最重要、最嚴肅、最複雜、最精奧的議題,如你所説,要做出正確判斷所需的先決知識和論證是全方面的,我在博客用來介紹這許多不同角度的文字已經極爲精簡、沒有一句廢話,但還是用了上百萬字。針對你的問題來做回答,老話獲得新意,其實是誠實嚴謹的邏輯辯證(Dialectic)所帶來的提綱挈領效應,是我重視留言欄討論的用意。
2021-11-16 03:11 回复
从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角度看,不谈其他事情,就说美国制造台湾独立、造谣新疆、打压中国科技发展,每一件事情都算是不共戴天之仇。这种情况下,实在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提出中美夫妻论,以及要谈什么合作。一般人可以想不出具体打击美国的手段,但不应该认识不到美国对中国的恶意。如此情况下,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绥靖态度?是不是本身有利益渗透?
他們都是聰明人,但也都有兩個先天的嚴重缺陷:首先是受教育期間欠缺嚴謹的邏輯訓練,往往不自覺地以直覺、聯想、習慣和衆議來取代因果推演。其次是英文能力不夠,無法直接體會英美的邪惡文化和深刻敵意。前者可能是文理分科不合理的問題,我已經多次討論過了。後者在導致最終誤判的過程中,有幾個特別普遍的誤解,我在此稍作討論。
首先,他們雖然也看到英美傳媒對中國的造謠抹黑,但推己及人,自動以爲那只是給普羅大衆消費的普通内宣,決策階級另有一套信息系統,所以Biden、Blinken和Sullivan等人心裏應該明白新疆等等議題是無中生有的外交籌碼。然而真相是,英美體系下的事實,原本就是隨群衆的主觀意識而自由演化的,他們的造謠抹黑,是一種湧現現象,每一個官員、編輯、記者都貢獻0.0001%,同時也真心相信其他的那99.9999%都是事實,所以自己的造假是在為“Greater truth”服務。換句話說,國務院官員可以在資助、安排東突僞造指控的同時,良心非常滿足,認爲自己假造的證據,只是被中方遮掩而無法直接獲取,己方的努力只是跳過這個技術問題來“揭發真相”。因此決策階層其實也完全相信中國是反人類的邪惡軸心,即使在道德層面也有强烈的厭惡仇視情緒。
其次,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尤其是體制内脫穎而出的人,必然很會搞關係,所以難免在外交上又推己及人,也想要搞好人情關係,以爲這能帶來通融方便。然而Anglo-Saxon的長袖善舞和中國的人情關係有本質上的差別,前者是基於個人主義、極爲現實的交易性關係,尤其在霸權爭奪和種族歧視的背景下,表面上的和善純粹是爲了有機會時捅刀的方便。如果中國也能日常勾肩搭背、稱兄道弟,等到美方有需要時就立刻落井下石,我倒也不會擔心了,但這顯然不是中國外交的行爲模式,所以戰術和解真不是適合中國當前戰略需要的正確路綫。
最後,有些人可能是想要拉攏“溫和派”(Kerry)以孤立“激進派”(Blinken和Sullivan),但疏不間親,這頂多只對溫和派主管個人有效,不可能影響其他部門。在Trump政府裏,Mnuchin能幫忙,不但是因爲他主管的業務與貿易戰息息相關,更重要的是他原本就代表華爾街的利益,所以總統也得讓他三分。現在全憑簡單聯想而試圖對Kerry重施故技,卻沒有考慮當前氣候議題並非美方打擊的重點,以及Kerry根本沒有什麽政治能量,真是太天真了。
2021-11-15 07:04 回复
desertfox
2021-11-14 23:39
完全同意王先生對彝圪學殅的回覆。身在美國,對於他們的仇中我們常時的瀏覽當地媒體那是有深切的體會。這跟台灣仇中的犬吠火車完全不在同一個量級上,美方是想置你於死,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大陸民間如果還有人想和那就是頭腦不清,是很危險的。我想中央則不至於如此,現在的隱忍唱和只是磨礪以待。我尤其讃成王先生的建議,時機恰當時就來狠的不能手軟,因為和平從來就不是談出來的。所以現在的問題是對於時機的拿捏和判斷。拖和磨可以是一種戰術然而對方亡我之心不滅,你終要下決心予以痛擊的。美國想與中國在經貿上脫鈎,在我看短期間很難做到,所以有什麼好客氣的?不要再賤賣商品給他了(中國發電量是美國的兩倍GDP卻只有他的70%),尤其他現在通膨嚴重。
是的,我絕不是好勇鬥狠,剛好相反,我的建議都是在美方是如此自私邪惡的前提下,籌劃如何避免軍事衝突,選擇賦予和平崛起最佳機會的路綫。當前的有限外交和解,本身無關緊要,問題在於美方對外交共識視同厠紙,而中方卻是當真的。如果爲了幾句空洞的友善言辭而自縛手脚,不把握機會對著美國的金融經濟罩門狠打,等後者喘過氣來反而會想要挑選更有優勢的軍事方面來出手,後患無窮。
2021-11-15 16:23 回复
即使不知道美国是一个把自己都感动了的骗子,而仅仅知道他是个骗子,这恶意还不够吗?(恶意是主观的,即使认为对方可能有理性,但是这和恶意不冲突啊)我很难相信。。大谈“和平发展”“国际合作”“与国际接轨”的官僚与学术圈惯性是不是更大的原因?说一句冒大不韪的话,现在中方是不是需要一点以前的强硬?(P.S.我完全理解毛时代的反智)我甚至怀疑是不是因为毛时代对外强硬而被国际封锁,导致现在矫枉过正,过分忽视了斗争的必要和急迫?
