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6 08:32:00
十天前原本想比较一下两岸在电力供应上所分别面临的问题,写到一半电脑开始当机了,后来靠重装作业系统和仍然胆敢拒绝跑的程式来解决,写作就暂时搁下了。但是本周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大出任何人意料之外,而且对未来国际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所以先在此评论几句。
我个人是乐见脱欧通过的,也知道通过的机会不像大众媒体所说的那样渺茫。但是任何违逆金融财团(虽然衹是英国当地的金融财团,真正邪恶的美国财团并未受伤)利益的决策,在现代欧美社会还是很难得的,所以我在事先衹评估了30-40%的可能。当晚脱欧票数一路领先,到美东时间凌晨二时已经底定胜利,我也就开了一瓶泡泡酒(不是香槟;香槟原本就是法国酒农把坏酒废物利用而发明的,有没有泡泡都十分难喝,全靠名气忽悠大众,我自然不会上当)来庆祝。
正因为英国的金融、经济、政治、文化精英一面倒地反对脱欧,所以这次公投的通过,本身反映着很重要的社会现象:亦即上层与下层社会的对立。熟悉这个部落格的读者应该知道我一向认为贫富不均是当前人类社会所面对的最严重问题,没有之一,而在70年代开始反扑的美国富豪是始作俑者。到了80年代,Reagan作为他们的代言人在美国掌权,英国的Thatcher则是最早在欧洲执行同类政策的政府首脑。三十多年下来,上层社会在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新经济潮流下得以集中了19世纪级别的大量财富,中產阶级(尤其是受雇于制造业的下中產阶级)却越干越穷。这股怨气在近年的欧美社会已经普遍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英国脱欧衹不过是它第一次成功地改变一个主要国家的政策方向;未来几年必然还会有新的例子。
不过欧美普罗大众对少数既得利益者的反动,有两个不同的维度:第一个是前面提到的受雇于制造业的下中產阶级,他们一般教育程度较低,年龄较大,居住在小城镇里,在美国他们是本次大选中Trump的核心支持者。另一个则是精英中因为良心、原则或其他因素不愿或不能同流合污、利用扭曲的制度来自肥的人,他们的教育程度高,包括了一些理想主义的年轻学生,一般在大城市居住,在美国主要支持Sanders(我自己虽然明知Sanders不可能选得上,也衹能投给了他;儿子甚至还主动去当了他的义工)。英国脱欧公投其实并没有联合这两股力量,而是由前者独自获胜;这是因为脱欧有着很强烈的反移民考量,这刚好是前述两股力量之间最大的矛盾。本阶段欧美的造反力量主要靠下中產阶级,正因为移民危机是刺激他们行动的近因;但是长期来看,要成功地改造经济社会结构,必须有理想主义精英的参与。换句话说,欧美如果想要解决贫富不均问题,重新建立平衡合理的社会,就必须有下中產阶级与理想主义精英的结盟,也就必须先超越移民问题;而这在目前看来,希望相当渺茫。即使造反成功,基础不稳,没有正确的共识,也就不能选择深刻有效的改革。
从英国国家整体来看,我个人认为除了金融业之外,脱欧的代价远没有留欧派所威胁的那么大。这是因为损失往往是可以用其他手段来弥补的:失去既有自由贸易资格会引发签订新自贸协定的动力;英镑贬值反而促进出口,解决通缩问题,并且减轻国债的实际负担,日本对此还求之不得;苏格兰独立更衹是被政客和媒体炒作,实际上英国脱欧反而让苏独的代价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最后这一点在媒体上被完全忽略,所以我在此仔细解释一下。
两年前苏格兰搞独立公投,虽然没有通过,但是气势反而更盛,随后独立派的苏格兰国家党席卷了当地的民代选举。但是当时所谓的独立,不但北海原油的收入可以100%拦下,苏格兰议会也将收回所有的政治权力,这都是没有争议的利多。苏格兰计划成为新的欧盟成员,自然保持了与欧洲和尤其是英格兰之间的自由旅行、移民和贸易关系,所以一点损失都没有。现在英国脱欧了,其最确定的政策改变就是不要自由移民。反对自由移民的欧洲国家很多,但是英国成为第一个脱欧的国家,它有海峡的天然隔绝是决定性的因素。同理,苏格兰现在若要独立,就算能很快加入欧盟,可以自由旅行和移民的对象衹是隔着海峡的欧陆国家,唯一接壤、而且有300多年各种盘根错节关系的英格兰反而变成必须拿签证的目的地。这是大大的利空,一般老百姓绝对不愿意,所以不公投也还罢了,若是公投衹怕苏格兰国家党要一败涂地。英国的政客素来老谋深算,我猜苏国党人藉机造势几天就会找臺阶下了。
