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

【美国】谈一个河流污染事件

2015-08-19 04:39:00

原文网址:https://blog.udn.com/MengyuanWang/108908764



我以前提过几次,我是《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的忠实读者,已经订阅了20多年。这倒不是因为它有客观的评论;其实《The Economist》里双重标准的混淆逻辑和主观偏见和英美的其他主流媒体一样从头贯串到底,例如它每期都有对当年的各国GDP成长率做预测,结果年復一年对中国的总是从低慢慢随着年底的逼近向上调,对美国和印度的则必须反过来向下调,其对中国的敌意明显易见。不过《The Economist》对资讯的搜集和整理仍然在大眾刊物中首屈一指,所以虽然它不遵守客观“逻辑”,对提供“事实”参考,还是很有助益的。

最近这期《经济学人》对中日的二战歷史又为安倍做了辩护。其实我对这类的文章,只要看看针对韩国和中国同样是对日本不满的受害国,以及日本和德国在战后反省上的差异这两个对比上着墨多少,就知道写作人的立场是否偏颇。《经济学人》的态度一向是假装韩国不存在而专门归罪中国对日本“挑剔”和“挑衅”,对日本和德国之间的反差更是能不提就不提。其实当初英国对德国宣战而发动了一次大战,打赢之后正是有《经济学人》这类自私自利、搞双重逻辑的刊物为国际金主当打手和帮凶,才促成了既不公平又极度短视的《凡尔赛合约》,很快引发了二战(参见前文《一战和冷战》)。去年是一战开始100周年,《经济学人》一再发文将战争的责任往德国身上推,但是它的逻辑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德皇对Serbia宣战,所以强迫英国对德宣战,因此战争是德国发起的。这种把自己提升到超越人类社会的高度而避免任何责任的论调,在客观听眾的耳里显然是胡扯;不过“胜利者的逻辑”是英美的歷史文化传统,虽然臭气冲天,但是对我来说也真是见怪不怪了。

所以我看《经济学人》,重点不在它强调的几篇社论,反而是在于一些地方性的消息和专业上的统计资料。最近这一期正有一篇文章叫做《Arsenic And Lost Face》(《砷与丢脸》,原文在这里:http://www.economist.com/news/united-states/21661011-agency-charged-protecting-environment-pours-poison-it-arsenic-and-lost-face;《经济学人》的编辑喜欢在选标题的时候玩谐音的文字游戏,所以有时乍听起来莫名其妙;这里其实是仿效一部1944年美国老电影的名字《Arsenic And Old Lace》,由卡莱·葛伦主演),讨论自2015年八月7日起,含有大量铅和砷(Arsenic,又称砒,即砒霜的主成分)的废水从一个旧金矿里以每分钟740加仑(相当于2.8公吨)的速率泄入科罗拉多河的上游支流的一个事件。

亮黄色的含砷废水流向科罗拉多河。

科罗拉多河可不是一般的河流,整个美国的西南部的饮用水和灌溉用水基本上就靠它。它流经的几个州(包括南加州在内)都是沙漠气候,只靠一条河从洛矶山带来雪水养着2500万人,所以被污染后的结果也就更严重。这次的污染先是自然发生的毛病,不过原本废水泄入的速率被估计在每分钟50到250加仑之间,八月7日是因为联邦政府的环保局(EPA,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试图阻拦废水流时弄巧成拙,才使整条河都成为亮黄色。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工程上失败总是有可能发生的。不过真正惊人的是不只我一个人在理性镇静地谈这个事件,受影响的2000多万民眾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街头示威,整个事件被政府和传媒低调处理,连第一版的新闻都上不了。我没有看到媒体报导用上”Disaster“(”灾害“)这个字眼,大部分如《经济学人》用的是”Embarrassment“(”难堪“)一字。如果我们再考虑到19世纪下半和20世纪一直到EPA在1970年成立为止,这样的严重水污染事件司空见惯,很多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仍然累积在河底、地下水源和耕地,以致EPA自己承认美国350万英里的河道里仍有半数对支持水中生物有严重困难,那么美国民眾的冷静态度就更令人吃惊了。