中方主張和解政策的幕僚學者,其非理性的動機何在,我無法斷言,不過矯枉過正的確是值得考慮的可能性之一,畢竟我們在學術管理上已經遭遇過了。
2021-11-16 04:11 回复
我觉得大多数中国智库不认为美国会因为这次经济危机而导致美元货币出现危机 所以寻求和解 比如中国金融40人论坛里 就会有一个观点 美国会印钱 保持高通胀 高经济增长 直到下一次工业革命出现 美国能印钱 因为他实力强大。 另外实不相瞒 我以前就是数学竞赛进的大学数学系 现在海外博士后才来看社科 但是我觉得社科的逻辑和数学不一样 因为社科的很多东西模糊性要强于数学 比如你说的伽罗瓦理论 每个定义都是确定的 因果关系也是确定的 充要条件就是充要条件 充分条件就是充分条件 但是社科很多都有模糊空间。。 因果关系也容易反
做這類分析必須考慮美國行政效率的指數下降現象,典型的案例是加州高鐵的建造時程和價格,所以要靠印錢完成“下一次工業革命”,即使假設無限印錢毫無代價,可以指數性地提高投資額,時間上的拖延卻是無解的。而且不只是執行效率有問題,在資金配置上,現代美式體制内公關謊言充斥,拜30年前的遺產,沒有落入大對撞機的陷阱,並且留下一個强大的半導體產業,但2000年之後就因爲無限印錢而使市場紀律和政治文化進一步腐朽,當前幾十個核聚變公司幾億幾億地從市場吸錢,比起SPAC的危害居然還微不足道。換句話説,即使資金能無限成長,投資效率也會因應地下降,長期來看,很可能是絕對負面的事;這裏的典型案例是16世紀的西班牙,從美洲獲得比原本GDP高出一個數量級的金銀礦,結果卻是迅速腐敗,成爲新進强權的獵物。
我自己在大二開始對歷史有真正的興趣;在研一遇上六四事件,開始思考政治體制的問題;到研四明白高能物理是死路一條,爲了留下後路,開始閲讀經濟性文章。30多年的自我訓練,至今也不過是掌握了小部分最重要的議題罷了。例如現在經濟學裏的周期理論,還是依靠外加(Exogenous)變數直接驅動周期性(這竟然是近年諾貝爾獎的得獎研究),這顯然是錯的:實際機制必然是内生(Endogenous)自發的波動;如果我的專業是經濟學術界,當然會花幾年時間去把正確的理論研究出來,但我是無正式職位的散人,時間的最佳應用在於當中國的Walter Lippmann。一旦決定了人生的大方向,就應該一往無前、專心致志地努力,放棄遠離核心任務的課題,把可用的時間精力專注在傳播和教學上。
作爲數學家,要思考社科問題,的確是很極端的轉變;物理原本就是等效理論,連定義都是操作型的,如果對所學有正確深刻的理解(然而在論文至上的體制原則下,能做到這點的是極少數),並不難應用到社科議題上。我對你的建議是,先習慣操作型定義的思路,同時從歷史著手,吸收大數量的案例,然後慢慢地歸納出其中的脈絡,一步一步提升自己思維的Metalevel。這一般需要至少幾十年的全神投入,不過我的博客可以幫助讀者加速這個過程。
2021-11-16 04:36 回复
看了王先生回复受益匪浅想简单概括下: 1、美国坏事做尽、筹码拿齐,又开始说要管控分歧,想在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做和解,在中方没有对等力道反击的条件下,中方回应美方释放善意,等于默许对方揩油,进一步鼓励美方。 2、鼓励美方揩油事小,如果因为错过重创美国的机会(打击美元),那中国和平取代美国的概率将会下降,战争风险陡然增加(以美国成为霸权的手段来看,苏伊士运河危机,趁英国前方出兵,背后狙击英镑,对同宗同族的盟友都不择手段,美国是空手套白狼,背后捅刀的典范)对美国一次次的撒谎来看,这届美国政府同样没有可信度,而且没有羞耻感。 3、美国国内对中国的仇恨已经是歇斯底里,对于一个不理性对手来说,囚徒困境的纳什均衡点就是对等力道还击(俄罗斯就是成功例子,利用自己残存的军事威慑非对称还击),中方不断误判了美方的意图,以为美方只是想占便宜,美国现在就是一个虚弱的疯了的杀人犯,这样绥靖政策简直是犯罪。
雖然有些用詞我會另有選擇,但你的讀書報考基本沒錯。我不能在討論一開始就直接這麽寫,是因爲只做結論正是我一再批評過的小兒作爲,基於事實與邏輯的嚴謹論證必須是用一塊一塊的磚頭從地基慢慢曡起來的。
2021-11-16 03:18 回复
具体点说 大多数中国智库的观点都是 因为美国科技强大 军事强大 以及他控制着大宗商品定价权 所以即使美国随便印钱 别国还是会持有美元 然后美国再通过印钱 给产业补贴来进行产业升级 (人工智能 电动车 生物医药 等等) 直到下一次技术突破 然后美国经济就起来了; 中国不配合美国 不仅打不垮美元 反而自己出口出现问题 经济影响。 这是他们的逻辑 你的逻辑是长痛不如短痛 等到下次经济危机 落井下石 打垮美元
是的,我覺得美國内部腐朽已經達到指數性惡化的過程,說他們的盔甲無懈可擊,絕對是沒有認真檢視就隨意做出的草率結論。
2021-11-16 04:34 回复
j3307002
2021-11-16 03:36
大陸普遍觀點是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好,美國自然而然就會因為經濟危機而崩潰瓦解.問題是綜觀世界歷史,沒有任何一個霸權是在沒有強大壓力逼迫下就主動妥協退讓.先前大陸外交部長給美方開的所謂清單,都是美方不可能接受的.我對將來大陸的反應呈現悲觀看法,大陸最近愈來愈剛愎自用,基本上聽不進批評的聲音,所以王先生擔憂的中美兵戎相見,可能才是未來會發生的事orz.
我不覺得最近整頓輿論,和“剛愎自用”能扯上關係:大衆傳媒原本就是極度愚蠢的,極少數正確的意見反而被自然淹沒。把噪音音量壓下去,靠近聲樂家的聽衆反倒更容易注意到音樂。換句話説,絕大多數的批評聲浪是非理性的找茬,有理性思維能力的極少數不會因爲加强管制而銷聲匿跡,例如雖然我被主流媒體排斥,但那是沒有新管制也會發生的事,而博客吸收新讀者的速率並沒有受影響。
2021-11-16 04:41 回复
我首先有一个关于鲍威尔(Powell)的疑惑百思不得其解. 鲍威尔当年曾提出过著名的鲍威尔原则, 老布什打的第一次海湾战争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圆满体现, 外交方面处理的相当出色,但是为什么到了小布什时期, 鲍威尔就乱来, 自己违反自己的规则呢? 王先生已经反复解释过, 普选对社会的反智效应, 这算不算是一个? 之前克林顿政府也通过战争转移过焦点. 布什家族一父一子, 有节制无节制, 仅仅一代人, 天差地别. 如果说的再大一些, "大陆平衡政策"那可是英语国家的立国之本. 王先生提过, 历史上美国曾在欧洲和远东分别操作过这一战略决策, 难道美国年轻一代地理太差, 忘记了俄罗斯不光是欧洲国家, 还和中国接壤? 随着全球化加深各国联系, 过去遥远分开的远东和欧洲早就成为欧亚大陆整体的一部分, 如果要遏制中国, 唯一能够在整个欧亚大陆上遏制中国的只有俄罗斯. 如果说 90 年代初美国精英普遍相信中国崩溃论, 或者忙于反恐, 来不及做地缘政治操作, 但是到了已经2014年了, 仍然没有试图示好俄罗斯, 反而爆发了克里米亚危机把俄罗斯推向了中国, 欧亚大陆整体平衡实际上已经被玩砸了. 这算不算也是一个战略能力严重下降失算的例子, 连祖传的本事"大陆平衡政策"都丢了? 莫非英国衰弱的历史逻辑果真美国会重演? 最后, 我好奇美国的统治精英自己是否知道民主体制的腐化作用? 或者他们也知道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这一点, 才会有意的塑造一个共同的敌人, 把内部矛盾以不必要的战争的形式转移出去, 让其他国家为美国的腐蚀买单?
