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SC在美國國會經歷評審的時候,剛好是我博士畢業,到德州加入了Weinberg的研究團隊。 Weinberg是SSC背後的最重要推手,在那段時間為SSC到處奔走。在每週組裡開會,也必然會把最新發展和大家分享,所以我對SSC預算被裁的來龍去脈有真正的內綫消息,比起王所長所依據的那些書應該還要準確些。 SSC原本的預算在1987年是44億美元,到1993年被裁的時候,總進度不到20%,隧道挖了不到1/3,但是預算已經漲到120億美元。國會決定放棄已投入的20億美元資金之後,Weinberg在組裡會議總結教訓的時候,很後悔一開始把預算數字壓得低過頭了:若是早把實際上接近200億美元(1993年幣值,相當於330億2016年美元,超支比率約為450%)的真正費用分發到各個工業州的轉包商去,德州議員就不會在國會孤立無援。
SSC被裁之後,LHC仍然繼承了高能物理低估預算的傳統,不過在程度上汲取SSC的教訓而輕了些。在1998年開建時預算是26億美元,到2008年完工實際花費了90億美元(相當於101億2016年美元幣值),超支比率只有346%,這就是王所長所說的“雖有超支,但並不是太多”。當然LHC比SSC便宜,並不止是因為它的能階低一些,更重要的是因為它沿用了CERN既有的現成隧道和基礎設施,包括水、電、路和建築。在SSC的預算裡,這些項目佔大約一半,所以如果LHC必須從頭建起,總花費應該在200億2016年美元左右。建成之後,LHC的運作花費大約是每年12億美元,至今八年,總共又花了將近100億美元。
王所長計劃建造的 CEPC和SPPC,總預算是1400億人民幣,假設這是今年的幣值,依當前的匯率等同210億美元,基本上和LHC的總價一樣。但是SPPC的尺寸比LHC大四倍,能階高七倍多,照理應該貴四到七倍之間。所以在邏輯上這有兩個可能:第一是王所長能保證在未來30多年的建設期間,有一連串舉世獨創的突破,不但打破全球對撞機價錢隨時間上升快於通貨膨脹的傳統,而且反其道而行,能壓低造價四倍以上。第二是高能物理界造對撞機的傳統依然健在,包括低估預算四倍左右。
不論實際預算是多少,一個超千億人民幣級的計劃必然會擠壓其他基礎科學方面的投資,這不但是常識,而且和中國的基礎科學總預算是否增長是兩回事。王所長說因為總預算要增加,所以其他科目不會受擠壓,只是純粹玩弄語法;如果沒有這個計劃,總預算的增長就可以真正提升許許多多對國家社會有立即直接貢獻的研究。正如王所長自己提到的,中國的基礎科研資金比先進國家少了三倍,如果給凝態物理、量子糾纏、天文物理、聲學、光學、生物物理、混沌理論、化學物理、宇宙學、低溫物理、結晶學、流體力學、高壓物理、核子物理和非對撞機的高能物理(基礎科學還包括化學、生物、數學等等大類,受篇幅所限,這裡只列出部分物理領域)的資金因為新對撞機而停滯不前,不正是王所長宣稱不願見到的嗎?
王所長反駁楊先生的第四點理由時,辯說建CEPC的理由不是要找超對稱粒子,而是要研究Higgs;這又是玩弄語法的例子。 CEPC的能階與LHC相當,LHC找不到超對稱粒子,那麼CEPC當然也找不到。懂高能物理的讀者都知道楊先生指的是SPPC;所以王所長真正應該回答的問題是SPPC的科學目標是什麼?至於CEPC要花400億人民幣(相當於60億美元,假設沒有被低估)來研究Higgs,這對懂高能物理的讀者同樣是很奇怪的,因為不但LHC這個質子對撞機已經在研究Higgs了,日本也即將建造ILC(國際綫性對撞機)來做同樣的研究,它的性能和CEPC完全相當,同樣是電子對撞機,只不過因為是綫性的,所以不但價錢應該低些(最早預算是50億美元,後來有段時間説是67億美元,最近的新聞似乎已經漲到100億美元。綫性對撞機和環狀對撞機相比,在同等能階的條件下,尺寸和價錢都應該是一半左右,例如ILC總長就是50公里左右,約當CEPC的一半。這個比較更突顯了CEPC預算的奇特之處),運作費用也遠低於CEPC這樣的環形對撞機(因為它沒有同步輻射,所以用電省了很多倍),而且會比CEPC早好幾年運行,CEPC的任何發現,都必然會早已被ILC發表過了,因此CEPC的科學價值絕對是零,那麼它在邏輯上唯一可能的作用,就是作為一個開門的楔子,以便有藉口先投入預算來挖掘隧道,使國家考慮是否升級至SPPC時,已經有沉沒成本。王所長對SPPC的科學目標語焉不詳,實在也直接影響到CEPC的全部合理性。
楊先生說高能物理對人類未來不會有好處,王所長舉了很多個以往的例子。姑且不論過去不一定能精確預測未來,很不幸的,這些例子都與王所長想做的新對撞機沒有關聯,例如同步輻射,這是1945年開發出新的Synchrotron後發現的副作用,但是CEPC和SPPC並不是新設計,只不過是既有的環形對撞機的放大版本,怎麼可能偶然發現新的作用呢?又如放射治療所用的高能粒子,也是在1940年代或之前就發現了,如果王所長想用70年前的歷史來預測未來30年的科學發展,是不是應該先解答為什麼過去70年在對撞機上投資一直成指數曲綫增加,卻沒有更多的類似貢獻呢? (其實這是因為粒子的能階越高,就越不穩定。高能物理到1950年代之後,能階已經高到新粒子必然極不穩定,還沒有飛出一個原子的直徑就已經衰變了,那當然不可能有什麼實際用處。這個道理王所長應該也懂才對啊。)至於WWW,那是一個CERN的職員發明的,但是和高能物理卻沒有關係;就好像愛因斯坦寫下相對論的時候,是專利局的僱員,但是我們不能把相對論算成專利法的好處之一,不是嗎?
