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歷史】讀中古英國歷史

2018-09-12 05:34:00

原文网址:https://blog.udn.com/MengyuanWang/115655914



過去這一個多禮拜,兒子和我自己先後感冒了,精神不好,也就沒有寫作。與此同時,我在重讀英國中古史,亦即12世紀的威廉征服者(William The Conquer)之後的幾個王朝(有一句玩笑話:所謂“現代”是自己出生之後,“近代”是曾祖父出生之後,在那之前都算“中古”),目前還只讀到薔薇戰爭(Wars of the Roses,請注意英文的原文裏,Wars是複數,所以精確的翻譯應該是“薔薇戰爭系列”才對)。

我之所以會選擇這個閲讀題材,除了天生喜歡讀歷史之外,更重要的是因爲英國的王朝在世界政治歷史上算是一個特別穩定而長壽的異數:八百多年來,雖然有好幾次所謂的朝代更替,實際上只不過是外甥取代兒子當國王,國體(亦即封建體系)和統治階級都沒有經過重大的變動。一直到21世紀,英國上院的貴族們仍然可以追溯祖先800多年到威廉征服者的時代。相比之下,中國歷史上的主要王朝大多只有200多年的壽命;只有王權虛懸的周朝和更早的夏、商才有類似的享國。

這當然不是因爲英國君王的治理水平高於中國的皇帝。事實上因爲中古英國只有非常原始而微弱的官僚體系,即使在英明君主之下政策的執行力也很有限,在平庸的國王手下幾乎總有幾個佞臣,昏庸離譜的程度超過中國的朝廷。總體來看,中古英國的平均治理能力顯然是遠低於中國的。我認爲英國王朝長壽的秘訣,除了孤懸海外、外敵難以入侵,以及國家規模小、治理相對容易得多之外,前四百年受益於低效但穩定的封建制度(與夏、商、周相同),國王的權力和責任都不是絕對的,就算把中央搞成一團糟,地方諸侯(即伯爵和男爵級別,分別管理縣和鎮;其實英文的“縣”,“County”,字面上就是“伯爵屬地”的意思)還是原班人馬,内戰打完,依然要由上一任明君的後裔來當國王。

現代的西方宣傳喜歡拿13世紀的大憲章(Magna Carta)來説事(起因是下面提到的17世紀共和運動,開始嚴重誇大大憲章的歷史地位),這不只是混肴因果(正確的説法是因爲王權有限所以有了大憲章,不是因爲有了大憲章所以王權被限制),説到英國興起、進而稱霸,是因爲大憲章限制了王權,那就已經到了顛倒黑白的地步。首先當時根本沒有憲法這種觀念,大憲章只是國王與地方貴族之間的一紙停戰協議,預期的效力頂多只有一代,也就是一旦簽署的那一批人過世或失權了,根本沒人會再管那張白紙上寫了什麽(事實上的預期效力,可能只有一年;因爲同一批地方貴族,在1215、1216和1217連續三年强迫同一個弱勢國王,把稍微不同版本的大憲章簽了三次)。

其次,中古英國的國王與貴族的爭權,來來往往,所定的“憲章”(“Charter”)很多,大憲章既不是王權的低潮綫、也不是高潮綫,除了它的徵稅條文(即必須有國會同意才能加新稅)在後世的憲章裏廣汎重現(但是也有例外)之外,對後世英國政體的實際影響幾乎不存在。換句話説,大憲章主要只有象徵性的意義,因爲它是威廉征服者之後,第一個限制王權的停戰協議。也幸虧大憲章沒有太大的持久後果,英國才避免步上後來波蘭王權受憲章嚴格限制而很快亡國的命運。事實上,真正限制中古英國王權的,是封建體系;而在大憲章之後幾百年,環顧歐洲的封建體系裏,英國的王權其實算是相對較强的(並且如同歐陸,中古英國的王權隨著民族國家意識的興起而越來越强),否則就不可能爲了强占半個法國而去打英法百年戰爭。

到了16、17世紀,殖民美洲帶來了歷史性的經濟助益(相對於歐洲當時的GDP,絕對是人類文明史上獨一無二的資本紅利注入),成爲西歐國家近代化的推力。英國得利於地理位置,收益特別大,對政治的衝擊也早於歐陸國家。然而這樣的經濟劇變引發的内戰,雖然和100多年後的法國大革命一樣,產生了將國王斬首的共和體制,一旦共和派首領Cromwell過世,王朝又得以延續。這只能算是運氣了:當時英國還沒有工業化,以農業為基礎的封建體系仍舊存在;法國的大革命發生的晚,社會結構已經有了基本性的變化,19世紀的人民不可能再接受完全的中世紀式君主復辟(拿破侖三世其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君主,而是一個投機政客,我以後再詳細解釋)。

