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1 06:23:00
我在今年一月錄製《八方論壇》節目,討論華爲孟晚舟事件背後真相的時候,因爲和史東在節目前聊天,談到中美貿易戰,所以在節目結束前也換到這個話題,做了一些預測。
當時我認爲中國進入經濟遲緩比美國早了半年多,所以最好是不要急著談出協議,等到七八月美國經濟問題明顯化,Trump的壓力大增,談判的天平自然會向中方傾斜。這個預見已經準確實現了。
但是我也提到届時已經進入Trump這個任期的尾端,而Trump贏得連任的機會實在不大,任何美方的承諾都會在2020年底自動作廢,所以中方必須避免落入單方面承擔協議責任的窘境。這個分析同樣仍然有效;而實際上中方的談判團隊在Trump多次反復之後,似乎已經理解到Trump自己都大機率會廢除或違反協議的條款,對下一任美國政府更加不能寄予希望,那麽當然不會再急著在一張廢紙上簽字。
在更早的《Trump的權力萎縮》一文裏,我討論了Trump即將面臨司法、政治和經濟三方面的挫折,結果Mueller這個冥頑不靈的老秀才,明明有了Trump妨礙司法的明證,卻還堅持“刑不上總統”的原則,在報告裏拐彎抹角,就是不肯直白地做總結,事後還拿出“我要讓大家從證據自己做結論”的離譜辯解。這種政治性很濃的事件,印象比實質要重要得多;他不做結論,Trump的團隊自然會搶著替他來做。要指望一般群衆能自行做出理性結論,實在是荒誕不經的想法;他顯然又是一個被英美自己宣傳口號忽悠瘸了的白左。
Trump雖然在司法問題上有了僥幸,其他兩方面的環境卻如預測一般的大幅惡化。來自民主黨的黨爭,還算是符合美國政壇傳統,沒有人會覺得意外,但是隨著他連任的希望逐步降低,共和黨陣營的鬆動也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壓力。
這個鬆動的壓力並不是來自共和黨仍然控制的參議院。在美國政體中,參議院天生就是設計來給人口稀少的鄉下州做政治舞臺的。共和黨在Nixon之後,與種族主義民粹結盟,勢力範圍從原本的北方工業州轉移到南方和中西部等教育、工業化和國際化程度低的地區。目前共和黨籍的參議員,絕大多數來自這些州,而有職位的領導團隊,更是全部來自鐵票區,所以他們有恃無恐,即使2020年大選共和黨慘敗,Mitch McConnell自己也不會有事。既然Trump對他們背後的主子,也就是土豪勢力的欲望予取予求,那麽自然沒有反叛的動力。
這裏我想插進幾句題外話:上周有台灣讀者在部落格的留言大駡蔡英文自私自利,不但無視國家的利益,連黨的利益也踩在脚下。當時我就説,這是英美政治體制内建的必然結果,不是蔡英文個人的問題。其實這種現象在歐美隨處可見,這裏的McConnell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
大陸讀者則通常對英美體制有另一個想當然爾的誤解,就是以爲他們有像中共那樣的組織和紀律。其實英美的政治制度原本就是設計來作爲各方土豪分贓談判的平臺,每一個小集團都有它自己的小九九,所以權力核心是極度多元的,政策決定都是多方交涉妥協的結果,是各方利益暫時的共同方向,沒有什麽穩定性、前瞻性或持久性可言。
這裏的例子就是我接下來要談的《Fox News》。我在前文《21世紀的民粹》和《對八月12日八方論壇訪問視頻的一些補充》解釋過,Murdoch先後在澳洲、英國和美國走低俗路綫,不顧是非真假,藉著能讓讀者看得爽,很快占領市場額分,爲自己謀取了巨額財富。在實踐上,基本是鼓吹現代土豪的民粹路綫,所以他是腐蝕這些國家政治環境的重要推手。
但是和黎智英不同,Murdoch的主要動力只是要賺錢,他和掌握政權者(在英美是國際財閥)並沒有仇恨,只不過因爲他自己並不得利於國際貿易,所以不在乎和土豪結盟,搞仇外鎖國的民粹宣傳,但在同時他也可以藉著鼓吹削減稅率和福利來與國際財閥保持友善的關係。
我們如果回顧2016年的總統大選,就會注意到《Fox News》原本是站在共和黨建制派的那一邊,一直到Trump贏得提名,才趕緊做出急轉彎,大選後更開除了和Trump互懟過的名主播Megyn Kelly,迅速轉型成爲徹頭徹尾的Trump傳聲筒。這是因爲Murdoch在土豪和國際財閥之間,並沒有意識形態(Ideology)上的立場,純粹由瞬間的商業利益做導向。
隨著Trump連任的機率持續下降,《Fox News》必須準備重新與即將再度掌權的國際財閥勢力密切合作,這就使得他們忽然在Trump面前有了脊椎骨,開始對民主黨候選人做中性的報導,對當前經濟態勢也能説出幾句批評的話。Trump顯然無法適應這個新的現實,已經多次公開地謾駡《Fox News》的“背叛”。
不過這種衆叛親離是個人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必然結果,Trump基本沒有可能靠嘴炮來扭轉。要根治,必須先解決連任問題,而促成當前Trump競選危機的,還是我在本文開頭討論的經濟情勢。