其實我們不須要考慮這麼多細節,也可以很快地估計新對撞機對經濟和社會的可能貢獻。這是因為它們只是既有環形對撞機的放大版,完全可以比照LHC的例子:在花費了300億美元和6000多名博士級以上的研究人員20年的精力之後,LHC給人類社會帶來了什麼附加好處嗎?完全沒有。 LHC最重要的技術是超導磁鐵,但是歐洲因此而在磁浮列車上有了突破嗎?完全沒有,最新一代的磁浮技術是日本推出的,只花了不到LHC一半的時間和少於5%的預算。理工科出身的人都應該明白這個道理:現代科技已經極度專精,同樣是超導磁鐵,用在對撞機和用在磁浮列車上的就不完全一樣,而真正困難的研究,就在於這些不一樣的地方。王所長列舉的一些技術,全都是對撞機專用的,若要轉移到實體工業上,所需的研究等同從頭開始,實在遠不如把那幾千億人民幣直接投入有實際需要的方向。
楊先生說高能所的成就不高,王所長不同意;這是中國物理界內部的人事問題,我不知詳情,就不予作評,這裡只談談我對中國高能物理未來發展的一些評論和建議。首先,當年歐美會花大錢建Tevatron、SSC和LHC,並不只是為了找標準模型中最後的幾個粒子(即t-quark和Higgs),更重要的是為了找超越標準模型的粒子。 Higgs的質量是125GeV,其實是出奇的輕,這叫做Hierarchy Problem,它背後的機制是過去40年高能物理研究的絕對焦點。很多物理學家認為這個機制包括了質量和Higgs差不多的粒子(這個觀念叫做Naturalness,超對稱是最流行的理論),所以SSC和LHC都被針對性地設計來找這些粒子。上個月LHC正式宣布什麼都沒找到,那麼超對稱固然是錯的,Naturalness也一樣錯了,而且是錯到1/100的精度。現在我們對Hierarchy Problem的機制一無所知,Naturalness有可能一直錯到1/10000000000000000。王所長的SPPC只比LHC的能階高7倍,所以基本上是拿幾千億來賭Naturalness只錯到1/700,這顯然是勝算很小的賭博,就算賭贏了,也對國家社會完全沒有貢獻,頂多得到一個諾貝爾獎的虛名。
其實事先預測Naturalness會出錯的論文是有的(我指的是真正邏輯自洽而且簡潔的理論,不是超對稱利用幾百個自由度撐出來的硬拗;我所記得的,一般預測Naturalness錯到1/10000000000000,還沒有預測只錯到1/700的,所以王所長要拿幾千億民脂民膏來為自己豪賭個諾貝爾獎,是完全沒有理論依據的),但是高能物理的主流對他們一向嗤之以鼻,很多期刊連審都不審。這是因為高能物理界一直和現在的王所長一樣,在全力勸説政府投資到昂貴的對撞機上,如果走漏了風聲,讓評審者知道有可能什麼都找不到,就可能拿不到錢。還好高能物理理論在30年前就是第一個建立了論文預印本(Preprint)的互聯網檔案庫的學科,所以回頭挖墳並不難。中國高能理論著重在現象學和QCD上,兩者都是不錯的研究題材,但是如果有餘裕,可以考慮是否組織起來,有系統地去找出這些預測正確的論文,然後擇優深入研究。
既然大自然已經選擇了要打破Naturalness,高能實驗面臨了一個大沙漠,環形對撞機的投資與報酬完全不成比例,實在應該另謀著力點,我建議專注在中微子上。中微子實驗的耗費遠低於對撞機,而實驗成果是有理論保證的。除了大亞灣這類中微子振盪實驗之外,至今還沒有專注於洪荒中微子(Primordial Neutrino,即宇宙誕生之初產生的中微子)的研究。只不過這類研究需要的不是大筆公家資金(費用應該在一億之下),而是研究者的巧思,必須能從頭設計,因此很值得有志的實驗者探求。
最後談談王所長所舉的附加好處中,唯一有新實用意義的例子,也就是自由電子激光。正如環形對撞機縮減尺寸和能級之後,可以用來做同步輻射光源,綫性對撞機縮減尺寸和能級之後,就成為自由電子激光。不過同步輻射是老技術,中國早就有了,臺灣和上海在過去兩年先後啟用了相當先進的同步輻射光源,而綫性對撞機和自由電子激光,卻是中國欠缺的經驗和技術,偏偏它是目前最佳的脈衝X光源(亦即波包很短的X光;原本我以爲是能級上的優勢,感謝讀者指明更正),脈衝極短、解析度極高,不止可以看見個別原子,甚至可以看見個別電子從一個原子跳到另一個原子的過程,是研究化學反應的最先進工具,在軍事上也有發展成太空武器的潛力。正因如此,美國雖然不願意自己掏錢來建ILC,也不肯轉移技術給中國,最後硬是把日本拉出來買單。王所長如果還在乎國家的整體利益,就應該組織高能所全力攻關這項被美國封鎖的技術,那麼只需遠不到10億美元(不需要達到ILC的能級和尺寸,只要足夠當光源就行了),就可以幫助許多中國的化學家角逐未來的諾貝爾獎,比起SPPC那個打水漂的計劃,要強多了。
【後註一】有讀者指出ILC的價錢已經不再只是50億美元。看來高能物理界嚴重低估預算的傳統依然健在,而且依往例應該在建成前還會再漲一倍。
【後註二】中國地鐵建設費用大約是每公里8.5億人民幣。 CEPC所需的隧道更深,規格更高,但是100公里卻只做了400億的預算,還包括了昂貴的真空設備、超導磁鐵和粒子偵測器,這又是一件奇特之處。
【後註三,2022/03/14】剛剛看到國内新聞報導(參見《我国首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成功加速第一束电子束》 ),介紹位於北京的一個新基礎科研設施;雖然它也是綫性加速器,但並不是自由電子激光,而是第四代環形同步輻射(Synchrotron Radiation,參見正文最後一段,不是高能物理自用的對撞機,而是作爲生化和材科研究的X-光光源)的前端電子束Feeder,設備整體叫做HEPS(High Energy Photon Source),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China’s next big thing: a new fourth-generation synchrotron facility in Beijing》 一文的解釋。
124 条留言
Jimmy Ling
2016-09-05 00:00
王先生你好: 好多高能的学生说外行都没有看CEPC的计划书,还说王院士几个计划经费都很严格。不认为会有您所申明的超支问题。您是否了解过CEPC公开的项目书,并且对他们的预算是否认同? 另外,您认为日本一定会建设ILC吗?