這種極佳的運氣,居然一直延續了幾百年。早先因爲地理位置而率先商業化,政治上又平穩度過了共和革命這一關,使得英國在18世紀得以引領工業革命,並且因此而在19世紀成爲世界霸主。到了20世紀,霸主的位子被和平轉讓給自己的旁支:美國。我一直認爲中國歷史上,主要王朝只能持續200多年,並不是一個偶然的巧合,而是在統一和集權的官僚體系下,政治和社會結構自然僵化(亦即既得利益階級的興起和掌權)的必然結果。很不幸的,統一和集權的官僚體系是唯一能高效管理大國、創造現代盛世的先決條件,英美也不例外。英國的現代盛世有200多年歷史了,能夠慢慢衰落成爲中等國家已經算是很幸運的。美國的盛世只有100多年,其腐化的進程卻遠為嚴重;對於這一點,我在下一篇文章再仔細討論。

【後註】有關於大憲章的討論,我再補充一點:政府的第一要務是保護底層人民,所以真正有意義的憲法,必須要遏制貴族/土豪/財閥/世族等等的權力,來保障底層民眾的基本人權。大憲章限制王權,來保障貴族的財富,其實是反其道而行的一種退步;尤其在16、17世紀的啓蒙時代,國王往往是平民與貴族鬥爭的盟友。英國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成爲世界霸主,大憲章早已失去實效是必要因素之一。

25 条留言

貓靈子
2018-09-12 18:31
  約翰牛所屬的盎格魯。薩克遜民族是一個優秀的民族,貧道以為其最優秀的地方就是善於調合內部矛盾,全國團結起來對抗敵我矛盾。而最令人激賞的是英國的政治家都深通揉雜巧妙,陰險,毒辣,虛偽外加優雅的統御術。

  想當一名合格的政客(政治家)或是歷史研究者,英國一定要好好的研究。和它粗鄙無文的美系旁支相較,個人就比較喜歡英國,連喝飲料都以英式下午茶為首選,那是紅寶石的溶液,絕不碰美式咖啡,再個人的看法,那只是泥漿水

英國人在過去400年運氣亨通,當然不代表他們自己一無是處。

例如他們在中古之前就有很強的法治觀念(Common Laws),也就是契約法;事實上大憲章就是一個契約。國王是否願意遵守這些契約是另一回事,但是至少地方貴族肯冒著秋後算賬的危險,嘗試讓契約來約束國王。這個法治的傳統,在16世紀的商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很有助益。

在16到19世紀英國興起到全盛的300年裏,英國人展現了顯著高於歐洲其他國家的理性思考和改革意願,把原本處於歷史頂點的王權連同地方貴族勢力一路消減退讓到現代中產階級能接受的地步,成就不可謂不高。

至於熱飲,我不像你這麽挑剔:茶是綠的還是紅的都可以。美國式咖啡(用泡的)當然是泥漿水,但是意大利式現磨現蒸還是蠻好喝的。不過Espresso Machine必須是意大利或德國製的,美國的粗製濫造(很奇怪,意大利製造的厨房電器,絕對是世界一流,比起德國毫不遜色),勉强用也用不久。
2018-09-13 04:41 回复
歸休
2018-09-13 10:57
補充一個淺見

英國崛起不能繞開清教徒

而英國新教源自都鐸王朝第二任國王亨利八世的無心插柳

為了對抗壓在王者桂冠上的羅馬教廷

亨利鼓搗出英格蘭宗教改革

一個依經不依人的新教

任何教會或個人都不能凌駕於經典之上

包括國王

於是英王摘掉了頭上的羅馬帽,又親手戴上了一頂嶄新的帽子

王權明增暗損

從教會處掠奪來的土地財富落入貴族之手

為了制衡貴族進而提拔中產階級參政以維王權

新教無君無父,繼任者憤而摘帽,迫害清教徒

然而民智已開,大勢已成

清教徒從英倫取道荷蘭德國最終踏上了新大陸

大英帝國成也清教徒敗也清教徒

你把因果搞反了。Luther的Reformation運動始自1517年,Henry VIII到1534才和教廷決裂。

Henry VIII的English Reformation和其他的新教不一樣,教義和教會組織都沒有變動,只是不再效忠Pope。這對王權很有幫助,所以我說英國的王權在16、17世紀到達巔峰,但是要説英國國教和其他新教一樣,有助於商業化和工業化,那就是腦補過度了。

