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醫療】我的新冠經驗

2020-04-27 08:38:00

原文网址:https://blog.udn.com/MengyuanWang/132856337



==周日==

大約一周前,我開始有了一些很溫和的呼吸道感染症狀,包括一點流鼻水、打噴嚏和喉嚨癢。我知道自己對花粉熱並非免疫,所以也沒有在意,隨口在電話裏和媽媽提了,結果其後媽媽每天都打電話來確認我沒有消失到急診病房去。

與其同時,兒子也抱怨脚趾頭痛,我想大概是蟲咬或趾甲縫感染,擦過日常用的藥膏就忘了。昨天他又談起這事,我一看覺得很奇怪,現在是兩個脚趾頭一起腫痛,偏偏還不是緊鄰的。到網上搜索資訊之後,大吃一驚,他的症狀和所謂的“COVID Toes”(新冠脚趾,參見https://www.prevention.com/health/a32237221/coronavirus-symptom-covid-toes/)一模一樣;這是部分年輕人得了新冠之後的唯一病徵。

過去兩個月,我是自我隔離的模範生,只在每10-14天戴著N95口罩出門買菜一次,其餘時間都宅在家裏。兒子也同意足不出戶,不過問題是我管不到他的女朋友,結果她還是每兩天來一次;我除了送給她幾個口罩之外,也別無他法。今天問了她,發現她更早也有同樣的脚趾頭腫痛,不過已經好了。

不論如何,我現在也開始有一點痰,於是就想到要做檢測。這倒不是爲了解決主觀的心理焦慮(或許是年紀太大了,一點焦慮也沒有,我一直跟小孩說,我在防疫上擔心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他一輩子的自責),而是在客觀上決定未來防護隔離的方向;如果真的得了新冠,那麽事後也可以因爲體内已經有抗體而改采不同的行爲模式。我在鎮政府和CDC的網站回答了問卷,發現1)只要不是病入膏肓,美國政府就建議在家自行療養;2)如果個人非要檢測不可,必須有醫生的處方。那就只能等明天周一,再試著聯絡醫生吧。

==周一==

中午試圖和我的家庭醫生聯絡,電話被診所的接待員轉接給護士。她聼完我的描述,然後很簡單地回答說必須有高燒和咳嗽才會提供檢測。這完全在意料之中。

我到網絡上又找了找,發現的確有營利性的檢測服務,每周在康州西南部巡迴一輪。不過這種美國特色的私營服務,一般是在民衆驚恐環境下,急就章趕出一個樣子,只為儘快多賺錢:不但常常藉機敲詐(早有報導確證如此,其中一個花樣是在同意書中埋下加入其他“服務”的空間,例如流感檢測,事後再送來天價的賬單),而且幕後的技術和器材可疑,各種偷工減料在所難免,甚至有根本不做檢測,隨機印個結果騙保險金的幾個案例,這還只算已經被報警揭發上了媒體的。

這個巡迴檢測要到周末才會來我的鎮上。我對營利性醫療體系有很深的疑慮,這種根本無法辨別服務品質的情況更加讓人望而生畏。兒子的新冠脚趾今天好了,我的症狀也依舊很輕,看來只能接受護士的建議,除非突然惡化,否則就繼續迷迷糊糊地自我隔離下去。

不論是怎麽樣的國家社會體制,都會有非富即貴的特權階級;除了這些特權精英之外,一般的老百姓必然只能接受批量化的公共服務。而判斷一個體制好壞的依據,正在於這些批量化公共服務的品質。美國得天獨厚,在極佳的地理環境裏,還在20世紀一連遇上三場讓所有競爭者精疲力竭的全球性戰爭,纍積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的財富資源;而從老羅斯福、威爾遜到小羅斯福的幾個理想和能力兼具的領導人(雖然威爾遜得了西班牙流感,其後始終沒有完全康復,以致在一戰後的國際談判桌上被英法占了便宜),又沒有辜負這些天時地利,建立了能將財富轉化為高素質服務的政府機器,這才是美國在二戰後軟實力的真正根基。像是載人登月這樣在全球立威的壯舉,所表達的實際上也正是其背後所需的財力、人力、物力能被高效動員的總體國力。

然而正如我一再解釋過的,美國的資本家對一個不讓他們爲所欲爲的强盛國家沒有興趣,所以在過去40多年,徹底地扭曲顛覆了美國的思想、學術、輿論、宗教、政治和社會體系。他們的目的在於獨占經濟發展和全球掠奪的果實,但是能提供高效服務的政府機器就像健全的人體免疫系統一樣,自然會是寄生物的潛在絆脚石,必須優先排除。2005年的Katrina颶風,已經揭露過一次資本家將美國官僚系統繳械的成果,這次全球性的疫情提供了更加明顯的對比。英語系和西歐的一些國家,出於利益、慣性和國際財閥的操弄,或許可以暫時忽略這個被公開揭露的事實,但是地球上的大多數國家必然能夠正確理解其中的訊息。這對國際態勢所產生的心理效應,甚至强於我去年討論過的新版載人登月計劃,所以不論短期内美國主導的反中聯盟有什麽小動作、小輸贏,霸權轉移的歷史巨輪已經在加速運轉了。

==周一晚上==

剛剛察看了電郵信箱,有不少朋友問候,而且想要寄藥給我,博文下也有關心的讀者,我就不一一回答,在此一並致謝。

我的症狀很輕微,近十天下來也沒有怎麽惡化,未來幾天應該就能完全康復,所以不想麻煩大家,好意我都心領了。

客觀來分析,我覺得自己得了新冠的機率大約是80%,從現在會忽然惡化成急性肺炎的機率則遠遠低於1%。年輕時學開飛機和駕車,都曾經有過死裏逃生的經驗,這種極小機率的生命危險實在不值得擔心。

我真正叮囑兒子注意關照的,反而是突發性的心臟病和中風。紐約警察局的統計資料,發現過去一個多月裏在自宅内突然死亡的人數比去年高出4倍,絕大部分死於心臟病和中風,而且青壯年不在少數。這是因爲新冠病毒靠人體細胞表面的ACE2酵素來鎖定新寄主,而ACE2除了在肺細胞常見之外,血管内壁也有。如果病毒侵入了血液循環系統,開始破壞血管内壁,就會引發凝血反應,一旦血塊進入冠狀動脈或腦血管,就會有急性的健康問題。這樣的病例,在絕大多數國家都沒有接受病毒檢測,是隱性的新冠死亡;而且不像急性肺炎以危害免疫力衰弱的老年人爲主,其他人也有危險。我個人特別不樂意中風後半死不活,所以囑咐小孩要視情況儘早送醫。

==周二早晨==

剛剛去《Daily Mail》瀏覽新聞;這原本是一家針對英國家庭主婦的報社,但是在脫歐浪潮興起之後,越來越偏右翼民粹,現在它的讀者留言欄已經是我關注美英澳紅脖子“精英”(亦即還有閲讀新聞能力的那一部分人)意見的風向標。今天的頭條說Trump將向中國要求1600億美元的新冠賠款(參見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8263729/Trump-says-bill-China-substantial-money-coronavirus-damage.html);我依據經驗預判,留言欄會是一面倒的仇中謾駡。沒想到進去一看,排名靠前的留言全都是罵Trump的,包括要求美國人民有權向Trump求償。這應該是Trump幾天前建議美國人注射清潔劑來治療新冠,終於讓一部分紅脖子也從四年的迷夢裏覺醒了。所以如果本周進行大選,Trump必敗無疑。但是共和黨還有半年時間,即使要為Biden安排幾十個新醜聞也綽綽有餘,我們還有很多好戲可看。

==周二晚上==

今天找到一些最新的新冠研究報告,對ACE2和免疫系統以及血管内皮(Endothelium)之間的交互作用,有了更全面的瞭解。ACE2是負責把Angiotensin II轉化為Angiotensin 1-7的酵素;Angiotensin(血管緊張素)是人體内調節血管張縮和免疫活動的一系列激素,其中II型加强血管收縮和氧化活性等等,1-7型則剛好相反。新冠攻擊ACE2之後,Angiotensin II濃度大幅增高,副作用之一就是血栓形成(Thrombosis),這是脚趾頭淤血腫脹的起因,也是新冠引發心臟病和中風的作用原理;因爲這個機制一直到四月中旬才被確認,許多因急性心臟病和中風而死亡的病患根本沒有肺炎的症狀,也就沒有接受病毒檢測,結果未被算入新冠死亡的統計數據裏。上周剛被驗尸而發現的美國第一例死亡病患,就是在學術界有了這個新知識之後,才被特別挑選出來檢驗的。

Angiotensin II增强人體細胞的氧化活性之後,可以造成氧化逆境(Oxidative Stress),這會引起各式各樣的細胞損傷和死亡,尤其使得急性肺炎更加嚴重致命。這能幫助解釋爲什麽呼吸機對重症病人的幫助不大。

==周三早晨==

剛剛想起上周在留言欄討論過,歐盟原本要譴責中方趙立堅的陰謀論,被中國外交部以“會影響雙方合作”給壓了下去。有關官方搞陰謀論是授敵以柄,我已經反復解釋過了,這裏值得注意的是,中方的所謂“合作”,顯然指的是防疫器材的供應。隨著疫情的緩和以及歐洲自身供應鏈的產量提升,這些國家,尤其是英法,不再須要從中國大批進口,就有可能會過河拆橋、翻臉不認人。這是距今3-6個月的未來,届時他們國内的政治形勢是否仍舊導致執政黨想拿中國來甩鍋,是值得擔心的問題。

不過在最理想的情形下,有效的疫苗説不定可以在年底上市。中方有可能再次成爲主要供應國,從而重獲嚇阻蛇咬農夫的杠桿。疫苗是全面恢復經濟活動的關鍵,全世界都會搶著要;所以除了研發之外,還需要可觀的生產綫。我從五年前就大聲疾呼中國投資在疫苗的研發生產上,現在還有半年多時間,除非中方已經有現成的年產十億劑的產能(不太可能),否則雖然疫苗的類別還不能確定,也應該盡可能預做準備、以縮短生產綫的建設周期。

==周三下午==

兒子的新冠脚趾又重新發作了。看來他還沒有完全康復,我得病毒必然又比他晚了一兩天,所以還有的等。我們兩人談起感染新冠,互相承認心裏都毛毛的,不過他想象的是心臟病,我擔心則是中風。小説裏面常寫絕世美女最注重保護自己的容貌,其實高級知識分子也會自然地把思維能力看作是真我的最重要部分。

新冠引發急性肺炎(ARDS)殺人,固然主要只危害身體原本就不好的老年人,但是血栓(Thrombosis)卻可以隨機傷害任何年齡以及健康狀態的病患。在疫情的前三個月,學術界、媒體和政界的注意焦點集中在前者(雖然一直有研究報告,統計出因ARDS進ICU的新冠病患裏有20-25%也同時有血栓),結果有了群體免疫和提早解除隔離的一系列爭論,但是如果後者被證實有足夠的發生頻率,那麽以往的利害權衡和政策考慮就完全飛出窗外。在新冠的特性仍有許多未知的當前,以根除為目標的防疫政策,才是最合理、最穩健、最負責的。

==周三晚上==

解讀統計結果並不容易,我以前曾撰文討論過“Lies, damned lies, and statistics”。尤其像是新冠疫情的資料,各國檢測的程度和標準原本就不一樣,必須小心先行過濾才能獲得有意義的定性結論。

我覺得一般來説,死亡數字比確診可靠一些。在過去幾天,比利時的死亡人口占比一枝獨秀,甚至大幅超越意大利,達到美國的三倍半,但是英文媒體完全沒有著墨(這現象本身就有貓膩:比利時是典型的“民主先進”國家,聯邦政府無法組閣是“民主自由”體制運作的重要成分,死亡人口占比超出俄國近一百倍顯然不是應該深挖的新聞),我又對荷蘭文和法文都一竅不通。雖然我在疫情剛擴大到歐洲時也簡單提過,比利時的聯邦政府是出名的Dysfunctional(功能失調?),但他們是怎麽搞到這樣的慘狀,還請熟悉詳情的讀者不吝賜教。

==周三深夜==

剛剛看到宋魯鄭先生新發的巴黎日記,很贊同他對中法關係的分析,值得大家參考:https://www.guancha.cn/SongLuZheng/2020_04_30_548846.shtml

不過宋先生文中和博客這裏討論的最重要交集,在於引述了駐法大使接受法文媒體采訪的發言,實際驗證了我們做過的兩個觀察:1)駐外大使是中國外交部中少數對駐在地有深入瞭解的人員,應該在策略研討上獲得更大的倚重;2)盧沙野大使自己也説出“中國媒體太弱、外交人員不得不衝到第一線”。

==周四==

本周中美兩個試用Remdesivir的雙盲實驗先後發表了報告,中方的結果是“沒有統計意義”(亦即無效),美方則剛好相反,說它極爲有效,到了必須半途中止實驗,立刻全面使用的地步。

我去看了論文和相關報導。中方的實驗很嚴謹,沒有明顯的問題,唯一的缺陷在於病人數目較低,只有237位,這是因爲中方防疫效率太高,實驗開始的時候已經找不到足夠符合標準的病患;這在2003年非典疫情的末期,也曾是制約研究的因素之一。至於美方的實驗,倒是很容易找足了統計上需要的1063名病患,不過它在致死率上的統計强度(P值,簡單估計實驗結果是隨機發生的機率,生醫界一般要求在5%以下)不過關,只有在康復天數上達到1/1000的P值。P值是個很粗糙的標準,往往低估了結果是統計噪音的機率,即便如此,美方仍然無法在致死率上達標,卻急著在半途就宣告勝利,這實在不像是完全客觀的態度。尤其有傳聞說美國實驗者在招收病患時的標準比中方寬鬆,沒有嚴格限制症狀出現的早晚;昨天發表的又不是詳細的論文,而是一個簡單的預告(Preliminary Report,參見https://www.niaid.nih.gov/news-events/nih-clinical-trial-shows-remdesivir-accelerates-recovery-advanced-covid-19),種種異常的操作,引人遐思。我覺得目前最合理的結論是存疑,即使Remdesivir真的有功效,也是相對微弱的。

==周五下午==

既然懷疑自己有新冠,原本很不想再出門散佈病毒,但上次買菜沒有買足,牛奶、鷄蛋、薯條 、起司、麵包都彈儘援絕,連自己烤麵包用的麵粉也沒了,只好硬著頭皮、戴上口罩去辦貨。到了超級市場,發現空貨架比兩周前更普遍了,肉類只限買兩包,貨單沒辦法買齊,只好再開車到Walmart去。聯邦政府光急著要解除隔離、開放零售,對食品處理/包裝厰因員工染病而損失產能卻只動動嘴皮子、下了一紙空文要求緊急供應,到五月底中產階級也買不到食材時,豈不是會有更上一級的恐慌和不滿?每次討論Trump政府的執行能力,我就想起一句英國的成語:“He is unfit to run a whelk stall.”

