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条留言
evergrand
2015-11-16 00:00
中国有很多牌可打。如果是我,现在就会先“整顿”一下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分公司,做出随时可以把它踢出中国市场的态势。不过中共当局的外交一向很软,有他们自己的考虑。\\ 我觉得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美欧资本对大陆的就业影响实在太大了,就中国与美欧两家之间的贸易,保守估计至少得涉及超过5000万人口的就业问题吧~~~ 现在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啊~~~难怪会一直软弱,投鼠忌器~~~
如果有政治意愿,总是能想出损人利己的办法。 我并不是说应该真做,而是必须让Merkel知道兹事体大。
双十一销售额创纪录,为什么华尔街反而看空阿里?
www.guancha.cn/wangcai/2015_11_13_341207.shtml 「澳大利亚对冲基金Bronte Capital的基金经理汉普顿(John Hempton)11日在回复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网站的邮件中说,投资者对阿里巴巴销售数据的质疑已经扩大到了其双十一的销售额上。
“这些数据比中国其他的统计数据还不可靠,”他说,“它们非常荒谬。假如我说我家后院长了一棵275米高的树,你肯定知道我在编造数字,但你能确定我家后院有棵树,然而275米显然无助于判断这棵树的真实高度。”
汉普顿还写了一篇长长的博文,详细地“驳斥”了双十一期间的物流数据。他说,中国双十一竟然有3亿件的包裹,这比美国UPS和联邦快递一年的包裹数加起来都多!不!可!能!」
被宣传洗脑之后,人云亦云,宣传成了连锁反应;这正是美式制度下宣传体系的特徵。
evergrand
2015-11-17 00:00
不过美国民众对中国越来越敌视,我们这些侨民的日子也就越来越难过了。 // 博士说过自己老婆孩子完全都不理解更没兴趣了解你每天泡在网上写的东西,真不希望你的小孩以后会因为在美受到不公平待遇而迁怒PRC。 您不担心吗?
我最近和儿子谈了一下这些事,他开始理解接受。个人在大环境下,实在无力独挽狂澜;他已经受了美国教育,成了美国人了,即使知道自己是二等公民,也衹能逆来顺受。
evergrand
2015-11-17 00:00
我也在陶冬的很多文章中经常看到很消极看衰中国的观点。 此人也是供职于瑞士信贷,似乎跟博主隶属过同一家公司,不知博主对此人有无了解。
没有。瑞信是很大的公司。
其实我认为中国因为她的人口疆域物產, 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既使在现在,只要保证能源及原材料的供应 (或补充)不断, 最坏的情况下实行一种半封闭的经济也是可以活得不错. 只是中国目前富裕的程度还不够体面, 因此还必须在国际贸易上与主要的经济体折衝以求成长, 但以中国人的中性和老谋深算; 应该不会一条道路走到底( 像美国式的消费经济; 肆意浪费以求推动经济成长). 所以在目前能多赚一点那就多赚一点能快一点赚钱的话那也要不失时机, 反正弹性务实就对了(这里还不要忘了中共在非洲和拉丁美争的经营). 总之以中国现在的体量国情制度以及全球性的经贸铺陈, 那是进可攻了退可守, 所以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到明年底是否会被全盘接纳, 我觉得中共也不会很在乎. 另外我认为TPP那就是个急就章, 就算搞成了也伤不了中共, 而在那之前, 一带一路应该已经有了发端. 东南亚和欧亚大陆市场的含金量肯定要高过其他地区, 欧洲大国快速的加入亚投行就证明他们已被中共牵着鼻子走了, 这点我认为主要是08年次贷风波欧洲各国除了德国之外都损失惨重 (UBS就亏了800亿美金) 那美国这种无良的老大不跟也罢. 至于大家谈的国际宣传和话语权那又怎么样? 欧美的宣传不都都挺好的吗? 但最大的恐袭不就就发生在她们身上? 言过其实, 一昧标榜人权自由, 但又言行不一, 那就是废话没人信的; 中国闷声大发财就好. 而对内的產业我觉得QED的说法是对的
08年时,高盛把有毒的资產都事先卖给无知的顾客,这些无知的顾客主要就是德国的中小银行。 中国的经济是实业型的,其產量永远会大于本国原料供应,也大于本国市场需求。欧洲不但是第一大市场,也是国际贸易制度的标杆,所以才会有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中共怎么会不在乎欧洲的态度?