清教徒其實是一個很小的Cult(Brownists),遠遠不算是英國文化的主流,對商業化和工業化的影響更加有限。在美國也是極少數,只因爲他們建立了美國北方New England的第一個殖民地,所以後世出名。我們做研究,不能只看教科書的章節標題,然後自行腦補。

這個部落格的留言,應該和正文一致,言簡意賅,所以一句一段落的格式非常辣眼。下不爲例。
2018-09-14 00:16 回复
貓靈子
2018-09-15 00:37
  中古時期英法兩國的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差異,英國基本上是王權之下的共治,一切以契約為依歸,契約的效力是神聖的,人人遵守契約精神是推行法治的雛形與強化。而法國則趨向專制,法王擁有直屬的常備軍與龐大的官僚系統,沒有這兩個法寶,法王要壓制貴族,掌握臣民還真是不容易。

  說起英王這個職業還真不好當,不但要自己出錢(主要財源是船稅與磅稅-賣羊毛的抽頭)替國家抵禦外侮,還因弱勢而經常被臣民所要挾,只能努力的與臣民喬事情,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臣民之上,導致自己經常性的負債,需要向商人借款融資-這引領英格蘭銀行的誕生。而經常與臣民喬事情,久而久之也讓民主與內閣制度產生出來,變成西方政治制度不斷試錯後的一個比較可行的制度。最後再加上工業革命的誕生,使國力大幅增加(法國的工業革命要到拿破崙三世在位時才完成),無怪英國能有成為日不落國的輝煌。

12世紀,英國中古時代開始的時候,英法兩國的制度基本是一致的。事實上,威廉征服者自己就是法國公爵,他所帶來的貴族,也是他在法國時的原班人馬。這是英國政治社會體制的最後一次大變動,此前英國的文化和趨勢,基本被抹净重啓。

此後英法的政治結構上分道揚鑣,其實是16世紀才明顯化;在此之前官僚組織只有少數貴族能出任、規模很小,換一個國王就可以通盤變革。16世紀大航海,加上文藝復興,商業化和城市化產生了第一批中產階級,這時英法的王權發展才有了根本性的差別:英王聯合中產階級打擊貴族和教會,法王卻是聯合後者來打擊前者,所以體現在官僚體系上的差異,不是像你所説的只有法國發展職業官僚,而是英國的官僚系統是中產階級的掌權管道,而法國的官僚系統卻是貴族壓迫平民的手段。

法國的官僚系統一發絕塵,極度龐大化,那是共和革命後,拿破侖的所爲了。
2018-09-15 01:47 回复
貓靈子
2018-09-15 00:47
  也談談大憲章:

  在失地王約翰與臣民因意見不同(實際上是臣民要反對約翰對他們超過封建義務外的苛求聚斂)而爆發武力對抗時,整個英國只有七位騎士(基於理智,貧道常懷疑這七名騎士的智商是否異於常人?)願意站在約翰這邊,反觀約翰的反對者則是千軍萬馬,若在中國,約翰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可是在英國,它居然只靠簽定一張契約(所謂的大憲章),並加以遵守,就能保命!

  至於那位自稱:被買進與賣出的英王查理一世,就比較倒楣,死在一代梟雄克倫威爾的政治需求之下!

正是因爲封建制度王權有限,而且大家的名分很確定,所以沒有國王血統的,根本不能指望取而代之。夏商周也是如此,否則周平王之後,哪個周王不是俎上魚肉?放在後世,哪能撐如此之久?

中古英國,大概每三個國王裏,一個是明君,兩個是混蛋。後者執政的時候,即使沒有内戰,也必然有人逼宮、清君側。所以13-16世紀,憲章簽得不計其數。
2018-09-15 01:30 回复
貓靈子
2018-09-15 01:38
中古英國,大概每三個國王裏,一個是明君,兩個是混蛋。那好的很,英國王室出明君的比率比中國歷朝歷代的比率要高。

集權系統的效率高,但是對君主素質的要求也高得多;這是大家應該都明白的事。
2018-09-15 01:51 回复
K.
2018-09-16 20:22
Tocqueville在比较英法贵族制度时说,英国和法国最大的区别是英国平民(新生资产阶级)可以提升为贵族,法国则不可能