==周五晚上==

《觀察者網》報導有香港教師扭曲鴉片戰爭的歷史,實在讓人感慨。上月我才剛復習了鴉片戰爭幕後的英國決策過程:其實當時英國官方的駐華首長並不想為鴉片而開戰,是兩個蘇格蘭籍洋商努力製造衝突升級的既成事實,然後收買國會,強令英軍出手。這兩個洋商就是William Jardine和James Matheson,他們成爲人類史上最成功的Drug Lords(毒梟),Jardine-Matheson(怡和洋行)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本地財團之一,主要由兩家的後人聯合擁有,Jardine的後裔經營。只要這個財團還在,Jardine和Matheson兩家仍舊是豪門,中國的百年羞辱就不算完全洗清。

==周六==

今天身體仍然感覺良好,可以繼續維持日常的閲讀習慣;一個值得分享的題材是二戰期間的Laconia Incident。1942年九月12日,德國潛艇U-156在赤道非洲外海攔截一艘英國的武裝運兵船RMS Laconia,將其擊沉之後,德國人上浮準備給予落海船員人道救援,這時他們才發現問題大了,因爲海上漂流著2000人,還有一群聞風而來的鯊魚。原來Laconia滿載著2000多名意大利戰俘,由英國和波蘭守衛監視,在下沉過程中,這些守衛拒絕打開牢房,已經害死了幾百名戰俘,得以逃脫的也不被允許上救生艇,只能在水裏載沉載浮。

U-156的艇長立刻發出電報,要求附近的德軍和意軍潛艇加入救援工作。同時明碼向英美盟軍解釋情況、要求休戰,然後在甲板上鋪開紅十字旗,滿載幾百名落水人員,拖著好幾艘救生艇,朝著岸邊慢慢前進。在九月16日,從Ascension基地出發的美軍反潛轟炸機發現了U-156;德國人再次發出明碼電報,轟炸機飛行員轉報美軍基地,基地指揮員考慮之後,仍然下令攻擊,U-156緊急下潛逃避;次日又再攻擊了一次,以致甲板上的意大利戰俘多數殞命。

事後美軍不但沒有懲罰相關人員,還因爲誤以爲成功擊沉U-156(實際上只擊沉了兩艘救生艇)而發出勛章。事件的報告被珍藏起來,另外撰寫了公關譴責,說德軍潛艇違反人道,害死了近兩千條人命。戰後Nuremberg審判,檢察官還特別把那篇公關文章列為證據,用來起訴德軍潛艇部隊總指揮官Karl Dönitz的反人類罪,理由是他在Laconia事件後明令禁止德國潛艇試圖拯救落水人員(雖然美軍潛艇對落水的日本船員一向不予理會;戰後統計,至少有12艘載運歐美戰俘的日本運兵船被擊沉,沒有任何美軍潛艇曾經上浮救援,因而淹死的戰俘總人數被估計為兩萬人,參見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ll_ship),結果被辯護方挖出真相,尷尬之餘只能發動英美媒體,盡力把事件遺忘。

==周日==

過去這一周,美國媒體報導了多起兒童因新冠並發症而送入ICU甚至死亡的案例,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沒有得肺炎。除了血栓引發的心臟病之外,還有許多免疫性疾病,例如一般罕見的Kawasaki Disease(川崎氏病)。武漢的統計原本給出小孩不受新冠危害的結論,但這可能是因爲當時醫學界還以爲新冠只是純粹的呼吸道系統疾病,所以忽視了沒有伴生肺炎的病例。我在過去一個多月已經介紹過許多更新更深入的研究結果,指出ACE2除了在肺組織表達之外,也在血管内壁細胞有重要的作用,並且與免疫系統有互動。總結來説,我們現在已知,新冠不但是一個呼吸道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和免疫系統疾病;主要危害老人的那個特點,是它在呼吸道方面的表徵,年輕人並非真正安全的。

==周一==

在疼痛了兩周之後,小孩的“新冠脚趾”終於徹底消失;我自己的症狀也基本痊愈。謝謝大家的關懷,這篇正文到此結束。

【後註一】今天是2020年五月6日周三,忽然想起既然病愈,就應該去捐贈血清。沒想到網上一查,只限曾經確診的病人;原因是紅十字會和醫院都沒有抗體監測器材。考慮到美國這裏確診病例只占實際感染人數的一小半,這樣的低效行政真是不斷的巨大浪費。

【後註二】今天(2020年五月11日)《STAT》(《Boston Globe》負責醫藥新聞的分支機構)爆料出NIAID(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提前結束Remdesivir雙盲實驗的内幕(參見https://www.statnews.com/2020/05/11/inside-the-nihs-controversial-decision-to-stop-its-big-remdesivir-study/),果然有很多違反常規的運作,包括中途改變實驗規則。不過其中最奇幻的,還是專家組(叫做DSMB,Data and Safety Monitoring Board)並沒有推薦提早收工,他們的建議是繼續做完這個階段的實驗之後,後續的研究可以直接對比Remdesivir和另一種新藥Olumiant,不必再重做一次對照組(Placebo Group)。同一天,NIAID很神奇地決定所有的對照組成員馬上開始接受Remdesivir,實質上提前宣告勝利,並且在記者會上把決策過程描述成專家的一致共識。

【後註三】NIAID對Remdesivir的研究報告正本終於在2020年五月22日發表了(參見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07764),内容沒有什麽特別新穎之處,不過他們把病人依照種族劃分之後,發現Remdesivir對亞裔(134人)完全無效,對白人(563人)則剛剛過了P值<0.05的門欄。我想提醒讀者不要對這類結果過度解讀:不但樣本數不夠高,而且事後對統計數據做分割歸類,原本就違反了正當程序,使得p值這類對隨機出現機率的估計完全失準。 p="">

【後註四】最近有關Hydroxychloroquine羥氯喹對新冠療效的研究結果,出現了一再的反復,我想在此為讀者簡單歸納一下:最早在五月22日,三位印度裔加一位東歐裔的作者在《Lancet》《柳葉刀》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說統計結果指出羥氯喹的療效是負值,WHO隨即中止了應用羥氯喹的實驗。但是在六月5日,《Lancet》應作者群自己要求而撤稿(參見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1324-6/fulltext),WHO隨即又重新啓動羥氯喹實驗(因爲他們實驗的先期結果顯示羥氯喹沒有明顯的負面作用)。

要求撤稿的,其實只是四位原作者中的三位;另外一位Sapan Dasai是美國一家很小的醫療數據公司Surgisphere的負責人,他的貢獻正是這個統計分析所依賴的數據。問題出在那篇論文發表之後,有讀者注意到他們所記錄的澳洲新冠死亡人數比官方數字高得多,經過一連串質詢之後,解釋不能讓人滿意,而且還被人發現:1)這家小公司的幾個雇員裏,包括了一位科幻作家以及一位裸體模特兒,反而沒有統計學專家;2)他們以往名不見經傳,但在新冠疫情剛擴散開,就忽然有了許多獨家的數據,以致聲名鵲起;3)每篇使用他們數據的論文,結論都很驚人,但是數據的原始來源從來都無法獨立印證(包括一些其他藥物對新冠的療效研究,所以對於任何這類論文的結果,大家必須先求證數據是否來自Surgisphere,然後才有進一步討論的意義;參見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jun/03/covid-19-surgisphere-who-world-health-organization-hydroxychloroquine)。於是另外三位作者向Dasai先生要求原始資料,被拒絕了;他們主動要求撤稿,是這種情況下的標準程序。

不過不要急著說羥氯喹有效。同樣在六月5日,英國的“Recovery”新冠研究計劃發表基於自家資料的分析結果,沒有發現有統計意義的療效。

總結來說,羥氯喹有沒有療效還不到蓋棺論定的地步,但是WHO的反復,是科學研究的自然進程,和國際政治壓力沒有關係。我希望大家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在自己沒有下足夠的工夫以獲得相關的確實證據和背景細節之前,不妄自發明和傳播無中生有的猜測和聯想,把懷疑留在自己心裏。陰謀論是讓愚民上癮的興奮劑,而這些沒有科學修養的民衆正是現代社會許多不合理現象的最終來源,以及資本家能誘導來投票過聖誕節的火鷄。我們作爲知識分子,最基本的責任之一,就是不造謠、不傳謠、不當有自殺傾向的火鷄。

【後註五】經過一再的反復,七月22日發表在《自然》上的這篇論文(參見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575-3)對羥氯喹做出精確、詳實的分析,確定它對新冠沒有療效,至此這個議題蓋棺論定。

其實最早開始炒作氯喹的,是二月初來自武漢病毒所的一篇論文(參見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0-0282-0),接著在三月另一組中國研究人員宣稱證實了氯喹在In Vitro環境下有效(參見https://academic.oup.com/cid/article/71/15/732/5801998)。最新的《自然》論文指出他們都犯了同一個低級錯誤,也就是用非洲綠猴的腎細胞替代人類肺細胞來做實驗。這是病毒研究人員常走的捷徑之一,2003年的很多SARS研究也用了同樣的綠猴腎細胞,因爲這些所謂Vero cells所含的干擾素(Interferon)特別少,方便病毒在細胞内不受阻礙地複製繁殖。但是醫學界早已明白它們的用途只限於研究病毒在細胞内的作用,如果議題是病毒如何侵入細胞,那麽猴子和人類有很大的差別,不能混用。在這個案例上,人類細胞有兩種酵素可以被新冠病毒用做敲門磚,而猴子細胞只有其中的第一種,氯喹和羥氯喹剛好可以抑制這個酵素,所以對猴腎細胞有療效,但是它們對第二種酵素沒有效應,所以如果你的病患不是猴子,羥氯喹就無法阻斷新冠病毒的傳播。

前面我說這是低級錯誤,是從病毒傳播專業的觀點來看。因爲新冠太熱門,原本研究其他病毒特性(例如複製)的專家也越俎代庖、一窩蜂地拿各式各樣的藥物來做實驗,結果是號稱正面療效的論文滿天飛,除了羥氯喹之外,連Prozac(百憂解)都有人在推;很巧的是,那個Prozac的實驗用的也是綠猴腎細胞。

我想這整個爭議的過程,對非科學專業的讀者,是一個很好的範例:生醫作用太複雜、實驗内含太多假設和捷徑,更不用提統計方法上的一連串陷阱,即使是病毒學的專家,都很容易得到錯誤的結果,那麽一群所謂的中醫,連最基本最簡單的實驗和統計原則都不懂也不遵守,卻對療效誇誇而談,當然是極度可笑的。我上月在討論屠呦呦的成就時曾强調,光是有嚴謹實驗反復驗證出正面結果還不夠,必須把成分和機理也完全掌握才能說是100%確定了,這裏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真正的生醫研究像是載人登月,那麽中醫教就像是綁了爆竹的椅子,他們吹噓可以和長征九號互補,我擔心的卻是他們乘客的生命安全。

【後註六】我在新冠疫情早期就强調維生素D對防疫的重要性,半年多後Anthony Fauci也開始提倡這一點,參見https://www.cnbc.com/2020/09/26/how-to-know-if-you-have-a-vitamin-d-deficiency.html

外行人眼中,維生素D和蓮花清瘟是類似的東西,實際上它們一個是演化過程中有明顯重要影響的微養分,另一個則是近代群衆流行的產物,雖然維生素D對COVID的效果仍有爭議,至少這些爭議是根據科學方法和原則來進行的,這是關鍵,所以兩者沒有什麽可比較的。

【後註七】昨天(2021年4月18日)我接種了第一劑Moderna疫苗。這是Yale醫院體系在臨近城市的社區體育中心所辦的活動,由Air National Guard提供保安,附近的慈善機構安排志願義工。過程有條不紊,效率很高。

真正打針的醫生和護士也是志願在周日額外出差(我不知是否有加班費)。當然,公民努力為社會公益服務,是很好的事,但是從現代國家的整體治理來看,這不可能完全取代廉潔有為的政府。所以打完針,我向醫生致謝,她揮手指著體育館裏的50多個工作人員、說她對美國很自豪的時候,我心中一凜,不知如何回復。

我在博客已經反復討論過美國對内對外宣傳洗腦的成功(參見《美國的開國神話》),百姓相信這些神話之後,反過來願意為國家社會付出是自然的結果,從而形成正反饋機制。然而這次新冠疫情的許多統計數字,無情地揭露了英美體制的惡劣真相:其核心(亦即政府)極爲低效、自私,正面的因素(如志願義工)只有非常次要的效應。過去半個世紀,英美處理危機往往仍有優越表現,其實來自其科技、財力和物力的歷史纍積,是霸權的後果而不是原因。英美在2020年的新冠患病率和死亡率都在工業國家中名列前茅,充分體現出政府欠缺效率、人民沒有紀律的體制問題,可是一旦疫苗開始批量上市,這個對比就忽然逆轉了。如果新冠病毒不是如此特別,英美很可能又可以靠著富足的醫療器材、人員和技術,矇混過關,再一次吸引如香港黃絲那些沒有思辨能力的愚昧群衆。

【後註八】我在一年多前新冠疫情的初期就强調過,COVID雖然依靠飛沫傳播,其破壞機制卻往往是針對心血管系統的血栓(Thrombosis)。後來有大約1/7的病人遭遇Long COVID,但其症狀五花八門,似乎沒有規律;依邏輯分析,血栓很可能也是罪魁禍首,隨發生所在破壞臨近的組織和器官,不過並沒有實驗證實,一直到2021年八月10日的這篇論文(參見《Persistent Endotheliopathy in the Pathogenesis of Long COVID Syndrome》)終於提供了初步的證據,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閲。

【後註九】我多次提到美國的Antivax反疫苗運動,其實原本起源自白左,90年代起最有名的Antivaxer,如Jenny McCarthy、 Jim Carry和Robert Kennedy都是著名的白左,後來右翼民粹的反精英心態才使得紅脖子也接受那些謠言。不過一直到Trump上臺之前,白左依舊是反疫苗運動的主力(參見這篇2015年的文章《The average anti-vaxxer is probably not who you think she is》),因爲Trump公開高調走反智路綫,迫使白左主流為反對而反對,才反過來支持疫苗,但在那之前的20年左右時間他們曾與極端分子同流合污,是反智的始作俑者,這裏是2021年八月23日一篇美國人自己反思的文章:《Lefties Planted the Anti-Science Seed Fueling Vaccine Skepticism》

【後註十,2022/02/02】《Nature》剛剛發表了一篇對新冠疫苗的總結(Review,參見《What the Omicron wave is revealing about human immunity》),包含了十幾篇重要論文的結論,敘述很簡潔,内容很全面,適合一般科學人員閲讀,在此向大家推薦。

我想特別指出中外疫苗對比的問題。昂撒媒體反復炒作中國疫苗保護力只在50%左右,並與歐美疫苗的所謂97%防護來做對照,其實是測量上的有意扭曲:一方面他們選用中國疫苗在拉美對抗全新Delta變種的數據,而歐美卻是對原始病毒做的實驗室統計;另一方面,這篇文章提到Pfizer–BioNTech(亦即在台灣被高度追捧的輝瑞)即使對原始病毒,也在兩個半月後的保護力就只剩45%,拉美的統計卻沒有對接種間隔做控制。此外,《Nature》的這篇總結還指出減毒和滅活疫苗(對應著絕大部分的中國疫苗),因爲向免疫系統呈現完整的病毒,而不只是突刺蛋白(Spike Protein),所以引發的免疫力特別全面廣汎。

【後註十一,2022/02/16】歐美因爲政治社會體制所限,無法采納應對新冠疫情的最優解,導致大衆媒體充斥著自我安慰的胡扯和抹黑。然而在科學專業期刊仍然可以找到理性的聲音,例如這篇《Science》的文章(參見《Is it time to live with COVID-19? Some scientists warn of ‘endemic delusion’》)警告“與新冠共存”在當前仍屬一廂情願的冒險,並且為這個心態取了名字,叫做“Endemic Delusion”“日常傳染病妄想症”。至於一個全新的冠狀病毒Pandemic要過多久才會經由演化而使毒性降低到Endemic級別的安全地步?很不幸的,歷史上唯一有可靠資料的前例是130年前的“Russian Flu”(1889年在中亞從牛跳躍成爲人傳人的瘟疫,參見《Is Our Pandemic the Ghost of the 1889 Russian Flu?》),肆虐全球五年才消弭,而且在十一年後的1900年居然捲土重來,出現最後一波高毒性的變種,在那之後才真正成爲日常感冒的子類別。這篇文章也同時强調Russian Flu有嚴重的慢性後遺症,對這條思路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Nature》上更嚴謹的學術性討論(參見《Pandemics disable people — the history lesson that policymakers ignore》)。

【後註十二,2022/02/16】我在【後註十】討論了減毒和滅活疫苗的優點,然而mRNA疫苗如果設計得法(例如ModeRNA),也有其優勢,亦即這些mRNA能在細胞内持續生產抗原,對免疫系統做出持久的刺激;詳情參見這篇《Nature》的文章(參見《mRNA vaccine-induced antibodies more effective than natural immunity in neutralizing SARS-CoV-2 and its high affinity variants》)。

【後註十三,2022/04/04】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歐美民衆有寧死也不願意打疫苗的,也有爲了一點小錢自願拼命打疫苗的;今天有新聞報導一名德國男子主動設法打了90多次(參見《Man from Germany gets 90 COVID shots to sell forged vaccination cards》),同時反映這兩個邏輯上自相抵觸的極端。一個充斥著邏輯謬誤的政治社會體制,真有可能是“最不壞”的嗎?

