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条留言
Keats-long
2015-09-17 00:00
先生不是用拼音打字吗?文章里第一句“自已”打错了,咬文嚼字让您见笑!您说的是发音,其实经过一甲子的隔阂,两岸用语词汇方面现在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这几十年恰恰又是世界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在传统文化方面,我偶尔还是能感受台湾用语的古典。例如洪秀柱讲“各位先进”,刚开始还真不知道先进的这个用法,后来才知道这个词应该出自<<论语·先进>>篇!不可否认,大陆由于文革时代跟传统割裂的悲剧对现在影响依然存在,不过现在传统文化在复兴!
打错了,已更正。 我只讨论了发音,当然用词也有很多不同。其实美国和英国的英文,也有发音和用词上的差异,例如Schedule两边的发音就不一样,电梯美国说Elevator、英国说Lift。没有官方的督促,这种语言的分裂是自然的。
crztrader
2015-09-17 00:00
我遇到问题需要GOOGLE找答案,而答案往往在对岸的网站,就这样很自然地看懂简体字。我感觉两岸对知识分享的态度很不一样,大陆网友把技术当白菜,很愿意写出来。 职场上的经验是懂越多吸收越快的人越愿意教人,三脚猫功夫的,找你帮忙时叫你大师,你请教他某个他做过的东西就遮遮掩掩。
我想因为地大人多,人才也多,想要独霸自己的心得没有意义。 台湾人的确比较小家子气,喜欢斤斤计较,占小便宜。
passingby
2015-09-17 00:00
在保障语言基本沟通无碍的情况下 保持一些地区区别的趣味还是蛮不错的 某些学究还想拿着康熙字典教人"正音" 其实他们学就了大半辈子 对中文各地方言的中古音上古音却完全不了解 还得靠一位瑞典人高本汉才解开了通往古音拟测的路 这就是学术和学究的差别
请用散文格式留言。
台湾国比大陆强太多太多
2015-09-17 00:00
难得讲到中文阿。抛去政治因素,中文应该是世界最厉害、精粹的语言。 王孟源你中英语都懂,哪种语言厉害?
我专用英语20多年,写起正式的稿来,其实用英语比较舒服。 中文要写好,必须懂歷史知典故。英文则常有很多所谓的同义字,其实口气有些许的差别;能经常地分辨出哪一个字最合适,就露出受过高等教育的气息。
小时候一位老师言之凿凿,让我一直认定是“每下愈况”。直到看了张大春先生的解释,才豁然开朗。(
www.facebook.com/photo.php )文字原本就是活的,逐渐的演变是自然的现象。
不过,很大的争论就在于”逐渐的演变“和”全面的创新“的异同吧。我们的方块字从秦篆汉隶,到楷书行书草体,千年以来已经是一套相当稳定完整的通用符号。直到中共系统化的简化,才有这一个古来未有的突然转变。当然这跟彗星消灭恐龙一样无所谓对错,就是发生啰。简体字通用之广,早已是世界主流。繁体,或正体,应该会像黑胶唱片,底片相机,秦篆汉隶一样,被当成艺术品被赏玩吧。
至于有一两位朋友强调现在的繁体字是根据“清朝康熙字典”,”不过三百年“,似乎是暗指繁体字是异族朝代不久之前才定规下来的?这一点应该和歷史事实不符所以在下不能苟同。找找宋朝明朝留下来的书法,应该可以很清楚看出现在的繁体字楷书的定型,远早于清朝。当然在怀素的狂草里也到处都是简笔字。
最后蛇足一句:要说谁吸收传统中华文化程度高,我们这里谁也牛不过康熙皇帝!