evergrand
2015-11-18 00:00
不过大陆内部对降速能提质的观点争论也很大,抨击“速度降下来,质量慢慢提上去”是带路党忽悠中央高层的声音也不是这一年两年才出现的,毕竟每年超过600万的高校毕业生(外加数百万社会青年)得找到工作可是刚需,只怕是速度降了,到后来质量不仅没上去,失业率反而上去了,年轻人无所事事是个大乱源呐~~~ 增速跟新增就业里面的关系到底有没有个定量分析?~~
服务业的就业容纳量比制造业大,所以现在还没有严重的失业问题。 举债和房地產泡沫都已不能持续,降速不是选择,而是必要的。
Keats-long
2015-11-19 00:00
关于台湾问题,记得以前看过朱云汉教授一个在台大演讲的视频,他也直言有社会人性的问题在主导着台湾民意的变化。他的分析大概是:在80,90年代初,台湾远远比大陆发达,台湾GDP最好的时候接近大陆的50%,外汇存款即使到了96年台海危机时候,双方都是接近的。那个时候台湾民众对中国的认同居然高于对中国台湾的认同,而对台湾的认同是很低的,即:中国>中国台湾>台湾,现在看来不可思议。显然那个时候台湾民众主流思想认为台湾可以主导中国的统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台湾慢慢意识到自己主导不了统一,于是对中国的认同持续衰退且慢慢转独;又随着大陆的逐步发展壮大,台湾慢慢认识到统一不可行,独立也不可行,于是社会整体变得更加焦虑;到了21世纪,两岸整体实力愈发拉大距离,台湾面对大陆的感情就五味杂陈,于是越发往独的方向狂奔。愚以为大概等到台湾彻底沦落的时候,台湾自然会心甘口服的,那个时候独派会彻底边缘化!有人过于归咎于李登辉陈水扁的台独运动,要知道如果社会大趋势如此,没有李登辉,可能就有陈登辉;没有陈水扁,可能会有李水扁。进一步分析如果沿着这个脉络去看台湾问题,绿营的台独便是假议题(李敖的观点),因为他们不敢冒着牺牲自我发动独立战争的代价,推动真正的法理台独。要知道当年清政府割台,台湾直到反抗日本仁人志士全部牺牲后才完全臣服。其实谁都知道只要不法理台独(这洽是中共的底线),中共便总有机会控制甚至统治台湾。其实很多大陆学者分析中日关系急剧转变的节点恰好是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的时候(郭正亮在新浪微博里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可见人性的观点也适合于社会群体。
不要低估李登辉幸运得到的地位和影响力;若是没有李登辉,国民党不会垮得这么快这么彻底,与大陆的决裂也不会如此决绝。
“僵尸企业”清理将划定时间表
http://www.jjckb.cn/2015-11/24/c_134847092.htm 2017年之后确实是个较好的时间点,经济相对復甦,加上严控无效產能,更重要的是改革需要权力稳固,2017之后习近平政府能做到大权在握。今天的新闻如果从时间上看来,大规模清理无效產能的时间没两年就要到了,清理这些东西已经成为国策。
就供给面经济学来看,这些过剩產能不是有效供给,而是无效供给、资源错配。不是创造财富,而是摧毁财富。维持着殭尸企业的钱拿来补贴给下岗员工,对国家社会明显有利的多。原本產业竞争力强的企业,也不会被殭尸企业拖着下水一起死。苹果、安卓杀死诺基亚,汽车火车干掉马车,没有淘汰就有没创新,创新又带来更多新需求。邓小平早期的改革就是最明显的供给侧管理成功的例子,联產承包制、建立特区实验、鼓励大锅饭的下海经商,这些都是放松管制、提高生產效率、进而创造财富。朱镕基国企改革就更明显了,只不过时间拖得越久,到了朱手里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李克强说的怎么万眾创新、减税、国企產权改革、清理產能....也通通都是。可是上台以来,真正落实的却没几项,期间经济选择也是变来变去。拖得越久,代价越大。
前几年大陆官僚集团上下对清理產能共识不大,保GDP还是最重要的。相信今后高层会不断的对下面潜移默化中央清理无效產能的决心,甚至会修正一部分GDP或增加一些清產能的指标在考核上,一两年后开始大动作时阻力也会少一点。