我的专长是高能理论和金融、经济,所以就从这些方面做原则性的逻辑推演,王所长所编的细节完全无关宏旨。如果你认为王所长的诚信可以压得过歷史和经济逻辑,那是你自己的决定。至少在他最近这篇文章里,就明确是谎话连篇,我的正文已经为你指出来了,你要不要接受事实和逻辑,也是你自己的决定。 我从20年前就说超对称不靠谱,去年LHC统计鼓包一出来我就説机率极小,请问高能所王所长当时说了什么?学物理还迷信权威,而不是依实际结果和逻辑来做论断,那你们本身也是一群自欺欺人的傻蛋。 日本有可能不做ILC,但是几百亿或上千亿的民脂民膏是可以浪费在赌人家放弃上吗?就算日本真放弃了,又怎么样?Higgs的细节一样无关国计民生,衹不过给了几十篇论文而已,你们凭什么叫人民买单?
antiturbo
2016-09-05 00:00
回宜酒2012,你在哪里看的支持建的比不支持的多? 观察者上的评论,明明就是不支持建的多。
希望如此。
goldshore
2016-09-05 00:00
正文最后:王所长如果还在乎国家的整体利益,就应该…… 要是王所长被收买或碍于面子不好改变想法,就麻烦了。作为高能所长,除了劝说,该给他个台阶下,您说到的自由电子激光的事情比较好,有发展成太空武器的潜力啊。
丘的文章是满篇空话,王贻芳的文章却是满篇假话,我必须逐条反驳,累得多了。 这人连杨老先生出面都还敢假话连篇,不会悔改的。我写这篇稿,是给其他学科的主管看的。
《知识分子》晚上转载的一篇文章:“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参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时说:“说起我们这个正负电子对撞机,我先讲一个故事。有一位欧洲朋友,是位科学家,向我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目前经济并不发达,为么要搞这个东西?我就回答他,这是从长远发展的利益着眼,不能只看到眼前。”
“七下八上”的中国高能加速器建设 这两天,关于中国当前是否应该建造大型对撞机一事,传得沸沸扬扬。菲尔兹奖、克拉福德奖与沃尔夫数学奖得主丘成桐先生,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以及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院士分别发表文章,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高能加速器是高能物理研究的特大型基础设备,探讨高能加速器在中国的建造过程也许对于当今高能加速器的建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两位老师于十年前所写,通过考察新中国高能加速器的研制历史,分析了我国的科技水平、政治和经济因素以及国际环境对这项工作的影响,并对其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简单评价。
mp.weixin.qq.com/s
价钱差了千倍,做的是保证有结果的真物理,又可以引进同步辐射的技术,和新对撞机相比,完全不对头。
观察者刊发了,之前还有一篇类似文章---郭晓明:杨振宁给高能物理的困境留了个面子。
《知识分子》刚刚又发了一篇打脸文——王所长的这段话包含了很多意思,其中之一是杨振宁自1970年代起,就一直反对中国建高能加速器,但“幸亏小平同志听从了李政道等其他着名科学家的建议”。言外之意,杨振宁的反对是错误的,是没有价值的,并不为中国政府所采纳。笔者不是高能物理科学的前沿研究者,不敢妄论中国今天到底该不该建设超大型对撞机。
但是,作为一名科学史工作者,笔者考察历史发现,尽管杨振宁一直反对中国建设高能加速器,尽管中国政府在1980年代确实决定建设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杨振宁的观点就是完全错误的,就没有可取之处,也没有对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产生影响。事实恰恰相反,杨振宁关于中国暂时不要建设高能加速器的建议是雄辩有力的,同样给了中国领导人和中国科学界以极大的启发,甚至影响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
mp.weixin.qq.com/s 凤凰网之前在科技类下面有转发,今天总算是在主页上刊登了。可不但是炒冷饭,而且一如既往的'味道"---杨振宁反对中国花千亿建大对撞机 中科院高能所长驳斥.
该讲的都讲明白了,装睡的永远叫不醒。
不知宜酒2012的印象从何而来? 因为我所看到主要网站的读者回应, 反对是绝大多数. 新华网也在新华深度的热点聚焦里转载了新华社记者黄堃讨论这件事的文章. 不过该网没有读者回应的机制. 海外的多维网也是绝大多数网友反对.
另外凤凰网也刊了, 其中王贻芳意见所占的篇幅较多, 但立即被网友打脸; 绝大部分反对. 我这可是花了很长的时间在各网站逐页去检视的! 我挑了一个贴在下面, 因为他的意见跟我们一致. 这件事影响重大, 大家应该花时间仔细地将正反双方的论述都读过了再发表意见. 而杨振寧的反对并不如王先生讲得仔细.
http://news.ifeng.com/a/20160906/49906221_0.shtml 王道第一 [上海市网友]
本人供职于上海某着名大学,从事核物理与粒子物理专业研究15年。在此郑重指出:王怡芳的这篇文章充斥着谎言。尤其是第五条,公然将其他他物理领域的研究成果移花接木到高能物理领域中,这样公开撒谎的科学家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是的,我一直觉得拿WWW来自夸是很可笑的,这次是第一次必须公开批评它,能想到爱因斯坦的例子很开心。
Mr.Edwin
2016-09-06 00:00
@渔翁 我在其他讨论群里一样听到了很多类似声音,甚至我在看王所长文章时一度觉得这根本就是一篇传销文章。包括所谓一代美国人失去梦想的勇气,ssc超支全怪糟烂的社会,中国政府人民势利,不建超大对撞机就对人类文明缺乏贡献,清末gdp世界第一人民富庶,中国人嘲笑希腊人研究科学之流的言论实在不像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应该开口说的话,更何况他文章中的移花接木和文字游戏。我以前只是认为高能所死心塌地还好高骛远,现在反而要怀疑他们目的是否单纯了。
很有可能是事先准备好了Talking Points。不过事实不在他们那边,所以忽悠听起来就是忽悠。
Mr.Edwin
2016-09-06 00:00
cepc阻力很大,科技部只批了3600万预研,135讨论会议上投票失败所以根本没把他算进入135规划。所以现在正是他们上下游说左右打点的时候,连丘成桐这种从未对关心中国科技发展的人都被拉出来充数可见王所长已然黔驴技穷。中国人不好骗啊。
那我们就为它把棺材板钉牢吧。
Shiftbear
2016-09-06 00:00
先短暂交待我个人背景:我是从台湾出来的,曾经基于对基础科学的狂热投身高能物理。后来虽然离开了,但是仍然保持对高能物理发展的高度兴趣和关注,也百分之百支持基础研究。另一方面,我目前的职业,甚至我家人的职业,都可以从这个新提议的中国大型对撞机得到好处。但是我每次见到中国来的高能物理或加速器物理专家,都一定劝他们不要继续推进这个计划。为什么?我的出发点不完全是从这个计划的科学价值着眼,而是多年来观察美、俄、欧在这上面因文化重点不同而导致的科研拨款政策差异,以及造成的结果,而发展出的观点。这点事实上当我看了Youtube上访问杨振寧教授之后颇有所感。我相信杨教授反对大型对撞机一个没有说出来的理由,而也是我的想法,就是两个字:『生存』。
当今世界各国科学研究政策有点像下面这个景象:一条街上有一个小霸王A,他唯一的兴趣就是赚钱练肌肉。钱全部用来吃补药钙片打类固醇。他和你非亲非故,看你也不太顺眼,有机会就找你麻烦。小霸王A一毛钱也不花在琴棋书画上附庸风雅。不像他那浪漫的表兄诗人,把钱全部花在琴棋书画风花雪月上面。表兄诗人是大家崇拜的对象,因为他如此浪漫,如此才华洋溢。但是也因为营养不足而日益衰弱。重点是,诗人倒也不必担心小霸王会欺负他。虽然小霸王看不起诗人,但他们毕竟是亲戚,血浓于水。小霸王有时甚至会帮助诗人。小霸王A其实从前也曾经花钱在琴棋书画上,但那是因为曾经有一个小霸王B。此人除了练肌肉,琴棋书画玩的也很精。小霸王A为了争风吃醋,赢得邻居的归附,甚至怀疑搞不好小霸王B玩琴棋书画也可以练肌肉,只好勉强也搞一些琴棋书画。后来小霸王B破產了(跟琴棋书画也有关?),而且不像A均衡地练肌肉,而是只打类固醇忘了吃钙片造成骨质疏松。小霸王B完蛋后小霸王A马上把琴棋书画丢了,又回去专心练肌肉准备作他的小霸王了。至于你呢?一个臃肿虚胖的人,还没有摆脱小霸王的纠缠,全身无力,看到诗人的浪漫就羡慕起诗人了。但是你没有诗人那个条件。差太远!琴棋书画连小霸王A/B都玩不起了,你玩得起吗?