当然美国的对内宣传教化很彻底,国民在西方社会中是远远最爱国和最支持工业的,也就是我以前已经讨论过的美式宣传对外鼓动造反与对内强调秩序的反差。不过我们在做与台湾和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的比较时,必须承认洗脑不是唯一的因素,美国人对法治的尊重和信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不论出了多大的问题,不管政府机构捅出了什么漏子,美国人在心底知道事情越是严重,就可以上法庭得到越是公平的审判和赔偿(不过这只限于行政单位的漏子;近年来财阀控制了立法机构,循司法手段抑制大企业侵权的空间受了严重挤压)。我在前文《美国式的恐龙法官(二)》里曾做过比喻,说法治像是悬崖边的手栏,是维护社会公平的最后保障。如果它有了公信力,就可以进一步保障社会秩序,预防民眾的惊慌推挤,这个事件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台湾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对街头运动过于美化,留下很大的遗毒,到今天已经恶化成没人在乎要走体制内管道的地步。马英九以为尊重司法就是放任恐龙法官自由心证,其实适得其反;法治的真正意义在于其公信力,也就是第一要有对达成公平结果的坚持,有了问题判决和人员,必须能对其做即时的修正;其次行政机构必须有决心和能力,强力导引任何争议进入体制内的法治管道,否则就是将有极高价值的主权以零代价卖给暴民,那么社会秩序的崩溃就成为必然的结果。习近平强调法治,正是从这个角度着眼,并不是如西方所希望的下放权力,而是反过来确保国家的主权和行政单位的公权力不被暴民和贪官所瓜分。台湾或许已经在滑梯上溜出太高的速度,不能马上回头,但是至少该尝试着踩剎车吧。

【后注】亮黄色的河水最后并没有出现在科罗拉多河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这些重金属只有在酸性环境下才能很好地溶于水,一但被冲淡了就开始沉积到河底。EPA目前的估计是总共泄漏了300万加仑的废水,相当于1万多吨,所以重金属大概有几百吨,现在成为Animas河和San Juan河几百公里长河底的黄色淤泥。

24 条留言

:0/crwebiossecurity
2015-08-19 00:00
前段时间新闻报道说《经济学人》已被日企收购,估计以后为日本辩护开脱的文章应该少不了吧。
被日企收购的是它的姐妹报《金融时报》。买下《经济学人》的是意大利的Agnelli家族。

英美媒体仇中是自然的种族歧视反应,无须背后老板敦促。还有,30年前被英美媒体抹黑的恰是日本人。
:0/crwebiossecurity
2015-08-19 00:00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做了个错误示范,尴尬。

想问问王兄,就你的观察与经验,当美国发生重大安全、生态、生产等事故的时候,民间的谣言多不多?普通民众对谣言的态度是怎样的?官方媒体的公信力如何?如若有谣言,官方会惩罚造谣的人么?
就像天津爆炸一样,每次发生这种类型的事故,谣言满天飞,官媒辟谣公信力都不足以让民众接受,很多人宁愿相信谣言。我记得日本核电站事故之后,谣传多吃盐能防止辐射,结果那段时间超市都买不到盐......

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人喜欢造谣,传谣。费解。
我这篇文章正是想提起美国政府的公信力远高于台湾和大陆的情形。除了宣传与法治的态度差别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美国媒体一般不敢在安全事件上传谣,而且如果网络上有影响公共安全的谣言马上抓人,判刑很重,不是几天牢饭能解决的。
:0/crwebiossecurity
2015-08-19 00:00
对美国等国家是如何建立起政府的公信力的,以及别的一些国家是怎么慢慢丧失公信力的话题,看来能写一篇很丰富的文章呀,而且是紧扣两岸现状,现实意义应该蛮重大的还,希望王兄以后会有兴趣就这话题谈谈。
看来不管是台湾或者大陆,走“小政府”路线,都是走不通的。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在这里抛砖引玉,谈了几个原因;或许长住台湾或大陆的人会有不同角度的看法。
FL
2015-08-19 00:00
中国政府公信力不足,缺乏法治公信力的确是一大根源,另一个根源就是失去话语权的时间太长。就我个人的体会,对这两方面简单说一下。

法治——
中国人治传统根深蒂固,从来都没有形成过法治传统,老百姓也几乎没什么法制观念。中共以党领政,除了文革期间,公权力一直都过于强大,加上监督不力,致使权力寻租之风盛行。老百姓虽然痛恨官员以权压人、以权谋私,但遇到难题,首先想到的往往不是找法律帮助,而是托关系、找门路塞钱,权和钱在多数中国人看来就是上帝,说来很可悲,但这就是普遍现象。强权即公理,虽然说的是国际政治的潜规则,但在改革开放后到胡温十年期间,这就是中国社会的潜规则。这种社会状况下,政府哪有什么公信力可言!习总上台全面整顿后,情况有所好转。我记得习总上台之初,看到一个据说是内部流传出来的说法,据说是习总上台前与党内高层达成的共识,说要赶紧收拾人心,再不收拾就来不及了。这指的大概就是胡锦涛一再强调的“亡党亡国”。