我觉得这些论点都不是关键。真正的重点是语言的任务在于方便沟通;大陆和台湾有不同的系统,各自都没有理由改变,那么须要跨越两岸的就两者都学吧。讨论所谓的”优劣“实在是玄学而不是科学。
evergrand
2015-09-18 00:00
汉字简繁之争的话题林林总总而且由来已久,两方也各有道理与说辞,谁都不能驳倒谁。百八十年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在此博必然也不会有个确切的结论。 故双方支持者在博主宝地讨论问题,都不能上纲上线,甚至互相挞伐,把单纯的问题上升到永远无解的神学层面。更不能捡起一些不入流的深绿、港灿、愤青等被意识形态绑架的生物,或者借由满嘴喷粪来显示自己存在感的网络喷子们的糟粕,借繁简话题偷渡到肆意侮辱、人身攻击,表达自身优越感的层面。 我想博主行此文之目的不是在于要分出简繁汉字孰好孰劣、孰卑孰雅,而其开宗明义就已说明:\\在发音上,还是统一为佳,以利沟通,所以我自己也用心学大陆的版本\\。 此博本为王兄为台湾人所开,但显然现在已演变海峡两岸交流切磋、互通有无的重要的高水准的平台。既然如斯,双方更重要的是找到共识而非放大互相之间的分歧。留言中已隐隐出现超出理性表达观点的情绪性的发言,此风必须被扼杀在摇篮。自制!。(或者是我太敏感了) 回到大家繁简之争这个话题,谈几点个人看法: 1.汉字简化书写已有数千年历史,所以汉字简化只存在是否步子迈的太大的问题,而不存在行为正当性的问题,对使用简化(繁体)字的人群进行人身攻击等语言侮辱的行为实在可耻; 2.现实层面上看,简化字是个超过13亿人的使用市场,随着这个市场的扩张,早前的海外繁体市场绝大部分被简体取代不可避免。在这个背景下,繁体字就显得甚为小众,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处于主导地位的简体文化圈包容、保护这个繁体的弱势文化圈才是个健康的心态。 按照目前的趋势,识简体必然是使用繁体文字的族群未来的一个必须课。被“正统性”这个心理障碍桎梏而内心排斥简体字,在现实层面来看实在不明智,颇有“愚忠”的意味。 3.繁体文化圈应该团结大陆喜欢繁体字的人群,当与其形成合力将繁体之美推广之。不要因为简化字而将大陆打倒一片,误伤到这群喜爱繁体的族群。 ... ... 献丑了,欢迎指正。
我也觉得,既然现状不可能改变,大家就应该接受事实。两者兼用并不困难,对一般知识分子也就是几天的工夫。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的差别更大些,可是两边的知识分子通常还是会下点工夫去学对方的语言;何况中国大一统的传统更强些。
jeffchang
2015-09-18 00:00
PC网友: 一、 \\至于有一两位朋友强调现在的繁体字是根据“清朝康熙字典”,”不过三百年“,似乎是暗指繁体字是异族朝代不久之前才定规下来的?这一点应该和歷史事实不符所以在下不能苟同。找找宋朝明朝留下来的书法,应该可以很清楚看出现在的繁体字楷书的定型,远早于清朝。当然在怀素的狂草里也到处都是简笔字。最后蛇足一句:要说谁吸收传统中华文化程度高,我们这里谁也牛不过康熙皇帝!\\ 不,我想阁下完全误解了我的意思。我没有华夷之辨的想法。我只是想说中国汉字自古就是“一字多写”,例如光是“国”字,自古就有“国囯国囗圀”等多种写法,甚至有人统计过,国字共有41种写法。但是把"国"定为guo的标准正字只是康熙时候的事,难道只有“国”才算是guo?而自古就有的“国和囯”等就不是guo了吗?因此认为当前通行的标准正体字才是传统中文这一观点实在有失偏颇。我的观点是无论繁体字还是一些所谓的简化字,都是自古就有的,没有谁更比谁更高贵的道理。有些台湾朋友在这个问题上具有深深的优越感实在是没有历史依据。