因此法国平民(新生资产阶级)激烈反对贵族,英国平民(新生资产阶级)反而拥护贵族,无论他们成为贵族的机率有多低

“(在英国)这种情况下,人民热爱贵族,就像他们热爱彩票一样”

Tocqueville痛心自己國家制度僵化,對英國和美國的評價頗有溢美。他在這方面所做的比較,當然有參考價值,但是我們不應該照單全收。尤其英法歷史地位分道揚鑣的關鍵在16、17世紀,Tocqueville的觀察發生在19世紀中期,英國已經全盛並開始腐化之後;他所説的這個現象當然是存在的,但是是否有他認爲的決定性因果關係,我覺得很難説。

現代美國社會僵化,但是下中產階級仍然崇拜像Trump這樣全憑祖蔭和詐騙起家的大富豪,也是因爲他們夢想自己也可以同樣不靠任何技能就發跡。但是回顧19世紀末美國興起的過程中,做這種夢的美國百姓當然是有的,但顯然不是主要的心理穩定因素;真正讓社會中下層滿意的機會,在於努力工作之後就有很大的可能能躋身中產階級。我想400多年前剛跨出中世紀的英國人民,也很有可能更關心如何晉級為中產,而不是上層社會。在這方面,英國的航海傳統、地理優勢和開明放任(Liberal)政策,顯然提供了比法國更多的機會。
2018-09-17 02:32 回复
南山臥蟲
2018-09-17 17:51
讀史也可以說史,很有興趣聽王兄(若有興緻)談談"雷曼十年史"。

我自己跟雷曼太熟悉了,所以讀它的歷史不很舒服。

雷曼其實和其他的二綫銀行(美林、Bear Stearns)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只不過運氣不好,剛好當了出頭鳥,成爲唯一一個被殺鷄儆猴的犧牲品。
2018-09-18 02:57 回复
ST60
2018-09-18 03:28
古代歐洲是神權思想封建制度,基本是國王、地方王公貴族、教會之間權力與財富分配之爭!農民皆為奴隸,國王貴族結合教會以宗教愚化農民,從外地引入猶太人理財經商,不讓財富流入民間,農民既愚昧又貧困,沒能力起義革命推翻國王貴族!

中國很早就脫離封建制度,加上儒家反神權思想,皇帝之下、是一個相對平等的士農工商社會,財富普及民間,人人有機會受教育參與科舉考試成為政府官僚,國家機器得以高效運作!但每當昏庸皇帝或社會動亂、很容易引起官員反叛或平民起義,所以每200年左右就發生革命改朝換代,但國家卻是越來越大!

秦漢之後的中央集權制度,當然比夏商周的封建體系效率高,但是它也絕對不是平等的。這是因爲在皇帝和農民之間的巨大鴻溝裏,自然出現了鄉紳這個階級,很快壟斷了土地、資本和任官等等資源和特權。

我說古中國的朝代,總會因爲既得利益階級固化而衰落,就是指鄉紳/官僚/世家。一旦固化之後,階級之間的垂直流通往往還不如歐洲啓蒙時代(16、17世紀之後),因爲那時的歐洲窮苦子弟,再不濟,也可以通過參軍或入教會來爭取晉升;同時期的清朝農家子弟可沒有這樣的機會。一直到民國,貧農出身基本就判處一個人一輩子靠苦力吃飯,共產黨的百年宗旨就在於改變這個事實。
2018-09-18 06:13 回复
voyager_ho
2018-09-19 09:38
ST60和王先生都講到中國的鄉紳。

這就讓我開始思考:台灣這種延續中國傳統社會的鄉紳體系,但後來被日本殖民政府借力使力,變成扶植親日派以便榨取台灣民間資源,而這個體系被後來的國民黨繼承。

因為國民黨並沒有徹底清算親日份子,頂多只能算是壓制。

那麼這個奇怪的混合體系,最後被台灣人,不管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冠上一個『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假帽子,也就是擁有土地的家族,或者從事房地產開發(今日台灣的版本),輔以現代社會的下三濫台式民主,結果是上下交相賊,政客掩護炒地皮,同時收取利益,而房地產開發商則魚肉平民,而且還可以靠媒體廣告來壓制新聞輿論。

是不是當時國民黨一開始沒有對親日派的大規模肅反,台灣的未來就來走了一步失敗的臭棋?而這個歷史教訓,是不是也是共產黨將來統一台海,要首先解決的歷史問題?