看看最新美国能源部(DOE)科研拨款(2016):应用方面的钱(高级电脑,材料(Basic Energy Sciences BES),核聚变,生物环境)加起来大约35亿美金,其中新设备建造3.5亿。而高能物理7.95亿,其中新设备建造6千6百万。坦白说这其中的LBNF计划前途非常不确定,还等着欧洲等表态财务支持才会继续。从另一方面看,DOE 从1996(苏联解体后)到2009年应用科研(高级电脑和BES)拨款增长了一倍。这是很惊人的!而高能物理和核物理完全没有增长(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ffice_of_Science )。2009年以后我知道这个趋势更变本加厉。高能的Tevatron对撞机在2011年关闭了,在美国没有代替计划。国际线型对撞机(ILC, International Linear Collider) 美国决定不建,也基本上不给任何拨款了。刚才提到高能物理7.95亿其中绝大部分是资助大学教授和研究生,而不是新建科研计划。这个钱不是那么好砍,牵涉太广一时不能动。要不然早砍了。但是高能物理大项计划美国现在可是非常吝啬了。我猜想随着教授逐渐退休,研究生转行脱逃,这个经费会再往下走。与此同时BES经费再从2008年的12.8亿跳到了2016 年的18.5亿!高级电脑经费从2008年的 3亿5千万跳到了2016 年的6亿2千万! 形势一片大好!美国人不是傻瓜。
看到美国精准、务实、冷血的科研重点分配,再看到中国一些人盲目地追求高调的理想,侈言对文明的贡献,令我不寒而栗。美国曾经用国防拖垮苏联。我相信他们看到中国要建大型对撞机可能也『乐观其成』吧!如前所言,我曾经是高能物理的参与者,亲炙诺贝尔得主的薰陶。高能物理之美难以言状,是人类智慧精华中的精华,人类文明巅峰中的巅峰。站在法国乡间看着LHC所覆盖一望无际的田野令我无限激动。但是同时我也非常清楚,高能物理对国计民生完全没有贡献。也许有一天,经由庞大基础科学投资而解答终极物理命题的责任将由中国扛起。唯一的目的就是人类文明。我完全支持,因为我也同意中国人的使命不应该只是游戏机,房地產,满汉全席。但是那一天还非常非常遥远。
是清华的同学吗?
Shiftbear
2016-09-06 00:00
台大物理系。当初实在应该去清华物理。
标准模型定下来之后,高能物理就是一条死巷子,臺大和清华都一样的。 这次也是希望挽救几万名中国的后进,不要重蹈我们的覆辙。
Zeldovich
2016-09-06 00:00
请注意知乎上这两个问题: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829909 ,事实上2013年Nima出任基础物理前沿中心主任,2014年就和王贻芳、丘成桐合伙开始忽悠。丘成桐在其中也是利益相关方,他的Calabi-Yau流形是弦论的重要数学基础,但如果弦论被否定,他这套东西就啥都不是,只是一种普通的几何对象罢了。丘成桐这个人听说在波士顿利用哈佛大学给教师提供廉价房的机会,在波士顿狂买了三十多套房子,然后赚钱谋利,最后连哈佛大学校方都看不下。之前在Poincare猜想上硬要抢功,让中国数学在国际上丢人,此外还有包庇学生抄袭之类的破事。他的学生刘克峰当年去浙大数学系担任主任,听说很多浙大教师都很讨厌他,说他和丘成桐的人把浙大数学系的钱都分光了,当年鼓吹要把浙大变成数学黄埔军校,后来留了个烂摊子就跑路了。再后来基地转移到清华,人还没死,先把清华数学中心命名为丘成桐数学中心,颇有明代魏忠贤指使党羽给自己修生祠的神韵。学术水平不错,人品可就比较差劲了。
丘的人品如何,大家有目共睹。
Zeldovich
2016-09-06 00:00
请王先生注意一件事,就是这件事恐怕真正的幕后策划人主要还不是丘成桐或者王贻芳,而是Nima Arkani-Hamed,因为他是最有可能因为Higgs粒子的测量拿到Nobel物理奖的。参照Higgs粒子的先例,王贻芳还不一定拿奖。而当年在清华的物理学论坛”希格斯粒子之后,基础物理学向何处去“上,王贻芳亲口说过Nima Arkani-Hamed是他们的director。所以这个Nima Arkani-Hamed应该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
这三个人都是新对撞机臺面上的推手,我想无所谓总策划人。Witten才是一般都躲在幕后。
纯属吃瓜群众,但这次事件引发的持续讨论,范围之广还是很令人吃惊的。微博热搜一度杀入前十(当然离'宝宝"还相去甚远),凤凰网的民调目前已是近期几次的最高,参与人数是中日,萨德,钓鱼岛议题的倍数!
http://news.ifeng.com/survey.shtml#id=13754 人民日报也转发了相关文章,不论结果如何也算是全民一次科普。不过目前风向有点偏了,杨先生再次发声的可能性不大(除非央视出手了),那未来被媒体视为反对阵营的代表人物王先生压力可能会更大。
再次呼吁朋友们持续提供支持!
超弦那帮人的传统是论战输了就1)人身攻击;2)上电视忽悠大众;3)给外行人做演讲;4)在其他的科学报导里,插上一句广告。倒不一定会继续来讨打。
握草!正方就没点有水平的流氓了吗?
