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2 14:34:00
八月12日與史東聊天的視頻登出之後,反響很大,有讀者建議我再寫一篇文章總結。不過我一向懶於重複同樣的論點,之後事態又沒有太多新的進展,就沒有動手。
今天在《Washington Post》讀到一篇有關國泰員工參與香港暴亂的文章(參見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asia_pacific/paranoia-and-panic-at-cathay-pacific-chinas-threats-loom-over-one-of-asias-leading-airlines/2019/08/21/fba1d324-c3f2-11e9-8bf7-cde2d9e09055_story.html?noredirect=on),是典型的美國宣傳作品,想提醒有興趣的讀者去看看。原本這只適合當後註,但我沒有正文,所以先放在這裏。
值得注意的地方,例如文章裏面提到國泰受壓力開除了幾個員工,但是有洩露航班消息這種明顯犯規動作的,《WP》就特意不寫,只説“Two pilots have been fired, along with two ground workers.”但是像Jeremy Tam這樣的反對派議員,當然就值得大書特書,還特別採訪了回應。這是我在視頻中解釋過的選擇性報導的又一個例子。
另一個有趣的信息,說有香港愛國群衆在七月就創立了一個所謂的“Telegram Channel”(參見https://telegram.org/)分享國泰員工參與示威的照片,以便日後可以按圖索驥來追責。看來這些國泰人的囂張,的確是早已引人注目。
全篇當然是把這些親美暴亂派説成和平的自由鬥士,中方目前很有限的出手反擊被描述成暴政的迫害,不過我們這些知道真相的人,可以藉此看出民航局雖然還沒有獲得授權要根除國泰,但仍然采取了一些日常作業上的小步驟。我們靜待事態的進一步發展。
============================================================
留言欄有幾則很好的討論,我想是對八方論壇訪問視頻很好的補充,所以在這裏也總結一下。
我在視頻裏說中宣部是扶不起的阿斗,這指的是國際英文媒體上的話語權論戰。事實上中宣部似乎原本就沒有意圖要主動出擊,而是把近乎100%的資源都投注在國内中文媒體的管制上,而且這個管制是純粹針對美國顔色革命宣傳的防禦性行爲。
因爲當前是霸權轉移過程的初期,美國正在全力打擊中國,這個選擇有它的合理性。歷史上,這是習近平上臺時所做的緊縮,可見他在2012年之前已經正確而明顯地意識到來自美國的威脅。
在實踐上,考慮到一般民衆不是知識份子,沒有理性思辨能力,而且在自由市場經濟背景下,網絡上的流量極大,也不可能把所有新聞拿來仔細條條分析,那麽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先用程序過濾關鍵字眼,然後再使用大量低級人工來排除敏感題材。
這個做法的結果,是使像我的博客、或甚至《那年那兔那些事》這種明顯為國家民族著想的作品,都被封禁。我個人完全諒解中方做媒體管制的前因後果,以及中宣部在現實限制下的苦處,只覺得它附帶的Irony有點可笑。
隨著未來20年霸權交替逐步進行,中方所受的宣傳顛覆壓力也會逐步減輕,我預期中共對内部的輿論管制也會逐步放鬆。如此一來,目前還不顯著的一些問題,會很快地浮現並惡化,其中之一,就是我在視頻裏抨擊過的,黎智英使用蘋果日報,把新聞報導也當作娛樂性產品來製作,完全放棄對事實的尊重,其結果正是台灣和香港的迅速民粹化。
我在前文《21世紀之民粹》中所提的英美兩國,也經歷了完全一樣的新聞媒體腐化過程(土耳其和印度民粹化的關鍵則在於基礎教育,很不幸的,台灣和香港在這方面也兼而有之)。巧合的是,這兩地也共享同一個始作俑者,也就是Rupert Murdoch。他在1996年設立了《Fox News》,很快就吸收了極高的流量,隨即顛覆了美國新聞界的(針對内政議題的)良心傳統,只花20年就創造了美國二戰後的第一個民粹總統。
Murdoch在英國的生意開始得更早(1968年),我懷疑黎智英很可能就是師從Murdoch所創立的英國Tabloid傳統。他們同樣都是不顧任何倫理道德規範,全力追求流量,而創造高流量的關鍵,在於讓讀者享受“爽”的經歷,於是照理應該求真求實的新聞界,變成求爽求樂的娛樂性事業。英美的體制原本就給予新聞界極高的權力和責任,甚至直接稱其為“Fourth Estate”或“Fourth Power”(“第四權”),所以新聞界的這個腐化,是英美民粹化的關鍵。