絕對是如此;我一直想寫一篇詳細的評論。

臺灣統一之後,絕對不能采納香港模式,就在於地方的土豪劣紳是臺灣政壇的第一大問題;中共如果不未雨綢繆,15、20年之後必食苦果。
2018-09-19 12:04 回复
灵魂分裂
2018-09-20 16:37
国家兴衰规律 有基本的人类心理学原因 就像富不过三代的心理学原理一样(当然国家的时间跨度会比一个家族要长一些 比如家族的一代就是指一代人 而国家的一代可以拉长一点并不一定就是一次皇帝传位) 第一代经历过实践 整个人的思维行为模式都已经在逆境中习惯化了 第二代在第一代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加精心安排之下也有比较大几率保持(甚至因为在第一代的指导下还能避免第一代曾经犯过的错误做得更好) 第三代开始 由于第二代没有切身经历过第一代的经历 第二代在教育影响第三代上就会完全不一样开始松懈。但是好歹有第二代留下来的非常好的基础 到了地四代就开始靠运气了

这种心理学规律 不仅仅是皇帝和贵族 普通人也一样(就像现在的美国 普通人的心理轨迹也是一样的)

当然一个国家王朝要毁灭 最后必须有一个引爆点 要么是外患要么内忧(当然往往两者是相互加强共同出现的) 外患有偶然性 内忧的根本 就是大量底层人连活都活不下去 活不下去 一开始就是犯罪 古代就是当土匪 然后这种情况下 又会有偶然 这个偶然就是 在这些犯罪人物中 有没有能力智慧不错的人 零头开始造反 如果有就能比较快速王朝更替 如果没有 就会陷入割据分裂

内忧中的底层人大量活不下去 大的结构是因为耕地和粮食产量增速跟不上人口增速 (因为古代没有避孕技术和安全的打胎技术)只要和平年代人口必然快速增长(这是个悖论 国家治理得越好 人口就增长的越快 而粮食产量更不上 那就注定下一次危机的爆发。我像这也是为什么中东作为比中欧都更早大量人口的地区 会保存下极端宗教的原因 在自然资源不足以养活那么多人口有没有避孕技术的时候 除了战争大规模疾病就只有宗教能维持社会平衡了) 当然体制的腐败和贫富分化 会导致同样的土地只能养活更少的人(因为富人要吃肉穿更好等更高的享受 而一个人的肉食需要相对于普通粮食更多的土地来保障,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最困难的时期需要粮票布票这种配给制度) 这样会加速底层人活不下去



灵魂分裂
2018-09-20 16:40
每一次王朝更替 起到两个效果 1在动乱和战争中消减人口 2把土地和财富从新分配 这样贫富分化降低 同样的土地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fff
2018-09-25 22:35
絕對是如此;我一直想寫一篇詳細的評論。 臺灣統一之後,絕對不能采納香港模式,就在於地方的土豪劣紳是臺灣政壇的第一大問題;中共如果不未雨綢繆,15、20年之後必食苦果。

期待王博士的評論.

不過我真的懷疑, 除了殺, 管, 強制移民之外, 還有什麼方法?

感覺只在於掌權者能不能狠下心, 能不能做下去而已.

還好王博士昰在海外, 不然在台灣發表此類言論真有殺身之禍.(好像以前就講過)

還有我認為就算中共殺他們, 大概一些台灣人也會歡呼.

因為一些土豪劣紳因為平時的行為早就是被仇恨的對像.

我是一個講究現實的人,不管理想多美妙,如果現實上沒有可能,就不會多去考慮。

現在把臺灣搞得烏烟瘴氣的人,百死不能贖其罪,但是21世紀的中共不可能再做上世紀50年代的事了。所以我的意思,只是不能搞任何形式的地方自治。詳細的計劃,以後再寫下來吧。
2018-09-28 18:14 回复
无奈的小猪
2018-09-29 05:11
大规模的基层建设和推进经验,TG的经验和本钱都是非常足的。以三峡大规模移民,汶川大地震救援,新疆暴恐等事件为例,特别是新疆事件,之后TG大规模地加强了社会安保,基层党员下乡以及大学生教育支援等举措,都是围绕基层的稳定来展开的。回头来看治理台湾的话,TG比较可能会搞大规模的基层党员派遣,几千万的党员干部抽出个几十万分派到台湾进行基层建设也不算是天方夜谭吧,高层例如连胜文之流给个虚职委员当当。我个人担心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基层和党首,而在于蓝绿政治遗民学习明末官员大批跪倒在满清的脚下等着谋得一官半职的做法,TG怎么接?