至于金融业离开伦敦,这当然是一个可能,但是欧盟对金融界的管理一向比英国严,这次Cameron在二月从欧盟拿到的助选承诺就包括容许英国继续若干自行制定金融管理政策的权力。现在脱欧了,英国可以完全自主,那么金融业当然可以用离开的威胁来予取予求,结果可能是金融业反而左右逢源。这也就印证了我前面所说的,衹有两股造反力量合流,共同专注在解决贫富不均问题上,才可能有正面的结果。
总之这次脱欧,英国并不是最大输家。那么从国际政略的角度来看,谁的损失最大呢?中国虽然一再表示反对脱欧,其实衹是表面客气一下,骨子里当前中欧关系专注在两件大事上:第一是今年年底到期的WTO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详见前文《市场经济地位》),第二是欧美是否会谈成TTIP,从而巩固美国用贸易协定孤立中国的政略(详见前文《再谈TPP》)。英国是支持中国在WTO的市场经济地位的,所以表面看来似乎中方吃亏了。实际上中方成竹在胸,早已收买了联络好中东欧次要国家(如上周习近平刚访问的Poland,以及最近其总统到北京访问的Czech),应该足以打败想投反对票的法、意、西三国。现在欧盟分崩离析,更经不起中方的威胁利诱,所以脱欧不见得对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有不利的影响。反而是TTIP可能因此悬了,也就难怪美国对脱欧不高兴。
中方真正的损失,在于Cameron下臺,连带着公然亲中的Osborne的首相梦也跟着泡汤。现在谁会是下任首相,情况还不明朗,不过中美都布局已久,最可能的是不论谁上臺,都会继续以往的两面讨好策略。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必须赶快签订新自贸协定的动力,下一任英国政府可能会和中美都签下自贸协定,那么中美两边都不能算是什么大输家。
至于距离较远的俄国,因为欧盟弱化,又少了一个鹰派的英国,应该会因而提早解脱经济制裁,算是一个赢家。日本因为英镑和欧元齐贬,美国的加息也渐行渐远,结果日元反而大幅增值,正是安倍最不愿见到的结局,是典型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不过真正吃亏的,还是欧盟自己,尤其是盟主德国。
德国在1990年代统一之后,受地缘政治利益和理念双重驱使,不遗余力地推动各种汎欧组织的扩张,很快地建立了欧元区,并且将经济发展度明显低于西欧的东欧国家收入欧盟(北约扩张主要由美国推动,不能算到德国头上)。但是把贫弱的东欧强行统一进入一个货币和移民联盟,自然会衝击既有较为富裕的西欧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德国因为有强大的制造业,东欧成为它的新市场和廉价劳工的来源,总体来説受益很大,但是制造业效率较低的国家就衹是纯粹帮德国买单了,所以欧盟的东扩对德国和东欧都是好事,对西欧的其他国家却不见得如此(对比早期的欧盟,那是真正互利互惠的机制)。
如果德国仍然是由大政治家如Schroeder主政,自然会明白必须优先安定欧盟内部的道理,也会知道德国没有对外挑衅的本钱,必须持续与俄国的良好关系,并且避免在临近地区用兵。Schroeder主张与俄亲善,拒绝加入美国发起的伊拉克战争,都是基于以上考虑、高瞻远瞩的卓见。但是过去十年掌权的,却是沽名钓誉、依民调治国的Merkel。遇到阿拉伯之春,就附和愚民,贸然介入利比亚和叙利亚,结果是两者都成为百万级的难民发源地。美国在乌克兰挑起政变,Merkel虽然没有参与,事后又是附和愚民,制裁俄国,搞得两败俱伤。等到叙利亚难民成为狂潮,Merkel不但事先没有准备,而且还临时玩弄小聪明,又想找西欧其他国家来帮忙买单,这才激化了各国反移民的力量,从内部撕裂了德国二战后歷代总理辛辛苦苦建成的欧洲霸业。
英国脱欧的最主要后果,就在于此。现在法国、意大利、丹麦、荷兰等国都有跟进脱欧的运动,其他西欧国家也都有极端反移民的政治力量(东欧国家在政治上对Merkel的难民政策更不舒服,但是因为是移民政策和经济整合的受益者,脱欧顶多衹是喊喊口号,不可能有真正的行动)。不论他们是否成功,欧洲在二战后的整合和復兴已经到此为止,我们从此进入了欧洲加速分裂并衰退的新纪元。长远来看,这会在国际舞臺上空出位子给新兴强权,尤其是中国,所以英国脱欧是个不折不扣的歷史性转折点。我们真正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
【后注】今天是2017年五月24日,英国正在准备大选。不过苏格兰国家党很明显地是一群业余(dilettantes),在大环境已经完全改变之下,仍然死抱着独立公投不放,看来他们的议员席次只有收缩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