Murdoch和黎智英的作用,都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一旦有一家新聞媒體憑藉著娛樂性報導而佔據了市場額分,在私有媒體體制下,流量和利潤的競爭壓力自然迫使其他媒體公司也必須跟進(參見前文《大衆媒體的内建矛盾》以及最近台灣的“榨菜哥”)。例如英國的新首相Boris Johnson,大學畢業當記者就憑藉造假而出名,奠定了後來從政的基礎;但是他工作過的兩家報紙,都不屬於Murdoch。
中國目前的媒體管制,偏重在政治類議題,其他新聞類別的風氣和規範,並不受重視。其結果是為炒作流量而扭曲報導,已經是一股既有的暗流,模仿軍事論壇的軍事評論只是其中最明顯惡劣的(參見前文《知識份子的基本修養》)。
在未來中國媒體管制逐步寬鬆化的背景下,前述的問題將會自然而迅速的進一步惡化,最終的結果就是英、美、台、港這樣Fake News充斥,而民衆明知其假也不在乎(甚至反而鼓勵支持,例如Trump、Johnson、民進黨和黎智英)的怪相。這不但嚴重腐蝕社會道德,扭曲經濟激勵(economic incentive),而且會使得任何政治上的改革都難以找到正確的方向。中共目前的精英制,對大衆媒體的腐化有很好的隔離和過濾作用,但是如果整個社會輿論都腐爛到英、美、台、港的程度,這個精英制度本身必然也難以維持。
要避免這個問題,社會必須先正視它的存在,然後從官方和非官方兩個方向共同出手,打擊一味求爽的假新聞。如同其他維持政治清廉高效的企圖,它是逆水行舟,但兹事體大、後果嚴重,值得大家的努力。
【後註一】今天(2019年九月4日)消息傳來,林鄭放棄了引渡條款;這是很重要的發展,我在留言回復討論了,但是那個留言出現在與香港無關的文章下,所以我在這裏也複製一回。
我在視頻中解釋過了,因爲香港的整個經濟都是建基於法制差異,這個條款威脅了無數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的生計,因而中間派也支持了暴亂。下一步的邏輯很簡單,就是釜底抽薪已經成爲不得已的必要,但是做得實在慢了些。這可能是内地的官員原本沒有瞭解到它的嚴重性,現在終於有人提醒。我的視頻不一定每個人都看了,但是正確的論點被點明之後,自然會有很多其他評論者模仿采納,然後代爲傳播;例如暴亂幾個月之後,這兩周總算出現了一些討論香港經濟基礎的文章。
我以前説過,中國的聰明人很多,有時我不須要把預後和處方都拿出來大肆宣傳,只要把正確的診斷說出來,接下來的邏輯推演自然有其他人能做。
其實這次的經驗告訴我,不要把全部的分析說完,留下幾步推理給圈内人,他們沒有了NIHS(Not Invented Here Syndrome,非我發明的不用症候群),反而更有動力去傳播正確的思想路綫。這和《如何創造研究熱點和一些其他物理話題》裏楊先生因爲把可以做的研究一次做完,所以自然沒有人給他Citation的現象,是同一個道理。
【後註二】今天(2019年九月7日)香港政府宣佈並無暴亂人員在執法過程中死亡。相對來比較,美國的警察每年擊斃大約1000人(參見前文《自由撒謊的美國政府和媒體》),拘留時死亡的沒有確實的統計,但是應該在同一個數量級。
至於英國,《衛報》從1990年開始做統計(大家自己猜一猜,爲什麽有必要?),至2012年的總結是,共有1433人死於警方執法或拘留的過程中,平均每年60+人,這應該歸功於英國警察並不普遍帶槍,以及英國人口只有美國的1/4不到。參見>https://www.theguardian.com/news/datablog/2012/jul/19/deaths-police-custody-data
【後註三】根據反美國對外顛覆網站《GrayZone》昨天(2020年八月8日)的分析報導(參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pq4SNJNcmA),多次被英美主流媒體如《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衛報》采訪引用的兩位“民權鬥士”兼作家香港人江松澗Kong Tsung-Gan以及内地人Xun Yuezang其實都是同一個美國人Brian Kern冒充的。Navarro在自己的書中也發明了一個叫做Ron Vara的反中意見來源,但是Brian Kern更進一步,不但假造種族和國籍,並且能夠讓知名媒體乖乖合作,轉述假“權威”的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