必須賞個官的,到大陸去任職吧。明清兩代的地方官不能是本地出身,有其道理。
2018-09-30 02:16 回复
貓靈子
2018-09-30 00:31
這倒不難,將綠營的黨員(不管職務為何)全部送去中國的偏遠地區勞改,將藍營的重要人員一樣送到全國各區去當官(養老而無實權),同時將台灣的傳媒與教育牢牢抓在手中,再從本土調入解放軍經兵30萬,同時戒嚴20年,不殺一人可以安台灣矣!

很好的想法,基本和我同一個方向。不過解放軍不是重點,重點在於黨、政和公營企業的管理階級,從上到下,都必須是從内地派的。
2018-09-30 23:57 回复
貓靈子
2018-10-01 22:00
總知,兩岸統一後,地方官的迴避制度必須確實做到,同時黨政軍企都要確實的掌控,分裂時期的某省人治某省的觀念斷不可再出現。看看台灣就知道,除了當首腦的還算識字之外,這幫政痞(抱歉,稱他們政客,我個人覺得都是對這客這個名詞的汙辱)的施政模式,又比張宗昌大帥好得了多少?

技術官僚還是有些肯做事、能做事的;所以我討論的是政務官、執行主管和任何有權做決定的幹部。
2018-10-02 00:31 回复
天下為公
2018-10-29 10:42
王先生您好,我覺得現在依據香港的情況,中共必然不會外統一之後留下太多的舊勢力。統一戰爭會不會以結束內戰為名解散國民黨清算民進黨呢?我認為台灣目前的統派不論紅藍都不應該再抗爭了,因為意義並不大,還是把工作重點放在培養年輕人身上比較好,尤其是新黨。這樣才能在統一之後有足夠多的治理人才能夠爭取到基層官員。



是的,我一直都覺得一年到頭搞選戰,是浪費時間精力,不論藍綠勝負,最終還是土豪和政客分贓。不如培養下一代,準備服務社會。

中共占領臺灣,也有上中下三策。保留現有政黨和政客,是下下策,希望他們有足夠的智慧來避免。
2018-10-29 17:19 回复
yyds
2021-12-08 01:18
1、中国封建王朝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的演化,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版图的扩大对行政效率的要求提高,中国自古以来农耕文明(马尔萨斯人口论,人口增速远大于耕种效率),当耕种技术无法提高,只能寻求土地扩张,中国适合耕种的冲积平原面积决定了问鼎中原才能养活足够的人口而不偏居一隅,战国时期各国军备竞赛,分封制演化形成中央集权,但是在科技方面一直是累进式的经验主义,没有累计到量变达到质变的结果。

2、西方刚好相反,从罗马帝国的邦联制到欧洲中世纪大庄园分封制,都不需要大规模动员来达到土地扩张的目的,没有对行政效率的要求,一直到发现美洲新大陆,资本红利的注入,科技进步形成质变,形成外向型掠夺式经济,从保护奴隶主的庄园制过度到了保护殖民经济的资本主义制度,一直到现在所谓民选制度无非是吃发现美洲红利(从殖民地原材料的掠夺到现在的金融层面掠夺)。

殖民時代除了有掠奪所得財富的刺激,也剛好受益於歐洲的分裂,否則一個統一的帝國必然選擇西班牙式的保守封建路綫。不過分裂的優勢是特定時空背景下的巧合,一旦沒有大量“無主”的資源可供進一步掠奪,統一的體制就更爲高效,這是20世紀美國相對歐洲勝出、21世紀歐盟持續整合的背景原因之一。
2021-12-08 06:37 回复
AbzX5
2021-12-08 13:39
这个问题很有意义. 发现新大陆意外, 反而给稍弱的封建君主(英国), 大过较强君主(西班牙)的优势, 这是什么原因呢? 西班牙和英国都因为其地理位置, 是巨量"无主"财富的获益方, 两者不同是君主强弱差异这一因素造成的, 还是说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 Max Weber说是宗教差异导致的, 新教伦理更有利于资本主义.