关于中共丧失话语权的问题,王先生和众网友之前已经多有讨论,我也就不多罗嗦。其实说到大陆之前法治糜烂、话语权失控这些问题,就感到非常痛心,虽然不能简单用“无能”来盖棺论定,但这至少彰显胡温政府之软弱、平庸。习总上台后,反贪腐不用说了,在媒体、网络等意识形态领域,同样是大幅整顿,尤其是惩治各种网络大V、网络流氓等,实在痛快。
我想习近平知道改革的方向在哪里,但是法政体系里的几千万人员的思想必须被改造,这会是很巨大很困难的工程。
K.
2015-08-19 00:00
>>天天

其实很有趣地……网络管制对公信力的伤害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

逻辑是这样的,如果有人跟你说:我不相信政府仅仅是因为网络管制,如果政府放开,我就相信政府,那么我可以告诉你,就算政府放开网络,他还是不相信政府

同时因为有需要上被屏蔽网站的人从绝对数量上来说是极少数,对这以外的人来说网络管不管制其实是无所谓的

中国政府的宣传策略失误其实是出于对自身的极度不自信,正如我在前面所说,50~6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至少是这一代人中的大多数)对中国的自信被彻底摧毁过,不用我说,现在主要在位的正是这一代人,因此中国政府的整套宣传策略实际上是将自身定位为极弱者的完全防御策略

用战争来比喻,这是大战略上的错误,就好像坐拥大军却只是一味修要塞,被敌人炸到哪就补到哪,连主动攻击敌人的炮兵阵地都不敢,因为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军力已经够强了

进一步说,整个中国社会现在仍然没有摆脱极弱者心态,包括认为西方是天堂,西方说什么就信什么、或者认为根本没有办法和西方抗衡因此要加强管制、或者回到毛时代,都是这种心态的体现,这也不能过度责怪谁,仅仅在10年左右之前,怀疑中共是否能存在下去的观点还是主流,要中国政府还完自己的信誉债务、整个社会改变看法、重建信心,时间还远远不够,只能说这是一个慢慢来的过程
或许是这样吧,我的知识不足够对你们的不同意见做判断。
K.
2015-08-19 00:00
当然,不用说,美国对这个弱点攻击得是非常猛烈的,这样就使政府信用和社会信心比自然恢復得要慢

此外,我认为就算未来放开网络管制,前提也一定是中国政府能管到在中国的大型社交网站的内容(其实如果有这保证,现在也可以),否则,在政府管不到的社交网站上煽动动乱,这不是「可不可能」发生的问题,世界上已经有太多例子了
我同意。全世界无须担心美国人造谣颠覆的国家,主要就是美国自己,所以其他国家没有本钱学他开放;而且事实上美国对网络的监听比任何其他国家都要严密,只是他主导了世界媒体,可以为之遮掩美化。
K.
2015-08-19 00:00
我认为公信力是一种资源,和其他资源一样,有积累有消耗,欧美的公信力积累得很多,虽然现在开始进入消耗阶段,但还要持续很久才能消耗完

中国政府缺乏公信力,其实什么法治、什么谣言都是细枝末节问题,关键是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中出了三件严重消耗公信力的事(说严重都不足以形容,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第一就是文革,这里不是要讨论具体的文革这个事件,而是说,文革相当于政府向所有人许诺:我们掀起文革,然后我们就能进入共產主义天堂,这个许诺跳票了

第二就是改革开放之前,政府一直对国内说,中国是一个了不起的优秀国家(这是比较委婉的说法),然后打开国门一看,跟西方发达国家差得天上地下,直接导致彻底摧毁了一代人的自信心,注意我说的是彻底摧毁了,由于这个落差过大,那一代人普遍形成了西方什么都好、中国什么都不行的心理定势,几乎不可能改变,即使在现在,西方无论胡说什么,中国都有很多人信,这就是直接的土壤

第三则是90年代的国企下岗潮,同样,也不是要讨论这个具体事件,从经济上来说,国企下岗当然是绝对必要的,但实际操作却是对公信力造成毁灭性打击的(这和Michael Moore在"Capitalism: A Love Story"中说的一样,他家也有相似的经歷),关键在于:政府一直对这一代產业工人许诺,只要在工厂里老老实实干,听政府的话,你就能一辈子过着快乐的中產阶级生活,甚至你的子孙也能过这种生活,然后突然有一天说:你们的劳动效率低下(尽管这是事实),工厂要关了,你们吃自己去吧,然后把他们踢到大街上,国企下岗潮的时候很多地方简直是要多惨有多惨,和上一条相反,现在也有很多人觉得毛时代好、社会主义时代好,直接土壤就是这里