还有一个很大的背景,你没有提,就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的工作适龄人口在现在刚好达到顶峰,所以从此就业问题的压力会越来越小。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时候,不敢也不能把大批国企员工丢到马路上让其自生自灭;现在已经没有这个顾虑,再不做就真是乡愿了。
Keats-long
2015-12-09 00:00
刚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看到一则新闻,见 (
http://m.zaobao.com/news/china/story/557745 )一个34岁的台大中文系毕业高材生居然靠夹带偷书赚了7年钱,这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从这个小事可以折射出台湾衰落确实很快。台大好歹是台湾第一名校,在大陆谁能想象清华北大毕业生靠小偷小摸过活,混的再差还不屑做这个事吧?天涯台版有个叫阿靓的台大新闻系毕业生在大陆几年开宝马,股票账户几百万人民币。还有一个叫"八年级的尾巴"的台湾清华毕业的女生在天涯台版发贴讲述自己在杭州的工作经历,已经跑遍了大陆所有的省区,包括新疆和西藏,第一年就赚了30万人民币。当然这些都是特例,很多人都没有这样的成绩,但确实反应了两岸当前极大的反差。大陆之大,其实我们身在其中也难以完全了解其中的奥秘。以上给刘克昌网友参考!
我想还是不要对个例过度解读。哪一个时代都有个别的疯子;现在臺湾整体的衰落是明显易见的,毋须从一个个案来印证。
voyager_ho
2015-12-09 00:00
与刘克昌网友交流一下: 我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 薪资这种东西,对老百姓来说,看的不是绝对薪资,而是相对薪资。例如我赚2000欧元,你赚等值2186美元(目前匯率),帐目上我们是相等的,但我在欧洲花这个钱,和你在美国花这个钱,能买到的东西,享受到的服务,不见得会是一样的。因为两地物价不一样,消费税率不一样,物流成本不一样。 同样道理,如果你每个月可以拿到2000欧元的薪资,但你生活在曼谷,你的生活会比在欧洲还要更优沃,基本上没有你买不起的东西。 回过头来看两岸,最新的趋势是人民币已经加入SDR,新台币不是。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人民币刚进入”印钞票买资源“的阶段,它不再需要保持大量的外匯,因为人民币本身会成为别国需要使用的外匯。 这点和台湾完全不同,因为台湾必须要赚外匯才能买资源。外匯主要是美元。新台币一出台湾是无用武之地。所以在立足点上,台湾和中国大陆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台湾现在人均收入超过大陆,但考虑到购买力,实际上没有领先那么多。可以说,中国大陆的人均薪资,在同样的水准上,它可以买到的东西,很可能是全世界相对最多的。 举一个例子给你,在淘宝上买家用滚筒洗衣机(假设同样洗衣量),一台5000人民币以内可以搞定,但在台湾要40000台币以上,光看外表,它们在外观上几乎是一样的,只是Panasonic在两岸推出的不同机型。 所以,如果一个大陆人一个月赚10k人民币,一个台湾人一个月赚50k台币,你觉得谁比较富裕呢? 以目前中国大陆世界工厂的地位,和超强的科技赶超速度,它的沿海地带要追上台湾,应该在最近几年内就会发生,我个人则认为已经发生。 此外,只要中国能生產某种產品,那么这项產品最低价的一定是中国制造。这是中国的绝招,没有任何国家有办法对付。 中国大陆的优势,在于政府行政效率,也就是台湾人直觉上的的刻板印象:鸭霸。这个效率优势使得中国大陆可以集中必要的资源,应付各种挑战。这个体系并不完美,但它正在进化,变的比以前更有能力。
购买力的差异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臺湾其实物价已经很低了,衹是大陆一般更低。 大陆的沿海一綫城市和内陆还有很大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我想对臺湾去的年轻人,以前者较为重要吧,那么物价不见得比臺湾低很多。当然臺湾本身也有城乡的差异。
entanglement
2015-12-26 00:00
人民币加入SDR后没几天,IMF总裁就爆出面临20年刑期的犯罪,王先生觉得这两者之间有无关联?