【後註十四,2023/09/22】周五在北市大給完演講之後,周六又和住臺北的表弟表妹在南港Citylink購物中心吃午飯。人山人海,飯後連坐下來聊天的地方都找不到。回臺南後,到周一喉嚨開始癢,周二扁桃腺嚴重發炎,而且全身酸疼兼發燒,便依照流感處理,在床上躺了三天。結果今天表弟打電話來問候,表示表妹周一診出新冠;我趕緊翻找試劑,剛滴下去就亮出毫無疑問的陽性。

此事是我的過錯:在美國單身慣了,忘記回了台灣就沒有自己隨意賭命的自由;Omicron雖然已經弱化近似流感,但80老母可不一定能熬過去。有老弱婦孺在家的讀者,應以我的錯誤示範為教訓,小心爲上,避免人潮。

72 条留言

Ricola
2020-04-27 09:44
Sorry to hear this. I would recommend taking the following herbal supplements at current early stage:

1) Garlic (extra -strength, >= 2750 mcg of Allicin x (3 or 5) per day)

2) Echinacea (extra-strength, [150 mg (aerial parts) + 20mg (root)] x 3 per day)

The above supplements are easily accessible in local pharmacies without prescription. They have very few side effects and scientifically proven to be effective AT EARLY STAGE OF INFECTION.

You can also find previously published academic articles about how the above supplements cure coronavirus. (eg. @ nih.gov)

The earlier you use them, the better results, because Allicin could create an internal environment that is unfriendly to the virus, while Echinacea could boost your immune responses.

Of course you could also drink black tea, consume enough protein, take Vitamin D & C, and have good rest.

Taking hot SPA and warming your neck when you don't have a fever yet.

Best wishes for you !

狐禪
2020-04-27 10:25
請常洗手常換(洗)口罩。無症況感染唯一的傳播途徑就是手,因為不會咳嗽也少打噴嚏。

ethan
2020-04-27 10:29
祝愿您和您儿子早日康复!多吃多睡多晒太阳!

ws921013
2020-04-27 11:46
祝早日康复

王先生,不知道你住的地方是否有私人诊所可以付费检测,这样应该快一些。我家里人在疫情期间也有流感的症状,吃了连花清瘟胶囊之后有很大的缓解,我看纽约有几个大药房在网上销售连花清瘟,可以考虑买来预防,希望王先生早日康复。



blackjack
2020-04-27 11:47
加油!祝您早日康復!

Niets
2020-04-27 15:28
希望王先生尽快康复。只愿公身健。 更教剩活百来年。

南山臥蟲
2020-04-27 16:02
本在閉關, 知王兄染疫,特來問候, 請多保重. 切切.

中國人大轉
2020-04-27 18:20
静心暫時丟掉你的理論.静心,平静放空,是増強免疫系統功能最佳方式,和年齡没有関係!不要害怕.
貓靈子
2020-04-27 19:41
王兄,面對疫病來襲,請務必頂住!

magkey
2020-04-27 22:33
祝王先生身体健康,早日康复

shawinne
2020-04-28 00:07
根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一定要密切关注氧饱和度这个指标,这是转重症的重要指标。

根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一定要密切关注氧饱和度这个指标,这是转重症的重要指标。该方案还推荐了几个中药,可以在医学观察期使用。



wangxiaoxiao
2020-04-28 09:28
但使心安身健,静看草根泉际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shawinne
2020-04-28 14:31
诊疗方案的分析与建议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后称《方案》)编写。

1、疑似病例的确定

《方案》五、(一) 2.临床表现

(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2)具有上述(《方案》四、(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可以确定是疑似病例)

分析:第(2)条需要做一个肺部CT,第(3)条需要验血。

建议:国内的话,到医院都能做。我不了解美国的医疗情况,推测也能做到。如果,王先生这三条不符合,那估计是没有得新冠肺炎,也就不用去测PT-PCR了。要是符合这三条,那最好想办法去测一下。

2、鉴别诊断

《方案》八、(大意:新冠肺炎轻症表现与流感等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相似,需要鉴别。)

建议:符合上三条也可能是流感等其他的病症,如果可以的话,应该对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

3、氧饱和度≥93%

《方案》六、(三)重症

分析:武汉有不少低烧转重症的案例,要是当地只有高烧才测的话,那确实有些风险的。轻症转重症有很多血氧下降的病征。也有血氧突然断崖式下降,因插管(上呼吸机)即时而被救治好转的案例。

建议:与血压相似血氧也有家用的测量仪,可以密切关注血氧饱和度这个指标。国内家用血氧仪是很容易买到的,推测美国也能买到。

4、其他建议

我不是中药的拥护者,不过,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安慰剂也有积极地意义。微博留言有不少人建议王先生联系一下大使馆,我觉得可以试一下,毕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说不定还能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不要緊,我覺得我的免疫系統還算過得去,應該不會有問題。
2020-04-28 19:35 回复
虐猫狂人薛定谔
2020-04-28 15:24
希望王先生和儿子早日康复,只要不转重症,测不测核酸都是只能在家自己扛,区别不大。我太太在NJ就发烧了好几天,医生不给测,然后熬过来,以后会去测antibody探究真相。多喝休息,多吃蛋白质很重要,这样才能有材料产生更多的抗体,每天两次用温度计和pulse oximeter来检测自身的身体指标。

唉,紐約這一帶,人口密度高、公共交通工具使用頻繁,難怪新冠爆發得如此激烈。

大家自求多福了。
2020-04-28 19:34 回复
小貓愛吃魚
2020-04-28 15:26
巨大的謎團

王博士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一條重要消息 掩蓋在雜音中, 最近有媒體說 強制施打卡介苗的國家新冠確診的傳播率遠遠小於 沒有施打卡介苗的國家,卡介苗是在1925年 就已經 測試研發成功能老疫苗 原本是用來治療肺結核, 但是在醫學上卻證明對及其他傳染病的預防居然也有效, 好像是能夠增強先天的免疫力 最明顯的一個證據是前東德地區施打卡介苗 而確診的病例很明顯在東德的地圖上比德國南部和西部低出一個數量級, 有學者進行統計分析研究之後發現強制施打卡介苗的國家傳染力居然比沒有強制施打的國家 低出6倍, 當然我不能確定這個結果 是否正確 因為我不是專業的醫學系畢業人員,但是理性的邏輯判斷可能性其實非常高, 否則就無法解釋為何有些國家 之間有巨大的 感染率的差異, 東德地區基本上是強制施打卡介苗的 但是德國統一之後在同一個國家裡



並非不可能。人體的免疫系統,環環相扣,極爲複雜,目前科學界對疫苗作用的細節,其實還只是一知半解。
2020-04-28 19:32 回复
K.
2020-04-29 09:50
.

愿您早日康复。

建议您用pulse oximeter注意监控,这个病毒最危险的情况之一就是血氧含量突然下降。



不要緊,不像是有惡化的趨勢。
2020-04-29 10:10 回复
OVL
2020-04-29 10:01
看到七公還有精力發文,想來已經無大礙,但還務請多多保重,神雕故事中的七公也曾受重傷而導致武功盡失,但日後卻因禍得福滿血恢復還更創高峰,相信這也是七公未來的境遇!!

終於有人講到卡介苗了,大約兩三周前有耳聞到這疫苗的傳聞,深深覺得跟我心中的疑惑不謀而合,台灣防疫的成果可說是獨步全球,但要是說到防疫的措施其實並無特別之道,且從最早的金巴黎台商,到澳洲音樂家,到被帶出場的酒店小姐,再到這次軍艦的士官兵,這麼多確診的人在台灣上到處亂跑(還想必發生不少親密關係),累積下來的感染數截至目前為止是寥寥無幾。這要不是天佑台灣,就只能是有某個我們還不知道因素在影響著吧,真心希望這個解答就是卡介苗

我對台灣過去四個月防疫歷程的主要評語是,就這樣子還好意思自誇國民素質?儒家雖然有些迂腐,至少在基本治理哲學上,沒有像英美那樣流為幻想,自始至終都明白基層民衆沒有能力自發選擇和維持群體利益的最大化。
2020-04-29 10:17 回复
狐禪
2020-04-29 14:14
多做中強度的運動是防血栓最簡單的法子。此外,台灣的防疫做法(普戴口罩加洗手),零星的社區病患,應該會讓很多人接觸到濃度極低的病毒,所以也許很多人不致發病,但體內己有抗體了,只是沒做普篩不知道。紐約也是做了才知道。

我說美國的實際感染比率,大概是5-15%,其中的高限指的就是紐約市。這比確診數目高出近10倍,但距離群體免疫所需要的60%,還遠遠不足。
2020-04-29 14:20 回复
龜兔賽跑
2020-04-29 23:35
祝好~

王博士您好:

我是台灣區的讀者,兩年前在朋友的介紹下,開始閱讀您的文章與視頻,非常佩服您的種種分析與見解,惟自知經歷與能力仍多有不足,尚不曾參與討論。

台灣的媒體環境與社會氛圍您也知之甚詳,就不多做贅述了,身在這樣的環境裡,時常感到痛苦與無奈,幸虧有您的部落格,讓我們至少還有一個可以享受知識與理性的桃花源,在此致上萬分的感謝與尊敬!

世上聰明之人很多,但兼有勇氣與良知者,鳳毛麟角,再加上人生的種種際遇,同時具備理工專業、歷史素養、戰略思維與金融實務者,古今中外幾希!還望先生保重身體,疫情肆虐期間,充分休息保持抵抗力。您傳授的種種知識與思想,不僅是華人世界的寶貴資產,也是人類世界的一盞明燈。

最後,附上一個連結,是報載鍾南山院士推薦的增強抵抗力飲食,請您參考。祝您一切順心!(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405001548-260405?chdtv)

我雖然追求理性和冷靜,但畢竟不是佛家,對知音的回應還是頗有感觸的;謝謝你的鼓勵。
2020-04-30 00:16 回复
過大江
2020-04-30 00:41
趙志堅 --> 赵立坚
好,謝謝。年紀大了。。。
desertfox
2020-04-30 08:05
我覺得王先生不會有什麼問題,甚至都不見得是感染了。因為我年紀更大又抽煙喝酒而王先生所描述的這些徵狀我都有,但我沒有感染(雖然我每天還是在肉類加工廠做食品安全檢查的工作)。我這麼說是因為我太太在大華超市上班,因為店中有人感染她緊張之餘也去做了測試,結果是陰性。而我們兩個人每天下班後在廚房近接接觸,不時還互相吼幾句,在這種近接的情況下既然她沒有感染我當然也就不會感染。所以我想,所有這些症狀多半是因為長期的居家避疫所引起的不適。而新冠腳趾在我看因為病例還不是那麼龐大所以不具普遍性,相較於這個病毒會引起血凝而造成中風後者才比較有根據。我的意思是說令公子是否真的受到了感染,在未經過測試的情況下也還真不好說。退一萬步講,既使是真的受到了感染但我想程度也是很輕微的,經過這麼多天,王先生的免疫系統也早把這些病毒幹掉了。

我判斷自己得了新冠,主要不是根據症狀,而是傳染鏈。過去兩個多月,我和兒子唯一無防護的接觸者,就是他的女朋友。如果我只得了普通感冒,他們應該先有症狀才對;如果是花粉熱,應該沒有喉嚨癢或肌肉痠,他們兩人更不會有新冠脚趾。

其實我連他女友的新冠病毒來自何方,都有個底:她的姐姐原本在英國讀大學,四月初學校解散,她經由紐約甘迺迪機場返美,妹妹和父親去接機,我還特別又多送了N95口罩。

我的確覺得沒有惡化為ARDS的跡象,至於Thrombosis,沒有明確的統計資料,只能希望是小機率事件。
2020-04-30 09:00 回复
desertfox
2020-04-30 09:50
Thrombosis我父親在68歲的時候得過,徵狀是他前一天眼睛看到血色,結果是語言中樞受損,想說什麼卻說不出來。原因是因為心臟動脈極微小的粥狀物剝落流動到腦部的微血管造成阻塞。幸好因為在事前一個月他覺得胸口門我就建議他吃baby aspirin,不然結果可能會更糟糕。我父親40幾歲就有高血壓又吃的極鹼每天還要喝酒因此有以致之,但是他還是活到90歲。所以王先生既使是受到些許的感染,但相較於我父親這種常時的惡性積累,結果當然會是不同的。

我也想過要吃Aspirin,可是家裏沒有,還好我已經每天服用Glucosamine(葡萄糖胺)和Chondroitin(軟骨素)來控制肌腱炎,這兩者也是抗凝劑。不過新冠引發的血栓似乎可以很厲害,不是一般保健品能控制的。
2020-04-30 15:16 回复
Ricola
2020-04-30 13:21
There are a few ways to better understand what's going on in Belgium through their media. First, there are a few English media: https://www.brusselstimes.com/Second, we can also leverage Google translator embeded in Chrome web browser to read content in other western languages. https://www.metrotime.be/ is a free daily newspaper, https://www.hln.be/ is one of the largest newspaper there (per Wiki).

As for the ambassador Lu Shaye, he was the ambassador to Canada for two years, during which he encountered the arrest of Meng Wanzhou (Huawai). At that time, western media called him a "combative" and "outspoken" person. Overall, he tends to express his opinion directly but not very tactically.

It's high time that China introduced and explained why and how Chinese-style of democracy works (or even more efficiently) in a systematical way. For example, how Chinese people can get themselves involved with public policies; how could they get adminstrative and judicial assistance when needed; how does China protect personal privacy and also fight crime through advanced surveillance; how does China provide most people the access to education and medical services in a fair way, etc.

(卢大使曾任驻加大使,期间遭遇孟晚舟被扣事件。他讲话比较直率,虽然很有气节,但要与西方争夺话语权,还需要更多的辩论策略和技巧。现在中国应该要准备好向全球(包括西方)解释“中国的民主”,通过白皮书和公开的政策,向西方阐述中国式民主为何有效。例如:如何保障民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讨论(包括政府Q&A,信访与反馈等);在必要时如何为普通民众提供行政与司法救助;如何以较公平合理的方式保证多数民众的受教育与医疗权利;如何保障民众隐私权,同时借助现代监控网络打击犯罪,等等。中国现在应该系统性的出版和发布这类政策白皮书,将其翻译成外文,广泛传播,并告诉所有人,这些政策都是有法律或法规依据,中国公民也同样可参考和依据这些来检验实际生活中各级政府的施政。这是反击西方不实指控的最好武器。

最近兩周,中國外交部的發言有明顯的進步,似乎是内部有過檢討,建立了新的組織、程序和資源來更專業地處理公關。盧大使在巴黎的發言,從宋先生的節錄來看,也沒什麽問題。

至於解釋“中國的民主”,我覺得步子可能跨得太大了些,無法讓西方人民一下改變認知。我認爲應該先向那些讀者解釋他們的媒體報導中國事務時經常故意欺瞞。我已經舉過幾個例子:幾乎所有的主流英文媒體都曾經用印尼市場販賣蝙蝠的照片來誤導讀者,而事實上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地區是吃蝙蝠的。本月稍早,他們要求東亞國家禁賣活體野味的時候,也故意不提中國已經做了。反擊的方式,可以由大使先問采訪者:根據你的印象,吃蝙蝠在中國有多普遍?得到答案之後,再針對該國媒體的假新聞做發揮。
2020-04-30 15:34 回复
無知者,無畏
2020-04-30 16:32
願你和家人都平安!

血栓一旦形成,會非常不易消除,王兄保重!

可見,全民隔離,是何等的重要!

