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6 07:50:00
我在以前討論中美貿易戰的文章裏曾經提到,Trump當選總統,對他自己都是個意外。2017年初剛上任的時候,他還很戒慎小心,第二天就先到CIA去拜碼頭,接著任命了一大批軍方將領出任高職,國務卿Tillerson則是石油財團的人,財政部長Mnuchin也是傳統的高盛出身,後來又由Mnuchin推薦了另一個圈内人Powell來接手聯儲會主席。換句話説,這個民粹總統身邊有實權的主要幕僚仍是舊有的軍工、能源和金融財團勢力,所以在2017年推動了軍費的顯著提升,解除了對煤和石油的法規限制,並且施行了大幅減稅以刺激經濟並為財團牟利。只有司法部和旗下的FBI拒絕收編,始終維持著自己獨立王國的地位(順便提醒讀者,孟晚舟事件的動力就來自美國司法部和國安體系),成爲反民粹派在行政部門裏的主要釘子戶。
到了Trump任上的第二年,他開始得意忘形,不再願意接受財團的節制。我曾經解釋過,財團主導的民主(Democracy,其實應該翻成“民治”或“民選制”才對)還不是最糟糕的,因爲財團為自己牟利之後,對與己無關的事務會有足夠的理性和見識來選擇最優解。民粹則一切由愚民來決定,像是Trump這樣主要靠教育程度低那一半選民而上臺的政客,所偏好的政策自然一貫是低效而自損的。當他身邊的財團代表試圖糾正他的時候,他背後的民粹力量和他自身的狂妄自大都聼不進這些忠言。
於是在2018年,國務卿、白宮幕僚長、國防部長先後被解職,現在Mnuchin和Powell也因爲提升利率導致股市低迷而備受猜疑。Mnuchin雖然身段比Tillerson和將軍們要柔軟得多,但是因爲在如貿易戰的戰術細節上也反對民粹喜歡的關稅手段,當然還是隨時可能被解雇的。至於Powell,很多建制派的媒體宣稱總統沒有權力開除他,但是這事固然沒有前例,然而我去找出了1913年Federal Reserve Act (聯邦儲備法案)的原文來看(參見聯儲會官網上,該法案第10節的條文: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aboutthefed/section10.htm),裏面寫的是“…unless sooner removed for cause by the President…”(“除非總統有公正理由予以提前解職”)。在Trump眼中,對加拿大來的進口鋼鐵都有“國安”上的公正理由可以加開關稅,要找個藉口開除Powell那根本不算個事兒。
然而Trump在對Powell抱怨了幾番之後,至今仍然不敢動手。這倒不是他忽然有了自我節制的能力,而是因爲連他都知道,如果貿然幹了這事,他所希望支持的股市反而必然會因此而崩盤。Trump在2018這一年裏,隨心所欲、風光無限,是因爲他掌握了民粹力量,使得所有共和黨國會議員都只能唯唯諾諾,否則過不了今年選舉的黨内初選這一關。但是共和黨兼掌兩院的絕對優勢已經在上個月的期中選舉被打破,不但民主黨新奪取的衆議院一定會處處與他作對,連參議院也開始嗅到他的衰弱氣息,雖然最大的兩個公開反對者Corker和Flake都即將退休,其他的人以往只是敢怒不敢言罷了,現在Trump的政治力量忽然弱化的背景下,他們很可能會落井下石;本周的邊境墻預算之爭裏,參院領袖McConnell不願動用特權壓倒民主黨40票反對的傳統慣例(即所謂的Filibuster),就是最新的例子。
Trump力量的弱化,來自許多方面:期中選舉民主黨雖然不是全勝,但仍然有了大於歷史平均值的進展,證明Trump在黨内初選或許是權威,但在全民投票的大選裏卻是毒藥。民主黨控制衆議院之後,Trump基本不可能再單方面推動任何法案(不過民主黨應該不會提罷免案,因爲讓Trump繼續把持共和黨到2020年大選,對他們的勝算幫助最大),這還只是政治方面。在司法方面,Mueller的辦案一步一個脚印,已然確定了Trump一旦卸任,就可以輕易地把他定罪;這使得Trump如坐針氈,唯一理想的解決辦法,是當選連任,那麽就可以挾持民意來抗拒任何反對他的力量,包括司法在内。既然Trump的支持來源,是美國的右翼民粹,他只好變本加厲地去討好他們。
其實Trump自身並沒有什麽政治理念,他在完成對Obama的復仇之後,早已專注在討好民粹上,而民粹的主張,又分經濟、社會和外交三方面。這其中又以經濟最有實質意義;右翼民粹講究的是放鬆管制、減低稅負,剛好完全符合財團和富豪的利益。這些事Trump已經做得很徹底了,然而在這方面,局面也在迅速惡化,使得Trump極爲着急。