总结这些之后,结论显而易见:和欧美相反,中国政府在歷史上背上了太重的公信力债务,虽然已经进入积累阶段,但直到现在也没有还清,再加上欧美竭尽所能地阻挠中国政府还债的速度,虽然和欧美此消彼长是大趋势,但拉平甚至超过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你说的有些道理,不过不太完整。这些事件使国家失去公信力,但是其实都是行政上的决定;如果有法治的制度、机构和传统,就可以完全失去行政上的公信力,而仍然依靠对法治的信心维持向心力和社会秩序。

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两个罗斯福建立了强大有为的行政部门,经过尼克森的水门案和雷根的“政府是问题根源”论之后,基本没有人相信联邦政府了。很多民调显示,中国百姓对政府的信任与依赖其实远高于美国。但是这只局限在行政方面;美国的公信力恰是强在法治方面的。

我还觉得中国的公信力缺失和对公共安全的重视不够很有关系。在美国威胁要炸公共建筑是重罪,中国人当作玩笑话处理;在美国如果有潜在的公共危险性的行为,例如偷工减料,社会和法庭都会很认真,在中国要爆炸了才会追查,台湾则连出事了,只要往政治上扯一扯,可能都可以胡混过关。
Stan The Man
2015-08-19 00:00
唉,不只媒体,英美的教科书也是很偏颇,我在美国上大学时对我用的一本地理教科书的印象很深,在其一篇有关地震的章节里,该作者居然使用let's appreciate一词来引导读者观看汶川大地震受害者在废墟中彷徨的照片,该课堂的讲师更是一绝,居然连"三峡大坝此类过度的建设引发了汶川地震"的无根据谣言都拿来当教导学生的内容,所以从此以后我就极端不耻美国教导的国际观了,真正的国际观养成还是得依靠身体力行的见识和多元化的交流.
我觉得最终就是白人主宰世界300年了,实在看不下黄种人崛起;支持日本、越南、菲律宾和台湾只不过是战术上的权宜手段。
dsb
2015-08-19 00:00
我认为中国政府天然不具有公信力的原因是中国民众认为中国是一个一党专政的国家,当然gcd不承认这一点,gcd说中国是gcd领导下的多党协商制度,我认为真实情况应该介于两者之间,或许更接近前者,但各民主党派实实在在在参与也在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尽管影响力有限。
中国民众天然不相信gcd所说的一切,他们天然认为gcd所说的一切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已。但同时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支持度最高的政府之一,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腐败,阶级,民生,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问题在不断发酵下,然而共产党也有很强的自净能力,这种自净能力是世界上其他政党很少有的,或许未来一党制未必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民主社会的选择
我个人的看法是地方领导权力很大的确是影响公信力的原因之一,但是这正是因为在习近平上台之前,共產党中央有很多年权力弱化,对地方干部的纪律整肃不够,所以问题不一定是在“专制”上,而是地方官僚没有受到足够的节制。
lbboy
2015-08-19 00:00
一个能自圆其说而能得到共识的逻辑体系。是中华文明旧秩序崩解后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工程。

权力大过法治还是目前中共建立法治社会的困境。如果实际生活的经验是权力大于法律,自然人心相信的是权力。
全国人要拥护一个政党是很难持久稳定的。一种生命共同体的共识具现化成共同尊守的法治系统或许才是可以长久的。
如果中共的方向是构建法治的绝对威权。如能成功基础才能更稳固。如果一下就被看穿法治只是用来巩固政党的权力,那么这样的统治术还是太粗糙,也无法说服现代的聪明人信服法治。
可是我已经在前解释过了,徒法不能以自行,法治必须与有理想的人治相辅相成。

巩固权力本身并不一定是坏事,甚至可能是必要的,全看权力是用来为谁服务。现代美国人以为有了民主体制,政党和政客都可以是自私的,体制自然会变魔术把他们的努力转化为公利,这完全是痴人说梦。
tobinzt
2015-08-19 00:00
我也喜欢看 经济学人。不过是当作学英语的工具,他的英文写得确实棒,尤其是动词的使用。后来听说他们每一个议题都有一个group来写,所以文章都没有署名。
不过从意识形态上说,涉及中国的很少有正面的。
他们的文章不署名,是170多年来的传统,倒不是群体创作的关系。

