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美國】美國政壇的系統性腐化

2018-09-26 16:17:00

原文网址:https://blog.udn.com/MengyuanWang/116683072



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了英國早美國一百多年稱霸,現在已經過了盛極而衰的階段,進入一個停滯但是穩定和富裕的社會。相比之下,接棒成爲世界霸主的美國,崛起的過程更爲突然,衰落得卻也更快;在重要的政治、社會和經濟指標上,僵化和腐化的程度都比英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所説的“僵化”,主要針對經濟上的垂直流動性(Vertical Mobility),也就是貧苦子弟晉身中產階級,和中產階級後裔加入“菁英”(“Elite”的定義很多,而且往往互相矛盾,所以有必要在此澄清:我在這裏所指的,不是文化、教育和思想上的菁英,而是能獨霸經濟成果的財閥和其他社會頂層權貴,亦即美國人所稱的“1%”)之列的機率。在冷戰後期,原本以垂直流動性高而著稱的美國社會,進入反轉;冷戰結束後,這個過程持續加速,至今美國已經是先進國家中,社會流動性最低的國家之一。雪上加霜的是,不但階級之間有了極深的、難以跨越的鴻溝,中低階級也被結構性地剝削,以致這個鴻溝越來越寬,例如中位收入在過去30年基本停滯,經濟成長的成果,有90%以上進了1%人的口袋。這兩個現象,在英國也有發生,但是程度上就比美國要輕得多。

我在幾年前已經解釋過,這個現象始於1970年代初,美國財閥針對詹森總統“Great Society”政策的反動。在實際演化過程中,有三條重要的主軸:

1)公辦義務教育的退化,使得中下階層學生在大學入學的時候就已經面對很高的競爭門檻,先天性地被淘汰出菁英階級的備選之列。這個問題來自白左教育“專家”的愚蠢,和既得利益階級在宣傳和政治兩方面的鼓勵和縱容。英國至少已經認識到其嚴重性,并且著手改革;美國則毫無改革的動機和能力。

2)去工業化和經濟金融化過於激烈,使得中產階級的轉行及適應成爲不可能的任務。金融先天就有獨占市場經濟利潤的趨勢,全球化更推動外包生產這個以放棄就業來換取利潤的高招,在放任經濟學(Liberal Economics)主導的政策下,兩者都必然被推到極致,以追求獲利率的歷史性新高;英美在這方面的表現是一致的。但是薪水階級也必然面臨隨時可能失業和無法要求加薪的囧境,英國至少還有全民健保和其他福利保障,美國在這些方面比起第三世界還頗有不如。

3)政治階級的腐化,和中下階級選民的愚化,兩者相輔相成,確保了任何改革的動力,都被“斗轉星移”(即姑蘇慕容氏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而反而創造進一步加劇階級鴻溝的新裂痕。這個過程,我也早已反復論證過好幾次了,但是這兩年的發展,尤其是Trump當選後的倒行逆施(例如為富人減稅),仍然遠超任何理性的預期。這種歷史性的民粹化,是一個量變而成爲質變的現象。

我在下一篇文章會詳談一些相關的事實細節。

8 条留言

desertfox
2018-09-28 14:42
是的. 我在美國住了三十五年, 覺得這個國家越來越亂; 兩黨惡鬥不輸台灣, 社會也嚴重撕裂. 除了王先生所談的, 我想這種亂象恐怕是一個年輕, 多種族移民國家的宿命. 所謂的美國精神連起碼的公平都做不到所以只是高調而已, 在美國只有個人英雄主義. 今天聽了一整天Kavanaugh的聽證, 覺得所謂的美國菁英其實就是一批聰明但臉皮厚, 善於玩法, 為一己之私而打死不退的人. 這樣的一群人來領導美國再間接的來領導世界那當然天下大亂.