Powell從來就不是決策者,而是執行者,當了國務卿也並沒有進入政府的核心内圈。他前後表現的對照,純粹來自兩個Bush戰略智慧層級的差別。
至於你後續那些問題,答案都是過去40多年美國社會迅速、全面的腐朽:一旦問題太多、太深,少數清醒的人士(例如Stiglitz)也只好抓緊急的重點來談,根本無暇去碰更深刻的體制性、民族性、歷史性議題。我們能夠在這裏從中方的角度談大局話題,其實是拜習近平反腐、改革之賜,否則光是抱怨種種内政細節的不合理就忙不過來了。
2021-11-17 05:40 回复
我看过所有的智库 学者 包括台湾一个叫 马凯的经济学家(我还挺喜欢看他的 他不是那种特别绿的 相对客观的) 没人认为中方落井下石会让美元崩掉。。。 从这个角度说你的观点是非常独特的。 中国智库还有观点就是 趁这几年再抓紧和平发展几年(比如金灿荣) 贸易出口多几年 撑到2024年 说不定特朗普上台 前几年必然又回去否定拜登的一些政策 还回再折腾一会 又给我们几年时间 那时候中国经济体量更大 更难打击了
因爲我在評論一個議題之前,必然要先想清楚全面的考慮,所以細節和用詞都是很精確的。一般人囫圇吞棗,然後凴反射直覺來回應(亦即我説過的“海鷗式”留言),已經不適合在博客發言;一個數學系出身的人,也犯這個毛病,就更加不應該。考慮到你一輩子在象牙塔裏成長,剛剛面臨陌生的現實世界,我暫且不禁你的發言;不過請自重,在發問之前先把這裏的論證仔細閲讀、徹底吸收。社科類的邏輯,不像數學是單維單綫的,而必須是多角度、多維度的考慮,才能剋服複雜度所帶來的先天不確定性。
美國對英國的財政釜底抽薪,也經過了40年、三輪的過程;我何嘗説過一次就能讓它從國際社會消失,剛好相反,我也討論過美國在霸權交接塵埃落定之後,應該會反過來和中國親善,届時中方也只好假裝已經忘卻他們的惡行。我和其他政評的差別,在於我認爲這種2、30年後的長期必然結果,是和當前政策考慮無關的廢話;建言的目的,應該是要在未來幾個月到幾年的進程中,保證並加速歷史的和平演進,尤其要從細節上選擇最優解,而其所引發的利害差別,從世代的觀點似乎不重要,但其實出入往往以萬億計,這才是評論國安外交策略的用意,不是學術性、沒有實際影響的清談。
回到你的問題,這裏的關鍵在於,財政金融上的打擊效果,原本就有不確定性,但其他人完全忽視它才是極端,我的意見是即使不致命,也會讓美國病在床上十年,而這正是一般空談的中國和平崛起所需要的餘裕。你看在一戰後,英鎊的國際額分只降到50%(現在的美元是60%),英國一樣很快主動推動了《Washington Naval Treaty》,接受美國可以有100%同級的海軍,這相當於美國自發邀請中國簽1:1平等的限制核武協定,保證了老霸主放棄以武力打壓新挑戰者的選項,不正是所有人一致同意的戰略目標嗎?我只不過指出什麽都不做、坐等老天眷顧,不是最優方案罷了。
2021-11-17 05:58 回复
desertfox
2021-11-17 11:36
我想請棄車成殺回到現實,或參考一下 John Mearsheimer對中美關係那種事後諸葛的評論,這樣你或許會比較淸楚中國目前的處境和應該何以因應。你説再多几年的國內安定,以及再多几年的對外輸出和投資發展,(或者讓內循環成熟)讓自身實力更強以致對手自動放棄抗爭或給自己多爭取更多的籌碼在將來的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是你希望或相信並且合理認為中國應該並且能做到的是吧?那我想問你,你認為美國打擊封鎖華為中興,發動貿易戰加稅,然後在全球範圍內發動輿論戰從新疆香港到台灣不斷說事挑釁,他是在跟你開玩笑好玩嗎?忘戰必危,都什麼情況了還在作夢!拜登在這次視訊會議中的和稀泥是因為他國內的情況和民主黨內已經分崩離析焦頭爛,不得不緩和僵局。而等他喘過氣來,你再看看他會怎麼對付你! 我覺得中國大陸近年來舒服日子過慣了,民間或學術界精神上以及認知上都很鬆垮,我希望中央的決策階層不會受到這股歪風的影響,不然會愧對對先輩和全民的托付!
是的,這個議題我已經論證過幾百遍,事實上習近平本人在貿易戰的經驗之後,必然也已經同意正確的結論,否則不會對澳洲做出那樣的處置。兩周前,我已經評估過,當前高層内定的政策,很可能正是我過去7年多來所試圖解釋的正道,只不過出於冬奧的考慮,而暫時隱忍,順便繼續對美方好言相勸罷了。
所以最近這一波討論,其實是針對背景裏提供理論和選項的幕僚學者,他們在錯估美方戰略意圖被打臉之後,依舊只是簡單地轉換為另一類幻想和誤解,單憑戰略情勢下拖延時間有利己方,就天真地以爲戰術和解是最優解。這裏的根本問題在於假設對方是被動、固定、沒有自己思想、文化、習慣、戰術、理論和反應的,只要學過博弈論的人都知道這是大錯特錯,社科專業的精英也犯這樣的低級錯誤,對行政單位還是有些噪音污染的效應,所以有必要端正視聽。
2021-11-18 07:08 回复
这次中美视频会议,虽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我觉得影响对中方来说完全是负面的,中方放出实利换回的是美国人嘴上的两句空话(甚至有没有那两句话都不一定,中美版本不一样),而且变相承认美国之前的所作所为,被当作筹码放到桌上谈判,等于鼓励美方继续“敲诈勒索”,而且中美建交基础三个联合公报就是不支持台独,没必要在拜登嘴里说一遍,法理上来说已经足够,何必多此一举,难道期望用这两句话对美方今后行为产生约束?正如王先生先前所讲,中方过于以以己度人,自己理性,那么揣测别人也必然最理性最优解,而且双方对理性的理解也有差异,中国人的理性是基于儒家传统思想,以最大善意揣测对手,美国人的理性完全基于利益,前者有道德层面的约束,后者无疑在外交层面更务实
有關這次視頻高峰會議,參見我對前一個留言的回復。
美國人其實有更大的“道德”包袱,不過他們的所謂道德,是基於上帝或者白左原則對正義有絕對話語權和決定權的理解,剛好猶太教、新教和白左教都相信每個信徒可以直接和上帝/白左原理心連心,所以是非善惡其實都由自己自由心證,不受外界事實和邏輯的影響;這也是爲什麽近年英美社會給人“印度化”的感覺。中國的儒家,雖然不完美,但基本是理性的人本主義思想,尊重客觀現實和國族群體,這才是中西文化根本上的差異。
2021-11-18 11:52 回复
社科和数学最大的不一样既是,社科里充满了大量的事实,或者叫evidence,但是并没有很多(或者没有?)theorem。这里的逻辑陷阱在于,你只能从evidence去推导一些lemma,并以此作很微小的推断,而不是自己先默认一堆theorem,然后推导出一堆corollary。不是说xxx普遍认为的就是theorem,所有的推论都必须以此进行。实际上,我们只有3个事实:1.美国让全世界承担了巨大的苦难,它存在的每一天都是在良心上划一刀,2.美元只占储备的六成,不是百分百,3.美国人在无限之挥霍美元的信誉,而人民币背靠全世界贸易来往最大的中国。
博客已經從幾十個角度來論證這個議題;讀者應該已經理解,中方更積極主動反擊,不但是道德上應該、不但是現實中容許、不但是規律下必然,而且最重要的,是不選擇最優解反而會導致更高的直接軍事衝突危險;單凴這一點,就沒有任何尋求所謂“合作”的藉口。
2021-11-18 04:28 回复
中方宣传部门最近在处理彭帅事件上的愚蠢笨拙,缺乏判断能力,令人摇头。这下冬奥不会太平了,妥协全白费。想来想去,文理分科,的确如王先生所说教育出了大问题。今后不应该再分文理,而分科学与艺术大类 听闻学术假大空文章在官员中广泛传阅,令人欣慰。
彭帥這個話題,現在還只是英系媒體在敲打,等到美系的注意力也轉過來,聲量會更大得多。不過因爲只是個人,我覺得不至於威脅到冬奧。
至於教育分科,我已經反復解釋過,社科應該和自然科學放在一起,而不是文藝;這樣一來,才方便在大學階段强制要求必修一學年的經濟學(重點放在19世紀的微觀理論)、一學期的邏輯、一學期的博弈論、一學期的統計和一學期的行銷心理學。
2021-11-20 04:24 回复
美国要求主要石油消费国释放石油储备 2021年11月18日,路透有篇报道说美国在要求主要石油消费国释放石油储备,中国国储局着手准备释放石油。20日日本也开始着手释放石油。目前国际大宗物资短缺,中国国内也有物价上涨的压力。中国是顺水推舟,卖美方一个人情,还是说中美会谈台面底下又交换了不少东西,释放石油储备只是其中一项?另外,我对目前石油短缺的理解是,美国石油产出不足是因为美国就业率不足,同时美国在中东的控制力衰退,让中东国家有了拒绝美国要求降低石油价格的底气。不知道这个理解是否正确?