其實是一個道理:天主教的問題正在於教會是最終極的既得利益團體,所以才會爲了穩定的考慮而掣肘對天上掉下來的無限財富做出最高效的爭奪和利用。
2021-12-09 00:27 回复
AbzX5
2021-12-10 01:26
我们能不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英国自玫瑰战争之后, 就已经建立了相当强大的君主制,假如把英国亨利八世在1535就和天主教会断绝关系, 而西班牙却一直是天主教国家也参考进去, 英国实际并不比西班牙的王权弱, 没有天主教掣肘, 其独立性甚至可能还更大?

這一點我幾年前討論大憲章的時候,不是已經説得很明白?英國是西歐第一個鞏固王權的主要國家,在中世紀和近代,其中央集權的程度遠高於德、法、西、意.
2021-12-10 02:35 回复
AbzX5
2022-05-05 03:39
我认为学校一直只重点教授中国近代史(1840到1949)是个很大的问题, 其实应该把重点放在1500开始的世界近代史. 既然昂撒凭借新大陆的巨量财富从一个一般的岛国直到称雄全球, 那么这段历史应该重点普及而不是只有文科学生才学习, 中方应当采纳独立与英美的叙事, 否则话语权自然落入英美手中, 想怎么美化吹嘘都行了.

你如果囘去復習2015年以來的博文和留言討論,或許會注意到昂撒霸權的真實起源和“優越性”,是我一直想重點介紹的幾個基本世界觀真相之一。早年華語界完全接受英美自我臉上貼金的説法,但7年下來,正確的認知慢慢傳播開,上個月《觀察者網》的頭條社論已經有知名教授把過去500年的世界歷史總結為昂撒集團打擊壓迫其他民族的過程,所以我對此事持樂觀態度,一旦學術界認清事實真相,寫進教科書只是時間問題。
2022-05-06 01:08 回复
K.
2022-05-14 12:29
昂撒集团凭借话语霸权进行的谎言宣传实在是流毒深远。

1588年西班牙的Armada失败之后,次年英国立即组织了一次同等规模的舰队进行报复,结果遭遇了和Armada同等规模的惨败,甚至就连失败原因也很像,指挥出现严重失误,在恶劣天气下损失惨重。

(可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English_Armada

但是在西语世界之外,几百年来英国击败Armada的事件深入人心,1589年的"英国Armada"却完全不为人知。进一步说,"英国击败Armada"这件事本身也被神话了,这场胜利对于改变英西实力对比并不是决定性的,Armada的损失也主要来自恶劣天气而不是英国舰队。

实际上"英国击败Armada"是被有意识地宣传成昂撒集团确立霸权的开端(尽管文字上可能不会这么说),就好像从此西班牙的霸权被英国夺得,然后英国又转让给美国,从而为昂撒霸权赋予了一种神圣性。

只要是历史上和昂撒霸权敌对过的国家,全都会遭到这种系统性的、充满谎言的、然而又是在宣传下无孔不入的抹黑,西班牙、荷兰、法国、德国都是如此。这种抹黑有一种独特而尤其恶劣的性质,它不是通过修改事实来编造谎言,因为修改事实是非常困难的,被戳穿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当然,如果有可能天衣无缝地修改事实,他们一定会做)

他们常见的做法是,事实就被放在某个地方(比如上面我说的这些在wiki上也能查到),但是通过话语霸权投放大量的谎言宣传,直至这种谎言成为人所共知的meme(比如英国击败Armada的神话),从而形成了一个讽刺性的悖论:你只有知道事实是什么,你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事实。

这保证了绝大部分人一生都被谎言meme隔绝,绝对不会接触到事实。即使极少数人接触到了事实也于事无补,因为事实"并没有被修改过",你只能说"某个人所共知的meme是错误的",绝大部分人听了之后的反应只会是"是吗?那又如何?追究这种细节有什么意义?"如果问题再重要一点,还会有一些所谓专家出来进行枯燥繁琐的学术辩论,目的就是让专业研究者之外的绝大部分人一看到这个问题就打哈欠,然后吃下简单易懂的谎言meme。

在几百年无孔不入的宣传之下,这样的谎言meme不知凡几,这只是一个例子。我认为,和昂撒集团相关的任何认知都应当重新查证。当然,等到昂撒集团倒台之后,失去话语霸权的持续维护,这些谎言meme要么会被真相慢慢取代,要么会变成"罗马人在迦太基撒盐"这种无关痛痒的错误认知。但是,如果有组织、有意识地去做这件事,可以把这个未来出现的时间提前很多。