是的,美國現在的亂象,如你所説的“為一己之私打死不退”,臺灣十幾年前就有了,自己叫做“死豬不怕開水燙”。在這方面,臺灣倒是領先美國。

我也同意你提的,美國太年輕,是根基不穩的原因之一。英國人想一套、說一套、做一套、對他人的要求又是另一套;美國人就沒有足夠的經驗和智慧來把不同的套路分清楚。例如英國表面上把民主這塊招牌抱得緊緊的,自己卻從來不搞直選民主,一直到這次脫歐公投才違反了其傳統智慧,像是Osborne這樣有見識的人,事先就極力反對;後來被一票民粹政客如Johnson硬推上架,現在除了後悔之外,也懸崖勒馬,說什麽也不再搞第二次公投。這不但是我原本就預測的,也是英國值得佩服、比美國高明的地方。

我年輕的時候,喜歡讀科幻小説,看過Larry Niven的《Footfall》。這是一本典型的外星人入侵美國,最後被擊退的故事。書本身不是很好,遠遠不及Niven早先的《Ring world》(我給自己的英文名字是Louis,就是取自《Ring world》的主人翁Louis Wu),但是裏面的外星人很有意思:他們的生理、心理、文化和社會結構都還相對原始,之所以能做出星際旅行、試圖征服其他星系,靠的是繼承一個已經滅亡的先進文明,直接拿現成的科技成果來應用。Larry Niven大概沒有想到,但是這不就活脫脫地是美國自己嗎?
2018-09-29 08:02 回复
厉害吧24中
2018-09-29 12:28
细思极恐,大陆也这样。。一群掌握话语权的知识分子高喊着素质教育,更是加速了阶级固化。我们当年一周上六天半的课,虽然很累,但是回想起来,即使比起富二代,我们也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考试分数说话。。现在强制每周休息两天,有钱人花钱上补习班,工薪阶层父母都没时间管孩子,孩子都是疯玩的。差距就拉开了。对于中国人来说,高考是打破阶级固化最简单的方式,而现在这个方式在被掌握权力的所谓“精英”,或有意或无意的破坏。

這件事事關重大,如果我必須因此而進中國的智庫,以便好好地與那些被美國洗腦的海龜爭論,那麽我也只好硬著頭皮上場了。否則10-15年後,不知有多少貧家子弟爲此而吃了悶虧;更糟糕的是,中國可能還沒有當上霸主,衰落的過程就先開始了。
2018-09-30 02:14 回复
貓靈子
2018-09-30 01:14
其實不管任何政治制度,久了就有腐敗度上升的問題。但一個國家要長久經營下去,積極提升國民素質,培養優秀的文化,更為重要。在這方面,紳士而虛偽成性的英國就做的遠比美國這幫老粗好太多了。嗯!繼續喝我的錫蘭紅茶!

你沒有看懂我這系列文章的重點:英國之所以比起美國成熟,不在於它的“國民素質”更優秀,而在於它的體系和傳統,原本就不讓素質低的國民有太大的話語權。換句話説,“Plebeians”(簡稱“Plebs”,賤民,這是牛津貴族學生在社團裏譏嘲的對象,包括Cameron和Johnson都參加過,參見我以前的文章)即使通過政治和社會運動而强迫國家采行什麽政策,制定規章細節的仍然是統治階級。

這個體系的重要環節是間接選舉議會制:Plebs選出的議員即使佔了多數,在議會層級仍然只能當Back Bencher(無職務、無實權的普通議員),頂多拿下一兩個象徵性的内閣位置。所以即使出了“脫歐”這樣的大紕漏,Farage還是閑人一個,Johnson做個挂名首長也不長久,最後(從金融財團的觀點)該做“軟脫歐”(Soft Brexit)還是做了軟脫歐。
2018-10-01 00:52 回复
南山臥蟲
2018-09-30 13:13
//否則10-15年後,不知有多少貧家子弟爲此而吃了悶虧//