戰略儲備是爲了戰爭(例如臺海)緊急需要而準備的,對中國這樣的主要消費國尤其重要,拿來平穩油價是本末倒置。所以中方的頭號選項是根本不要理美國的要求(除非美方提供重要交換籌碼,例如承諾要遏制Lithuania,但現實裏這是不可能的);如果非要答應美國空口白話的使喚不可(請注意,這個可能性正對應著我最近討論過的戰術和解的壞處),也應該只象徵性地少量釋放。與此同時,繼續積極建設油氣儲存設備不可鬆懈。
Biden的用意,主要在於平穩物價,以減低通膨。最新的統計結果依舊讓經濟學界的鷹派和鴿派各執一詞,而後者主要指出通膨集中在少數大幅漲價的產品類別。然而我認爲整體數字之所以還不太嚇人,正是因爲有些產業的明面價格反而下降了,真正的重點在於這些似乎通縮的產品(例如旅游業),才是受疫情影響而暫時失準的部分,實際的通膨壓力是高於賬面數字的。Biden一意孤行,不斷增加赤字,美國所面臨的經濟崩潰危險越來越大。
當前能源短缺有三個原因:首先是去年疫情開始之後,有全球性普遍的大幅減產(不是封存,而是停止探勘和開采),然後歐美的財政刺激反過來創造了消費的新歷史高峰,短期内供給無法跟上需求;其次,中東產油國和美國頁岩油氣企業的財務都有嚴重困難,現在一方面終於可以享受一下較高的價格,另一方面也還沒有意願追加投資;最後,是美國頁岩油田經過連串的瘋狂擴張,低價高產的優質油井已經所剩無幾,平均開采成本在隨技術進步而逐步下降了十幾年之後,反而開始緩慢回升,更加減低增產的速度。至於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倒不是主要因素,例如你去看Saudi的產能利用率,原本就很接近100%,並沒有短期内可以迅速增產的可能。
2021-11-21 06:06 回复
恕我愚钝,斗胆问一下,类似彭帅的事件您是如何分辨的,内网被封禁,外网又全是反华宣传,或者说,根本不值得去分辨真假,只需要分析产生的影响? P.S. 中宣继续当缩头乌龟真是让人瞠目结舌,这次是副总理,下次找个人指认习近平难不成还当乌龟?
彭帥事件,頗爲詭異,我沒有内幕消息,只能從外網的宣傳戰角度來做評論。請大家尊重博客的原則,不要妄加揣測或演繹。
2021-11-21 10:09 回复
请教前面提到的心证有关的问题。这段时间不少人批评陈谩的作品丑化中国人,我也有这种感觉,但如果要批评这类东西却不知如何表述,只能说是一种感觉(心证)。类似这种攻击性行为,该如何驳斥和反击?
品評藝術,非我所長。
2021-11-21 10:05 回复
ws921013
2021-11-21 10:31
唉,不是看博客网友讨论我都不知道有彭帅这事。我倒是觉得海外舆论战还是次要问题,更关键的是对民心的影响。这件事太奇怪了,从表面上看彭帅似乎并无多少背景且人还在国内,她怎么敢公开指认张高丽这样的高官呢,此事过后她的前途事业必定受到很大冲击。而共产党在此事上的封杀回避反而更加坐实了彭帅的指控,如不能妥善处理此事无疑又是对习近平反腐以来建立起来的民心的又一次伤害。
男女關係這種事,原本就很容易各執一詞,要查個水落石出,需要一些時間,大家耐心等等。博客不是熱議八股新聞的地方;在深度消息出現之前,暫停討論。
至於官方外宣的回應,可以著重在英美媒體製造假新聞之上,例如《紐約時報》的報導在標題就用上“Sexual Assault”一詞,毫無根據,純屬造謠抹黑,外交發言人若能針對此點而痛批完全合理。
2021-11-21 16:41 回复
criteria
2021-11-21 14:46
根据观察者网昨天的报道,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当然这很可能又是网红为了流量大做文章。但当年提出的一孩政策就有美国的指示,造成一定的政策失误。即使在此等教训下,现在依然对美方抛出的各种橄榄枝报以合作态度,实在是令人哀叹。今天又有消息说美国准备抵制冬奥会(很可能只是不派官员),相当于美国得到进行元首会面的利益,又可以不给中方任何好处,哪怕是面子上。不知道为什么中方与美方即使打了这么多交道,中方还是无法learn a lesson。
美國人過河拆橋,準備對冬奧做“外交抵制”,根本不算一回事。中方在視頻會談事後最嘔血的,其實是Sullivan當天就在回答記者問話時,有意用含糊的言辭,宣稱習近平已經同意中美進行核武“對話”,第二天《FT》(過去一年,《金融時報》從專業性刊物迅速而明顯地轉化為新一個官方釋放假新聞的喉舌)刊文更進一步描述為中美即將“談判”,然後中國外交部只好忙不急地出面否認。
連説明白的話都可以顛倒黑白,沒講好的事當然不必對你客氣,這就是Anglo-Saxon的外交道義。
2021-11-21 17:01 回复
sync1997
2021-11-21 18:10