中共颁布的简体字也只是选取了一些笔划最少的字形作为标准字而已,我认为中共的简化字方案和康熙的《钦定大清正字》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二、 \\不过,很大的争论就在于”逐渐的演变“和”全面的创新“的异同吧。我们的方块字从秦篆汉隶,到楷书行书草体,千年以来已经是一套相当稳定完整的通用符号。直到中共系统化的简化,才有这一个古来未有的突然转变\\ 这一观点在学术上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我并不认为从繁体字到简体字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突然转变,因为前面已经科普过,并不像有些人臆想的那样——简体字是中共凭空捏造出来的,实际上很多简体字自古就被我们的祖先和繁体字同时使用,并行不悖。 至少从繁体字到简体字的变化并不比秦篆到汉隶的变化来得更激烈,不信的人可以去看汉隶,你绝对大部分都认识,然后你再去看秦篆,保证你一个也认不出来。事实上学术界早有定论:从秦篆到汉隶的转变,这才是中文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文字变化,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才形成。此后的若干次文字变化,包括繁简之变,都只能算是小打小闹而已。
这些歷史的细节,实在不是这个议题的关键所在。 大家虽然做的讨论是理性的,也不算离题,但是已经太钻入牛角尖了,请到此为止。
jeffchang
2015-09-18 00:00
有人建议台湾用简体中文?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台湾用繁体中文挺好的,保持中文书写体系的多样性,这在世界语言中也是独一份。还有,大陆人识别繁体字比较容易不是练习毛笔字的功劳,而是大陆教育提倡用简识繁,并没有废止繁体字,小学语文课本里后面是有常用繁体字的对照表的,中小学生用的中文字典里面也有简繁对照,大街上店铺的门头牌匾和公司单位名称用繁体书写的比例也非常高。还有一些报纸的报头、大学的校名之类的也用繁体。一个小孩从小到大,可以接触到很多繁体字,因此只要不是文化程度太差的,识别一般常用的繁体字完全没有障碍。我小侄子今年14岁,我看他打索尼游戏机,里面有台湾翻译的繁体中文版的英语游戏,他说完全认识。
不过有些台湾朋友关于简体字的看法被媒体的故意抹黑给误导了,我在这里澄清一下。比如很多人认为简体字是中共凭空造出来的,这是错误的。其实简体字几乎都来源于古汉字的异体字(古代汉字往往一字多形),今天通行的繁体字来源于满清康熙皇帝的钦定字体,因为康熙有感于几千年来形成的一个汉字往往有好几种写法的混乱局面,决定为每个汉字指定一个法定写法,但由于康熙个人独特的审美观,特意为每个汉字选取了最繁杂的那个写法作为正字。所以有人说,现在通行的繁体字也并不能代表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因为它只是距今300来年的康熙颁布的。
而且汉字简化不是中共的首创,国民政府迁台之前就打算做这项工作,结果因为输掉了内战,汉字简化被中共抢了先,蒋介石本着“汉贼不两立”的思想,就不再打算搞了。
下面观网的这篇文章针对台湾社会关于简体字的误解有详细的考据,有兴趣的台湾朋友可以一读,或许会改变你的固有观念:
www.guancha.cn/Lidian/2015_06_25_324557_2.shtml (有意思的是,里面展示了一封蔡英文手书的亲笔信,里面用了不少简体字)
一个可以完全以理性分析的议题,沾上政治气息之后就情绪化了。
Dave Wang
2015-09-19 00:00