正想說這事,敝港的愉快學習,大陸的素質教育,正玩得不亦樂乎。鄉港地處一隅,又有巨量儲備,多耗十來二十年也罷了。大陸是中華正宗,登頂希望所在,尤其是理/工技術人才,萬萬不可缺失,多多益善。

我覺得這是當前中共内政的最大失誤,沒有之一。
2018-10-01 00:53 回复
caspase
2018-10-01 23:19
纵观过去十几年中国房地产,教育和医疗的沿革,似乎可以看到利益集团精心炮制的阶级固化三步曲。

一:先炒高房价,造成城市生活成本逐年大幅度上升

二:将中小学教育资源和户籍,住房挂钩

三:对中小学生进行所谓减负,弱化公立教育地位,大幅增加所谓综合素质在学生测评中的比例

中国历来的集成式发展使得这些恶果进一步放大。从城乡二元来看,资源不断集中到城市,农民阶层更无出路。从地方与中央来看,资源越发集中到北上广深,中西部更难以施展。

偏偏这真是最难改革的地方,哪个北京的官员会举手赞成把北京的一流高校迁往地?这真的是革自己小孩的命啊

正如我已經説過的,這是當前中共内政最大的錯誤和問題,尤其習近平和他的幕僚似乎並不理解這一點,所以非常可怕而令人擔心。

在現階段,如果習近平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不難解決,但是再過15年,既得利益者習慣了特權,再要改就不容易了。
2018-10-02 00:34 回复
viva_zhao
2018-10-03 23:59
教育问题和医疗问题在改。房地产已经开始弄了,收紧了房地产公司贷款的途径,要房地产公司割肉。之前房地产税已经在不同地区包括重庆等地用不同政策做了试点,地方每一个层级阻力很大,但是总归要把全国的房产弄到一个数据库里面去。弄完了,估计房地产税出台也就快了。

教育和医疗的政策调整估计问题很复杂,前期准备和地区试点是必要的 。打不打贸易战,国内的改革都会推,会有调整的,大方向不变。

打贸易战,中美关系恶化的话,有些利益原来留给西方的,也就不那么顾及了。比如西方赚了大把的化妆品和iphone的钱,还有波音,通用汽车什么的。波音的订单都是国家捏着的,说不卖就可以停了。通用汽车已经被勒令召回300多万台汽车了,估计通用得损失几十亿美元。iphone新品推出,国内宣传已经降了调门,估计有电话指导。化妆品已经开始严查代购了。2019之后,代购全面停止。

西方在中国既得利益很多,慢慢敲打。

你聽起來像是政策研究方面的專業人士;我很高興能得到這樣的反饋。

兩三年前,這個博客上有一系列關於房地產稅制的討論;不過最近我已經注意到中共在這個方向的準備動作,所以這次就沒有把它列爲一個問題。

教育改革,真正的關鍵不在細節,而在於它對階級固化的影響,這只有長期和間接的效果,中共傳統的地方試點不是合適的解決方案。這個議題的高度,到達了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存在的根本意義,同時又是歷史上大帝國維持社會、經濟和政治活力的樞紐,只有最高領導階層從原則上定調,才有做出正確選擇的可能。

至於在貿易戰中打擊美商的利益,這不能只是低調、獨立地做,必須是公開、系統性的對等反應;這是因爲中方的最終目的不在於“打贏”一場必然兩敗俱傷的戰爭,而在於以戰止戰,對歐盟和其他國家做出示範和嚇阻。
2018-10-04 00:48 回复
GUI-龟
2019-12-01 02:10
放三篇补充材料

给本篇文章读者放三篇补充材料,虽然都是很早的文章,但是今天读起来依旧有一种历久弥新感:

https://www.guancha.cn/ZuoZuo/2011_11_09_61622.shtml

https://www.guancha.cn/ZuoZuo/2012_06_04_77198.shtml

这两篇文章分别写于2011年末和2012年中,也就占领华尔街运动前后。文章主要介绍了美国的腐化过程和当年的腐化情形。

美国二战后的黄金时代主要来源于金融精英和产业精英通过银行和企业董事会之间的复杂联系而形成的利益共同体,但是这一联盟在70年代初美国经济遭遇困境,无法稳步增长后受到根本挑战,美国政府的选择是将资源分配这一难题推给市场。之后便是灾难的开始,金融财阀开始绑架整个国家政治,美国逐渐沦为财阀们获得财富的工具。