是的,不過也沒有什麽能做的,只能聽天由命。
2020-05-01 01:49 回复
加油人生
2020-05-01 02:22
看到這篇真讓人感到意外,蛋白質吃好、每天睡飽、笑口常開,願王先生早日康復。

謝謝。
2020-05-01 05:59 回复
Ricola
2020-05-01 15:33
Hoover Institution (胡佛研究所) 一直在邀请各路专家讨论疫情、民主、中国等。Youtube 上都有完整的访谈视频。是了解西方知识分子观点的很好渠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62kTtK9xLA

最近的一期是与Larry Diamond (斯坦福教授),虽然他对中国的抗疫数据不相信,对中国给西方提供的抗疫物品质量感到轻视,而且坚信“民主”体制是最好的,但他从其他民主国家(地区)如南韩、以色列、台湾、德国等的经验,试图寻找美国的不足。但是他忽视了许多重要问题,例如:中国作为第一个疫情爆发地,面对一种全新未知且传染力强的病毒,是如何成功遏制疫情的。这与那些所谓“抗疫模范”的“民主政体” 做好准备(well-prepared)的难度是不同级别的。

他指责中国钳制言论,却又赞扬Facebook等删帖,相当的自相矛盾。他还坚持认为中国因为前期隐匿疫情而必须承担某种责任。

对于这些西方知识分子,根深蒂固地认为专制国家 (authoritarian)不好,而中国的体制就是如此。

他们既没有回答很多贫穷落后的“民主”国家是否属于民主国家。也没有解释 authoritarian中的领导集体为何不能是代表多数民众利益的collective government. 因此,中国有必要就自己政治体制的“以民为本”进行系统性的阐述。正如新加坡学者(前驻美大使)Kishore Mahbubani所说,中共CCP,虽然名称里有“Communist”,但实际是 Chinese People Party (CPP) . 这个基本问题如果不对全球说清楚,中国在舆论和名份的起跑线上就落后了。

庸人無法超脫信仰危機,不是中國的專利;名校教授欠缺智慧,也是普世現象。

英美陣營對“共產”、“獨裁”的妖魔化,從蘇共成立開始(對“專制”則更早,在19世紀末,德國開始威脅英國海洋霸權的時候就已發動),冷戰期間更成爲國家社會的頭號思想教育議題,這其實是多個世界首要政權傾全力來建立一個新宗教(“資本普選教”?),就像Henry VIII搞英格蘭國教會一樣,表面上冠冕堂皇,實際上爲的是統治階級的私利。

資本普選教搞了一百多年,早已根深蒂固。英國在等同的歷史時段,有繼任國王是信天主教的,馬上發生了光榮革命,貴族和富人寧可從荷蘭請人來當國王,以避免羅馬教廷瓜分他們的特權,而被徹底洗腦的老百姓也很高興衝在最前面。在這樣的背景下,希望靠直接論述那個宗教的愚昧和非理性來要求他們回心轉意,是緣木求魚。只能先指出他們嚴重違背客觀事實和自身利益的謬誤,讓他們在考慮狂熱反擊的時候有所猶豫,就已經是很大的成功了。
2020-05-02 05:21 回复
morningstar
2020-05-01 18:15
王先生 希望你們都能平安。

在關於這個冠狀病毒,雖然我是外行,還是給您一些參考。在個人層面,就我所看大陸患者的經驗,有人有疲憊倦怠食慾不振(在台灣是說嗅覺味覺消退,或許是病毒造成鼻口腔的炎症症狀),以至於在武漢初期那些只能在家休養的人食物攝取的欲望降低和料理準備食物的行動能力也下降,形成惡性循環,無論是一個人或是全被感染的一家人都會慢慢狀態越來越差。所以也許眼前你們在三餐營養上要提高食慾,側重蛋白質攝取。並彼此鼓勵樂觀保持適度運動。

在整個疫情層面,綜合各國疫情資訊,先不管治療特效用藥的問題,我的觀察是1 似乎疫情是與各國的卡介苗注射有相當的相關性2 戴口罩或真正的文化性地理空間性的社交疏離有助於降低病毒傳播3 已有社區疫情爆發狀態下盡量收治與食藥與基本的社會支持才能壓低疫情悶燒。4 確實的一個月時間的lockdown能把第一波後的病毒疫情R0值降到接近於零。

在具備前兩項條件下,這病毒疫情確實不比流感嚴重太多。

新冠不比流感嚴重太多,是僅對青壯年如此,而且它另有攻擊血管内壁、製造血栓的作用,目前的統計數字還沒有很好地包括進去;至於血管已經硬化、有了動脈斑塊的老年人,新冠殺傷力更是明顯(因爲斑塊和血栓可以互相加成,這叫做Atherothrombosis)。

戴口罩、注意衛生習慣、保持社交距離,或許是日本疫情一直沒有像歐美那樣急速爆發的原因。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日本的國情文化和瑞典比起來,似乎是天南地北、兩個極端,但是過去幾個月面對疫情,卻反應出一些共同點:政府都不願以政策强制隔離,而民衆主動展現出較高的素質,部分彌補了官方的不足。
2020-05-02 05:41 回复
HELLENE
2020-05-04 06:54
参与讨论

王博士,您好:

非常感谢您在留言板的悉心回复(产业链重组、人工智能制造与关键技术缺失在中美恶化背景下可能对中国产生的冲击问题),期盼您和家人一切顺心健康:)

您提出的青年人悖论(有关瑞典防疫观察)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突破关键技术发展使我再次体验到中国国家制度价值,虽然她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领域。

延申上次的请教,我想问一下在您的知识与智力背景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与产业新生有哪些具体操作性环节可以提供具体化建议,有哪些行为需要严格戒除(不知道这样提问是否是一个有效问题);另想请教王博士的是随着美国印制美元行为是否会给中美两国脱钩节奏带来影响,在强行脱钩时美元的印制可以弥补中国市场美企利润与美国债务缺口,是否会成为加速民粹派引发战争的冒险权重因素。谢谢!

敬颂春祺



你一次問了兩個很大的問題。

首先,在重要的產業升級方向,國外既有的領先企業占據了長時間、大投資所獲得的技術纍積、人力資源和市場額分,可以很簡單地承受短期的殺價競爭,遏制新對手於襁褓之中,所以任何以利潤為導向的新來者,基本不可能成功;這其實正是爲什麽英美的資本普選教對外也要强調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主因。所以在高科技工業上放任地方政府向國營銀行借錢搞自負盈虧,注定會人、財、技三失。要成功,只能以長期立足市場為唯一目的,集中授權並投資給有理想、有能力、有誠信(尤其如果“自主可控”都是哄人的,那麽事先就很明顯沒有什麽誠信可言)的主管專心致志地去建設成長,至於國營或是民營反而不是決定性的因素,例如高鐵、核能是國營,京東方是半國營,華爲是民營,他們的共同點是都以公司的技術能力和長期成長為第一優先考慮。相反來看,公營的和私營的一樣都可以短視近利,以幫助主管們大撈一票為核心目標,前者如貴州和高通搞的幾個合資企業,後者如聯想,除了成就出一批黃皮膚的國際富豪之外,完全沒有其他的意義。

至於美聯儲大印鈔票的事,你要記得經濟危機越嚴重、全世界對國際儲備貨幣的需求量也越高,所以一年印5萬億(我的預估)雖然在幾個月前還是駭人聽聞,美元體系並不會因此而自行崩潰。要推翻美元,最終還是得靠被剝削的其他國家聯合起來反抗虐政,共同發行有替代性的新國際貨幣。這件事我們也是討論了很多年,我個人覺得人民銀行可以更積極些,對内對外都應該加速推行加密貨幣,尤其是金磚貨幣。不過中國的貨幣管理人才,素質還是要遠高於宣傳公關,或許他們内部有合理的疑慮和爭議。我們再等兩年看看是否會有所行動。
2020-05-04 10:05 回复
Submarine
2020-05-05 01:31
王先生,确实很意外看到您和您的家人也可能被感染了新冠病毒,希望你们能够平安渡过。

说起来美国的复工复产,确实有很多迹象表明有白宫和美国极右翼的身影。如果美国真的要强行复工复产(基本上也是必然的),那么接下来美国高层对于接下来疫情的管控是个什么态度?

我基本上都是在瞎猜:美国想要复工复产,那么疫情就绝对没办法被快速地控制住,而是进入一个高位平台期。那么美国高层或许是想要勉强压住疫情的曲线,让有抗体的人先复工,同时利用各种措施减缓对于医疗系统的压力,然后逐步达到一个“群体免疫”的局面?

另外我担心几点:第一是这种逐步复工复产会不会失控并导致疫情的反弹?第二是,以现在的信息来看,一般来说,抗体在人体存在的时间似乎只有几个月(时间不够长),那么会不会导致多次感染的情况?第三是,我看到网络上有人聊起一战时期的“西班牙大流感”的多次来袭,第二次的杀伤力远远超过另外两次,有人猜测是ADE效应,那么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出现在这一次的疫情中?

不知道王先生能不能帮我解惑?谢谢。

美國民情是底層民衆欠缺儲蓄、教育、常識和對官僚系統的信任,長期隔離原本就是不可能的,所以要不要在疫情未被控制前復工復產並不是真正的議題,能討論的只是稍早稍晚之間的選擇。

不過復工復產只能部分(因爲消費人潮一定大幅下降)解決零售業從業人員的收入問題,目前供不應求的物流鏈(如食品處理包裝業),早先沒有優先派發防護器材以致病毒汎濫,現在要改進生產綫也不可能一蹴而成,整體經濟復工復產對他們並沒有立即的幫助。

在抗體檢測器上,聯邦政府一樣展現出零先見、零準備,所以不可能有法規上的要求和系統性的執行。有需要的地方和企業,再次只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四月裏我估計美國各地的實際感染率在5-15%之間,這指的是不同州的城鎮和郊區;一些真正偏僻的鄉下和村落,病毒可能還沒有立足。前天的報告說紐約市民有20%左右有抗體,基本和我的估計符合。這裏我要特別提一下Specificity的概念。它的意思是檢測器材不可能百分之百可靠,有僞陽和僞陰的現象,一般用Specificity和sensitivity兩個指標:前者定義為每測試100個實際上陰性的樣本,會報告出幾個正確的結果;後者則是對全部陽性的樣本正確檢測的比率。目前美國的抗體檢測器材,Specificity有些低到只有95%,所以名義上20%的抗體陽性率代表的可能其實是更接近15%的實際感染率。

不論如何,這樣的感染率距離群體免疫還差一大截,理論上解除隔離必然會引發又一波疫情。但是這裏還有另一個很大的變數,就是大部分群衆的行爲模式也改變了,不但普遍戴口罩,而且有意保持距離,避免室内擁擠現象。如果全美國都能像我住的康州這一帶這樣小心,病毒傳播就會顯著減緩,那麽疫情維持在可承受的範圍内是完全可能的。
2020-05-05 11:38 回复
desertfox
2020-05-05 08:18
我是很悲觀的,因為在這個癟三總統之下,各州其實是各自為戰全國亂成一鍋粥。要復工當然應該,但是要有配套,現成的有中國大陸和韓國加強測試和追蹤這種模式可以仿效,但到目前為止我只看到加州在做聯邦政府並沒有帶頭去籌劃。那個癟三在三月的時候押注在Moderna,人命關天我當然希望他們能夠成功,但是全新的技術又只有六個月的時間去完成安全又有效疫苗的開發和大量生產,我實在不敢期望。

一般的說法新冠在今年秋冬之際流感季節來臨的時候會有第二波的侵襲,像王先生講的,現在大家心理上都有了準備,行為模式有了改變所以應該可控。但有那種癟三一天到晚出妖蛾子誰曉得後面會是個什麼樣?有這種總統算我倒楣!

我個人覺得最離譜的,是明明重要生活貨品的處理厰是病毒傳播的溫床,聯邦和州政府一樣不聞不問,尤其Kushner只管拼命攔截囤積PPE,卻不發放給那些有急迫需要的企業。這樣的政府,比不存在還糟糕。
2020-05-05 11:27 回复
Fatgirl
2020-05-07 22:45
記得王先生之前說美元這次是最後一次剪世界的羊毛, 到2030左右會失去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實在找不到在哪篇回應寫的 憑印象可能有不精確), 又記得王先生提到台灣人應該在美元跌到30元以下就去買一點(這也實在找不到在哪篇回應寫的 可能有錯), 既然美元會失去儲備貨幣的地位, 始不是因該改買歐元或其他貨幣比較好?

全世界的先進經濟體都在比爛,美國至少還有霸權在手。
2020-05-08 06:19 回复
HELLENE
2020-05-09 12:17
很开心看到王先生恢复:)

觉得王先生与吕祖谦显现所描述的境界一致:当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厉害,时之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如何处之?如此观史,学问可进,知识亦可高,方为有益。(《史说》)

想请教王先生今日中国的政教与传统时代有很大的相似,与西方自由主义相异。然而传统政教有其长,但在思想领域往往管治严格,会呈现万马齐喑的局面,收是常态,是否亦是中国明清以来落后重要问题,今日是否可以避免这一现象。

敬颂夏祺!



隨著邏輯思維的精煉和人生經驗的纍積,閲讀歷史就像研究案例一樣,一方面可以看出背後隱藏的推手和脈絡,另一方面也為未來的研究提供新的參考。不過這必須出於興趣,先花上幾十年建立堅實的知識基礎和邏輯能力,切忌揠苗助長,在能有真正的洞見之前,硬搞語不驚人死不休,那麽自然是陰謀論連篇,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

你提的這問題基於一個類比,並沒有絕對的因果效應。我的意思是,能理性面對問題、高效執行對策的,就是好的政治社會體系,這和執政者的髮色、膚色和所用的語文、哲學等等都沒有直接的關係。中國在清末到文革之間半個多世紀,和歐美文明的差距達到歷史上的最高點,文人普遍對中國文化、體制和人民素質做全面否定,就是只做簡單類比、而沒有嚴謹的邏輯因果分析的結論。
2020-05-10 07:30 回复
HELLENE
2020-05-10 12:29
我的观察

王先生好:

非常感谢您的回复。关于传统中国社会问题与当代类比也许是不当的,但我想用我看到的、读到的来说说我的想法。

民国早年历史学者吕诚之(思勉)先生回忆晚清时代家乡读书人时,曾提到他们有很多知识并不丰富,视野也非十分开阔,但都有着治国平天下之志向,而之后这一志向日益少见。

我在教育单位工作,我们单位的负责领导不断强调不忘初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了不少提高教学管理与教师发展举措,也有很多媒体报道,但其实质是在拼体力拼时间,教育本质反而被一定程度抛弃,老一代崇尚效率能,开拓与创新教学风格渐渐消失。单位领导把自己子女全部送往国外接受教育,虽然口头上展示着肯定与希望,但他们对中国教育制度并没有信心,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是为了获得量化考核后领导职位巩固带来的经济回报。我身边这样的现象很普遍,您指出——能理性面對問題、高效執行對策的,就是好的政治社會體系,這和執政者的髮色、膚色和所用的語文、哲學等等都沒有直接的關係——我非常同意,但是举目四望,有着很大的失望。当教育与其他领导自己都把孩子送往国外时而又不回来时,我觉得这个社会其实有着深刻危机,也是传统社会没有的现象。

另除了中文与历史教科书是我们书写外,其他教科书均是来自欧美、日本、俄罗斯,我觉得我们文化教育发展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太悲观了。

敬颂安好,吉祥!