我没有看到直接的关系,有可能是巧合。 Christine Lagarde靠拍Sarkozy马屁而拿到IMF的职位,她原本是Sarkozy的财政部长,当时就有这个案子在醖酿。我个人觉得案子本身的确是无中生有的政治报復,但是是法国内部狗斗的结果。 Lagarde的IMF政策衹是执行欧洲的共识,美国应该不会迁怒到她个人。我其实更担心Osborne;他还要五年才能继任首相,途中很可能被美国人暗算。
evergrand
2015-12-29 00:00
今天看到美国敦促欧盟的新闻后,自告奋勇把《市场经济地位》本文推荐给观网小编,得到的回复没头没脑的~~~罢了,安静多一个观众算了~~ //感谢你长期关注与支持我们 热情推荐文章 王博士确实有不少真知灼见 但有些地方也值得商榷 那么中国是不是会成立一个亚洲货币基金会(AMF?)来架空IMF呢?我觉得美国不可能主动放弃在IMF的否决权,所以长久来説,这应该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未来两年发生的机率非常小;为什么呢?因为IMF名义上仍是欧洲主导的国际机构,如果中方设立AMF,必然会严重得罪欧洲的政经菁英,而在未来两年中方还有两件大事必须与欧洲合作,不能冒撕破脸的危险:这两件大事,较长远的是中欧自贸协定,到2016年年底就到期的则是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比如这里有自说自话,自竖AMF靶子的嫌疑 当然,我们会继续关注王博士 谢谢//
这是推脱之词,因为我不是在辩论,而是做独白,当然是自説自话。他实际的意思是,这些实话我敢说,他们不敢印。 我早已注意到《中时》对我的部落格的自由放任,其实是很值得珍惜的。读者在被《中时》的软体缺陷困扰之际,请提醒自己那些是次要的考虑。
evergrand
2015-12-29 00:00
美国警告欧盟不要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将助长倾销廉价商品
www.guancha.cn/economy/2015_12_29_346288.shtml 哎,世界这么乱,装纯给谁看~~~!
暗流涌动,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欧洲、东南亚、甚至香港新加坡不是都有一部分亲华的力量吗?让这部分亲华的教授、学者什么的多发点文章着作宣传宣传,到时候北京再出面唱个双簧,采纳他们的意见什么的,学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跟媒体、学界配合的路子能行么?
欧洲人看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报道陈情会更容易同情中国吧~~!
美国人使坏,都是由宣传喉舌开第一炮,当初要侵略伊拉克,就是很好的例子。 这篇《金融时报》上的文章显然是要对Merkel施压之前,先声夺人、奠定舆论基础的手段。中方可能最后还是得拿出对大众汽车的杀手锏来。不过美国拖了这么久还不肯确定大众的罚款,可能也是想把两件事扯在一起。
cwyu1003
2016-12-28 00:00
最近看到的新闻是美国不打算承认,这早在预期之中。欧盟国家似乎也不打算承认,可否请先生对这件事的最新发展分享一下看法?
最后中方决定WHO的仲裁庭见胜负,反正胜算极大,就是要拖一段时间。
WTO裁決出來 最近WTO的裁決出來了,很遺憾沒有取得市場經濟地位。按照目前的國際情勢,中方似乎也不會對歐盟祭出制裁措施,畢竟在中美貿易戰下,還對歐盟祭出制裁措施也不太合理,不曉得日後中方還有甚麼辦法。
這件事原本就希望渺茫:不是中方理虧,而是因爲這與歐盟自身利益相關,即使不在乎美國的態度,歐洲人自己也想要作弊。
目前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徐圖另外與歐盟談自貿協定。當然歐盟會因此而姿態更高,那除了另起爐竈之外,也別無他法可想。然而中方連瑞典在新冠防疫中的惡劣行爲都不願拿出來做文章以壓制敵對方的氣勢,建立WTO的替代更難上千倍,所以非常不可能下定決心動手。
2020-06-23 03: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