最近两年他们的北京站似乎有一个记者愿意写持平的文章,其他人则继续仇中,所以我基本上可以猜出一篇文章是否是那个记者写的。
华中可基大学
2015-08-19 00:00
金教授是个理性的人,讲话浅显易懂,有幽默感,我也喜欢看他的文章。
华中可基大学
2015-08-19 00:00
\\全世界无须担心美国人造谣颠覆的国家,主要就是美国自己,所以其他国家没有本钱学他开发;而且事实上美国对网络的监听比任何其他国家都要严密,只是他主导了世界媒体,可以为之遮掩美化。 \\
看到博主的回复中对美国的评价以及前文中对美国处世哲学的剖析,斗胆猜测博主必也是对美式宣传经历过从毫不怀疑的接收到质疑其正当性、合理性再到一眼就能看穿其把戏的过程吧。
没有经历过信仰体系的大破,不可能做出如此深刻的反思。
可大部分人是即使能对一些事务做到大破,可受制于自身素质以及环境的限制,也很难做到大立。博主值得为人称道之处在于不仅能大破,还是适当的提出一些大立的灼见,跟普通知识分子的差距可见一斑,实在可贵。

最后发表一点意识流的感想,望博主斧正:没有自身理论体系,并将这套理论广而告之,取信于民的国家,是永远都做不了大国的。
你也是留美的吗?几个月前也有相似经歷的读者和我这样聊过。

我是学科学的,总觉得一般对民主体制、市场经济和法治精神的讨论太过笼统肤浅,给予有心宣传造谣的人很大的撒谎空间,所以才会想要把它们“公理化”,整理出一个清楚的逻辑系统,那么它们的好处、坏处、前提、极限和正确的应用方式都可以搞明白,理性的讨论也才有根基。

希望中国的政治学术单位也能朝这个方向努力。正如你说的,合理完整的逻辑体系是真正超级大国必须有的思想基础。
华中可基大学
2015-08-19 00:00
从理论体系的传播这点来看,美国也的确是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对手。我想极端仇美跟极端亲美,都是不可取的心态。
仇美和亲美都是主观意见;我们从事实出发,以逻辑为向导,客观论证把我们带到哪里就是哪里。
华中可基大学
2015-08-19 00:00
我并不是留美的(但是班里有一多半同学目前都在那边深造,所以自认为消息还不算闭塞)。
大学本科读的是个做建筑设计的工科专业,可能是我自我认知的局限性,觉得这种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我目前的阶段来看,花两年时间,花50-60万RMB去国外学习并不划算(也加重家庭负担)。工科这种学科,动手比动脑来的实际,设计大多是个经验的累积和传承,再加之我是把它当作一个糊口的营生,并没有成为这方面名人或者大牛的资质与兴趣,哈哈,二来国内目前的行业现状是需要更多实际干活的人而非提想法的人,我自己的兴趣也并不是在这个领域,因此对目前的状态就不思进取自感满意了。

我想工科学生跟文科学生平均来看认知手段和处事方式还是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的,所以读到博主的文章看到网友的讨论就像找到组织一样的兴奋感,还是忍不住占用版面发言了,也感谢博主有心的回复。

至于国内的政治学术单位的水准,就美国问题的看法,我的很多信息来源都是来自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的文章、着作跟讲座(观网上也有其专栏)。
加之现在有了这个博客,以后疑惑的、看不透的诸多问题,也能在此得到解惑。

www.tudou.com/.../这是前不久金教授来我们这做的个讲座,王兄空闲时可以听听,以此为参考看看国内目前的美国问题顶级专家的水准如何。
南山卧虫
2015-08-19 00:00
//现代美国人以为有了民主体制,政党和政客都可以是自私的,体制自然会变魔术把他们的努力转化为公利,这完全是痴人说梦。//

所谓程序正义之谓也,港台等地现在也兴搞这个,尤其是许多所谓"司法覆核",就是在程序细节上挑刺。
我想他们对自己制度的迷信比程序正义还要更进一步,已经到了只要程序走过场,后果就没有错的地步。换句话说,程序不但是正义的必要条件,甚至被当作充分条件。

当然这种反逻辑的怪论是财阀发动媒体搞出来的,因为他们控制程序很容易,那么他们掠夺国家财富的罪行就可以号称是合法自然的。

港台又是拾人糟粕,自作自受。
天天
2015-08-19 00:00
中共的公信力问题,我以为要分为几个层面看的。

首先中共的整体民意支持度高,但区分来看这是专属于高层的,大陆百姓对基层的官员印象是普遍不佳,而比起高高在上的高层官员,真正和百姓打交道的还是基层。

其次是话语权的丢失,这个大家讨论很多了。

再则是言论的控制,在网路上,打某些敏感字很容易被审核,强制删帖也是常事。其实中共未必想做到这么严,我看他们对于自我检讨的力度还满强的,但下面人死脑筋、怎么落实却不是他们能控制的。另一面是中共的网路管制,要连到大陆之外的某些网站是需要翻墙软体。这方面的作为会使得中共在年轻人的群体天然就对中共不信任;加上大陆有不少大型入口网站或传媒近年来也乐于譁眾取宠(如网易、腾迅、搜狐等),对社会问题喜欢採用极端的标题,使得情况更加严重。而年纪比较大的人,则是经歷接触过更多中共的不文明面(黑歷史),乃至于生活中种种潜规则的应对,从而对中共有「生活-生命」层次的负面体会。