我可以理解你談的現象。我在台灣的親戚朋友,很多也仍然把美國想成人間天堂,拼命花錢送小孩來美國讀書;我自己反而是情願兒子去念清華,可惜他的中文太爛,所以不可能。

所以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之一,是距離產生美感:其實美國對華人公開歧視非常嚴重,尤其在入學過程,更是已達可笑的地步(SAT滿分的華裔小孩,進不了常春藤的比比皆是;白人若滿分,則基本沒問題;黑人即使是成績掉尾,一樣也能拿全額獎學金進哈佛)。只看高中,性價比也很低,好學區光教育稅就是一年兩萬五,這還是公立的。

但是另一方面,中國當局對教育界的腐敗和假大空,向來不聞不問,以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很嚴重,我已經多次説過,教育系統是當前中國内政最大的錯誤所在,我們只能希望它早日得到足夠的重視。
2020-05-11 06:59 回复
MAXWELL
2020-05-13 10:03
关于教育部的看法,转述一下王兄微博评论里面知情人士的消息:现在很多大学,都是被排挤或有些问题从更高阶的领导队伍中退下来安排去当个校长之类的,保留行政级别与退休待遇,

期待平稳着陆的,而政府中,分管科教文卫之类的副市长(副县长、副省长),往往都是排名靠后进不了班子,甚至是为了按民族、党派、性别比例要求进行的操作;国内各级教育部门不属于

政府核心领导层,不光不被重视,被欺负也是有的,所以内部思想混乱。

如果上述事情属实,那么要整改教育部门的话需要重塑官僚组织的文化。

這其實是個普世問題:有理想、有才華的人,進教育界是爲了作育英才,不是想要到學術界搞抽象的理論,或者做行政管理、追求富貴。結果是教育學院滿滿胡説八道的空想家,而各級教育管理機構的官僚作風比一般衙門還嚴重。
2020-05-13 12:35 回复
GUI-龟
2020-05-13 14:21
回复

楼上有人提到了中国教育问题,正好昨天观视频有提到国家现在开始摇号入学搞形式公平,教育资源比较优秀的民办学校为应对变化开始设置隐形门槛(比如强调自己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去迪士尼郊游,一次花费就要上万,再比如强调自己会经常组织学生出国开拓视野,又需要家长大把掏银子,最后提醒家长量力而行,不要强行参与摇号入学最后孩子家长学校三方都不开心)的新闻。

正好评论区里有一个在上海机构的数学老师说了些现状,值得和大家分享,他的观点总结下来就是:1.民办学校靠抢优质生源提升升学率,这反过来又会吸引到更多优质生源。2.民办学校打出名声后,就会通过高难度入学考试来筛选生源。上海有条件的小孩因此开始接受超前教育,大部分人小学五年级就会学到初中知识,有的甚至学完了所有高中内容。3.没有条件的小孩根本没办法通过入学考试,只能按部就班按照国家课纲学习。长期下来结果就是等到高中毕业时,普通小孩的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接受超前教育的小孩,即便足够幸运天赋过人考上了好大学,成绩以外的领域也全面落后。4.强制摇号入学的政策打破了民办学校靠抢优质生源形成的自我良性循环。民办学校老师们将面临班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没办法再用以往教授资优班的方法进行教学的问题。摇号入学的普通学生会遭遇来自接受过超前教育的同侪的竞争压力,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接受超前教育的小孩不得不因为普通同学而浪费时间听他早已掌握的知识。5.目前优质民办高中参与摇号的人依旧很多,比如兰生预计2020招生180人,报名摇号已超3000人了,预计到截止报名的时候会超5000人。

我再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经历:我大学前是在中国人均GDP倒数第一的省份度过的,最后有幸考到了还不错的学校。现在高中毕业快十年了,回想中学时代,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足。我上了大学才发现富裕省份的同学因为老师水平很高,只要学到晚上十点左右就可以了,我就必须要学到晚上快一点,而这多出来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反复训练我已经掌握的知识上(我印象里当时看到的一些外省习题质量要远高于我做的作业,外省做一套卷子的效果顶我做三套的效果。我的时间没少花,训练效率却并不高)。等上了大学,我发现自己一点优势都没有,因为别人每天比我少浪费两个小时时间,就可以学更多大学阶段甚至工作阶段都能用到的东西。在高考这条赛道上,我这个来自穷省的人和富省的人成绩差不多,但在人生的赛道上,已经落后了不小的差距。

我分享个人经历倒不是怨天尤人,而是要点出教育改革的一个现实问题(这无关公办民办,而是一种办学宗旨上的矛盾)。穷省寒门子弟不可能搬去富省接受优质教育,地区间发展差异也不能在几年之内迅速缩小,那么基于让穷省更多聪明的寒门子弟能够获得更多机会的考虑,在穷省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生源办学无疑是可行的,但这会牺牲掉穷省普通生源接受更优质教育的机会。倘若追求公平原则,穷省子弟无论聪明愚笨,一律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这虽然在省内是公平的,但却是对优质生源的浪费,结果就是从全国范围来看,更多来自穷省的普通人(放在全国范围内比较的话可能是穷人)失去了一些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整个中国的教育其实也面临类似的问题,考试是人类目前探索出的最公平的筛选机制,但备考的过程可一点都不公平。根据考试成绩筛选生源的超级学校,办的话无论公办民办,一定是富人占优,时间久了阶层固化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办的话会浪费人才,既不利于国家发展,也可能会促使富人们转移资产移民国外(比如优质高校对富人子女极为友好的美国)。

你説的沒錯,有錢有資源的家庭,即使是在中國式的高考制度下,一樣會有優勢,但是任何其他的入學標準都會更加地不公平;英美是前車之鑒。

我自己從幼稚園到初中,都是在鄉下學區的公立學校念的,課餘時間除了導師强制要求的補習之外,我一律不另外花錢找資源。考上中一中之後,我的確注意到城裏來的同學們佔了一些優勢,但沒有超過我的天分和努力所能彌補的地步。

我想在這裏强調一下,公平(Fairness)和平等(Equality)是兩回事:人生不可能是完全平等的,市場經濟尤其會不斷放大這些不平等,但是不平等也有許多不同的級別,如果國家已經在不犧牲整體經濟效率的前提下,盡全力弭平不平等,那麽這個社會仍舊是公平合理的。換句話説,一個好的制度是盡可能壓低這些不平等的現象,讓出身貧寒的優等生仍然有公平競爭最頂尖學府的機會。

所以我認爲基礎教育一律國營才是正確的制度;我一再提過,醫療、法律和教育不能聽任市場自由買賣定價,就是這個道理。與此同時,國家還必須刻意加强對鄉下的投資,以彌補先天的城鄉不對稱;這在醫療和教育上,都是中國亟須努力的方向。新冠疫情已經提醒了當局要重視前者,但是後者其實更爲重要。

我反復地說,中國當前内政最大的問題在於教育,這裏包含了兩個亟待修正的錯誤:在基礎教育上,必須有力鏟平貧富不均和城鄉差距;在高等教育上,則必須建立專業倫理,嚴打假大空。我希望高層能夠在百忙之餘,儘快注意到這個議題,並做出正確的政策改革。
2020-05-14 03:45 回复
K.
2020-05-13 18:58


我补充一个客观因素,和理科不同,文科的水准很难量化。

文科教授在课堂上启发思维和胡说八道在很多时候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有些时候是完全没有区别,有一些文科领域甚至是完全没有当下的现实意义的(但并不代表不重要),所以很难用具体的指标去确定教授是否合格。即使试图用同行评议或侧面指标评判,也很容易被拉关系和灌水骗过。所以在那个特定年代占上位置的人,滥竽充数再正常不过了。



你説的沒有錯,美國學術界也早有這個共識,反復有工程學院的教授用AI隨機組合字匯,編造出毫無意義的文科論文,然後成功發表在“正經”的期刊上。

我個人覺得文學屬於藝術的一類,所以它的真正意義在於觸動情感,尤其是人類審美的本能。一旦這些藝術家想要跨行搞社會、經濟或政治學上的批判,自然是醜態百出;奇怪的是一般文人都明白大明星教訓有真正社會經驗的專業人士是不自量力,但他們自己幹起同樣的勾當卻總是起勁得很。不論如何,一般人可以把科幻小説當成科學研究規劃而沒有社會後果,但是學術界本身不應該犯如此低級的錯誤。
2020-05-14 04:35 回复
HELLENE
2020-05-14 08:51
我自己的一些体会

王博士您好: 看到大家在谈到中国教育问题,我是一名中学文科教师,想讲讲感受。

1.中学很多学科从学科方法与结构领域已经非常成熟,其实都是旧有知识,我任教历史学科从基本方法切入来应对考试可能一天就可以讲完(时空与个体背景所产生认知变化,感同身受的神入,观念冲突与整合,局部与整体关系与相互塑造,多原因多维度与初始条件分析,动机与结果分析,文化传播中变异等),所以中学历史教育中在此之后是广泛阅读,增加历史经验,形成有生命感的历史感知与忧患意识。然而非常可惜目前历史教育方向是带有很强的意识型态因素与大量选择性史实记忆倾向,以至于忧患意识会变成战狼情绪,历史经验变成选择性论证。

2.中国中等教育的投入比较缺乏高水平教师导入,我所在学校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大学附中,大学老师与中学老师有时浑然一体,有不少大学老师直接在中学任教,而新中国成立后包括文革期间有很多有天资的老师因为成分问题或国家统一分配依然在中学坚守,所以从个案讲这一时期我所在学校教师力量很好。目前来看教师在发达城市的收入是偏低的,而以往特有时代背景也随之消失,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我自己感觉似乎不如老一代教师。

3.目前中学教育改革一定程度上有意识形态因素(统编文科课本),有体察民情之处(摇号入学),但本质上资源有限,有时又会影响文科思维,所以各学校目前所作的是落实考试成绩,然而由于高考命题为大学教师,中学教育由中学负责其中往往事倍功半。提高整体教育投入,让机会平等,提高整体学科教学水平,强化专业参考都还有很长路要走,目前看都还没启动。



因爲台灣和大陸的文化背景和社會體制很類似,而發展又早了2、30年,我們應該看看前者的教育系統的演化歷程:在1949年之後,有不少大師級別的學者必須在高中教書,其後十幾二十年大學吸收了這些優良的師資,所以整體高等教育的素質還是很不錯的。80年代台灣富了起來,並開始建立世界級的高科技產業,所以能比較容易地吸引從歐美返國的科技學人,同時培育出合格的本土人才。但是過去20年,在中產階級家長持續投入更多課外資源的背景下,學生的平均素質卻一落千丈,這形成了當前台灣教育界的主要危機。

造成素質下降的主要因素,並不是過强的愛國教育或填鴨教育。剛好相反,是引進了美國過去40年的快樂教育理論,使得中小學失去了對傳授客觀知識的注重,而去追求遠超學生智力發展程度、虛無縹緲的“獨立思想”和“創造力”。很反諷地,提倡這種快樂教育理論的高官和學者,本身就正是把英美的糟粕囫圇吞棗,毫無獨立思想和創造力可言。

與這個歪理配套的倒退“改革”,如減負、課外“成就”作爲入學標準、無限增設大學、傳授自我主義(雖然他們叫做“自由主義”)和道德相對論(叫做“多元化”),無一不是美國財閥在可以自由外包製造業、不再需要高素質勞動力的背景下,爲了節省公共開支、圖利自家子弟、安撫普羅大衆(因爲他們進不了常春藤,卻有了許多新學校可選擇)、誤導白左力量,而鼓勵資助教育“理論家”和智庫編造出來的禍國殃民政策。它們的禍害是多方面的:除了固化社會階級之外,還有降低勞動素質、助長民粹思想等等極大的毒害;這次新冠疫情下,英美的反智社會被暴露無遺,正是基礎教育被斷根的後果。

所以你所討論的,都是小打小鬧,可以慢慢解決修正。中國義務教育最重要的任務,在於提供全民公平的升學機會、足夠的基本常識和集體利益的概念,同時灌輸對客觀絕對事實的尊重並試圖建立做理性邏輯思維的能力。這些目標,無一是民營學校能更好提供的。
2020-05-15 03:52 回复
龜兔賽跑
2020-05-14 11:16
關於33樓的提問

有一點不解,想請教王博士,您對中美教育皆有不少批評,但綜合部落格中的種種討論,我想美國目前的學術環境應該還是優於大陸(我的理由來自於大家對於中國學術界充斥假大空的批評,如有不對還請指正),為何王博士會更希望孩子去念清華呢?只是因為美國教育界對華人的歧視或者有更深層的原因?

另外,我發現,人們在思考問題時,容易因為”距離產生美感”或是”太近產生衝突”而衍生過譽或過謗的情形,該如何避免呢?



如果我的兒子想要當律師或醫生,那麽美國的薪資待遇要好得多;如果他喜歡進學術界,美國的假大空和官僚作風也遠沒有中國惡劣;但是他已經明確地說不會進那些行業,現在考慮的是要創業或進入企業界,所以中國的機會反而更多,尤其是到了2020年代中期他預期要畢業的年份。

消除誤解靠事實,消除偏見靠邏輯;事實和邏輯正是我始終堅持、解釋並示範的。
2020-05-15 04:18 回复
caspase
2020-05-14 17:31
回复 龟兔赛跑

教育主要是传承知识,学术科研则是创造新知识,两者看起来相似但其实是两回事。基础教育方面(硕士前),中国总体上还是大众教育,比美国要公平得多,大家目前担心的主要是贫富差距和既得利益者胡搞导致基础教育不再公平,进一步加深阶级固化,但现阶段这方面中国比美国强。

科研方面,毕竟西方是现代科学的发源地,而且长期累积投入和产出都远远超出中国,论人均科研经费西方仍然远远领先,其学术氛围和职业道德底线还是比中国强,这点必须承认。中国的科研管理体系长期积弊,学术氛围存在盲目崇拜权威,功利性太强等问题,对于有志于追求科研乐趣的人来说,现阶段我也是建议到发达的西方国家去深造。

沒有錯,我也覺得除非是已經立志要進學術界的,在中國至少先讀完本科再考慮出國,是最合理的選擇。

借這個留言談另一個話題,也就是我昨天提到文人其實是藝術家的那個討論。我想大學入學文理分科的傳統,造成很多人的誤解,值得特別澄清:台灣和大陸分文理科,是依照所需的數學難度來分的。結果理工類的自然科學被獨立分割出來,但是同屬科學的考古學、政治學、經濟學和社會學卻被劃到文科裏去,和藝術性人文科目混在一起。這就引發一個很大的矛盾:科學的終極目標是求真,而藝術卻是求美,把兩個格格不入的領域硬是綁在一塊兒,就像把鯨和魚類畫上等號,結果就是出現很多受了一輩子文藝訓練、毫無邏輯辯證能力的人,莫名其妙地自以爲有資格做社會批判,甚至管理公衆事務;例如方方和龍應臺之流就是典型,幾條不是特別壯大的底栖魚類連水面都沒見過,卻一天到晚批評哺乳類不用鰓來呼吸空氣是絕對錯誤,實在是既奇怪又可笑的。

正確的做法,是把社會科學從人文科目解放出來,另設政經學院。藝術裏參雜著社會評論,往往是獲得認可和光環的終南捷徑,但這頂多只能視爲科普,絕不能和事實與真理相混肴。我再次借用科幻小説那個例子:娛樂、審美、觸動情感才是它的實際意義所在,少數足夠嚴謹的創作(例如Arthur C. Clarke的若干作品)可以作爲科普,但是絕對不能用來作爲理工科的教科書或甚至國家學術政策的根據(例如Brian Greene的著作,無恥吹捧超弦,視爲科幻都還屬於低級的那類)。
2020-05-15 05:52 回复
HELLENE
2020-05-15 08:55
感谢王博士指点: )

对于教育我的想法还是局限在自己工作, 大局感觉上谢谢您的明晰指正!

很喜欢您"消除误解靠事实,消除偏见靠逻辑"的教诲,我自己接受的是历史教育,也在中学从事这一工作,想请教一下您,我所教孩子们逻辑思考模型中有没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 目前我教孩子的是1.多元互证(多种来源史料相互对比) 2.证据链(在时间与空间上找到事件之间关联与联系)3.内证(没有直接证据,但从人情角度不合理)。另如果要锻炼他们把握事实与逻辑能力有什么比较好方法或您的体验么?谢谢!

祝您夏日安好!