我理解并同意杨先生的出发点,民生始终是最重要的问题,但由此能否得出中国今日不应建设对撞机的结论?我没有得出直接的因果关系。我斗胆猜测,杨先生的意思是国家应该把建设对撞机的经费直接用在民生上,解决民生问题。这看似直截了当,但是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十年四百亿人民币的费用并不是个小数目,怎么把它用到极致,需要国家三思而行。我们可以直接将其用在民生问题上,或者再直接一点:十亿民众,每人每年发放四块钱!但这样民众得到了什么?短期来看,确实每位国人都有收获,每年收入增长四块钱;而从长远来看,这每年四块钱的收入增长又会对每位民众的长期发展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知识分子》对撞机的对话4
http://chuansong.me/n/714266349457
这明显是曲解杨先生的文章,又是Straw Man Attack。我已经详述了好几个其他该花钱的研究计划,他们果然不敢回应。这样也好,对话4已经被对话3先行反驳,更加显出他们黔驴技穷。
《科技日报》纸媒头版!人民网在科技类转载!
重大科学问题就该百家争鸣
■科技观察家
有关“中国要不要建造超大对撞机”的论争,近日有白热化之势。杨振宁先生在此问题上屡扮反方,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则发长文,从7个方面反驳杨先生观点。而后,关心此议题多年的哈佛大学物理系博士王孟源又在博客上细致地反驳了王贻芳的反驳。
科学界围绕重大科学决策问题争个“面红耳赤”,再正常不过,只是在我们这里所见不多,此次对阵无疑是件大好事。公众在逐字逐句啃下晦涩术语的过程中,不但能被科普许多关于大对撞机的背景知识,更重要的是,内行、权威之间就有关重大科学问题的严肃争辩,对于决策者最终的科学决断大有裨益。
王贻芳所长反驳杨先生的“七问七答”体例十分有助于公众理解。然而,在笔者看来,自信满满的回应,却并没有完全正面回答杨先生提出的问题。比如,对于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超大型对撞机不是燃眉之急,目前不宜考虑,王贻芳列举了若干“利好”,但这个“燃眉”体现在哪里,则似乎涉及很少。如此这般,通篇好像什么都回答了,但又似乎没有触及实质。
反观王孟源对王贻芳的反驳,近乎抠细节,涉及了许多具体问题,比如,由美国超导超级对撞机(SSC)、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预算超支问题,提出对王贻芳计划建造的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和质子对撞机(SPPC)预算的追问,以及对其研究价值的质疑。面对这些实实在在操作层面的具体问题,笔者以为有发言权的科学家不应回避,特别是论辩方,都是高能物理学界的有识之士,正面回答对方提出的重要问题,是这类关乎科技界、乃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的严肃争鸣的应有之意,也是负责任的科学家敢于担当的体现。
在这个意义上,这场尚待深入展开的争鸣值得期待!
digitalpaper.stdaily.com/.../content_349113.htm
大陆的人才,的确比臺湾多得多了。连文科出身的记者,只看了一篇文章,就能道出逻辑上的关键。
激辩大型对撞机!王贻芳:只关注严肃科学家的讨论与批评
《财经》:如何看待杨振宁先生对该项目的反对?
王贻芳:具体的意见,我已经一一回应了。杨振宁先生现在反对的理由,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反对的理由没有差别,完全是同样的说法。当时他说,对撞机对国家经济、国防没有意义,还不如多造一些武器,多做一些跟工农业生产更直接的事。30多年来,他的观点没变、理由没变,认识也没变。
《财经》:如何看待反对声音?是否会对王孟源的文章进行回应?
王贻芳:国内有很多专家支持这个项目,但我也听到了反对的意见。许多支持的人不吭声、在心里支持,反对的人有些比较积极、愿意表达。反对的声音自然对未来项目立项与审批有影响。
王孟源的文章没有细看。对于不同的声音,我没有时间与精力一一去看、去回应,我只关注严肃的科学家对这件事的讨论与批评。网上各种各样的说法,太多了,我没有能力与精力去顾及。
http://mini.eastday.com/a/160908171717923-2.html
他果然不敢再来讨打。人身攻击发了,电视也已经上了,下一步大概要到处给演讲了。 此外,这家伙脸皮其厚无比,短短几句话的采访,基本都是谎话。例如记者问他LHC没找到超对称,他居然敢説LHC的实验衹做了2%,还有98%的机会。实际上这2%就是事先分配给找新粒子的时间,能做的寻找都做了,剩下的98%是专精研究Higgs和QCD的时间,根本不可能会有超对称出现。
eternalshine
2016-09-09 00:00
王先生对这帮人的忽悠反驳的很好,特来表示感谢。
哪里。 下一步还要靠大家广为宣传,该站稳立场的时候不要退缩。
萝卜哥
1楼
34分钟前
事实上,近些年,中国高能物理学科总体的经费,增长并不比其他领域高。这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者太少,在高校里,有时都很难“活”下 去,年轻人也很少愿意往这个领域走;现在对于科学研究的评价标准,比如文章、奖励等等,都跟高能物理本身的学科特点有较大的冲突。我们发文章署名几百个 人,文章数量也比较少,但从事其他领域,可能文章发的多,署名人数少。
相比之下,美国对于高能物理的投入,在各个学科中的占比远远高于中国,绝对数也远高于中国。
先来说说实验高能物理的现状好了。我随手找了一篇实验测量的文章。因为挂在Arxiv上,所以观网网友可以随意点击查看:
http://arxiv.org/pdf/1510.02610.pdf 。大家不用看别的,一共六页文章,署名和致谢占了两页,1/3.这就是高能物理的现状。这文章是BEPC上做出来的结果。如果是CERN,署名就不知道要多少页了。大家看了文章署名也就知道为什么高能物理是吃人才的无底洞了吧。别人一两个人就可以做出来的成果,这里需要成百上千的人一起合作才行,而且,这些成果转化成为生产力的可能性非常非常非常接近于0.在这种情况下,指望有很多人来做实验高能物理,才怪啊。做高能物理的主流,正在偏向纯理论、模型化的方向。纯数学结构的引入增加了高能物理理论的生命力,学生也更容易转向其他方向,所以杨振宁先生才会把发现新的几何结构列为高能物理有前景的发展方向,这早已经不是杨先生的高瞻远瞩,而是既成事实。王院士自己是做实验的,不得不忽视这些大趋势,为自己日渐衰颓的方向辩护。也是怪不容易的。
下面来重头戏。这是美国能源部2015年高能物理预算。请大家直接翻到第五页,看看2013-2015年度的经费状况。
science.energy.gov/... 实际上可以看出,无论是拨款还是经费申请,高能物理方向都是在萎缩的。这就是美国的现状。王院士不顾美国高能物理方向萎缩的事实,却把总量大于中国当做借口。实在是说不过去。如果这么说,是不是美国可以把中国落后产能大于自己当做借口,要求全国退回到低端产业呢?不能因为别人多就是好事清吧。看清趋势才是关键。
Nature有一篇文章:
www.nature.com/... 。说的是2014年美国高能物理总预算缩减到7.44亿美元。另外我还找到一份我国的高能物理预算情况,只是比较老,是2010年的。
hepg.sdu.edu.cn/... 从中可以看出,实际上我国高能物理预算的确只是美国的零头。这是正常的,美国的高能物理盘子本身就很大。从ppt中看看我国即便是用零头,都资助了这么多项目。从BEPC到大亚湾中微子到锦屏山项目再到西藏宇宙线探测。还有核反应堆、上海光源、散裂中子源,顺带还支援LHC的股份。我的天啊。这么多项目分这么一点钱。王院士您要上马一个加速器,单独吃掉中国高能物理2010年拨款的10倍!请问这合适吗?