不过我看过一个大陆的调查,普遍而言中老年人对中共的信任度还是低于年轻人很多(年轻人七成多,老年人只有五成多),这可能和生活经歷有很大关系,以及中国国力崛起,消减了很多年轻人(可能应有)的怀疑(比如发展路线)。此外我发现大陆年轻人先天性的怀疑政府似乎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否则可能被同侪取笑五毛或者太傻,其不信任政府是一种自主性的展现,并非来自于经歷。

另一方面,中共的教育体系也是一个环节,最近两年中共有计画的在调整高校教育中教师对中共不利的言论(或者谣言)问题,从宣传到政策都陆续在推动。但这些教师影响所及的学生可能都已经出社会了。

以及对影视节目的种种限制。比如大陆的鬼片不能有鬼、不能美化反派之类,广电总局在大陆人眼中形象普遍相当之差。

总体而言,我认为中共对言论、传播方面的诸多限制,应该是公信力缺失的主因与温床,而话语权的丢失,使得百姓(自觉)在信息受限之下,更加美化欧美生活方式(文明想像),相对则更加不满中共给出的生活权利;其次是政治方面的处理不当、对人民发言不当、对基层管理的松懈等问题,时不时火上加油,「落实」了人民对中共的负面印象,比如这次天津事件的处置,以及基层行事的官僚化等。种种环节的结合,使得中共的公信力难以提振,又经常性的利用民族主义(暗示)来对民眾催逼信任,也使得这招的边际效益有所递减,总之这也是诸多深水区的一滩吧,相当艰难。

我感觉习近平很有意识的在做这方面的补强,他也知道中共要从强大步入伟大,这方面终究要逐渐松绑,但无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先前大家讨论不少江胡的评价,我以为这方面的失落环节太大,也是很严重的一个部分,当然也可能他们从来就没想过中共在这方面应该要逐渐松手,故也没有做多少准备。
谢谢你补充这些我不熟的细节。
姚广孝
2015-08-19 00:00
王先生你好,很高兴有看到你的新作了。我经常点开你的部落格,今天我想我应该是第一个评论的人。

和您一样,我也在 寻找客观独立的媒体上花了不少精神,柏拉图把世界上大多数的人比喻成洞穴之人,几千年后的现代人的遭遇更加凄惨,被堵在了一面面消互联网的消息洞穴之中。消息(媒体)是我们和真实世界的媒介,所以选择一个好的媒体就是选择了一个世界观。

很可惜媒体不是政治的附庸就是经济的附庸,要不然就是“群众的附庸”,光明自主独立的媒体我暂时没有找到。

所以现在你的部落格就是我的第一媒体。说句题外话,在我这几年的寻找中,我发现李光耀的着作写的很不错,因为他本人的历史和新加坡的地缘政治决定了他的“中间位置”再加上他本人的坦率,我个人觉得他的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给予我相当大的启发,也让我有了初步的世界观。当然好的书是适合多读几百遍的,而我那个时候发现图书要比新闻媒体更加客观和全面,所以我下一步准备去专研一下基辛格的world order. 当然他的书自然不能和李光耀的比,毕竟他就是纯粹的西方人和西方人的思维。

说道这个网络媒体,也就是在上周之前,我还收藏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后来我全删了。我现在发现长城防火墙过滤的媒体原来不仅仅是有反动消息,而且实在是颠倒黑白,为了黑而黑,西方媒体其实也就是在消耗最后10年的傲慢。

后来我在您给一个评论的回复中,看到您喜欢浏览观察者,RT,还有今天的经济学家,Washington post等网站. 我也就跟着把这几个网站也“收纳了”。希望可以所获更大。

我对您一次次在部落格里面提到的“宣传”一词抱有深刻的同感,宣传自然和事实和逻辑相违背,宣传机器害死人,现在几亿几亿的中国人面对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大国崛起反而一个个被洗脑成讨厌共产党的人,其实就是很让一个很让独立观察家和有分析能力的人感到诧异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真理就是不断的重复再重复的谎言,而不是您说的事实和逻辑。

您的部落格其实也是一个“悲剧”,我觉得互联网摧毁了大多数人的理性和道德,这也是自由主义的灾害,现在越理性的玩意越不能被网民所容纳,而现在网民“唯我主义”大幅度的攀升,他们的发言是以提升自我的虚荣为根本目的,其手段就是一叶障目,发现您的缺点无线扩大批判,意思是他们骂了你,就是自己比你强,说自己才是对的,面对这些人我觉得您没有必要多费口舌。