要掌握事實,只有不斷廣汎閲讀、嚴格過濾,成年纍月地下工夫。我以前也提過,我自己是一直到40嵗之後,才覺得有足夠的知識儲備,能看清世界主要事件的背後脈絡;在那之前,我只聽不說,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持續學習上進的重要前提。年輕人先建立學習的欲望和習慣,保持踏實求真的心態,然後追蹤閲讀能做可靠分析的學者,是短期内可以速成的捷徑。

至於邏輯,一樣也是要一輩子不斷地自我訓練,從最基本的定義和規則開始,反復練習,務求達到反射式的熟練。成功之後,可以開始研究常見的狡辯術,並且在日常新聞報導敘事或者留言討論裏,尋找狡辯和扭曲的痕跡。有成之後,要補足常被用來欺矇外行人的假專業論述,例如統計。再進一階,是要瞭解人類心理的自然反應趨勢,綜合趨利避害的動力,解讀場面話背後的真義。更進一步,則要開始考慮一些反直覺的博弈論現象,不過這已經遠超一般知識分子能及的範疇了,年輕人不必太擔心。能看透狡辯術,對絕大多數人來説,已經夠用,畢竟連楊逍也只練到第二層。
2020-05-15 14:12 回复
狐禪
2020-05-16 14:33
呼應一下版主。「沒有絕對的客觀,只有不同角度的偏見。盡收偏見,才能趨近客觀」。這是中國傳統觀念中所缺乏的開放態度。這在文史界在派別中尤其明顯。偏見來自於觀察的環境條件,有時是無法勉強的。科學的長處,就在把重點放在條件與現象結果間的關係(邏輯),所以當結果有變時,依舊經得起考驗。

我對科學的定義,向來有興趣,很早就專門寫過博文來討論。

我覺得科學在廣義上,就是任何主要目的為求真的學術。當然實際執行上會分出好科學、壞科學和僞科學(參見《什麽是科學》一文中討論過的Lakatos理論),但是至少要和求美的藝術做出分別,這個定義是很重要的。換句話説,如果一個人的創作,可以為了增加美感而犧牲對事實的絕對尊重(這叫做“Artistic License”,“藝術許可協議”),那麽他從事的就很明顯是藝術而不是科學,容許他參與任何有關國計民生的討論,就是拿百姓的生命財產來滿足少數人的娛樂性欲望。
2020-05-17 07:52 回复
Felix-the-cat
2020-05-17 06:25
清大成立「校中校」台北政經學院

Would Dr. Wang be interested in taking up a faculty position at the newly established college in NTHU that supposedly models after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The school will have to make an exception, as officially I have no related degree or publications. Even my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is really in finance. My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in politics and economics are self-taught, and therefore far off the trodden paths of academia.
2020-05-17 07:31 回复
Felix-the-cat
2020-05-18 05:14
New College in TsingHua

In my opinion, someone like Dr. Wang is exactly what the new college in TsingHua needs. I find it very shocking that many people in the position of making important decision about consequential policies generally lack reasoning ability, cannot distinguihs between correlation vs. causation, and have minimal grasp about basic statistics. I personally would gladly pay tuition to attend your lectures.

I have explained before that when something is truly unique, you cannot expect it to be appreciated fully.

My brother has decided to retire early in order to better look after my parents. This will grant me greater freedom in traveling. I should be able to commute to Taipei from time to time. We'll see what kind of institution can use someone like me.
2020-05-18 05:21 回复
wangxiaoxiao
2020-05-21 00:00
武威

//疫情起来后,我们的一些民粹媒体为抓眼球,经常做一些堂而皇之的瞎说,来误导或者满足民间义和团民某种虚妄的面子和满足。比如美国人贪图享乐,寅吃卯粮,导致存款寥寥,美国人一旦失业,很多人一个月都撑不过去,疫情让大量普通民众衣食无着,水深火热,诸如此类。这论调很有市场。我参加一家985大学组织的金融研讨会,会上竟然部分学者都这么说,实在令我吃惊。

事实上,美联储截止于2018年二季度的数据,美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1.7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81.9万亿元,比中国2018年72.44万亿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出13%,与中国2019年底的82万亿储蓄存款旗鼓相当。但中国有14亿人口,美国只有3.26亿。美国人均存款余额为3.58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约为25万元,为同期中国人均储蓄存款的5.17倍。

问题是,储蓄存款只是是普通美国人财产的小头。美国人确实不爱存款。他们的储蓄率只有不到8%。那是因为他们有更广、风险收益匹配比更合适的投资渠道。截止于2018年二季度数据,美国家庭的净资产总额(是净资产,不是资产)高达106.9万亿美元,居全球当之无愧的第一。其中在股票和房地产领域的净资产合计超过了61万亿美元。

会有人说,美国富人多,人均存款与家庭资产净值,会不会存在被平均?这看一个数据就好了: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经济学界最通用、最有效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分配平均与否、贫富分化是否严重的指标,在0—1之间波动。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示整个社会的分配越平均,0.4是警戒线,超过0.5,则意味着收入分配趋向悬殊。根据IMF公开数据,2018年美国的基尼系数为0.378,俄罗斯为0.439,中国为0.51。

特朗普政府排中挤中着实可恶。美国真打上门,我们毫无疑问会同仇敌忾打美帝。但打的前提,是知己知彼。而不是徒逞口舌之快,把自己都迷惑糊涂了。//



美國的財富基本是私有,而私有財富絕對集中在富豪手裏。但是基尼係數因爲是歷史上用來測量貧富不均的主要指數,所以美國的學術界和智庫早就上下其手,對它徹底按摩過了,就等著國内外天真爛漫的象牙塔居民來引用。你只要拿它和近年一些獨立做出的新統計(例如MIT的0.01%富豪財富占比)做比較,就能馬上看出它不對頭。

印度的GDP成長率還連年高於中國呢,歐美的公共衛生防疫能力更在紙面上高出中國、越南和南非幾個數量級。盡信官方數字的不是在做研究,而是做撒謊者的傳聲筒。
2020-05-21 03:49 回复
magkey
2020-05-21 01:24
关于美国人是否能够顺利在不工作的情况下度过一个月,我觉得不同数据是存在打架情况的,因此得出美国人在疫情下生活困难这个结论某种程度上也是有道理的。比如在fed去年的annual report中,就说能够cover $400 emerngency expense的美国人大概占63%(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publications/files/2019-report-economic-well-being-us-households-202005.pdf,这个结论在报告的21-22页)。如果以此为论据,那么觉得美国人在疫情期间生活艰困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这次疫情对很多人的冲击应该不止400$。当然这份报告是有争议的,不过我看过一些反驳这份报告的文章,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有力的证据,顶多是说一下这个37%太高了,实际上可能只有20-30%的人会遭遇困难。

不论如何,我想表达的是“不少美国人在疫情中生活艰苦”至少应该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论点,不一定正确,但是我觉得是值得讨论的。起码在我看到的数据中,这个论点说不上荒谬,需要更多证据去论证,最起码需要很好地反驳掉(或者解释清楚)fed的报告中37%美国人付不起400$ emergency expense这一点。

自從Milton Friedman重啓美國經濟學界的學術賣身(Academic Prostitution)業務之後,這些統計結果越來越只爲政治服務,自相矛盾非常嚴重。個別數字大家姑妄看看就好,要評估真相還是必須先綜合多個來源做出嚴謹分析。
2020-05-21 04:07 回复
MAXWELL
2020-06-16 09:55
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15日撤销了对羟氯喹和氯喹的一项紧急使用授权,并称该机构最新的临床试验表明,这些药物对治疗新冠患者无效。

倒不是這兩天有什麽新的研究結果,而是Trump被BLM打得灰頭土臉,連整個軍事系統都一起向他說不,CDC決定趁機鼓起膽量來做該做的事。不論Hydroxychloroquine是否真的有效,至少還沒有足夠的正面證據,CDC就有責任禁止大規模使用。
2020-06-16 10:56 回复
MAXWELL
2020-10-22 11:36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10月16日的记者会上说,世卫组织“团结实验”初步结果显示,瑞德西韦和干扰素方案对降低重症患者死亡率或者减少住院时间基本无效或疗效甚微,目前对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仍然是唯一被证明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过瑞德西韦的生产商吉利德科学公司却不认同世卫组织的观点。

美國體制成爲世界主流,就會賦予利益集團無限撒謊造謠的權力;這是我希望本世紀霸權交替能夠改善解決的問題之一。
2021-01-20 06:53 回复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020-11-29 17:30
我讀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11月27日的一篇文章《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裡面提到的兩個重點和先生反覆強調過的醫療政策理念一致:(1)「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要求把預防為主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在資源配置和資金投入方面向公共衛生工作傾斜,更多用在疾病前期因素干預、重點人群健康促進和重點疾病防治上」以及(2)「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屬性。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立醫院在我國醫療服務體系中的主體地位,毫不動搖地堅持公益性的導向。」我想中共高層已經開始正視這些議題了。以他們向來說到做到的特性來看,在大方向上應該是令人放心的。

是的,我想有關醫療私有化和教育私有化的危害,中國政府已經有所認識。許多議題,我討論幾年之後,中方忽然采行,也不知道我的發聲是否有任何影響貢獻,不過至少證明他們是理性的,比起美國或台灣政府那樣幾十年的沉痾、再怎麽抱怨也不可能改變,要讓人舒服多了。
2021-01-20 06:18 回复
MAXWELL
2021-02-11 09:34
就博主关于经济的基本原则在引申一点关于医疗的看法:中国的医药市场化也有些类似美国搞过头了,很多药企都是把钱花在销售上而不是研发上,因为研发周期慢,投资高,所以药企把重点放在销售上则可以赚快钱,普遍存在投在销售上的钱比投在研发上的钱高出好几倍的情况。这符合资本的特性,但是这样做不利于全民公益的最大化。我觉得中国是否可以搞试点,搞一个国营医药企业,可以盈利,但不以盈利为目的,收支平衡就行,不需要考虑什么股东分红、广告营销。一来,在低端领域,有一些廉价常用药因为利润微薄在自由市场的条件下私企不愿意生产,所以常常缺货,病人买不到廉价常用药不得不转而购买其他高价药,这些廉价常用药可以由国营企业负责生产起到兜底作用。二来,在高端领域,研究其他私企不愿意在市场经济下投资研发的新药,集合行业人才搞联合攻关。至于两者间的中间部分就让现在的药企搞市场经济。这样做避免了私企不愿意生产利润微薄的廉价药和风险高的新药的局面,是对市场经济之外提升全民公益的一种有效补充。但是中国这边还是迷信自由经济学,彷佛有问题就是因为没有搞市场化,还有问题就是市场化搞得不够。就在新冠疫情之前2019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十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加大政府支持社会办医力度,严控公立医院数量,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如果不是这次疫情来的正是时候给了中国当头一棒,在医疗私有化上中国不知道又要走多少弯路。现在英美深陷泥潭,的确是反思包括美式经济学美式宣传在内美式体制的良机,但是这也只是一个必要条件,仍然需要官员学者正确认识到问题并做出认真负责的反思。

我在博客已經反復解釋過了(參見《當前世界的公共衛生危機》、《現代醫療的大倒退》、《有關環保和全球暖化的幾點想法》、以及對新冠疫情的一系列討論),資本主義體制追求的是企業利潤最大化,而不是社會公益的最大化,所以絕對需要政府的嚴格監管和扶正。

這裏問題最明顯的行業有兩大類:1)把私人開支轉嫁為社會成本的,經濟學上叫做Exogeny,例如污染排放、全球暖化等等。這一類,美國經濟學界很願意討論,並且建議用市場化來解決,像是碳排放交易,名義上是把社會成本計入賬目,實際上是找藉口為金融巨頭發明新的游戲平臺。這是因爲這些問題的真正關鍵在於準確監察記賬,市場化根本與其無關,也就是整個課題上的實際工作依舊留給政府,收錢發合格書的權利卻分割出來交給財閥,是典型的芝加哥學派把戲。

2)行業先天就有比利潤遠遠更重要的服務目標,例如軍事是爲了保護國家、醫療是爲了救治人命、法律是爲了維護公義、教育是爲了下一代的心智。這類矛盾基本無法解決,所以芝加哥學派只能避而不談,堅持市場化只能靠宗教式迷信,在英美之外的忽悠就沒有像碳排放交易那麽成功,把軍隊、醫院、警察和學校全面私有化仍然是很極端的政見。不過正因爲有著基本而且絕對的矛盾,即使只是部分私有化危害也極大,必須靠知識分子群起而攻之。我已經把道理講得很清楚,傳播出去是你們的責任了。
2021-02-16 09:35 回复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021-04-20 14:10
美國人從小受的教育就是「我們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強大的國家」。以此為前提去看事情,自然是好事都歸功於我們的偉大與強大,壞事則是因為我們正面對連最強大國家都感到棘手的困難,而之後任何轉機則成了又一次自豪滿滿的理由。由歸屬於優越群體中的主觀感(幻)覺所驅動的奉獻行為,可能具有演化的基礎。我覺得這也許是現今美國社會最重要甚至是僅有的向心力來源。另一方面來說,由此也可見客觀的霸權交替會帶給美國人多大的痛苦與恐慌。

是的;美國最值得自豪的歷史,就是憑著二戰而稱霸世界(20多年前還流行了一段“The Greatest Generation”的封號)。從小羅斯福任期開始,定義一個或幾個外部死敵就成爲全國凝聚力的來源,所以十幾年前的仇中宣傳,是順水推舟,很自然地被一個(即使已經嚴重撕裂的)社會全盤接受。

這麽重要的思潮,當然在文化的各個角落都體現出來。1990年代,我還有興趣看電視劇的時候,追過幾個系列的《Star Trek》劇集,劇中的“Federation”當然就是美國自己,而“Klingon”則是俄國,所以劇情講的是原先的仇敵和解了。至於中國呢,則影射為矮小、暴牙、滿腦只想著生意的“Ferengi”,這正是當時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成見。原本編劇想要拿Ferengi來作爲劇情裏的主要壞蛋,結果觀衆不買賬(因爲覺得可笑而不可怕),所以後來才發明了“Borg”。如果那齣戲晚20年播出,我想就會有Ferengi+Borg融合爲一體的大壞人。
2021-04-21 02:37 回复
wsc2879
2021-04-21 23:33
先生好!最您最后的附注的一点想法。每个人都爱自己生长和住的地方。每个国家也有自己的爱国主义教育。有这种感情是很正常的。其实很多美国人也知道美国在走下坡路。但是有很多人愿意做志愿者还是很好的事。在关键时刻,总要有些事和人振奋人心。虽然美国上层已经很腐败 (其实这一点很多美国人还是知道的),但是我认为基层还是有好的发展的。

其实我认为亚裔在美国数量越来越多,其实地位也比以前高了。虽然最近反亚裔的事也有怎多,但是亚裔现在在美国包括政,经,媒体,影视的个个领域都有人为我们发声

有没有可能写一些美国基层社会很政治的变化。特别是关于华人和亚裔社会的。我觉得您对这次乔治亚州民主党获胜的解释很好。您在美国已经待的时间很长了。在这方面了解比在中国大陆内了解多

一般人的確只想渾渾噩噩地過日子,所以凴直覺來思考、只看膚淺的表象,是普羅大衆的常態。不過一個健康的國家社會,必須有清醒的高級知識份子,既然他們正是本博客所針對的目標,那麽我當然不能滿足於盲目的樂觀態度。

以亞裔在美國所受的待遇爲例,除了一些口惠而不實的“Thoughts,prayers & moral Support”之外,就是極少數樣板面孔(例如趙小蘭和楊安澤)消費族群福祉來謀求個人私利,實際上最重要的人身安全以及求學工作的機會,反而在持續而且迅速地惡化之中。換句話説,亞裔目前的處境(相對於自我努力、能力以及社會標準),還不如1865年的黑人。美國在未來十年,很可能要失去美元的金融霸權,從而無法繼續對外收割以維持内部生活水準,届時社會動亂必然會進一步激化,而所有弱勢族群中最無助的就是亞裔。所以樂觀的説辭有點像是火鷄到了11月,看到兩隻同類訪問白宮、上新聞節目,就自我麻醉,以爲很幸福。
2021-04-22 01:43 回复
wsc2879
2021-04-22 04:44
谢谢先生回复。我也不是幼稚到相信台面上的人物像Andrew Yang 或 Elaine Zhao会帮助提升亚裔的地位。我也不相信 thoughts and prayers会管什么用。毕竟白人精英也是在剥削白人穷人。我想说的是亚裔确实人少,但是在过去10-20年里,亚裔是美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比拉丁裔还要快。(根据Pew Research 数据)。在基层也有越来越多的亚裔NGO在做组织工作。而且亚裔有很多成功人士手上也有资源和资金。现在需要的是把亚裔组织起来。非洲裔也是在经过很多年的基层组织才会在60年代大爆发,推动民权运动和种族平权。顺便提一句,美国以前移民对不同种族是有名额限制的 (National Origins Formula)。其中给欧洲裔的名额最多。后来这些名额限制在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强烈要求下废除。之后亚裔才会更容易来到美国。

虽然亚裔在美国人数还是不多,但是主要聚集在几个地方。如果能把亚裔组织起来,在西海岸包括夏威夷还是有一些实力的。我也知道这并不容易。我在美国做过一年义工,进入到基层和一些贫穷的社区,和一些非洲裔activists有过接触。相比非洲裔,亚裔的组织并没有他们好。当然亚裔之间不团结也是一个原因。中国如果崛起后能折合亚种到可以帮助美国的亚裔。我乐观是因为我认为亚裔是有潜力的。亚裔现在弱是因为没有组织好。我还认为美国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就算不是世界第一,未来还是可以发展的。当然发展不能靠现在这些精英

亞裔可以組織起來?亞裔和美國黑人不同,來自幾十個互相不服氣的文化語言背景,沒有實質的一致性。

亞裔組織起來就可以影響政局?韓裔比華裔團結多了,有影響嗎?日裔從政歷史久遠,有結果嗎?