對於彭帥的事情,完全是捕風捉影 對於彭帥的事情,完全是捕風捉影。彭本人的原文只是說自己是第三者。這種事情至少需要拿出一些書信證明,單憑一篇小作文搞事情,跟郭文貴閆麗夢沒有任何區別。即使成立,國外媒體根本也無法從道德層面上批評,西有克里頓事件,東有陳水扁蕭美琴,現有王定宇顏若芳之流,雖然不一定都是真實,但歐美本來對政客的這些事情,容忍度完全不一樣,他們並不吃道德上的聖人這一套。所以現在英美媒體應該是往王老師說的sexual assault和中共控制言論上炒作,並且和國內me too那票人一塊炒作。然而這種違法的事情在完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外交部發言人就可以針對反擊,指出媒體無證據制造假新聞。我只是感覺按照中國的官僚體系,沒有習的首肯,外交部只能裝縮頭烏龜,縮手縮腳,無法正常反擊。希望現在還屬於組織內部調查階段,調查清楚後,將來一段事件能看到外交部一些正常反擊的做法。否則今天一個彭帥,明天一個彭醜,雖然也不大可能造成實質影響,然而就是時不時的吞個蒼蠅般惡心。下面有朋友回覆,說中宣笨拙,這倒也不必,部門並非人,中共這種做法的缺點和優點都很明顯。調查清楚,拿事實做判斷是優點,反應遲鈍是這種做法的代價。但如果反應遲鈍了,還做不出正確反應,那就是蠢。所以現在不如拭目以待。 最近聽了一下沈逸老師在史東節目里的談話,似乎仍然是希望美國按照理智的前提,來做出合理的行為,或者是希望用某種策略,把美國拉回理智的軌道上來。我聽得實在是扼腕,都這樣了,還在做不切實際的美夢,這是大智若愚呢,還是真蠢。當然他也提到,現在的國內的溫和派,替美國說點好話的,基本已經發不出聲來了。另外今天新聞是,國內已經開始放開戰略儲備油。我不太懂這對國內有什麽好處,如果是為了履行承諾,那我也只能負手長嘆了。 另外我是半導體芯片的老從業人員,之前看到王老師提及業內的事情,我表示非常嘆服。一般的媒體新聞,談其他的我不是很懂,但一旦談及業內情況,大部分時候就無法看細節了,漏洞百出。而王老師做的判斷,我是認同的。半導體行業是一個需要數十年長期投資,並且無法加速的行業。光刻機這種東西,沒有十年以上長期的投資和市場需求,確實做不出來。 現在國內投資倒是非常旺盛,半導體從業人員的待遇飛漲(雖然未必一定是好事),這是現狀。好的地方是,國內的半導體公司好些銷售額都在以指數形式增長(連續三年翻倍),原因是原先下遊企業都希望找到二供(防止一供被掐脖子),願意分配測試資源測試國內芯片的產品,測試下來,如果基本可用,那國內芯片的價格基本都是優勢巨大,就可以逐步替代了,這是尤為欣喜的一點。 有時候,我倒是希望芯片制裁長長久久,搞個十年二十年的,這樣就什麽都有了。 另外有個題外的疑問,王老師應該喜歡看foundation,里面有一個科學教(church of science)印象尤為深刻,當然這個教本質是因為有巨大的科技優勢,來擴張基地的影響力。那現實生活里,有沒有可能建立一個以崇尚科學和理性的宗教系統,並把科學和理性作為最高信仰的體系呢(聽起來很中共,但中共並不認為宗教是合理的)?當然這純屬幻想。
中方引入華爾街文化,鼓勵資本做公關炒作、在股市大割韭菜、並且向地方政府騙補,對發展半導體這類的長周期產業危害很大,是過去20年進展有限的主因;追根究底,又是把關聯性錯當因果,只因爲英美先進國家搞自由市場,就以爲自由詐騙是他們科技先進的原因,事實是剛好相反的:是因爲他們科技先進,又擁有金融霸權,可以承受浪費,所以公關詐騙沒有嚴重後果。
Foundation裏的科學教,是拿科學的皮毛表象來做反智忽悠,合適的類比在於白左教。
2021-11-22 03:09 回复
关于国内释放原油储备的后续 因为路透的报道说国家储备局会在网站上公布释放原油的细节,所以我又在政府网站上找了找公告,发现这件事更接近于路透炒作。 在国储局能源储备司的网站上,有两份关于释放储备原油的公告: 一份是2021年9月9日的公告(http://www.lswz.gov.cn/html/xinwen/2021-09/09/content_267472.shtml),大意是国储局首次以轮换方式分期投放储备原油,用于缓解生产型企业原材料上涨压力。 另一份是10月31日的公告(http://www.lswz.gov.cn/html/xinwen/2021-10/31/content_268028.shtml),大意是国储局今日开展年度性国家储备成品油轮换工作,并根据国内供需形势,针对部分地区保供稳价的需求,将本次轮换出库的汽油、柴油等用于增加市场资源,发挥国家储备油的市场调节作用。 可以看出,中国这次释放储备油,应该是早就计划好的事情,目的是轮换,同时调节市场供需。另外根据路透的报道,中国释放的原油也没多少,应该就是基于轮换的目的。 路透新闻(https://cn.reuters.com/article/china-oil-reserve-1118-idCNKBS2I307P)的原文是:”路透北京11月18日 - 中国国储局周四表示正在进行原油储备释放工作,尽管它拒绝对美国要求主要石油消费国考虑协调释放石油储备置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在9月首次向一些国内炼油厂公开拍卖国家原油储备,旨在稳定能源价格。当时竞价交易了约738万桶储备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北京在本月早些时候还表示,它将动用其国家燃料储备来抑制飙升的柴油和汽油价格。“ 路透把轮换的信息隐藏掉了,同时用了诸如”国储局拒绝对美国要求置评“之类的暗示,使得整篇新闻读下来感觉像是中国答应了美国的要求,或是中美之间又达成了某些交易。事实调查清楚后,路透这次倒像是给拜登造势,好让后者看上去获得了某种外交胜利。国储局则是好巧不巧,被用来当了新闻主角。 另外,电动车芯片用量大约是燃油车的两倍,而且不需要最尖端的制程,国产芯片凑合凑合也能用。中国这一轮电动车热潮,也许可以将半导体产业带入”研发->市场回收资金->研发更先进制程“的良性发展轨道。不知道这个判断是否正确?
