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基礎科研】漫談兩個“假說”(一)

2018-10-09 04:49:00

原文网址:https://blog.udn.com/MengyuanWang/117480048



我以前曾經詳細討論過“科學”的嚴格定義(參見前文《什麽是科學》)。不過對像我這樣不是專門研究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的人來説,一般還是簡單地把科學認知為“根據事實與邏輯來瞭解世界(亦即我們的宇宙,Universe)運作規律的努力”,而“事實與邏輯”,也就是這個部落格遵循的綱領。

因爲數學是純邏輯,不在乎與我們的宇宙事實現象是否有交集,所以狹義來説,並不是科學的一支,而屬於它自己的獨立類別。當然,數學對邏輯嚴密性的要求是絕對的,一切論述都必須是完全精確,所以科學界除了運用數學工具來解決特定問題之外,實在也應該盡量參考學習它對邏輯的尊重。

在數學界,一個被嚴格證明的邏輯結果,叫做“定理”(“Theorem”),而還不能被嚴格證明的邏輯論述,就叫做“假說”(“Hypothesis”)。科學界有時也會借用這些詞匯;但是科學可以靠觀察事實來略過邏輯推演,所以對邏輯嚴密性往往沒有絕對的要求,因此也就留給宵小之徒玩弄語法、搞文字游戲的空間(參見前文《高能物理的絕唱》和《回答王貽芳所長》)。

科學上的所謂“邏輯”,就是因果關係。在三大自然科學支派裏面,原本物理的因果關係最容易建立,化學次之,生物最難;所以對事實觀察的依賴,也就剛好相反,生物研究的絕大部分都是直接建基在實驗觀察之上,而物理卻有獨立和龐大的理論專業。

照理說,物理兼有數學和生物的特性,應該是科學的樣版標杆,歷史上也的確曾經是如此;然而如同其他兩面逢源的“學術”(例如美國的中國通)一樣,可以見人説人話、見鬼說鬼話,當低垂的果子(Low-hanging Fruits)被采光之後,事實和邏輯都無法產生新的結果,論文卻仍然是每季都必須要發表的,這時就可以在被質詢沒有事實的時候講邏輯,被質詢沒有邏輯的時候講事實,其實是兩者皆無。如果有人膽敢揭穿國王新衣的赤裸真相,這時候就必須講“權威”、頭銜和論文數量了(參見前文《回答丘成桐教授》)。

上述現象最明顯的例子,當然是高能理論。自從45年前確立了QCD(量子色動力學)之後,總體的進步等於零,所以很簡單就可以看出在這段相當於兩代人的時間裏,幾大支派、幾十世代的超弦、幾百個來自金融富豪的獎項、幾千次在度假勝地的會議、幾萬個名教授的職業生涯、幾十萬次演講和幾百萬篇論文,都必然違反了事實或邏輯(或兩者兼有),純粹是欺騙普羅大衆,以便浪費公家的科學經費。

我對各種騙術,一向有很强的反感;高能理論界誤用科學詞匯、消耗科學信用的做法,更讓我深惡痛絕。例如科學界的所謂“理論”(“Theory”),原本是指一個完整的體系,從多方面被一再證實(嚴格來説,是其有意義的特定預測與後來的觀察和實驗結果相符)過了,像是演化論(Theory of Evolution)或者相對論(Theory of Relativity)。這裏的“論”字,都不含“一家之言”或者“尚不確定”的意義,而是指它們範疇廣汎,遠超一兩個簡單定理的結果。

但是自從30多年前,搞超弦的人自稱“弦論”(“String Theory”),Theory這個字就被極度賤賣了。事實上,超弦不但沒有從多方面被一再證實,它從未在任何一方面被證實,而且從邏輯上就可以證明它永遠不能被證實(因爲它有幾乎無限多解),所以超弦連“假說”都談不上,它原本就只是爲了能夠多發論文的胡扯。自從十多年前超弦論者開始吹噓多重宇宙(Multiverse)、要求重新定義科學之後,它更從僞科學淪爲反科學。

前面有感而發,談得離題遠了些。接下來言歸正傳,討論一下數學上和科學上正經的“假說”是什麽樣子。這兩個例子都已經順利通過許多證僞的挑戰,有超過95%的可能性是正確的,但是數學界和生物界仍然堅持把他們叫做“假說”。相比之下,超弦在歷史上每次預測都是錯的(例如時空維度預測為10),然後必須增加參數,靠和稀泥來過關(結果就是有了近無限多解),卻是超弦論者口中的“最佳理論”;這清楚地演示了高能理論墮落的程度。

1 条留言

膠柱鼓瑟
2018-10-20 19:53
所以你認為超弦基本上和漫畫店書架上的鋼彈漫畫同等級,從頭到尾都是無限自由創作、無限自圓其說的瞎編?然而哈佛或其他大學必須接受超弦理論,這很簡單,跟物理無關而是一種賭博心理。他們沒辦法站在一種全面否定超弦的強烈色彩立場上,因為萬一遙遠的某一天證實了確實有這東西,那整個哈佛不就瞬間成為千年笑柄一敗塗地。所以各種理論都必須押寶,就像台積電每次選舉時都藍綠都捐錢,雖然金額有高低但總是兩邊不得罪,避免自己陷入種單押一邊的巨大未知風險。純物理探尋真理照說不該有政治,但物理是人在研究,是學校或研究院等組織在撥錢在發薪,有人有組織的地方就必須有政治和博弈心態。為何你不從這角度去想?

成功機率是10^-500的東西,不算賭博,只能算詐騙。

藍綠勝選的機率,都超過10^-1。臺灣有幾十個小黨,最小的只有一個黨員。這種政黨在2020年執政的機率,才是10^-500這樣的數量級。請問有多少企業會是因爲賭他們執政而捐錢的?
2018-10-21 05:39 回复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