這是因爲2017-2018年剛好是世界經濟循環周期的高點,美國國内原本景氣狀況就很好,從這個觀點來看,大幅減稅的時機非常錯誤,徒然吹大泡沫,反而會使2019-2020年的衰退更為嚴重,那麽2020年底的大選,Trump的情勢就會很糟糕。追根究底,還是要怪Trump自己不學無術,被財團勢力忽悠了:後者急著在期中選舉之前儘早推過減稅法案,以免日長夢多,而且可以早日多拿錢。但是Trump卻沒想到,從自己要競選連任的觀點來看,這類的短期刺激手段只有12-18個月的保質期,所以應該是在2019年之後推出才對;就算是怕期中選舉後失去對國會的絕對控制,也應該拖到2018年來表決。
現在世界經濟的頹勢已成,中美貿易戰對兩國更是雪上加霜,眼看著2019年下半,美國經濟有很大的可能會急劇減速。金融市場一般就是前瞻6-9個月,所以美國股市剛剛已經陷入熊市。至於Powell,他在今年年初才上任,雖然Trump一再怨懟他加息過火,其實我覺得他因爲顧及Trump的顔面,在加息上已經是過於保守,整個2018年才加了四次,目前的基準利率仍然只有2.25%。前面解釋過,這次美國在世界經濟循環周期的高點做了大規模減稅的財政刺激(Fiscal Stimulus),那麽聯儲會就應該在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上做出快速緊縮,以保平衡。結果Powell在Trump淫威之下,只出臺了最基本、最少量的緊縮手段,到明年經濟開始衰退之後,聯儲會將不會有足夠的空間來減息(因爲利率很難降到負值);而減稅所產生的龐大赤字,已經使Trump連軍工財團都必須得罪,明年的軍事開支要回頭做縮減,那麽自然財政刺激也會嚴重受限。所以美國經濟這次的低迷態勢,反而會拖延得更久,很可能會一直延續到2020年底的大選期間。雖然Trump的經濟政策很好地滿足了右翼民粹的長期訴求,一旦惡果呈現,届時選民可不會怪自己,怒氣還是要出在總統頭上。
所以Trump在政治、司法和經濟上,都面臨著他從未經歷的强勁逆風,那麽爲了討好自己的支持者,只能在剩餘的社會和外交兩方面下手。外交是比較次要的,他也不須要擔心國會的掣肘,可以直接宣佈從敘利亞和阿富汗撤軍。至於軍方和軍工勢力的感情,在大環境緊迫的背景下,一時也照顧不了了。
真正能討美國右翼民粹歡心的,還是社會議題,尤其是移民政策。這次爲了把邊境墻編入預算,他明知國會不可能通過,原本已經準備認栽,但是一旦右翼輿論大嘩,他立刻轉向,讓政府關門還算是有往例可循,Trump這樣的自私政客也並不真的在乎;過聖誕節這麽重要的節日,居然一個人留在白宮辦公,這才是破天荒的自我犧牲,在兩個月前還是無法想像的。背後所代表的事實真相,是Trump對權力的掌握,在過去一個多月急轉直下,以至他已然面臨絕境,必須做殊死掙扎:只要能討好支持他的核心群衆,任何表演,在所不惜。
照理説,Trump政治權力的萎縮,對解決中美貿易戰是有利的。但是這次中方經濟的衰退,比美國還要早2-3個季,這使得短期内談判的底氣不足。而美國右翼民粹對華的反感根深蒂固(其實左翼也是一樣的,只是在打擊中國的手段上有不同的偏好),Trump身邊取代財團勢力的新紅人,又個個都主張立刻對中國撕破臉。當然討好大豆農民對Trump會是利多,但是如何做好包裝工作,以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妥協,仍然是非常艱巨的工作。
上圖是1998-2018年,每個月被美國主流媒體提到次數最多的外國,可以看出從2008年五月開始,中國基本就獨占鰲頭,而這些報導可多半不是好話(所以中國國内有人說習近平太過强硬,引發與美國的爭端,那是純粹說瞎話)。我以前已經提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歐美的對華策略是當頭棒喝,遏制中國的崛起成爲美國國内所有政治勢力的共識。Trump雖然在2019年會陷入很深的政治泥淖之中,從歐洲在過去十年的前例來看,並不代表他就會必然因此而自顧不暇、放棄遏制中國的企圖。
【後註】文章刊出不到24小時,“任何表演,在所不惜”就應驗了:消息傳出Trump到Iraq勞軍。這是他任職近兩年來,第一次到國外探訪美軍;是史無前例的努力。但是他越是放下身段,背後的權力萎縮越是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