好的,那麽《Reuters》談釋放原油儲備這件事,就和《FT》報導中美核武談判一樣,是美方有意造謠,一方面供内宣消費,另一方面對中國間接施壓。這種施壓方式當然是很幼稚的,但美國掌權的精英在高中和大學裏都是Bullies,習慣搞這些花樣;英國的Johnson也是如此。
未來幾個月,美方可能因爲通膨問題纏身,不得不在關稅上做出退讓,但這和中方是否接受政治外交上的和解假象毫不相干;事實上,如果中國也根據己方利益來對個別方向選擇脫鈎(外交)或談判(經貿),反而可以得到更好的條件。我預見沒有邏輯因果概念的社科“專家”會把關稅和解拿來吹噓他們的綏靖政策,所以提早在此澄清真相。
汽車的芯片需求,可以保障供給鏈的生產底綫,但要獨力支撐先進的半導體產業是遠遠不夠的。
2021-11-22 03:37 回复
sync1997
2021-11-21 23:16
補充一下 補充一下,這次媒體反應較快,胡錫進已經在twitter上po出彭帥周六參加國內網球活動的視頻了。只是國外媒體如RFI之類的做派,我看了這麽多年,還是會時常被惡心到,前面報道說張是強奸嫌疑,後面看到環球時報po的照片,馬上轉方向質疑彭帥在家里穿短袖,可能不是近照,現在看到彭參加活動,說人家可能是被迫的。我對所謂媒體自由的憎惡就是這麽一步一步產生的。完全不基於理性和事實,本來應該作為維護真實新聞的工具,現在反過來變成了給民眾洗腦和讓他們產生直線式思維的工具。 但我想至少這次操作,會讓這些腐敗媒體有所收斂,至少他們也會擔心,萬一彭跳出來說你們公然制造假新聞,也會損傷他們所剩無幾的公信力。 補充前段,我為什麽問是否有可能創造出一個以科學和理性作為最高信仰的宗教範疇,是因為現在的英美白左媒體的洗腦已經出現了反噬的現象,只不過因為中文媒體的積弱,還沒有看到大範圍的報道。我舉個例子,德國馬普所的某些搞生物研究的組,整個團隊都被挖到了中科院。原因是不受其擾,極端動保組織長期攻擊這些人,然而德國高層根本不敢去得罪這些白左。這只是其中一則新聞,前段日本也有團隊整體遷移到中國(但可能是經費原因,日本那邊不太熟)。 其實我覺得國外白左那套,終於開始反噬到了科學研究領域,如果有某種機制,加速這種過程,比如創造某種效應,範式,“迷信”,說明在中國,只有科學的,可以被實踐反覆認證的才能作為最高的真理存在。我想,未必跟白左教的對抗中,就會淪為下風。我本人也算是個科研人員(半導體方向),對白左那套簡直深惡痛絕,但時常是敢怒不敢言。舉個例子,最近有公司對master-slave這種詞都要開始審查,更別提blacklist和whitelist了。哪怕這些詞在科研人員心里,毫無惡意,卻也對平常的寫作造成巨大的心理不適感。我根本就沒有迫害過黑人,我也毫無惡意,為什麽要我遵守這些玩意? 我覺得把科學和尋證體系作為最高教條,對國內科研也有巨大好處,而且如果這事能夠在科研界宣傳,中國就有可能變成二戰後的美國。 我覺得這里面,肯定有不切實際的地方,但也請王先生指點一二。
你似乎是剛來博客,還沒有把近千萬字的舊文讀完,請遵守《讀者須知》的要求,先看完既有的討論再做參與。
你說的這些事,例如堅持科學理性,公開以此作爲外宣的基礎,我過去幾年反復建言過了;但是中國政治外交的體制内人士多半沒有足夠的科學知識和素養,噪音聲量很大,外交部連陰謀論都跟著搞,指望他們立刻改正不太實際。我的努力在於要將下一代精英帶上正軌。
2021-11-22 03:17 回复
记得冷战末期,英美曾经鼓动远离苏联的欧洲国家冰岛承认立陶宛Lithuania独立来试探,结果当时苏联主政的是戈尔巴乔夫,一味退让,最终波罗的海三国都从苏联里独立。如今英美鼓动立陶宛和台湾建立关系,似乎是从经贸联系与中方最少的欧洲国际里挑选一个来试探,所以中方如果应对不当,会非常麻烦。 过去苏联和中共尚未夺取政权时代,领导人都相当注重拉拢交好西方记者,给他们以独家报道的资源。但是正如王先生以前博文介绍过,英美宣传系统已经形成严密的国会财团/报社董事会/主编/记者严密的四级控制系统,如今拉拢西方记者难度非常大,主编压制权力非常大,中方这方面能力严重下降。是否要等英国崩溃后,会松动有一波收买英国媒体人记者的机会?(类似RT招募西方媒体人才)
過去十幾年,每逢傳統報社被互聯網打擊而大幅裁員,《RT》和《Al Jazeera》一直都會趁機雇傭一批英美外宣的“人才”,我也曾考慮過中方應該跟進。不過現實是,中國宣傳系統的官僚習氣太重、組織僵硬,並沒有讓這些人發揮的餘地,現在我覺得更合適的方式是模仿日本財團購并《FT》的前例,在英國分崩離析的過程中,一筆買下例如《經濟學人》這類高級國際刊物。届時需要白手套,那是必須事先準備好的通道,現在就應該著手了。
2021-11-23 04:02 回复
关于白左教,现在还没有人对其具体的进行论述,从逻辑上可以发现他们这个一神教的本质,但是没有人将其面貌完整的揭示出来, 将原来的上帝虚化为自然界的存在或者人类具有某些特征的极少数然后赋予至高无上的地位,将其作为信仰;而教义就是那些自由民主人权选举动保环保之类的普世价值,这些自相矛盾的理念然后将其极端化,矛盾的理念已备随时上纲上线;教堂已经虚化为那些NGO、国际组织和传媒集团之类的;而他们的传教士就是披着皮的动保人士、LGBT人士、独立人士、公知之类的;背后的掌控着就是金融资本集团。这些组成了完整的一神教。 一神教理念中“信仰的不绝对就是绝对的不信仰”,然后一路往极端走去,这几年在大陆也是搅风搅雨。对白左教的打击就是揭示其本质,可以引导大众对其免疫,然后打击的时候也就有了具体的着力点。 我在史东的节目中看您说过,想着如果王先生您对这个有更具体的逻辑推演,可以写一篇文章来揭露这个邪教。需要注意的是全面揭露其本质要小心背后操控的集团对个人的打击和伤害。
我做社科方面的分析工作,只負責提綱挈領、指出關鍵概念,後續的細節研究和傳播,是讀者群中相關專業人員的責任。
2021-11-23 01:54 回复
今天国内媒体突然开始做立陶宛Lithuania边境难民问题的文章,虽然有些生硬,但总算是个好的开始。中国这么多优秀的影像设备制造公司,拨款买些大疆无人机挂上热成像仪,让国内媒体去白俄罗斯24小时拍立陶宛边境的难民活动,就算做不出新闻,拍些立陶宛当局粗暴对待难民的素一手材拿给RT去炒作也好啊,不信这些欧洲的白左和立陶宛还能坐得住。要有余力,再派些非政府人员美其名曰“保护难民”,给他们送食品、翻译好的地图、立陶宛旅游宣传册,各种影像设备一路护驾他们冲击边境,好人也当了事儿也办了,岂不美哉?
這種事,《DW》和《RT》自然會做,中方還是先把自身相關的宣傳話題做好吧;跑到地球另一邊和200萬人口的小國慪氣,反而惹人譏笑。
我覺得Biden團隊的下一步,可能會是在半導體封鎖上加碼。這一方面是因爲它是Trump最成功的對華打擊手段,另一方面美方剛從臺積電和三星獲得的商業機密資料,提供了更加詳細精確的打擊目標。中方的正確對應,在於拒絕隨美國的音樂起舞(例如過於專注在Lithuania),自主選擇脫鈎或談判的方向,並且放棄自欺欺人的中美雙贏未來,誠實地把美國標識為敵對勢力,充分運用損人利己和損人不利己的事務來爭取籌碼,準備你死我活的鬥爭(我不是建議公開這麽說,而是内部討論對自己誠實,然後在行爲反應上選擇最優解)。短期内,冬奧是個自找麻煩的痛脚,悔之已晚,只能設法拖到結束;這裏俄國有2014年的類似經歷,可以尋求他們的經驗教訓作爲參考。
2021-11-23 04:48 回复
请教王先生一个问题: 大陆直通台湾的高铁(海底隧道或者大桥),在技术上可行吗?即便可行,真有必要吗?