社会方面,随着电视和大众媒体的发展,公民组织的筹款方式也由基层活动筹款变成电视广告和邮寄广告,这使得公民组织萎缩为总部形式,管理人员也从地方领袖变为MBA,开始脱离群众。反倒是有利于财阀统治的保守组织在金融财阀的默许甚至支持下开始广泛传播其理念,甚至在2009年产生了茶党运动这种人民愚化的产物。至于另一场瞄准了正确方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左翼组织和民主党却因为各种原因态度十分暧昧,最终不了了之。

https://www.guancha.cn/ZuoZuo/2015_07_10_326371.shtml

这篇文章写于2015年年中。前半篇主要介绍了美国智库的形成,社会大资本哺育智库,智库反过来给大资本摇旗呐喊。后半篇主要介绍了中国智库的一些问题,中国智库虽然没有像美国智库那样沦为大资本开辟道路的工具,但却因为中国官僚系统特色,沦为了拍政府领导马屁的玩意。

对于这点,我多少也有所耳闻,我导师和我说过中国有的政府研究项目就是先射箭再画靶,结论预先拟好,钱拨到相关单位后就等着出成果。我同学之前在北京一个国企研究所工作,他们内部管这种项目叫“吃皇粮”,不过庆幸的是习近平上台后他们研究所这种项目越来越少,最后终于完蛋了。当然我只知道个案,至于皇城外的其他地方是不是也是如此,就不清楚了。

20幾歲的博士生,能寫出這樣的文章,真是相當不錯了。我自己在同樣年紀,都還沒有開始思考那些議題呢。
2019-12-03 08:36 回复
乌鹊南飞
2021-06-08 01:48
看到评论区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想起最近教育部严禁公开学生考试成绩和发布考试成绩排名的命令,实在不能理解,平时的考试成绩也算隐私?这算哪门子的保护学生?不过把清楚的全班全年级排名变成前后座小圈子的比较罢了。很多人的进步就是靠比较,浑浑噩噩地不知道自己什么水平有助于学习?最后高考不还是要按成绩和排名录取?一股莫名其妙不干正经事光使歪劲的白左味道。

就我个人而言,大陆所谓的应试教育到初中为止我认为强度都算正常,下午五六点放学(更高级的中学,比如专门收权贵子弟,每年只拿出一百多名额面向全市摇号的南外(我有个小学同班同学是市政府秘书长的儿子,到了初中我看电视惊讶地发现他已经代表南外去参加央视诗词大会了),会更早放)高中的确太push了,不知道哪个天杀的想出的2年教完高中3年课程,最后一年全程备考的办法,80年代还是用最后两三个月准备高考啊。但是在大家教育水准差不多的情况下就是这种死办法有效果,说来也好笑,整个江苏省,南京市的高考均分是常年吊车尾,因为南京一直不愿意学别的市搞晚自习,最后因为分数实在难看开始搞了,也依然是在后几名徘徊。我的结论是应试教育没那么可怕,如果说应试教育需要改,最应该改的就是高中,每天6点多起,12点睡太过了。办法我是想不出来,事实上之所以变成这么push就是因为上面说到的恶性循环,别人push你不跟上就吃亏。

P.S. 我写了一些细枝末节,是因为王先生说对大陆内部情形了解不多,希望能用我自己一点浅薄的经历帮王先生多增加一个样本。如果太啰嗦了,以后就不写了。

我覺得兩害相權取其輕,高中功課的强度大可能無法緩解,但可以對教程精益求精,務求不浪費年輕學子的心力血汗。
2021-06-08 07:27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