亞裔有集中地區,可以局部發生作用?亞裔集中在兩岸人口密集的城市和郊區,民主黨的鐵板地盤;目前亞裔的求學和工作機會被剝奪,是爲了滿足安撫黑人的需求,民主黨正是幕後的政治主力,它有可能放棄黑人選票來保護亞裔嗎?

美國地大物博,總有機會?天然資源再豐富,財閥不會嫌多;過去40年,連白人中產階級都被逐步剝削,這個過程還在加速之中(例如過去十年的大醫院兼并整合,醫生的職業環境已經忽然惡化),你能指望在失去美元對外吸血的能力之後,他們忽然醒悟,對亞裔手下留情?歷史上被自私的利益階級從内部腐壞的帝國、王國至少有幾千個,哪一個曾經爲了佔人口6.5%的少數賤民而懸崖勒馬的?

中國崛起能幫助美國的亞裔?我建議你讀讀歷史,看看德裔在20世紀前半、俄裔在冷戰期間、日裔在80年代(你沒聽過陳果仁案嗎?)所受的待遇,紅脖子會對黃種人特別寬待?美國愚民如何仇外排外,大衆讀物當然不提,但嚴謹的歷史研究還是存在的。
2021-04-22 08:57 回复
wsc2879
2021-04-22 21:16
既然华人是11月的火鸡,案板上的鱼肉,也不能这么坐以待毙。有什么方法可以应对以后的局势?都移民出去,离开美国?可是很多人家在美国。我不够聪明,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這個博客default是學術性、公共視角的宏觀討論,不是針對個人生涯前途的建議。例如最近有關宗教的一系列批判,指的純粹是政府政策和社會風氣,而不是個人的信仰選擇。

幾年前我在批評香港民意和治理的時候,有内地來的本科生發問,是否還能到香港念研究所,我說大環境不是決定個人生活遭遇的唯一因素,這裏也是一樣的道理。華僑在東亞亞被屠殺、迫害,歷史久遠,但絕大多數沒有能力離開。我們可以確定美國未來20年,華裔整體所受的待遇會每下愈況,但是會不會發生類似1965年印尼對華僑大屠殺,或者1942年美國把所有日僑公民送進集中營的事件呢?可能不會那麽糟糕,但是馬來西亞式的系統性政治經濟歧視卻是合理的終局之一。

當然美國真正最核心的内部矛盾,是階級而不是種族,所以如果你是億萬富翁,能雇傭一隊保鏢,每年花幾千萬收買地方政客(如同我兒子一個猶太高中同學的家長),華裔也一樣能過得滋潤。
2021-04-23 03:31 回复
wsc2879
2021-04-23 06:09
既然是宏观的。我想再问您一个问题。在美国精英确定中国已超越美国,无法阻挡。中美关系会不会缓和下来。我记得您以前的文章说。美元不再是世界货币后,美国使坏的动机就没了。美国精英会有可能承认中国的地位。也就是认输。当然还需要很多时间慢慢说服美国大多数老百姓。我的理解对不对。

可惜老百姓不是理性的,美國人也不例外;我預期他們的心理會類似現在的日本。
2021-04-23 06:16 回复
MAXWELL
2021-04-23 10:50
樓上的,不要覺得中國強大了,外國人就不歧視華裔,這根本不搭邊。白人對明目張膽的歧視黑人至少還是有所顧忌的,是因為那幫出生在喀麥隆,肯尼亞,贊比亞,安哥拉的黑人他們的祖國強大嗎?

其實我有點感嘆部分華裔們的不爭氣,或者說自恨的一種態度,似乎作為一個“亞裔”是一件特別羞恥的事情。就像之前楊安澤針對美國亞裔遭遇人身攻擊的發言:呼籲亞裔向二戰時期日裔美國人學習,“出來,幫助我們的鄰居、捐贈物品、投票,穿紅白藍設計的衣服、當誌願者、資助援助組織,並竭盡全力促成這場危機的結束”。我很不能理解楊安澤這種做法,因為針對於亞裔美國人的攻擊,是不對的,這種不對可以說在美國這個輿論的大環境下,沒有人可以否認。亞裔美國人是受害者。但是在作為一個受害者的情況下,受害者居然還需要自己去做一系列事情來證明自己的“正確”,這是何等悲哀的一件事情?不止海外華裔,大陸這邊也存在這種“鄉土性”,即使別國蹬鼻子上臉(比如之前瑞典辱華事件),也會有人站出來反思是中國人做的不對,以致於“友邦驚詫”。

所以每次我看到像“文匯報副刊高級編輯”選凝這幫二傻子胡說八道說什麽“中國人才是最擅長種族歧視的一群人”,我都覺得很詫異,這些人怕是不知道美國的“排華法案”“陳果仁案”以及當年英國是怎麽對待愛爾蘭人和印度人的。

前天我已經論證過,亞裔在美國的弱勢是多層次、多維度的問題,單單提升内部團結,遠遠不夠。事實上,即使把所有自己能掌控的因素全部完美化,也一樣不足以扭轉局勢。

那些有軟骨病的恨國黨,真正的危害在於對國内民心的影響。這在大陸已經不是問題,台灣無可挽救,只有香港或許須要頭腦清楚的人繼續努力與他們鬥爭。
2021-04-24 02:24 回复
wsc2879
2021-04-25 09:24
看了您的回复我想了想。希望我能把我想要表达的说的更好。我同意您说的。亚裔在美国实力太弱。日后会对亚裔挤压更多。就算亚裔把自己能控制的都处理到最好,但是在国家层面于事无补。这些我是同意的。我只是想说如果可以努力一下,至少不会有最差结果。您说二战时对日本人的集中营政策可能不会发生。但这也只是可能。如果亚裔能够团结一点,这种最坏情况发生的可能就会降低一些。第一代亚裔团结在一起是很难得。但是二,三代和老移民是有亚裔共识的。虽然于大局无补,但是在局部,在社区层面会形成个避风港湾。也许有可能影响到亚裔多的county 或state。1992年洛杉矶暴乱,韩裔就用枪保卫自己的家园。不是每个人可以雇得起保镖,但是最近在一些亚裔社区,有志愿者愿意出来保护老人安全。这也是一例。我到美国后从无到有,一直顺风顺水,想法有些幼稚,请您多包涵。也谢谢您指点。
路哥哥
2021-05-03 15:16
印度的疫情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据说这次的变异病毒杀伤力大增,这个变异病毒会不会在全世界来一遍?今年会不会让世界经济继续恶化?美国五月份才开始断航印度,估计病毒已经进去了,那里的华人是不是要回来避一避?

我對印度整體防疫經驗的猜測是,來自中國西南和中南半島蝙蝠的各種冠狀病毒,在過去幾千年可能曾經反復引發區域性流行,使得東南亞和南亞民衆獲得若干抵抗力,這幫助有作爲的政府(如台灣和越南)近乎徹底壓制疫情,在基本撒手不管的印度也對新冠病毒的傳播能力加了上限。

B.1.617似乎打破了既有的抵抗力,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它能夠擊穿疫苗的保護。而且現有的各種疫苗所用的抗原不盡相同,例如Johnson & Johnson就預含一些針對新突變的餘量。B.1.617是否有能力在已經達到群體免疫的先進國家引發另一波大流行,是個很大的疑問;至於未來幾個月會出現什麽樣更厲害的變種,則完全不可能事先斷言。
2021-05-04 04:38 回复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021-07-04 15:21
請教先生近期和新冠疫情有關的醫療科研問題。有專利過期藥被初步發現對治療新冠有效,但可能因為無利潤或其它利益衝突而使得藥廠不願意花錢對其進行三期測試。我不針對特定藥物,而想請問一般情形下,在科學面或政策面上要如何有效地探索老藥的新療效?另外,mRNA疫苗的長期風險引起討論,是否應當施打於未成年人也造成疑慮。疫苗的長期風險研究也是一個對公眾重要但對藥廠無利可圖的事,我同樣想請教科學面或政策面上的建議。

以上兩方面的公眾討論或多或少受到了權威機構的反駁,甚至被網路封殺。科學結論不應和政治與利益有關,但訊息的解讀與傳播,卻總是離不開背後的政治與利益考量。請問一個願意花時間了解各方訊息並能理性思考的非專業人士,要如何從中識別出正確或是有用的部分?

請你復習《當前世界的公共危機》一文。和《熱帶風暴之後》解釋長周期事業的特性相比,那篇文章談的是私營企業/自由市場經濟的另一個盲區,亦即當某個行業的關鍵商品不應該任由買家自由出價競購;除了醫藥對應著人命這個關鍵商品之外,還有法律對應著正義,以及教育對應著人生前途等等,博客以往在留言欄已經反復討論過了。

美國學界在過去40年被商業界滲透腐化極爲嚴重,其中也包括醫學界,所以你所描述的學術人對醫藥公司的自私惡行置若罔聞、甚至爲虎作倀,的確已經是常態;然而依舊有少數良心人堅持要揭發真相,建立專門吹哨的網站,只不過大衆傳媒故意忽略罷了。很不幸的,一般人去找這些極爲專精的訊息,往往只會遇到自以爲是的民科;你如果是生醫專業,我可以去咨詢行内的朋友,給你一兩個特定的鏈接建議。

隔行如隔山,分辨民科和吹哨人,需要極爲深入的專業知識。我盡可能依賴自己和可信任的朋友,來為讀者解惑,如果有額外的可靠相關資訊,讀者也可以在這裏和大家分享。作爲一個無私心、有見識的Moderator,我可以幫忙過濾這些討論。



朋友回復,建議你看看這兩個網站,專注在討論藥物實驗被扭曲宣傳的結果。

https://medshadow.org/

https://www.drugwatch.com/

至於Big Pharma的陰招,報導太普遍,反而沒有專人維持網站的動力。
2021-07-06 02:01 回复
路哥哥
2021-08-03 20:55
现在是否能对疫情做个判断?疫情接下来会如何发展,中国零感染的政策是否能坚持下去?

现在疫情有几个问题:1、变异病毒变强。2、防疫人员疲惫不堪,又看不到结束的希望。3、防久必失,中国这么大,类似南京这样的问题,过段时间难免出现。4、疫苗效果有限。

去年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曾經提過,一個病毒做出物種跳躍之後,就立刻開始和新寄主進行共同演化(Co-evolution),其長期結果一般是感染力的提升以及毒性/致死率的下降。但是這兩個趨勢之中,前者可以發生得很快、很自然,後者卻必須靠嚴重疫情對寄主幾波大幅殺傷,將抵抗力弱的寄主和毒性太强的病毒一同淘汰。典型的例子是1918年的Spanish Flu,1919年第二波的感染力和毒性都大幅上升,到第三波之後才逐步溫和化,後來演變成爲每年固定發生的H1N1流感。

新冠的感染力提升,和百年前的Spanish Flu基本同速,但毒性溫和化的進度還很難說。這是因爲它是人類擁有現代化醫學之後的第一次全球性瘟疫,在高峰期已經有疫苗開始大規模接種;這雖然挽救了許多生命,但也打破了共同演化的自然進程,使得病毒突變的趨勢難以預測。此外當前的疫苗面對最新的Delta變種,都有類似的防護力下降問題;英美媒體故意選擇性拿國產疫苗來説事,純粹是政治性抹黑。我們做科學理性分析,必須專注在可靠的專業資訊上:從英國國内的新數據可以看出,AstraZeneca對Delta的效果,和中國疫苗在南美的表現是同一個級別,保護力都在50%上下,其價值在於壓低致死率和重病率。

不論如何,生命是社會公益的最重要成分,而當前新冠的毒性還居高不下,既然疫苗有若干效果,就必須全力全面接種。然而現有疫苗固然能大幅減低致死率和重病率,卻無法完全截斷感染鏈,如果放棄其他防治手段,不但依舊會有成千上萬的死亡病例,而且病毒感染往往對器官和免疫系統有不可逆的傷害(“Long Covid”),再加上隨時有可能發生更新的突變、進一步削弱疫苗的保護力,所以既然中國有能力做到零感染,就必須繼續努力。

人類社會在新冠防治上的下一個重點,是把疫苗普及到第三世界。白左内含的宗教性反智原則,是近年來反疫苗民粹的文化根基,它毒化歐美群衆的思想,固然是自作自受,但許多貧窮國家也受了騙;中國應該一方面高調批評反科學的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全力提供廉價的疫苗,儘快將亞非拉的接種比例提升到歐美的水準,同時加速開發針對Delta的下一代疫苗。視病毒的下一步突變方向,這樣的疫苗開發/生產/分配可能要無限持續下去。在幾個周期之後,如果最新的疫苗對流行的病毒變種有了極高的防護效果,或者病毒毒性有了明顯的下降,才能放鬆社會隔離和防疫的手段,接受新冠成爲流感之外的另一種年度性流行感染。
2021-08-04 00:36 回复
小屁孩一个
2022-01-07 10:56
美国回中国旅行政策我最近因为结束了美国的学业,也不想留在美国工作,所以在美合法身份即将过期,着手准备回国。不过回国的政策非常令我费解。在一月4号发布新的政策之前,从美国回国主要要求为出发地双检测。比如我要从纽约转机回国,那么必须提前两天到纽约,在指定机构做核酸检测。因为我打了非灭活疫苗,所以还需另外检测N蛋白IgM抗体,只有核酸和N蛋白双阴性才能获得绿码通行。因为我本身不在纽约,所以回国途中主要有两个感染的可能:1. 在乘飞机前往纽约的旅途中被感染,2. 去纽约呆两晚(等待检测报告和使馆审核)吃住和前往检测地点时被感染。不过由于我可以乘飞机到达纽约后立即做检测,即使我在途中不幸被感染,但在发病之前检测仍可以得到双阴性结果。那么这个出发地双检测的政策对我来说其实增加了我被感染的几率,但是并没有什么正面收益。我个人觉得最近回国病例激增跟这个政策也有关系。目前普遍接受的说法是出发地检测是为了防止检测报告造假,我其实无法接受这种防造假的方式。如果有人造假,那不是应该惩罚造假者吗?而使馆公告里从来不具体说明造假的后果,只有一些官话,却不断提高所有人回国的难度和风险。既然政府掌握了所有的权力和资源,凭什么要求普通百姓为了帮助防止造假来承担额外的开销和风险呢?之前还看到有其他国家存在回国人员核酸报告造假,所以直接禁止了该造假人员所属企业所有人回国。这种连坐式的处罚实在是莫名其妙。而对造假人员的出发仅仅是禁止健康码申请2个月,可是他们既然核酸是阳性,那N蛋白IgM抗体要变回阴性,本身就要一两个月,那他们个人的造假成本实际上可以忽略不计。一月4号以后,我们需要提前七天到出发地做核酸检测,在出发前两天再做一次双检测。也就是把我们要在出发地待的时间延长到了7天。我猜测这主要是为了检测出在第一种情况(在乘飞机前往纽约的旅途中被感染),因为第二种情况感染的风险实际上变大了。那么既然我们回国转机不可避免,这种政策真的合理吗?如果没有出发地检测,我认为即使我们在转机途中不幸中招,因为时间不长,感染回国班机其他乘客的概率其实不高的。一边在国内大肆宣传美国疫情有多严重,一边强迫我们延长在人人是密接的高风险地区等待的时间。这在过程中如果不幸被感染(因为前段时间许多航班取消,已经有不少例子),则所有后果(衣食住行、如果合法身份到期,则只能非法滞留在美国)都需要自行承担,让我觉得有些心寒。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理解大局为重,认同严格一些的回国政策对国内疫情控制有好处,也愿意承担一些额外的开销(单单一次双检测就需要300-400美元)。实际上因为核酸检测阴性,N蛋白IgM抗体阳性而无法回国,导致留学生在美国非法滞留的情况在留学生论坛看到过不少。但还没有捅到CNN、BBC那去,至少说明点问题。可是出发地检测这个政策我实在不能认同。哎,发了一通牢骚其实也无济于事,还请各位大哥多多见谅。
makludi
2022-01-07 12:39
我个人现在也在美国也准备回国,我认为国内要求双次核酸的检查其实比之前更加科学。中国和美国病例统计和检测的细致程度差别巨大,造成了大部分在美国的华人对当前美国如此高阳性率的情况下的潜在病例数量几乎没有什么正确认知,颇为可笑。双检的逻辑在于,国内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即便是最精确的核算测试法,对感染病例也有多次检测才可能得到最终确定为阳性。所以在起飞前7日和2日分别检测,是为了尽力保证叠加结果更加可靠。之所以必须在起飞地做检测,是因为大使馆只能指定有限数量的检测网店。更重要的是,明明是美国人的自私愚蠢,造成我们今日生活诸多不便,中共为了保证内部安全,不得已采用极为严苛的管理制度,在美国华人口称理解大局,但心中居然对美国全无怨言反而有求助于cnn的愚蠢想法,真令人感慨美国的洗脑力量是多么强大。
小屁孩一个
2022-01-07 13:04
Re 楼上我对你的污蔑毫不在意,只不过你既然觉得“之所以必须在起飞地做检测,是因为大使馆只能指定有限数量的检测网店。”那就需要解释解释为什么只有出发地有指定的检测机构;并且我从纽约出发,为什么只能在纽约指定机构做,而不是任何其他指定机构。你说“对感染病例也有多次检测才可能得到最终确定为阳性”,那么我在我的居住城市照样可以做多次检测。我的确不能接受作为中国公民仅仅因为N蛋白IgM抗体是阳性就不能入境中国而需要非法滞留在其他国家;如果有不需要转机就能回国的途径,那么中国政府可以给我提供,否则也不能接受作为中国公民因为不可避免的转机不幸被感染而无法入境中国而需要非法滞留在其他国家,但这与美国防疫什么水平没有关系:即使全美国只有一个人染疫,我也不能接受。
南山臥蟲
2022-01-15 21:35
打擾王兄,不知以前這個話題談過沒有,若有請刪。