技術上可行,經濟上頗爲可疑。台灣不是西藏,大型海島載人有飛機、載貨有船隻,真正重要的目的地,一個長三角、一個珠三角,坐高鐵都要繞一大圈,並無效益。我的估算是,在當前的人口分佈和經濟條件下,不可能在地震、颱風頻仍的海域,滿足建造100多公里的橋梁/隧道的客觀效費比評估,除非是以比港珠澳大橋更高的倍數,來假造高估流量。
至於維持國家統一的“政治意義”,更加是牽强附會、莫名其妙的非理性聯想:港珠澳大橋2018年開通,所以2019年香港動亂比2014年溫和嗎?英國脫歐是因爲沒有高鐵連接大陸嗎?歐洲高鐵里程第一的西班牙,面臨的Catalan獨立運動爲什麽是在通行最高級高鐵的Barcelona而不是離島呢?明顯應該從國安、法治、組織和尤其是教育(基礎教育對民心的重要性,我已經針對台灣、印度、土耳其等案例討論過無數次了)著手的問題,硬是要靠形象工程來解決,是典型的把科幻小説當成治國方略的民粹思維,我相信中國領導人的智慧遠超鍵盤俠的層級。
2021-11-26 06:14 回复
我有一个博弈问题想求教. 博弈论一般假设参与方都是有理性的, 比如说, 一群人选择 1 到 100 的数, 谁最接近群体平均数的 2/3, 谁就获胜. 学过博弈论, 知道纳什均衡的人都会选 1, 但是问题在于参与者并不全是理性的, 人群里总有几个不懂乱选的人, 这样一来, 最后算下来可能答案是 9的人获胜而不是 1. 在这种情况下, 选比 1稍微大些的人反而赢的机会大, 而最后赢 9 的人可能纯粹是运气. 那么我的问题是, 如何在这种不完全理性的情况下获胜呢? 比如, 将计就计, 利用部分人的非理性, 放出假消息骗他们选 60 等等? 美国是趁着英国和其他列强斗的时候, 渔翁得利落井下石, 假如中美如果斗的你死我活, 得利搞不好是第三方, 按照理性利益最大化的做法, 当然是划分势力范围, 可是美国并不理性, 在这种对手不理性的情况下, 应该怎么办法提高自己赢的概率?
你説的沒錯,對付已經徹底民粹化的對手,不能假設他們會做出理性客觀的最優選擇。這裏有兩個解決方案:首先,你可以同時考慮博弈論的Nash Equilibrium以及把非理性對手當作背景設定(亦即沒有主觀意志的噪音)的非博弈論問題,在兩個解之間做一個連綫,那麽未來的發展應該會落在這條綫上,所以你應該尋求對整條綫都優化的解。但這是很複雜的計算,即使有合適的解,也需要大量的信息或時間才能發掘,一般只在大戰略原則上能夠做到。如果必須做出快速的反應(例如一般戰術折衝),可以采用第二個方案,也就是設身處地去理解非理性對手的Utility Function(效用函數?),把他們的非理性欲望濃縮到這個Utility Function裏面,再參考這些人過去的行爲模式和記錄,自然可以對他們的未來作爲的大致方向(但不是特定選項)推測個八九不離十。
2021-11-27 06:36 回复
王先生的回答精彩! 对于第一点, 从宏观上来说, 我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假如游戏是两个各 50 人的集团对抗, 猜中多的一方获胜, 那么极端情况下对方50人完全民粹化, 胡乱选择, 可以大致推断平均数为 50, 答案不会高于 50 的 2/3 即 33,极端理性下对方会选 1, 因此我方就该在 1~33 之间各安排一人, 概率高的地方再安排第二人, 就能大大增强我方胜率. 这里的关键在于不要把有限的资源浪费在不可能获胜的方案(>33). 想明白了这一点, 就知道为什么要避免在核聚变, 氢能源, 量子计算, 对撞机这些假科技上浪费经费, 而是集中精力继续在半导体追赶, 电动车, 新能源, 液流电池, 先进核潜艇等等真正需要领先的地方下力气了. 对于第二点, 微观上至少有一个 Utility Function是可以确定的, 那就是选举. 美国的政客宁可输掉一场战争也要赢得选举, 国家长远利益其实在其次. 因此仔细辨别对方的小集团利益, 选举利益的所在, 应该可以预判出多方很多的举动.
對手的Utility所含的因素之中,選舉其實是很膚淺、次要的。這是因爲在官商勾結的背景下,實際行政細節有媒體遮掩,説一套、做一套完全是英美政治體制的常態,利益集團才是政策的真正優先。但那至少是理性的,我們真正須要仔細考慮計算的非理性因素,是大大小小的各種“次文化”。所謂“文化”就是沒有客觀道理的集體習慣和思路,“次文化”指不涵蓋全體國民,只適用於特定群體;這裏不同方向的民粹是其中最高調、普遍、明顯的類別,但影響往往更大的,是相關學術界和智囊圈子裏所流行的共識。例如我在討論大對撞機的過程中,最大的阻礙也是各種次文化:科技部的瞞頇、高能物理界的自私狡辯、一般國民對科幻和現實的混肴、高級官員對歐美名人和熱點的崇拜、以及體制對行内專家的絕對信任和放權等等。至於中國當前與美周旋,所面臨的Biden/Blinken/Sullivan陣綫全是白左外交理論的信徒,不去理解他們的選擇性脫鈎策略,當然會把他們的喘息當作善意、利用看成和解。
2021-12-02 11:00 回复
最近所罗门群岛暴乱,打砸抢烧中国城。其实从国际政治来讲只是件小事,但令我气愤的是这种纯粹的反人类恶行,以及清楚可见的西方国家介入的痕迹,竟然能被西方媒体宣传成抵制中国入侵的英勇行径,并获得西方民众支持。连华人内部都有很大一部分‘都怪中共到处惹事害我们倒霉’的声音。可惜华人在经历了印尼屠华后还没多少长进,随着中西对抗加深,还会有无数类似的情况。请问王兄,从中国政府的角度,该不该或者如何介入这种事件?
中國外宣處於絕對挨打的地位,這種事遠遠不是最優先。真正應該關心的,是幾天前德國媒體和NGO對張展事件的扭曲報導:我説過,德法是中國外交的重點,Merkel退休是一大損失。美系造謠組織在這個關頭拿張展來説事,顯然是要影響新政府的對華政策。中方對此不聞不問,真是令人納悶;明明對方的説辭有很多明顯的事實謬誤,拿“Fake News”的標簽來反擊是最起碼的作爲。
2021-12-02 10:49 回复
这次外交部对安倍有关于台湾的发言反应非常激烈,我有些不解,安倍目前只是一介平民,有必要这样反应吗?请问王兄其中会不会有什么缘由?