有一次在马未都先生的视频里提到"角色"这两个字发音的问题,他认为角色的"角"字本来念"脚",但是在戏剧界有人念"决"以区别行业内外的用法不同,算是行话。 我举个例: A问:[请问兄台在这部戏里扮演甚么(决)色呢?]在这理念(决)音,有大腕儿的意思表示其重要性,也有抬高对方之意。 B回答:[不敢!小弟只是演一个小(脚)色罢了!]为了自谦,回覆时不宜念"决"而是念(脚)音。 中国人发音常常因"语意"和"语境"的变化有所不同,随着时空的演变要想掌握好语文的妙处实在不容易,现今有人念(脚)或(决)只是一种习惯使然,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了。另,中国南方很少卷舌音,我想这是台湾习惯念(脚)色不念("决儿"色)的原因吧。 一点自己的想法,请多指教
如果真是这样视尊卑而变,那还真有点日语的味道了。
Keats-long
2015-09-19 00:00
现代汉语两个三声字组成的词汇,阅读时第一个字读第二声,第二个字读第三声。例如上面陈晨网友所提到的“蒙古”便是,“内蒙”的“蒙”读第三声;“蒙古”的“蒙”则读第二声。另如侮辱,美好等等。但当词汇是叠词时,第一个字读第三声,第二个字读轻声,例如姐姐。大概两个三声字词汇连读发音时不协调,所以得变音。英文里面也有变音的现象,例如Stop, 发音时要将t要变成d这个音去发,前段时间还见有人自称英语博士发帖说stop怎么把t发成d去了,我简直忍俊不禁,印象中初中英语老师便教授过了。以上献丑了,供各位大人参考。
这些应该是初中以前就学了的事。
聊点轻松的,年少读书时学鲁迅先生的文章对师生双方都是痛苦的事——无数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还有的干脆就是别字,原稿在教科书中出现,先生是唯一享受这礼遇的人,原因你们懂的。老师教的似是而非,我们听的更是稀里糊涂。有好钻研者回家查大部头辞典想搞清楚究竟,结果只能是更悲剧。。。
最有意思是用先生《秋夜》中“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做范文讲解“新颖,细细品读能体会到那份孤寂和愁闷"。之后有次写作文想抖个机灵直接把枣树换成槐树,得到的评语是”废话连篇“
有兴趣补上这一课的台湾朋友可参阅
http://www.docin.com/p-686350759.html
人文学科没有绝对的是非,只有主观的优劣,所以向来都是知名度的竞赛,不过这无关国计民生,不是问题。 美国经济学和超弦学界骨子里也是这样的,只在表面披上数学的外衣,危害反而极大。
>>歷史上每一代人都会嫌下一代退化
说得好,请看此文:
http://www.douban.com/note/86963200/ (每个世纪的英国人都会抱怨英语在他的年代堕落到极点,上个世纪的英语才是英语的完美状态……每个世纪皆如是)
其实简繁之争很简单,如果出于命运的捉弄,大陆用繁体,台湾用简体,现在大陆人和台湾人依然会以同样的狂热争辩繁体/简体更好,只不过方向会反过来
其实日本也有很多简化汉字,有些字甚至比大陆公认过分的二简字还过分,例如「渋谷」的「渋」是「涩」的简体、「弁」同时是「辩、辨、瓣、辫、办」的简体,但台湾没人在意,台湾人学日语的时候也是要写这些简化汉字的,但他们好像意识不到自己在写简化汉字
繁简体之争没有实际的意义,纯属个人意气喜好,请不要再多做讨论。
照说古人为避免误解, 同一范围的常用词会避免读同音的. 胃炎和胃癌, 若念同音, 在治疗上极易產生问题. 癌虽然从岩应念yan2, 但若从闽南语观察, 可以看得出来它本来和炎是不同音的, 如今既然在普通话理已造成同音问题, 就应以解决问题为重, 念ai2, 而不应再坚持念 yan2. 另外一样困扰人的还有 “中点” 和 ”终点”, 我还没看到好的解决方法.