這裏並沒有什麽新鮮事,我在過去三年已經反復解釋過,Trump治下的經濟繁榮外貌,基本是繼承了Obama修養生息的餘廕,大幅減稅只會產生虛胖,一年之後反而會開始有泡沫爆破的危險,現在就是承擔後果的時候。
Trump一輩子都沒有過承擔後果的經驗,每次破產,倒霉的不是老爸就是投資人,現在有了總統的大權,更加不肯面對現實。既然過去11年來美國深層集團(Deep State)的反中洗腦使得中美貿易戰不可能有受民衆歡迎的妥協,那麽就只好去找聯儲會的麻煩,想要藉著減息和貶值來刺激經濟,撐到大選之後再發生衰退。聯儲會主席當然知道這會使泡沫爆破的後果更加嚴重,所以雙方就僵持不下了。
處於這種困境之下的Trump,自然只能重拾他一輩子唯一的技能,也就是撒謊。首先他在上周被記者逼問貿易戰進展的時候,隨口編出中方主動哀求重啓談判的故事,以製造他仍然是“Winner”(“贏家”)的假象;然後他開始把在中國有投資的美企當作替罪羔羊,命令他們撤資。這個命令被美國媒體多方嘲笑之後,Trump當然是繼續加注,指名道姓地說通用汽車把工廠遷到中國是叛國行爲,必須立刻回歸。
其實通用從來沒有把美國工廠遷到中國,它在中國的產能原本是100%在當地零售,到了去年才有一型別克開始回銷美國,但是它佔通用在美國銷售額的1%還不到,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既然通用在中國的工廠是純粹賺中國人的錢,那麽就沒有所謂的叛國或造成美國的就業損失。如果通用被迫關廠撤離中國,它的市場額分自然有中國或歐洲的廠商來繼承,美方的直接損失必然遠大於中方。
中國政府在一年半前沒有采納打擊通用的方案,是基於商業信譽的考慮;不過我覺得如果這個打擊是當初對等反擊的一部分,那麽可以解釋成外交原則問題,對信譽的影響應該是有限而且可控的。當然這需要極遠的預見和極快的決斷,一旦錯過短暫的時機,就不再名正言順;在當前中方只能以靜待變的環境下,也不再有出手升級的理由。
這些道理Trump知道嗎?我覺得他和通用互懟不是最近才開始的,所以相關的背景事實必定已經有人解釋給他聽過,他只是不在乎而已;反正他的聽衆不懂,那麽他推諉卸責的目的一樣是達到了。英美政治體制長期演化下來的Asymptotic Limit(漸近極限,亦即任何偏差的產生必然是短暫而且越來越困難的)必然是要不斷取悅人口中最愚蠢、最不理性的那一部分,這又是一個例子。即使國際財閥勢力在2020年重奪政權,也不可能扭轉這個事實。
總之,Trump在經濟上短視近利、作繭自縛,在未來這一年,除了繼續指望聯儲會的拯救之外,也沒有什麽解決的良策,所以他可能會在外交上謀求突破,以製造一些正面的公關。
回顧他任期内的外交政策,一開始氣吞山河,對北韓、伊朗、委内瑞拉、古巴等等國家都裝出一副隨時可以動手掃滅的樣子。不過他的個性向來是色厲内荏,所以我早就判斷那應該是裝腔作勢,實際上他非常懼怕軍事衝突。後來他對北韓翻臉如翻書,基本證實了這個懷疑。
他還雇用了極端鷹派的Bolton來當國家安全顧問。Bolton的哲學是外交問題沒有海空軍的一頓狂轟濫炸不能解決的,如果有,就送進陸軍去趕盡殺絕。和Trump自己的外交哲學一對比,我們可以看出Bolton只不過是他用來恐嚇對手的幌子,不可能真正決定政策方向。
本周消息傳出,Trump正試圖與阿富汗的Taliban談判和解,Bolton自然是極力反對阻撓,結果堂堂的國家安全顧問居然被排除到内部會議之外,連備忘錄都差點沒拿到。合理的預測是,如果Trump繼續追求外交上和解的政績,Bolton很可能會被掃地出門。
既然Bolton是個幌子,那麽當初雇用Navarro是否也只是極限施壓的一個手段?我覺得這很可能正是Trump的初衷,不過後來美國的反中民意和中方的原則意志都遠超他的預期,騎虎難下,只能不斷加注,把美國在經貿上的籌碼全部浪擲出去。
最近有人揣測他會利用臺獨來進一步施壓;我覺得這是多慮了。他連小國都不敢打,和中國發生直接軍事衝突,絕對是他無法承受的心理壓力。此外,他不但不相信白左的那一套,連拿來當遮羞布都不屑一顧,對港獨事件無感就是一個例子。台灣對他來説,只不過是高價武器的傾銷市場,其他方面大家就不用多想了。
【後註】很久沒有談華爲和孟晚舟的事。其實過去這年在加拿大的官司並不順利,那個法官很明顯是被英美宣傳體系徹底洗腦的仇中份子,孟的律師嘗試了幾個技術性的論點,全都被無視並駁回。不過最近(今天是2020年六月23日)Bolton的新書《The Room Where It happened》裏面的一些情節對孟可能會有幫助(參見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0/06/22/bolton-book-huawei-extradition-case-333628),他確認了Trump在進行中美貿易談判期間,曾經以孟晚舟案件為籌碼,說他可以讓官司消失。這對辯護律師所列舉的政治性因素,是很强的證據。當然英美法庭是自由心證,不須要講理,所以結果仍然在未定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