美国是因为还有成千上万做高能的终身教授,不可能打破体制淘汰他们,衹能不死不活地养到退休,也才让他们把歪主意打到中国身上。
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可以代表中共中央高层的意见是发讯号的地方, 而在这件事上两个媒体都面带微笑地鼓励百花齐放. 尤其是人民日报在后段还提醒科技发展的投入要避免好大喜功. 中共打黑一查一个准, 但科技界相对封闭又极其专业难以下手. 我看这是中共已开始关注国家科研的制度预算以及发展目标各方面是否存在有弊端, 因而鼓励大家揭锅. 不论如何, CEPC在十三五已被排除, 我看在十四五也已无望. 因为观网那个箩卜哥, 到现在还在那儿猛挥双节棍, 露头一个打一个. 我都怀疑他是受师长之命出头的, 因为他年纪那么轻, 却对大陆各种科研了解的那么细. 而王先生此文本就是针对大陆科研界的一种呼唤; 集体抵制假大空的排挤预算. 现在中央又鼓励发话, 所以王邱如果还敢继续鼓搞或狡辩, 那我看后面就可能有更多的箩卜哥携带着十八般武器出现了. 至于王贻芳这个人他肯定是党员, 不然当不了高能所长. 他很会摆姿态; 事发之后一付委屈的样子; 意思就是我就只想着为国争光而已, 没啥坏心眼的; 好个借坡下驴. 不过他很不会讲话: "王孟源的文章没有细看。对于不同的声音,我没有时间与精力一一去看、去回应,我只关注严肃的科学家对这件事的讨论与批评 " 拜托; 脸都被人打肿了还说人家不严肃.
我也觉得萝卜哥说的话不像是研究生程度而已。 旁观者固然知道王贻芳不可能没有细读我的文章,但是他这么一説,倒让我不太好意思继续发文打他的脸。 他不知道我一向惜字如金,没什么足够的内容或重要性,我还懒得反驳。
leo369258
2016-09-11 00:00
转载一位从事物理有关的人士(非高能物理) 从技术上说。 现在研究基本粒子主要就一个手段,用白话文说。 如果想研究汽车,就要打开发动机盖,好好观察,但是在高能物理学家这,套路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们没有能力对汽车直接进行观察,通常的做法是,加速2辆汽车,让他们对撞。如果飞出个轮子,我们就认为汽车含有轮子,飞出个方向盘,我们就认为汽车含有方向盘。然后,撞来撞去也飞不出更多东西了,就加快他们的速度,再撞,结果又飞出个发动机,我们就认为汽车含有发动机。 现在的情况是,汽车已经撞不出更多东西了,怎么办?高能物理学家说,当然是再加快速度啊,把汽车加速到接近光速,说不定能撞出油漆呢。于是就需要大型,不对,是“超大型对撞机”。 反对者就说,你们这套路不行啊,按这个套路,估计50年都没戏,还是别折腾了,赶紧想个新套路。 支持者就说,你有套路你倒是说啊,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没有新套路就按老套路办! 那有没有新套路呢?在科学前沿,人类处于无知的边缘,争论永远没答案!基础科研本来就是人类的一场豪赌。 从资金上说。 任何一个大项目,都会有经费分配的问题,有些甚至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而且国内科研经费的人员酬劳比例又过低。不断去完善符合人性的分配制度才是正道,不能因为存在不规范就停止投入,这是因噎废食。 楼主之前一直强调,钱不是数字,代表的是背后相应的资源。在基础科学领域,“钱”代表的是“人”,待遇高了,就会吸引人才进入。楼主当年大学毕业,物理系一个班25个人,如今仅剩2人在坚守阵地,其余大多进入金融、投资、公务员、互联网、工科等无关领域,因为根本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只要给点时间,在中国,“人”永远不是问题。 假设人不是问题,那么钱就纯粹只是钱了,这就好办了很多。反对者有一个理由是:你们这套路,花了那么多钱,害我们没得花了!这么一大笔钱,如果是正常的预算流程,肯定会挤压其他科研经费,这对整体的科研环境都是不利的。 不过这完全可以一事一议,比如可以向某些群体收一些视觉污染费;把湾湾收了之后,他们那些军费开支也不用上供给美帝了;把足球彩票改成“超大对撞机彩票”啊,成果保证不会比足球差。开玩笑啦,实在不行可以募捐啊,不是还有那么多外汇么,又不是一次性投入,总归还是有办法的。 从大的方面说。 当前这个阶段,说了很多次,基础科学举步维艰,应用技术在井喷。 基础科学有可能是真的遇到瓶颈,也有可能是各国长期投入不足导致的。 基础科学与创造财富的距离非常遥远,也不存在产权保护的问题(比如我发现地球是圆的,这个产权怎么保护?听到这消息的人都给我1块钱?),只能带动一些诸如分子泵之类的附带产业,相关技术可民用化的很少,几乎就是一个纯烧钱的项目。这个是没有争议的。 奥观海指责中国人搭便车,在基础科学领域,你还真不好反驳什么。所以从大的角度讲,中国人为人类基础科学花些钱,也未尝不可。尤其当前世界经济一片哀鸿,基础科学又撞的头破血流的时候。 从利益上说。 18世纪世界科学的中心在英国,19世纪世界科学的中心在德国,20世纪世界科学的中心在美国。中国兴建大量的硬件设施,必然会引起各国科学家来华实验工作,退一万步讲,就算刚开始所有的专家都是外国人,他们总还是要和我们交流的吧。无论怎么讲,一大帮顶尖科学家天天待在你家里,你还能没点长进?这种科学氛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 如果高层有更长远的打算,那就不能放在当前这个时间尺度去考虑该问题。 个人浅见:如果资金能从其他渠道解决,不妨一试。
这完全是外行人凭一点模糊的印象在胡猜。 对预算代价和科学回报的精确估算,正文已经有了讨论。决策者衹须比较不同建议的性价比,在总预算的范围内,择优实施即可。
crztrader