像中文这样的单音节语言,先天就有这方面的困难吧。 有人对全世界的主要语言做过研究,要表达同量的资讯,中文是耗用音节最少的之一(只有越南语更为简洁)。音节少,自然会有很多不经意的同音词。
大陆有一些人不满简体字, 引经据典发表文章, 想要改变一部份他们觉得不合理的字, 但并没有成为主流的声音. 中国的执政当局也一再表示没有打算更改. 我当初在电脑不普遍的时候, 就拿繁简对照字典熟悉简体字, 到如今还是对有些字不习惯, 但我问过大陆籍的同事, 他们从小就学简体字, 对我说的那些问题, 完全没有感觉, 反过来对许多繁体字感觉没有必要这么麻烦. 和他们逛名胜古蹟时, 许多大陆人看不懂石碑上面的字, 也只有在这种时候, 他们会有点想学繁体字. 繁简问题和其他许多两岸间的问题一样, 目前大陆是没有办法和台湾好好讨论的, 因为台湾搞不清自己发言或谈判的份量, 也似乎没有太大的诚意要去谈那些问题.
繁简无所谓优劣,习惯就好。有需要的人自然会两者都学,没什么难的。
gphuang67
2016-01-01 00:00
朴(piao3)的发音应该不是来自韩国,这个字韩国人用英文拼作Park. 以前篆字是用刀刻在竹简上,而篆字有许多大小圆弧,刻起来非常辛苦,因此发展出隶书,提升书写速度。不过毛笔不久便被发明出来,书写隶书与篆字一般便利。~~一段似曾相识的歷史。
是吗?有意思。
【無★言】家喻戶曉的中國人
2019-03-02 08:28
「和」字,在台灣教育部所編的國語詞典𥚃,有六音。在大陸的漢典𥚃,只有五音,並無han4音。 「和」字還可唸成hu2。麻將詞彙𥚃的「胡牌」、「壺牌」,正字是「和牌」。上述兩本詞典都如比說。可是若寫道「我昨晚和了個大四喜」,相信沒多少人看得懂。
Okay,謝謝。
2019-03-14 05:32 回复
發音 我國中小跟王博士一樣讀鄉下公立學校,高中也是去中一中,不過初中時週六學校會把聰明的集合起來加課,雖然教育部明令禁止能力編班,記得我國中國文老師說過一些發音規律,根據老師上在職進修的教授教的我總結如下:
我查齐铁恨是蒙古人,老師是說mandarin(普通話)用音譯是跟滿足有關,首都北京的官話有滿蒙口音,影響後來官方的標準注音,(雖然網路寫mandarin和滿族無關)八旗人把(平上去入中的)入聲字全部念成四聲,才有您在正文的這段
“ 在声调标准化方面,台湾国语与大陆普通话也有不少区别,如“综合”的综字读去声,即第四声(大陆读第一声〕;“侮辱”的辱字读第四声(大陆读第三声〕;“偽造”的“偽”字读第四声(大陆读第三声〕;“企业”的企字读第四声(大陆读第三声〕等等。 ”
入聲字現在比較難判別,簡單的方法是用古音,閩南語(河洛話)就是台灣人熟悉的方法,河洛的黃河洛水在中原一代就接近北京,用台語唸唸看比較短促的就是入聲,滿族人把全部入聲念四聲,口語上有時避免四聲太強烈有時又會回復原本的聲調。
另外:“癌”症、牛“仔”褲的發音也是教育部矯枉過正,後來要改回我們常念的發音,有些發音其實教育部部編版字典和大陸是一致的,只是民間播音員、主播等積非成是,久了民眾也習慣錯誤的發音
竊以為能溝通就好,發音別太在意,像拉丁文一樣死掉的語言才有不會變動的常態,您在57用“靠譜”被嫌大陸詞彙更是沒道理,我講話大陸人一聽就知道台灣人還是會被台灣人沒那麼台味
雖然在電子傳媒時代,不同區域之間因爲可以簡單交換錄音和視頻,語言分化的速度減慢,但也不是完全靜止。有些差別很正常,所謂優劣之分沒有客觀上的意義。
歷史上,舊式的發音往往在文化邊緣區獲得較好的保存,就連英美之間也是如此:美國口音其實是18世紀的老英國發音,現代很花俏的各種英式英語是在19世紀英國作爲文化核心區快速演化出來的。
2020-04-06 02: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