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5 07:20:00
年關將屆,我又可以做一個一年一度的小觀測:《經濟學人》每年在十一月底開始預測各國下一年的GDP成長率,經過一年50多期周刊裏的修正,然後在十二月初對當年的GDP成長率基本達到正確的估算。我從20多年前開始訂閲《經濟學人》起,就注意到這個修正的過程,幾乎永遠都是對中國上修,而對美國和印度則是下修。前後修正的相對幅度,一般是2%左右。例如2017年的GDP,去年底《經濟學人》認爲印度的增長會高於中國近2%,但是最新的估算已經反轉過來,成爲中國高出印度0.2%。20多年下來,《經濟學人》始終不學乖,最新的對2018年GDP成長率的預測,居然是印度7.8%、中國5.8%。我個人的看法是這次反轉的幅度會大於歷史上的平均。
當然,GDP是各國用來估計自己各個年度的成長變化,而不是設計來做國與國之間比較的。世界上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國完全可以自由定義怎麽算自己的GDP。像是印度這樣極度在乎自我感覺良好的國家,自然把這個自由利用到了極致。他們兩年多前推出的最新GDP算法,不但把GDP的絕對值大幅抬高(現在大約比中國標準膨脹了近一倍,細節參見http://www.guancha.cn/zhizhu/2017_11_24_436232.shtml ),而且把年增率也人爲地提升2%左右。然而再怎麽可疑,這仍然是“官方”的標準數字,所以全世界的經濟學家,包括《經濟學人》在内,他們的預測都還是針對官方數字來做的。
過去幾年,世界經濟逐步復蘇,然而大宗貨物(如鐵礦和原油)卻價格低迷,整體來説對印度這樣的消費性經濟很有助益。然而印度製造業的體質太空虛,工業化缺課嚴重,偏偏軟硬體條件都極差,經濟成長所纍積的資本無法有效在國内投資,所以不但對美國金融政策很敏感,經濟發展的周期性也很明顯。現在美國開始收緊銀根,印度國内的虛胖情形也日益嚴重,在未來兩年内墜落斷崖的機率不可忽視。奇怪的是,《經濟學人》的2018年年報對此完全無視,反而說中國才可能面臨危機。
這即使是以《經濟學人》的標準,也算是個非常奇怪的説法,因爲在2017年十月24日,印度政府才剛剛被迫出手,挽救所有的21家國有銀行。這些國有銀行占據印度銀行業的2/3,他們不只在過去幾年的景氣階段做出大量投機性的貸款,而且實際上是各邦政客的提款機。目前保守的估計,是他們的呆賬超過1600億美元,佔總“資產”(“Assets”,銀行的資產就是貸款的意思)的20%。國際上一般要求銀行的自有資本(Capital Adequacy Ratio,CAR),也就是用來彌補呆賬的儲備金,以往是資產的8%,歐洲正準備在明年把它提升到10.5%,所以20%的呆賬很明顯地代表著這些銀行都早已實質破產。
在大多數國家,如果有一家主要銀行淪落到實質破產的地步,就是舉國震蕩的事件(例如意大利已經折騰了一年多),最後通常是由股東和國家一起認賠,以確保存款人的財產安全。印度一次性地有2/3的銀行破產,而且還不是因爲連鎖反應,在歐美是無法想象的事,但是因爲它們都是國有銀行,所以股東和國家是同一個人,沒有什麽好爭的,印度政府認賠就是了。這次Bail out(財務紓困)的總投入是210億美元,成爲這些銀行的新增資本。印度名義上的CAR是9%,國有銀行則必須有12%,所以從8000億美元的總資產來算,既有的資本是960億,加上新增的210億,總資本達到1170億,仍然遠低於呆賬的數量,但是至少足以應付當前的現金流需要,可以繼續放貸,讓資產再增加210/12%=1750億美元。既然這些銀行沒有重整的必要,它們的股價(雖然是主要國有,但有小部分股權上市)立刻上漲了25%,大約相當於160億美元。
這個過程最妙、也是最印度的一個細節,在於印度政府並沒有這210億美元,他們也不想發債券來進行融資(對國外必須付高利率,對國内則會吸走資金、影響經濟),而是直接向這些需要紓困的國有銀行“借”了這筆錢。換句話說,沒有任何一塊錢真正轉手,只是由會計師們把資本和資產各增加了210億,因爲CAR是12%,所以這些銀行一夕之間又可以再多放1750-210=1540億美元的貸款,其中很可能仍然會有20%,也就是308億的新呆賬。不過解決呆賬,永遠都是下一任政府的事。同時,印度政府的財政赤字完全沒有增加,這是因爲借貸的數額被新增的“財產”(也是“Assets”,亦即這些國有銀行新發的股票;國家的Assets和銀行的定義不一樣)抵消了。
那多出來的1540億美元貸款,除了地方政客中飽私囊之外,還可以供印度富豪海外并購之用。最近幾年,印度也學中國,在全球并購實體資產,尤其是前面提到的大宗貨物價格低迷,導致礦產企業股價不振,正是并購的好時機。因爲不須要面對歐美的恐中症,這些并購要順利得多。例如今年稍早,Anil Agarwal剛剛在公開市場收購了Anglo American公司的21%股權。Anglo American是世界礦產企業巨頭之一,原本發跡於南非,但是早已擴展業務到全球各地,主要的資產包括鑽石、白金(世界第一)、銅、煤和鐵礦。Anil Agarwal很明顯地是準備要逐步蠶食Anglo American。如果真如我所料,印度在幾年内遭遇嚴重的財政或金融危機,那麽這些被印度人吞下的國際資產,説不定反而會因而落在中國手裏。這是歐美原本不會直接容許的結果,也許會經由印度人的轉手而發生,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