我想请您推荐几部完善“世界观的图书”,或者说您喜欢读的几本书,因为我是爱书之人,我经常去香港,也是香港城品书店的老顾客了。台湾的吴清友真是做了一个大好事。附:本人英文还可以。阅读一般的国际新闻没有问题。

想说的话太多,逻辑条理有点混乱。抱歉。
我们这里不流行抢沙发。

英美媒体的偏见根深蒂固,主要是歷史上本来对国际关系就没有客观理性的传统,再加上种族歧视的因素,所以像是《经济学人》和《Washington Post》也只是我搜集事实的手段,逻辑必须自备。

是的,电视的频道越多,社交软体越方便,当愚民就越容易越舒服。我在退休之后就强迫老婆把有线电视停了(结果她开始上图书馆借Audio Book来听,很好),自己到现在也还没有开Facebook或Twitter的账户。

我以前已经推荐过几本书了,可以到旧文章的留言栏去找找。例如福山的书就很值得一读。

以后还请你为大家方便着想,设法精简留言。
Stan The Man
2015-08-20 00:00
现在留美的大陆年轻人不少,但我鲜少从这群年轻世代的口中听到对美国体制的崇拜以及向往,相反的,出过国看到美国腐败的一面后对自己国家体制有自信的反而增多了,愿意回国发展的比例也高达7成并且逐年攀升.这一趋势的变化在年初时也藉由法兰西斯.福山的口中得到了证实.因此大陆的朋友大可乐观一点期待将来80~90后上台后民族自信的改善.
台湾在80年代也开始吸收留学生回国创业,才有了台积电等国际性的高科技產业;希望《中国制造2025》能成功地复制那段经验。
caspase
2015-08-20 00:00
我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就是,海外华人和生活在大陆的华人,对中国的看法非常不同。从总体上说,前者普遍看好,后者普遍看衰。我认为这并不是感性上的思乡造成的,而是海外华人有更多的直观感受,切身认识到西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在很多方面还不如中国。在学术圈我的体会是现在大陆对有前途的青年科学家的支持力度已经远远超过西方,比如提供住房,解决配偶工作,落户,提供动辄几百万的科研启动费,我跟不少同事提起,全部都羡慕不已。但是国内很多朋友都一致认为国外生活更好,自由,安全。
中国护照现在能去的地方很少,申请西方国家签证也非常麻烦,这从直观上就给了国人一个感受:要去的地方要求这么高,肯定很好吧?加上国内大v和门户网站的粉刷,西方就成天堂了。不少国人见了白人就自认低人一等。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多方面的,最大的原因上面已经说过,即中国以前的孱弱,被人欺负地抬不起头来,其二是国内新闻界,娱乐界等跟大众靠得最近的领域,常常唯西方马首是瞻,不断给国人西方优越性的心理暗示,这当然有第5纵队的功劳,久而久之成了迷思。
我想最根本的还是中国还不够强大,当中国人有钱到全世界旅游,买奢侈品(现在虽然炒得很厉害,但谁都知道那只是因为中国人基数大,要真的富起来人数要翻几番),中国护照在世界上自由进出,中国的军舰四处停泊,国人的自信自然会回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见识地多了,自然就心里有底。当越来越多的国人有机会到外面看看,那种对西方认识的大破大立才有可能。
中国现在还是处于守势,下一个十年甚至五年是转守为攻的时期,希望到时宣传部门能跟上步伐。别像几年前的中国经济一样:全世界都在巴望中国做主,我们却还是丫鬟心态!
一般百姓的自信是国家强大的后果;菁英的自信却是排除美国宣传毒素、选择理性道路的先决条件。所以其实公信力欠缺的问题并不急迫,可以慢慢解决,这也是为什么我到现在才写了一篇文章的原因。真正紧急的是政策方向必须是理性前瞻的,不能让美国经济学的歪论左右;我以前已经多次着墨了。
世界对白
2015-08-20 00:00
普通老百姓一定是用能量化的数值(收入,物价等)对比的看世界,讲大道理没用。08年救灾需要重型飞机自己没有,航拍奥运会的飞机也要进口,连外挂摄像机的陀螺仪也造不了,需要美国特批给你使用。还不许你们碰,每次拍摄完要拆走。之后几年各种乱象频发,11年时邻居(高级知识分子退休前在央企某信息所)认真的和我探讨过八国联军什么时候再来。让民众一下转过弯来需要时间和事实摆在面前。
这次天津事故也是多年积累下的问题,面对惨烈的画面,个人这次是真的害怕了,在现代工业面前一切是如此的弱小。非要老大一再发话政府的一把手才出面回答问题,危机处理和公关及其不到位。哎!希望今后能重新立下规矩和流程,同时破除地方势力。
几年前在航天部某院下属单位工作,一员工手卡在机器里,我按规定上报一把手。叫来的就是本院的消防队(都是员工子弟,同这次天津的类似)半天弄不出来,我没权利报警只好偷偷给他家属打电话让他们自己报,之后成了罪状之一。消防来的是大型破拆车,路都封闭了,结果惊动院里的大领导。每年单位都是有事故指标的,全体员工年初交一笔钱,年底没事三倍返还,反之扣除,听说一把手要交大几千。我的部门是外包的,当然成了替罪羊。搞笑的是同我谈解除合同那位就是每月收“保护费”的,领一大笔遣散费走人,反正都是国家的钱,他们关心的是保住乌纱帽!
后记:受伤员工无大碍,事故现场还上了电视,本人有出镜 (^.ペ)γ
我一直觉得胡锦涛十年执政的最大失误,在于不执行公权力,反而把它下放了,这和马英九颇为相似,但是下放的对象不是暴民,而是地方的贪官。坚持法治权威是习近平的解决手段。
华中可基大学
2015-08-31 00:00
看到楼上的视频里有金教授,莫名的就有种亲近感。
这有网友的留言讨论
http://bbs.tianya.cn/post-333-596972-1.shtml
取的名字叫做“金灿荣舌战公知傻x们”,好像有点过分份哈......
不过通观视频,金老跟众人的知识修养水平、眼界格局,完全是不在一个等级,博导面对本科生与硕士生的感觉。
参与讨论的这几位的发言总是说不到点子上,思想还特别小清新,不接地气,言必称欧美;这位律师先生引经据典提到的《equal protection article》(是这个吧?)若不是像金教授这样的资深研究学者,普通人也很难去查证这个法案从美国内战通过,到1964年才生效......
很多像这位律师先生这样的精英,喝了洋墨水,现在来中国传道授业、指点江山。这本是件好事,可越来越多的精英却是夹带私货,利用与国内民众知识信息的不对等,曲解造谣,越来越对其反感。