是的,博客這裏也給過幾十個例子,但昂撒撒謊是民族天性、鋪天蓋地,說數以萬計還是遠遠低估了。所以這次俄方在挑起全世界關注之後,故意縱容他們謊報軍情、自相矛盾,其實很高明,是500年來首見,對全球尊重事實的民衆揭發謊言帝國真相的契機。
2022-05-15 06:42 回复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022-05-21 02:00
除了政治史的糾正,在思想史上,西方啟蒙運動對人類的價值,尤其是人文社科方面,也該從神壇請回人間了。一個淺白的道理是,那些繼承啟蒙思想的西方精英們,依然殘暴貪婪地侵略奴役全世界,甚至在征服所有地方後,開始自相殘殺,打了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巨大苦難。這些思想果真如此優越,為何不能避免這種結果?

此事需要細心謹慎的論證,切忌簡單連坐、無限上綱。

理性態度和科學方法,的確是現代文明的最高體現和所有進步的泉源。西方文化的毛病,出在沒有對宗教性迷信做出根除,稱霸世界日久之後,自我滿足、逐步鬆懈,以致反復被有心人利用。但別忘了,群衆原本就是無可救藥的愚蠢;昂撒財閥政要階級幾百年的宣傳洗腦、納粹法西斯的反動崛起、和現代白左教的興起,其根源都不是理性思潮自身的缺陷,而是普羅大衆的愚性。這真不適合用來做中西對照,畢竟你只要搜索一下有關中醫的議題,更別提網絡論壇的噴子文化,就可以簡單看出中國在這方面並不免俗。
2022-05-21 03:53 回复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022-06-26 08:21
我看了先生和史東有關近現代西方政治宣傳起源的討論,請問那些話術是否是從基督教發展出來的?西方那套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的政治論述,和中世紀Augustine與Aquinas的神學政治理論手段很像,都是發明高級的狡辯術來圓謊。至於基督教為何如此致力於狡辯術,我認為是一神教底層邏輯中充滿愚昧與矛盾,造成只有特別善於圓謊的派別才能適者生存。中國古代王朝獨尊儒術,雖然統治集團也為了愚民而隱藏儒家思想中的理性成分,但儒家思想本身是正直而自洽的,為政治服務時不需要過於狡辯。西方羅馬以降的統治集團如果能堅持以希臘正統哲學作政治論述,也許就不會導致如此撒謊成性的政治傳統。

在西方文化整體上當然有影響,但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沒法對上昂撒相對其他歐洲民族的特殊性。這是因爲啓蒙運動所針對的,正是這類浮誇、空想的狡辯(還記得“一個針尖上能有多少天使跳舞”的爭議嗎?)。真正持續受宗教迷信深刻影響民族文化到現代的,其實是猶太教和印度教教徒。
2022-06-27 00:10 回复
AbzX5
2023-01-21 16:54
经济学人新文章分析了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 刚好和王先生一直以来的观点相呼应.

你說的是雜志倒數第二頁的《Graphic detail,Economic history》吧?文章專注在17、18世紀的英國,討論了三篇論文,分別指出奴隸交易的暴利、沒收天主教會所屬土地、以及常年殖民戰爭導致人手短缺(這裏英國有一個隱性的優勢,亦即海峽天塹、地緣態勢易守難攻,可以專注投資在海軍之上,再經由海盜和殖民掠奪來補償常年戰爭對國内產出的不利影響)對引發工業革命的助力。第一點和第三點都是博客以往談過的;第二點則補充了我以往批評所謂昂撒新教文化優越性的論述:新教的確在工業化過程中占便宜,但不是因爲文化本身優秀,而是得以掠奪舊教教會財產,方便產業的建立和轉型。
2023-02-11 02:17 修改
AbzX5
2023-01-25 12:52
是, 同时也吃惊昂撒学术诚实, 惭愧

這是因爲西方體系的“新聞自由”和“學術自由”,原本就不求徹底封殺真相,靠的是天量的傻話、謊話和瘋話來淹沒實話:當公共論壇充斥著幾千種愚蠢的陰謀論時,揭露真實的陰謀自然會被公衆認定為又一個假話。這其實也是爲什麽我對中醫教深惡痛絕的原因之一:如果知識份子普遍接受一類迷信蠢話,其他的謊言就也更容易生根。



剛好看到這個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HWlN8LzFo),不但再次示範昂撒體系是如何淹沒(而不是封鎖)真相,也詮釋了他們草菅人命、嘩衆取寵和文過飾非的文化傳統。
2023-01-26 05:29 修改
返回索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