2016-09-15 00:00
4、“至少使我们可以在以下技术方面实现国产化,并领先国际: a) 高性能超导高频腔(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加速器) b) 高效率、大功率微波功率源(也可应用于雷达、广播、通讯、加速器等) c) 大型低温制冷机(也可应用于科研设施、火箭发动机、医疗设备等) d) 高速、抗辐照硅探测器、电子线路与芯片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在精密机械、微波、真空、自动控制、数据获取与处理,计算机与网络通讯等技术方面领先国际,可以培养上千名顶尖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引进上千名国际顶尖的科学 家和工程师,形成一个国际化的科学中心。” 这是王贻芳提出的技术方面可以获得的成果。前面我也提到过,王贻芳是个科学“民族主义”者,所以我也确实相信他会充分支持国产,所以他说的这些目标,我觉得他是会认真去达成, 大部分应该也还是能达成的。但有一个很尖锐的问题,那就是提到这些国产化和技术提升是否只能靠造加速器这一种途径才能达成?如果有其它途径,那通过其它途径来投入的钱是否会 更少? 最后,说一下杨振宁先生。论爱国,那我确实觉得邓稼先比他爱国。但如果要比两个人对中国贡献,这觉得他们对中国的贡献在不同领域,所以不好比较。就好像搞导弹的钱学森,搞氢弹的于敏,搞水稻的袁隆平,搞原子弹的邓稼先,这些人做的贡献在不同领域,很难进行比较。如果说邓稼先对中国原子弹领域的发展贡献最大,那杨振宁在对中国凝聚态领域发展的贡献也能拿个全国第一。杨振宁回国之后,不是什么拿钱养老来了。可以说清华的凝聚态是他一手带起来的。清华的确付他的工资很多,但给清华带来的价值远远大于他的工资。就比如说,以清华当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很多国际上的物理大牛,那是根本请不来的。那些大牛可不是什么缺钱的主,不是你花钱就能请到的。但是有杨振宁在,以他在物理界的那泰斗级的地位,很多国际大牛或是他的好友或是他的后生晚辈,由他出面请的话,那些人不收钱都肯来。他那么老了,还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人脉以及对行业发展的高瞻远嘱来为祖国做贡献,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而我见过一外国的诺奖获得者,他在杨振宁的那个年龄,基本上什么科研都不做,拿着一个N年都不改的PPT在世界各地利用自己诺奖的名声来演讲赚养老钱。相比之下,杨振宁在一个可以在美国享受高福利清福的年龄,还心系祖国,回国做贡献,为中国凝聚态领域的发展献计献策,出人出力。现在中国高能物理在世界的地位称不上一流,但中国凝聚态领域在全世界也称得上是一流,你如果从事凝聚态方面的研究都不用出国的。正是凝聚态领域的大发展才使得中国在材料领域能够突飞猛进。这样发动机(发动机的原理是很简单的,中国以前造不出,主要是材料方面的限制,没有高性能抗高温高压的材料),隐形涂层等的才能够突破外国封锁。所以甚至听过这么一个说法,杨振宁对中国最大贡献在于他用自己的影响力使得中国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像凝聚态这种耗钱少,成果多,与现实生活更密切的领域,而不是像高能物理那种耗钱多,产出少的领域。 另外吧,我觉得杨振宁和翁帆那是真爱啊。他们的爱情是一种很正能量的事情,充分显示出爱情的伟大力量是可以突破年龄界限的。爱情这种东西是不讲道理的,所以没必要在那里很现实地斤斤计较,翁帆和杨振宁的结合谁吃亏谁占便宜。两口子的事情,外人有啥好计算的。
写的细节没有大错,结论却含糊不清。 我与王贻芳素不相识,衹能从两件事上来评论他:1)他对此事所发的文章,谎话连篇,不是正人所言,更谈不上科学家的修养;2)他与超弦那一票人厮混,没有科学家的见识与气节。
crztrader
2016-09-15 00:00
在兔吧看到的,是个回帖,原文太长,分段贴
newsblog.chinatimes.com/duduong/archive/51054 linanisyugioh:
作为一个理论物理专业的博士生,我一直对制造对撞机这个话题很是关心。长期潜水兔吧的我,本来也想开个贴子讨论这个问题的,但是一进兔吧就发现了楼主的贴子,我就瞬间觉得没有开贴的必要了。楼主的这个贴子跟我的各种看法不谋而合,而且材料丰富,论述详实,特意过来赞一个。看了吧里面的一些发言,我下面也简单地说一下我的看法并和大家讨论一下:
1、首先呢我们来说一下这个项目预期能得到核心成果。这个加速器的建立可以将对希格斯粒子的测量精度提高至1%左右,从而探索希格斯粒子的各种性质。它的科学意义那的确是相当之重大的。实用意义则只能说目前不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都没什么用。这点跟很多基础学科的研究都很相似,比如量子力学,刚刚出来的时侯也没啥用,百年后的现在大部分高科技产品都有它的影子。别看从诞生到应用转换跨度很大,但是量子力学的建立转化成实用产品的产量非常之高了。而另外一个在科学意义上堪比量子力学的基础科学研究广义相对论,在百年来的转换成的应用产品就只有GPS。基础科学的成果到生活应用的转换率是很难估计的。(PS:如果非要我估计一下的话,我是相对悲观的。我觉得希格斯粒子要应用
的实际生活中可能比广义相对论还难,也许百年之内都不会有什么应用。但时间跨度再长一点,那我相信还是会有用的。)
goldshore
2016-09-15 00:00
王博士左手好差不多了吧,在美国吃月饼了吗,祝您中秋节快乐!