今天剛在觀網上看到個消息,太震撼及不可思議!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677169&s=fwzxhfbt

主要內容是: //不信任美国医疗体系的美国人,占全国人口的将近一半。这是哈佛大学去年5月的研究//

因此,很多美國人拒絕打疫苗。

主要原因是: //普渡制药影响力太大, 大到什么程度?丑闻持续了整整20年,美国政府竟无法对其进行监管,司法部门的调查也举步维艰,多次收到政府高层阻挠。//

而且,這是三四個月前才剛審結的案子,新鮮滾燙。

我還將信將疑,大喪心病狂了吧,於是上網一找,真的連電視劇都拍出來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aaySUkaXNo

改编“美国医药20世纪最大丑闻”美剧《成瘾剂量/ Dopesick》

這攤子大事,剛巧撞上千古級的疫情,難道,真是天要亡美?!

典型的猶太家族企業,錢賺飽了,留下公司金蟬脫殼,然後和聯邦檢察官達成默契,交出2%左右的贓款換取全部高管免責,和波音的故事如出一轍,唯一的差別在於忘了收買法官,結果後者在去年底宣稱和解條件太離譜,拒絕批准。但是不要指望真能把他們繩之以法,頂多是再多交點罰款,更可能直接換掉法官。

你們以爲我寫《美國式的恐龍法官》是挑選特例嗎?博客這裏從來只有懶得重複,不會試圖誤導讀者:我舉出的每一個案例背後,都有成千上百個類似的現象。



有關和解條件的新聞報導,因爲是典型的美式公關,一般讀者很可能會被其中所含的烟幕所矇騙,所以我想解釋一下,爲什麽我說“2%”。

這裏的分母有三種選擇:第一是國家經濟所受的損害,這難以精確定義,所以我沒有采用,不過美國任何一個試圖估算的經濟學人,得到的結論都超過10000億美元。其次是Purdue Pharma賣了幾十年OxyContin的總收入,這大約是370億美元。第三個,也是最保守的算法,是Sackler家族從Purdue獲得的財富,至今還剩下140億美元。至於分子,所有的美國媒體都說罰款是45億美元,這是假新聞!因爲這其中只有2.35億來自Sackler家族,其它是Purdue Pharma的責任,而後者早已被掏空,甚至都已經申請破產,根本不可能交出40多億美元。所以罰款比率即使最誇大也只有2.35/140=1.7%。
2022-01-16 14:59 回复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022-01-17 05:50
王先生在《統計與謊言》中提到的書《Deaths of Despair and the Future of Capitalism》(中譯書名為”美國怎麼了:絕望的死亡與資本主義的未來”),裡面有專章詳細探討美國社會的藥物濫用與醫療體系腐敗低效的問題,有興趣的網友可參考。我整理出美國醫療體系的三大問題根源為:(1)醫界對醫學院招生與醫生執照的控制;(2) 醫企與藥廠利用遊說來阻止監管,制訂醫療準則,將遊戲規則導向使己方利潤最大化;(3) 醫療訴訟成本高昂,醫生被迫為自己的專業行為保險,進而受保險公司控制。

以上三點正好對應王先生一直強調的教育、醫療、司法這三項必須以公眾為考量的事業,在美國醫療體系裡則於反面完美結合,成為邪惡版的飛輪效應。一個醫生從當學生起就背負高額學貸,競爭被嚴格控制的資源(損耗更多的是沒當上醫生卻欠一屁股債的年輕人)。當上醫生後,所應得的一大部分被銀行、醫企藥廠、保險公司、律師瓜分走。再有理想,有良心的立志從醫者,從一起步就被牢牢控制住了,根本無從反抗。

很好的總結;這個行業環境的惡化也是最近3、40年的新現象,而且還在加速之中。

我的小孩入學時原本主修Pre-med,我建議他看病時和醫生聊一聊,之後他就決定轉系了。
2022-01-17 06:05 回复
路哥哥
2022-03-11 09:30
中国自武汉疫情控制住后就比较稳定,平稳了两年。今年好多地方都有较多人感染。如何理解这种现象?
沐然无风
2022-03-18 23:15
王博士想请问下,大陆这几天疫情肆虐,中央还是坚持动态清0政策,和以往不同的是,我看大陆底下评论有一部分群众多有怨言,过去这3年所没有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导致习近平重申这个政策不动摇。刚看新闻日本全面放开了,东南亚也基本放开了。这会不会导致新的变种产生更快?同时感觉疫情结束遥遥无期,底下个体经营越来越困难,经济不景气导致矛盾积深(这次大陆疫情底下负面情绪增多,不然习近平亲自重申这个政策)又加上治疗新冠药已出现,大陆有几家公司购买了知识产权,大陆会不会慢慢放开这个政策?

策略最優解,不論是政策、商業、戰略、戰術還是人生,從數學來看實質上就是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亦即在參數空間内求某個函數的最大值,但必須受許多綫性方程式所限制。在幾何上,這一般可以簡化為對高維不對稱多面體(Polyhedron)尋找距離原點最遠的頂點(Vertex)。客觀條件的演變,對應著那些綫性平面的滑動;所以即使這些滑動是逐漸(Gradual)而連續(Continuous)的,最優解也會出現Discrete jump(離散跳躍?)。

原本清零顯然是中國的最優解,但Omicron的高傳染性、低致死率,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躺平態度,重新定義了兩個很重要的綫性條件;這些變動足夠造成最優解的跳躍嗎?我個人覺得還沒有足夠的證據做正面的論斷,合理的反應是繼續嘗試清零一段時間,持續觀察並評估。我相信這也正是中國政府當前的處理原則。
2022-03-19 01:34 回复
2022-09-27 16:26
动态清理政策是否可持续?先生好,看您最近上龙行天下的状态很好,那应该是没有Long Covid的影响,万幸,望先生身体健康,乃我辈之福。距离先生上一次的回复又过去了半年,请问您认为目前大陆的动态清零政策和严格防控仍旧是最优解吗? 学生在深圳,因为是一线城市又毗邻香港的缘故,这一年下来深圳的防疫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常态化的核酸几乎是每天一做,但疫情仍是此起彼伏。我个人虽然经历了四次封管控(14天,3天,2天,5天),仍是持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但频繁的封控确实令反对清零支持放开的声音越来越多,加上对比,香港已于本周实行0+3(接下来深圳防疫的压力也会更大)。我注意到微博上科普的人士也有明显相左的声音,尤其是针对Omicron感染的Long Covid方面,一方认为无大碍(无症状和轻症占到95~97%),一方则持续科普Long Covid及反复感染所造成的危害。想请教先生的见解。个人认为香港的放开可能会给大陆接下来的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按照台湾这一轮的感染率和中重症及死亡率,大陆的医疗系统应是不能承受的),但是否放开至少也要等过完这个冬天(普遍认为冬天仍有一波疫情高发期)才有新的政策和结论。
路哥哥
2022-09-27 19:33
我也在深圳。经常做核酸,开始的时候是棉签捅到咽喉让人想吐,现在是棉签只在嘴里意思一下。感觉,防疫从最初的防毒已经变成形式化了。
cogitator
2022-10-14 23:09
关于新冠疫情的最新发展关于新冠疫情的最新发展 王先生您在《對俄烏戰爭的新觀察》的回复中提到:“Omicron的天然致死率已經比以往的COVID低了一個數量級,只要針對性的疫苗普遍施打過了,把致死率再壓低一個數量級,就沒有必要繼續强迫歸零”。但据我所知,有两个独立的研究不支持这个观点,一个是2022年4月14日,香港大学在medRxiv上传了Omicron BA.2在香港引起的疫情高峰数据显示,未完全接种疫苗的Omicron BA.2感染者病死率与之前毒株感染者病死率相近。文章见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914518/ 另外,麻省总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Omicron的毒性做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在考虑疫苗和医疗条件等因素后,发现这个毒株和别的毒株比,导致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几乎相同。这个研究基于十三万位患者的数据,文章和报导见https://assets.researchsquare.com/files/rs-1601788/v1_covered.pdf?c=1651763984 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20504/Study-suggests-SARS-CoV-2-Omicron-is-as-deadly-as-past-variants.aspx 两项研究的结论一致,感觉证据强度很强。Omicron的毒性减弱应该是疫苗、自然感染以及脆弱人群已经死亡造成的假象。 在长新冠问题上,耶鲁大学研究免疫学的岩崎明子老师认为有四种可能的原因,目前没找到通用的有效疗法,请见https://knowablemagazine.org/article/health-disease/2022/long-covid-parallel-pandemic 疫苗或者自然感染或者病毒变异都没法有效控制长新冠的发病率,请见https://thetyee.ca/Analysis/2022/09/23/Top-Immunologist-Dropping-COVID-Hubris/?continueFlag=65e3df69ac963808781802bf743b63b2 英国最近的数据显示长新冠患者的数量处于历史高点,而且好像是在加速上涨,请见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xODI3NzY1Mg==&mid=2247497515&idx=1&sn=db282d89cd57de555a6d89225be7e3f4&chksm=c1b16c50f6c6e546d146fdbca7126f686ea2c33d5b8283eb9d9b9d53935cc796cd78035103f6#rd 如果新冠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保持下去的话,长新冠肯定会成为一个影响经济、军事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是一个最新的综合性报道:https://fortune.com/2022/10/06/strokes-heart-attacks-sudden-death-america-long-term-risks-catching-covid-carolyn-barber/ 那位叫“拍帮主”的作者值得关注,以前关于新冠流行趋势的几次预测都被验证了,应该是有不少内幕消息。
cogitator
2022-10-14 23:14
关于新冠疫情的最新发展王先生您在《對俄烏戰爭的新觀察》的回复中提到:“Omicron的天然致死率已經比以往的COVID低了一個數量級,只要針對性的疫苗普遍施打過了,把致死率再壓低一個數量級,就沒有必要繼續强迫歸零”。但据我所知,有两个独立的研究不支持这个观点,一个是2022年4月14日,香港大学在medRxiv上传了Omicron BA.2在香港引起的疫情高峰数据显示,未完全接种疫苗的Omicron BA.2感染者病死率与之前毒株感染者病死率相近。文章见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914518/ 另外,麻省总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Omicron的毒性做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在考虑疫苗和医疗条件等因素后,发现这个毒株和别的毒株比,导致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几乎相同。这个研究基于十三万位患者的数据,文章和报导见https://assets.researchsquare.com/files/rs-1601788/v1_covered.pdf?c=1651763984 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20504/Study-suggests-SARS-CoV-2-Omicron-is-as-deadly-as-past-variants.aspx 两项研究的结论一致,感觉证据强度很强。Omicron的毒性减弱应该是疫苗、自然感染以及脆弱人群已经死亡造成的假象。 在长新冠问题上,耶鲁大学研究免疫学的岩崎明子老师认为有四种可能的原因,目前没找到通用的有效疗法,请见https://knowablemagazine.org/article/health-disease/2022/long-covid-parallel-pandemic 疫苗或者自然感染或者病毒变异都没法有效控制长新冠的发病率,请见https://thetyee.ca/Analysis/2022/09/23/Top-Immunologist-Dropping-COVID-Hubris/?continueFlag=65e3df69ac963808781802bf743b63b2 英国最近的数据显示长新冠患者的数量处于历史高点,而且好像是在加速上涨,请见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xODI3NzY1Mg==&mid=2247497515&idx=1&sn=db282d89cd57de555a6d89225be7e3f4&chksm=c1b16c50f6c6e546d146fdbca7126f686ea2c33d5b8283eb9d9b9d53935cc796cd78035103f6#rd 如果新冠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保持下去的话,长新冠肯定会成为一个影响经济、军事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是一个最新的综合性报道:https://fortune.com/2022/10/06/strokes-heart-attacks-sudden-death-america-long-term-risks-catching-covid-carolyn-barber/ 那位叫“拍帮主”的作者值得关注,以前关于新冠流行趋势的几次预测都被验证了,应该是有不少内幕消息。
科學研究,尤其是生醫類研究,往往需要幾千個實驗、數十年的時間,才能達成定論。在那之前,雖然不能100%確認一個結論,但往往大趨勢很明顯,在實用上基本可以提早接受。

Omicron的毒性弱,尤其引發急性肺炎(舊版新冠致死的主因)的比率很低,是非常明顯的事實;研究這個議題的論文有幾百篇,絕大多數都得到正確結論,例如Real-life Evidence of Lower Lung Virulence in COVID-19 Inpatients Infected with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 Compared to Wild-Type and Delta SARS-CoV-2 Pneumonia | SpringerLink。然而如果硬要去找,早期做錯實驗或統計的必然也有,但這必須是有心自欺欺人的才會故意專門去找結論錯誤的少數,歷史上是反科學集團(如基督教原教旨者攻擊演化論)的典型伎倆;這當然是博客所不容許的。

病毒的突變,是真正基於量子力學的隨機事件,細節先天就不可能預測。你違反了《讀者須知》第六條規定,不但引用並且推薦一個匿名大V,而且還是明顯在跳大神的大V,我不得不把你拉黑,請利用未來六個月自我檢討,再考慮參與博客討論。
2022-10-15 08:30 回复
大粉红
2022-10-26 15:30
上海疫情爆发的时候确实还有实验的必要,但是现在实验已经给出结论:中国除了一二线城市外不可能动态清零,大部分地区想要清零就必须在疫情初期封城。而且从人类的角度看共存已成事实,想要清零必须面对传染性越来越强的输入,突破屏障只是时间问题。看起来清零已经开始亏本了,不过二十大前后的各种文件还是在强调动态清零的必要性,不知道能否及时掉头?
南山臥蟲
2023-09-24 11:23
王兄保重。疫情以來,一直依囑幾乎每天吃維他命D一顆,至今幸保不失,要繼續服用到大概甚麼時候才算安全?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