儒家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行其位,2000年來徹底滲透中國文化,至今上至執政者下到老百姓仍然普遍自動依照頭銜和官位來做區別反應,我剛開始和丘成桐、王貽芳做辯論的時候,不是完全吃虧的嗎?這裏也是同樣的道理,安倍沒有官銜,所以不必客氣,但又很有權勢,甚至可能回鍋,所以必須Get the message across.
2021-12-03 03:46 回复
中美可能要战术和解 今天我看到了一条新闻(https://www.guancha.cn/economy/2021_12_02_617067.shtml),大概是波音737MAX拿到了中国民用航空局的适航指令,但还没有获得复飞审批。另外,秦刚12月2日在美中贸委会晚宴发表演讲(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1_12_03_617122.shtml),又开始重提“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压舱石”,希望美国尽快取消加征关税,两国要继续加强农业、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并相信中美在能源、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将给两国企业带来新的巨大机遇。 结合这两条新闻,我的判断是中美可能快要战术和解,美国取消加征关税应该是中国希望取得的目标之一(今年国内电商的双十一业绩和外贸老板在美亚的黑五业绩都比较惨淡),而波音737MAX复飞可能成了中国的谈判筹码。 另外,鲍威尔前不久放风说美联储放弃“暂时性通胀”,这意味着美国又要放水了吗?
你想多了。我不是反復解釋過,關稅是中美之間唯一可能達成的實質進展?中方只是在明年美國中期選舉之前,加緊推動此事罷了。
我同樣反復解釋過,美聯儲面臨的是資助財政赤字和避免通貨膨脹的絕對矛盾,而且前者的優先順序是高於後者的,所以至今依舊在進行QE,只不過規模有所收縮。因爲這已經極度偏向寬鬆,要反過來擴大QE是不可能的。
2021-12-04 03:49 回复
中国在外宣一再地当乌龟,实在让人感到,似乎外宣和内宣并未被分清。针对抹黑新疆,扰乱香港,公然的霸权行径,外宣能够直接指斥,内宣也同步跟进,但是像什么民运,人权,“不同政见者”,乃至于公开建国的(比如郝海东)内网直接封杀,外宣则当起缩头乌龟,似乎只要正面回应,内网就不得不有公开消息一样。这一套在疫情的舆论攻防上也是贻害甚大。
這方面的毛病太深、太廣、太大,我又已經反復批評過,實在懶得再多談。簡單來説,内部人員素質和組織紀律是一方面,實際戰略戰術是另一方面。除了分辨英美是主、歐洲是從之外,也應該理解英美和中國相反,政客才是打工仔,媒體反而更接近真正的權力核心,所以反擊時應該把握每個機會,用“假新聞”這個標簽來Undermine their credibility。
2021-12-04 03:55 回复
pedagogicM
2021-12-22 22:29
內宣都處理不好的問題外宣自然處理不好 宣傳能力弱很大可能還是對只要封禁,普通人不能輕易知道就萬事大吉的路徑依賴。這兩天社交媒體上傳出佟麗婭和某官員結婚的謠言(官媒定性),如果是謠言的話,只要抑製其傳播,並由警方找出造謠者就可以。然而不知出於什麽目的,在這位演員報警後,官媒居然把其大肆宣傳,同時把相關詞條定義為敏感詞,讓更多的人對此事知情,給陰謀論土壤,最後損害內宣信譽。這種處理方法是不是還會當成其內部的典範案例以學習還未可知。對外自然無法通知Google facebook封禁美國的造假新聞,所以只能幹瞪眼當縮頭烏龜了。
我已經論證過,中國政府不可能把優秀的幹部人才優先投入中宣部,所以指望他們很快有脫胎換骨的改進是不切實際的。
2021-12-29 05:01 回复
中国是否有办法制裁英特尔?
只有象徵性的手段。
2021-12-29 07:16 回复
昨天Daily Mail的一篇文章(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0421027/BBC-director-general-Tim-Davie-warns-staff-job-cuts-freezing-licence-fee.html)谈到BBC正面临近3亿英镑的资金缺口。如王先生所预测那样,BBC的衰败正在慢慢发酵中。 请问王先生:英国政府是否会为保住宣传机器而纾困BBC,还是任其私有化?一个唯利是图的BBC会不会更加肆无忌惮?
BBC並不只是一個新聞頻道(像是MSNBC),而是一家完整的大型媒體公司(NBC+NYT+Universal Pictures),花費主要來自娛樂性節目,所以裁撤也會主要來自那些方向,以便圖利私有媒體;新聞部門將會被重點保護,這是因爲他們受制於公家預算,對政府一向不敢肆意批評,又兼有外宣功能。
新聞部的裁員,是趁機雇用一些英語宣傳人才的機會,不過中方沒有像RT這樣能靈活管理的機構,用處並不大;這是博客以往詳細論證過的。
2022-01-22 04:46 回复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022-05-23 03:32
請教先生如何看待最近戴琪與Yellen在對中關稅上的意見分歧?是在演雙簧,還是民主黨內的路線鬥爭浮上台面?
是意識形態至上的Neocon/Neolib與專業官僚之間的爭執;我去年對這兩人的批判依舊有效。
2022-05-23 06:18 回复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023-09-13 05:20
請問先生向西方索討近代被殖民帝國掠奪文物之事,是否適合由中國官方如外交系統主動出擊,其效益與優先順序考量為何? 我認為若中國能索回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物,會對內部民心與外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產生很大的鼓舞,在話語權的爭奪上極有助益,故有此問。
當然應該。這是很基本的話語術:昂撒集團定義當代國際衝突為“自由民主陣營”和專制集權惡魔的鬥爭,中國就更應該利用一切機會,澄清那其實是殖民帝國與反殖民力量的矛盾。但是一個自願製造幾百萬失業青年的國務院,再基本的話語術也不一定願意瞭解。
2023-09-15 06:51 回复
我在想对于索讨文物的手段程度是不是可以分开讨论。1. 如果只是外交部发言人说两句,外国媒体几乎不会报道,中国媒体的声音在国际上、哪怕是第三世界都几乎听不到。2. 如果只由中国单独在联合国提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辖的ICPRCP(归还非法占有文化财产政府间委员会)早就建议过大英博物馆归还希腊的文物,英国先是拒绝建议,后在压力下表示愿意讨论,但是又搬出自己国内的大英博物馆法,法条规定禁止博物馆永久归还任何藏品,像希腊这样身处欧洲的国家、又有联合国背书都没能掀起太大风浪,中国可能也没法单独制造太大压力。3. 如果由中国牵头广大被抢走文物的国家一起在联合国提出,这样压力肯定最大效果最好,但是这种能瞬间简单直接拉拢第三世界国家的牌是不是在和昂撒决战摊牌、或被昂撒舆论围攻的关键时刻再打出来比较合适呢?现在这些国家越被欺压,到时候能给出的支持可能越多
成立一個國際組織,專門追討殖民侵略中被掠奪的文物,日後還可以擴張成爲聲討殖民時代一切罪行(尤其是屠殺)的平臺,進一步以索賠為藉口,三天兩頭地惡心他們。
2023-09-17 06: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