前妻留了月饼给儿子,我沾光吃了一个。 大家佳节快乐。
王孟源博士敬上: 我与先生素味平生,唯两年来拜读先生在中时的博客,获益良多,特此致谢。 近日先生为文反对对撞机,令我想起一事,可为先生佐証。 在投入了8.4亿美元后,美国国会于1971年3月放弃当时的高科技超音速客机。结果波音的广体客机,为国家每年赚了可观的外匯, 更为华盛顿州带来繁荣。而受英法两国政府支援的协和客机,虽然技术上完全成功,却因为市场估计错误,终于2003年停飞,也就承认了当初美国务实政策的正确。 另外当今物理学大师霍金,也曾研究高能物理和宇宙黑洞。近来却关心环境污染。可见为政务实是人心所趋。 丘教授文内"要为这个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作出贡献"。16年来,美国一直否决中国对国际太空站的参与,禁止太空总署与中国的任何合作或交流。人家防中国可防得紧呢。 这些粗见,我因为没有大陆手机而无法投上观网,只好转投先生博客。请先生笑纳。
超弦那帮人已经是100%的诈骗集团,可惜的是中国的高能所也如此轻易地为虚名而卖身为汉奸。
entnaglement
2016-10-21 00:00
侯维恕教授是个好老师,不过他这篇反驳的有气无力的,对于一个非高能的人来说,总觉得这样洒大钱造大机器,想要撞出超出标准模型的物理实在是很不靠谱,能量加大7倍又怎样,往上还有无限大的能量,还有侯老师太把高能当作科学的代表,这也不太好
汪精卫当年也有为民着想的藉口。名利当前,去做汉奸其实是很容易的。
gphuang67
2016-10-29 00:00
王先生以前也曾透露重回职场的意愿,所以有可能,这次论战让王先生大才受到高层注意,赏识,延揽回国了
还得带小孩两年。
goldshore
2017-01-04 00:00
王先生一段时间不来,野草疯狂生长。
花了几个小时,把它们清理掉了。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在北京建设一台高性能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igh Energy Photon Source,HEPS)——北京光源,设计亮度及相干度高于世界现有、在建或计划中的光源。正式立项!
对应王先生这篇文章——最后谈谈王所长所举的附加好处中,唯一有新实用意义的例子,也就是自由电子激光。正如环形对撞机缩减尺寸和能级之后,可以用来做同步辐射光源,綫性对撞机缩减尺寸和能级之后,就成为自由电子激光。不过同步辐射是老技术,中国早就有了,臺湾和上海在过去两年先后启用了相当先进的同步辐射光源。
牛XXXXX!O(∩_∩)O哈哈~
中国计划耗资48亿建世界最亮同步辐射光源
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366456.shtm “那么只需远不到10亿美元”,费用估算的都在误差值范围内!!!
evergrand
2017-03-04 00:00
这大几个月时间,每周都会上来偷瞄一下有没有新文,结果都是在回味旧文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体会。 王兄“解甲归田”的这段时间,我也经历了换工作,失女友的小变故~~^_^ 说来有趣,上一个女友说是起初被我异于常人的谈吐和与人有别的对观点吸引,我知道,我这些表象都是拜读博客、交流讨论之后从王兄和博客博友这汲取的养分~~ 不知道分手是不是因为大几个月时间没有再次汲取到更多新鲜养分和知识,导致我分析事物、表达观点的水准原形毕露,故佳人弃我而去~~~ 为了更多年轻后辈能较长时间维系“非单身狗”的状态,王兄任重道远,普度众工科男的慈悲,谢过啦~~O(∩_∩)O
你太谦了吧。不也常发言吗?
我的直觉告诉我, 王先生经营这个部落格直接导致他的家庭变故, 所以现今陷于取舍之间的的难题. 同样作为中国人, 我知道家事是最难处里的. 所以虽然我跟大家一样都很期待王先生能够继续发文引领思考, 但是朋友之间是以道义相结合的, 所以于友谅一节, 大家须有一个体认; 即我们的期待相较于王先生的牺牲其间是不可以道里计. 因此应该将心比心; 既使王先生因为家事以后不再出文, 我们也应该体谅. 以我个人而言, 有幸接触这个部落格以来从中获益良多, 对王先生及各网友我都心存感激. 因为这是一种难得的机遇; 由于王先生的引领, 天涯海角分处各地的大家在这个部落格里相聚, 因为各种讨论的激盪, 大家扩展了见闻彼此又成为朋友. 我而且相信这种联繫是不会断的; 因为大家尊从这个部落格的宗旨事实与逻辑, 其背后则是诚恳. 而心诚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触动和连繫, 因此我相信只要那天王先生再度出山, 我们还是会重聚在一起的. 大家且多保重, 来日再见! 我今年的计划是修整好一口烂牙; 我只剩下十颗完整的牙了. 现在考虑的是部分拔牙植牙然后装牙套, 或是等他全都烂光后学蒋介石完全装假牙. 后者危险系数高; 怕半途因为营养不良我就挂了.
时间和心血的投入量,的确是很大的。多谢你的体谅。
goldshore
2017-03-29 00:00
每天都要来看看的,却是荒芜人烟,我们被王先生抛弃了吗?
小孩今天去朋友家Party过夜,我这不就把拖了好几个礼拜的文章写完了吗?
其实,超级对撞机这个议题也是一个试金石,很多网络上的所谓大V大腕大栏目,一到这坎就露馅了,例如颇有名声的"东方简评"
东方简评:再谈“超级对撞机”的问题!
www.hongdezk.com/.../58343.html 当然,我并不是因为"东方简评"的立场是支持一方,就说它露馅,而是遍看全文(王兄和各位网友就不必了),全都是假大空,还把杨振寧说成是斤斤计较的账房先生(蛤蟆口气真大)--但是,它自己一点乾货都拿不出来,连像"弱作用力和强作用力"这样的相关术语都抛不出来,更不用说像王兄这样专业的分析了。
连"不知为不知"都做不到,还敢出来指点江山,真箇是误国误民!
(幸好之前对这个专栏观感不佳,一味只会高来高去,强拉因果。现在所见,果然没有浪费时间)
无脑的键盘侠到处都有,倒也不是中国的专利。 我以前已经说过,现代的电子传媒,极度放大了这些的无脑的噪音,使得民主制度更难正常有效地运行。
crztrader
2017-05-17 00:00
又来了!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中国要建一个其他国家从未建过的大型对撞机
文汇网 2017-05-17 22:20:22
wenhui.whb.cn/.../56150.html 中国的大型对撞机现在已处预研阶段,项目组正在进行全面论证,包括与企业沟通如何将那些从未制造过的对撞机零部件进行批量生产。“我们要建一个其他国家从未建过的大型对撞机,绝对不会按照现在已有的模式建一个。”这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王贻芳在今天(17日)举行的第五届大型强子对撞机物理(LHCP)国际研讨会上透露的消息。
....
看来只有把他开除,才能为国为民免除后患。
ä¸ç对ç½
2019-12-11 12:52
代转:我的专业跟X射线光源有密切关系,想更正博主的一个有关同步辐射和自由电子激光的小错误。自由电子激光相比于同步辐射的优势并不是X射线软硬的问题,同步辐射的能量做到硬X射线不难,反而现在的自由电子激光做不到那么硬。自由电子激光比起同步辐射的最大优势是X射线的通量更高,脉宽更窄。 另外,微博这篇文章上被转发最多的留言是:刘慈欣在科幻小说《朝闻道》里对理论科学家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这帮人拿着公款做研究,得到的成果是自己的,功成名就,这与拿公款嫖娼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感謝。我也注意到上個月SLAC的自由電子激光創下的新世界紀錄是脈衝最短,正在納悶自己是不是有誤解。
2019-12-11 13: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