以后台湾做节目就多多连线金老师吧,估计凭他的战斗力,分分钟秒杀那批名嘴。
有能力做独立思考的人会当律师吗?英美法系一切论点都看案例,这是因循传统推到极限,所以他们的思维模式自然是制度如此,它就(至少表面上公开上)是对的。要听理性的声音,只有像福山和Stiglitz这样有自尊心的独立学者还有可能。
楠楠
2015-08-31 00:00
老师强调中美在法制问题上的差距,下面有个视频讨论这个问题,恰好也算代表三类人:留美精英、体制内学者、普通知识分子
不知老师对这内容有何解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pQZetXzU0


ps:
另外这个视频是上文视频中提及的那期节目的内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F9aMNdSqp4
我想我们刚好讨论了同样的问题;我个人的想法是两者皆有的,也就是金教授所说的美国做为成功霸主+强力内部宣传使美国人不知不觉成为顺民,但是另一方的论点有道理,亦即在歷史传统下,美国的法治精神深入社会,使制度容易成功。两个人的关键论点其实一样,就是法治成败取决于民眾是否自愿遵守。

我做了法治是手栏的比喻,也就是它虽然有物理的强制能力,但是主要还是要靠大家合作守法的意愿。如果大家拼命推挤,或者甚至有意跳栏自杀,法治是无法预防坠崖悲剧的。
yy0c
2017-06-26 00:00
我也很喜欢《经济学人》,虽然我不喜欢此刊物报导中国事务时酸溜溜的腔道,但是在外媒里面算得上是比较深入的,这一点还是要点赞。

对于有点追求的外媒,我的不满主要还是它们保守、重复。感觉就是同一群人互相点赞,然后整理出一份豪华版文摘就算是工作成果。另外就是当大陆人时傻瓜,当大陆人不喜欢它们的报道的时候,他们的结论就是「这是因为中共洗脑」。

至于现在,我最喜欢看的还是《大西洋月刊》。最新一期对于民主党的移民政策有难得的反思,还剖析了为什么希拉里会输掉大选。那些左派媒体却是一位怪罪白人劳工「愚蠢、种族主义」,却对于他们的不满视而不见(输了之后开始看到了),就和大陆人「被中共洗脑,无知」一个逻辑。
明知他们有偏见,还是必须去看。不但《经济学人》,更加偏颇无耻的《卫报》我也天天去。不是为了了解中国,而是为了了解英国舆论和他们虚伪宣传背后被严重扭曲的逻辑。
返回索引页